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听力筛查通过的正常新生儿(2~7天龄)678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特点,获得外耳道容积、峰声导纳值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AccuScreen Pro型TEOAE听力筛查仪对135例新生儿进行筛查;然后,采用GSI-33型中耳分析仪对首次双耳通过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678 Hz探测音下的鼓室导抗测试,并获取鼓室导抗图、声导纳值和外耳道容积等相关数据。结果:135例新生儿中有96例新生儿首次双耳通过TEOAE听力筛查;在测得的鼓室导抗图中,单峰型87耳(占45.31%)、渐降型61耳(占31.77%),其他型44耳(占22.92%)。单峰型鼓室导抗图峰声导纳值为(1.42±0.24)mmho,峰声导纳值处外耳道压力为(34.14±64.22)dapa,外耳道容积(0.50±0.08)ml。结论:听力筛查通过的新生儿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以单峰型为主,相应的峰声导纳值、峰声导纳值处外耳道压力、外耳道容积等指标的正常值可以用于初步评估新生儿中耳功能状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声导抗测试对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到2016年7月120例(1 80耳)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声导抗测试法进行测试及鼓膜穿刺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鼓室导抗图B型112耳中,经过鼓室穿刺证实耳内存在鼓室积液者为100耳,占89.3%,C型68耳积液者为50耳,占73.5%,表明了声导抗测试法的鼓室导抗图对患者耳内有无存在鼓室积液的判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结论:声导抗测试是临床上对患者进行听力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快速、敏感、客观且无创伤性的测试方式,给患者提供了舒适的检测过程以及准确的发病情况,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共振频率在中耳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世纪70年代耳声阻抗测试开始广泛运用于临床,成为诊断中耳病变非常有价值的工具[1]。1970年Jerger[2]首次关于临床运用双频或多频探测音的报道,使声导抗测试有了显著的发展。鼓室导纳测试是检测外耳及中耳功能的一种客观手段,与大多数听力计测试不一样,它不是对听力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幼儿听力筛查异常的颞骨CT表现。资料和方法对76例144耳两次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幼儿行颞骨薄层CT扫描。结果双侧中耳腔积液29例,其中1例伴前庭导水管扩大,1例伴内听道狭窄;单侧中耳腔积液6例,外耳道骨性闭锁伴中耳畸形3例,内耳畸形10例,其中双侧后半规管未发育1例,内听道狭窄3例,耳蜗发育不良6例,颞骨CT未见异常29例。结论颞骨薄层CT对临床分析婴幼儿听力异常的原因和类型有着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鼓室声导抗测试用于儿童听力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在中山市某医院保健科进行体检的3岁及以上儿童685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鼓室声导抗测试,根据测试得出的鼓室图分析测试结果,将结果异常的儿童转诊至耳鼻喉科,并追踪转诊情况。结果研究对象中共147名儿童单耳或双耳鼓室图异常,占比21.5%。异常鼓室图中,22只耳的鼓室图呈Ad型曲线(10.5%),129只耳的鼓室图呈B型曲线(61.7%),58只耳的鼓室图呈C型曲线(27.8%)。在鼓室图异常的研究对象中,有59名儿童(40.1%)遵医嘱前往专科诊治。转诊的研究对象中,共26名儿童诊断出相关疾病,占转诊者的44.1%,其中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12例,外耳道炎的7例,腺样体肥大的4例,鼻窦炎的9例(1名研究对象可能同时诊断有2种或以上疾病)。结论鼓室声导抗测试通过评估儿童中耳功能,可以及时发现影响中耳功能的相关疾病,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听力损失的发生,因此也可作为听力筛查的方法之一。在临床应用上,可与耳声发射及纯音测听等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应加强对家长的宣教,提高家长对听力损失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省儿童先天性耳聋颞骨畸形的发生率及特点,为临床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225例听力障碍的婴儿及先天性耳聋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前行颞骨HRCT筛查常规行横断面薄层扫描和多平面重组。结果:CT共检出颞骨畸形79例(104耳),包括外耳畸形25例(30耳)、中耳畸形16例(20耳)、内耳畸形54例(74耳),其中16例为合并畸形;单纯鼓室积液30例(42耳);其余116例颞骨无异常。35.1%患儿颞骨有畸形,51.6%患儿颞骨结构正常。结论:HRCT能很好显示儿童先天性耳聋的颞骨解剖异常,为临床治疗方案的正确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中耳手术后应用耳内镜进行随访观察,以了解其术腔转归及复发情况.方法 对447例(483耳)施行中耳手术的病例,术后定期耳内镜复查,了解其干耳情况、术腔病变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施行中耳手术的483耳中,单纯鼓室成形术172耳,鼓室成形加改良乳突根治术211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26耳,乳突根治术15耳,乳突术腔修理59耳.结果 耳内镜发现继发性鼓膜穿孔12耳,鼓膜穿孔愈合不良9耳,鼓膜或乳突肉芽36耳,胆脂瘤复发23耳,中耳积液11耳,外耳道口瘢痕狭窄5耳,术腔真菌感染16耳,人工听骨脱出2耳,乳突术腔皮瓣坏死3耳.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干耳时间为(2.1±0.4)个月.结论 中耳手术后定期应用耳内镜进行随访观察,有利于清除残余病变,防止复发,促进早期干耳.  相似文献   

8.
刘洪伟 《现代养生》2014,(6):137-138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骨桥的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0例共44耳行保留部分骨桥的鼓室成形术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0例行保留部分骨桥鼓室成形术治疗,41耳获得干耳,干耳率为41/44(93.18%),其中2人共计3耳(6.82%)再穿孔。纯音测听显示,34耳(77.27%)听力提高明显,10耳(22.63%)听力无明显变化,未出现听力下降明显的患者。结论:保留部分骨桥的鼓室成形术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及中耳胆脂瘤方面疗效显著,不仅能够彻底的根除病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听力,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频探测音对某些单一低频耳导抗测试所不敏感病变的鉴别(如:传导链中断,耳硬化症等)。方法:在原有单一低频SY—IA声阻抗中耳功能分析仪的基础上,重点对多频探测音产生电路、恒压声控系统、微处理器控制系统及多频声导抗及相位角检测电路进行了研究与设计。结果:运用多频耳声导抗测试系统可以分别在不同频率探测音下对正常耳、鼓膜松弛耳和听骨链中断耳进行声导抗检测和相位角检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RM系统的多频耳声导抗测试系统可以为某些单一低频耳声导抗测试所不敏感病变的鉴别提供进一步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斌 《中国妇幼保健》2020,(7):1258-1260
目的分析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气导听阈、气骨导差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100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中耳有积液与鼓膜形态的不同分为两组,将有中耳积液、鼓膜形态正常的患儿作为对照组[44例(50耳)],将有中耳积液、鼓膜增厚的患儿作为观察组[44例(50耳)],两组患儿皆行腺样体切除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孔鼓膜穿刺抽液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行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气导听阈以及气骨导差的变化情况,统计并发症情况,观察鼓室压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气导听阈以及平均气骨导差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鼓室压恢复时间长于观察组,鼓室压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22.00%)高于观察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81.82%)低于观察组(9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诊断结果,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对350例因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而转诊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婴儿进行客观听力学评估,分别利用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评估。结果 350例婴儿(700耳)中听力正常者104例(29.71%),单耳听力损失者75例(21.43%),双耳听力损失者171例(48.86%),各民族间听力损失婴幼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P>0.05)。700耳中轻、中、重、极重度听力损失分别为130耳(18.57%)、151耳(21.57%)、59耳(8.43%)、76耳(10.86%),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儿中负峰型鼓室图检出率显著高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婴儿(χ2=55.878, 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80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36耳。结论 中耳问题是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重要影响因素。婴幼儿听力损失的评估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多种检测方法定期复查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儿的听力诊断结果,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对350例因新生儿听力复筛未通过而转诊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婴儿进行客观听力学评估,分别利用听性脑干反应、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评估。结果 350例婴儿(700耳)中听力正常者104例(29.71%),单耳听力损失者75例(21.43%),双耳听力损失者171例(48.86%),各民族间听力损失婴幼儿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2,P>0.05)。700耳中轻、中、重、极重度听力损失分别为130耳(18.57%)、151耳(21.57%)、59耳(8.43%)、76耳(10.86%),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儿中负峰型鼓室图检出率显著高于重度及以上听力损失婴儿(χ2=55.878, P<0.05)。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80耳,传导性听力损失136耳。结论 中耳问题是轻中度听力损失婴幼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的重要影响因素。婴幼儿听力损失的评估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多种检测方法定期复查和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3.
Firearms are a common source of impulse noise that may potentially damage a hearing organ. It is not easy to predict soldiers' personal susceptibility to noise expos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of the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 and 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 before and after shooting and compare it with conventional pure tone audiometry. Standard pure tone audiometry, tympanometry, TEOAE and DPOAE measurements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10-15 minutes after shooting. Ten male soldiers (20 ears) were exposed to impulse noise from automatic gunfire (15 single rounds of live ammunition). They did not use any earplugs. The reduction in amplitude of the TEOAE after shooting was 3.1 and 5.1 as SPL for 3 and 4 kHz respectively for the right ear and 4.3 dB SPL for 1 kHz and 0.6 dB SPL at 2 kHz for the left ear.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DPOAE occurred at frequencies of 1.0 kHz (3.8dB SPL) and 3.0 kHz (2.9 dB SPL) for the left ear.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the audiometric thresholds before and after shooting. Emissions appear to be more sensitive for monitoring early cochlear changes after shooting, than pure tone audiomet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正常人群的宽频声导抗测试数据,建立正常人群的宽频声导抗数据库,探讨宽频声导抗在临床诊断中耳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募集听力正常成年志愿者78例(156耳)。对所有符合要求的受试者进行宽频声导抗测试。进行病史采集、耳镜检查、纯音测听检查、226Hz声导抗检查、宽频声导抗检查。结果:声能吸收率在所有频率趋势为两峰一谷的“M”型,从250Hz开始,随着频率的增加,吸收率逐渐增加,在1095Hz时声能吸收率达到第一个峰值,声能吸收率为0.74。在1095~1848Hz范围内,声能吸收率逐渐下降,到达波谷,声能吸收率为0.7;在1848~2290Hz范围内,声能吸收率逐渐增加,达到第二个峰值,声能吸收率为0.76。频率>2290Hz时,随着频率的增加,声能吸收率逐渐下降。平均共振频率为(930.62±132.80)Hz。平均峰值压力为(-5.77±12.07)daPa。性别和耳别分别对声能吸收率、共振频率、峰值压力的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宽频声导抗对中耳传声机制有特异性表现,可以作为一种有用的临床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5.
傅婷婷 《医疗装备》2012,25(9):23-25
目的 了解多频听性稳态反应(ASSR)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准确度,研究其与听力测试金标准纯音听阈测试(PTA)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听力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10名听力正常志愿者(20耳),首先在标准隔声室内进行纯音听阈测试,确定500、1000、2000、4000Hz各频率阈值;然后在屏蔽室进行镇静状态下ASSR阈值测试,获得相应各频率阈值,将两个测试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对.结果 ASSR阈值比纯音听阈阈值高,各频率差值为500Hz为32.78±7.16dBHL、1000Hz 42.45±6.32dBHL、2000Hz 45.92±2.32dBHL、4000Hz 45.02±4.25dBHL.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在500、1000、2000、4000Hz上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4,0.712,0.533,0.541.结论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ASSR评估听力阈值,其阈值比纯音听力阈值高,各频率差值不同.受到测试环境、仪器设置,测试人群等多重因素,各个实验室需要自行找出校正值,利用之一差值找出实际听力阈值,以供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健康新生儿失匹配负波的各指标及分布规律,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客观证据。 【方法】 使用听觉oddball范式对随机选择的56名产后2~3 d内健康新生儿进行声刺激,标准刺激和偏离刺激分别为1 000 Hz和2 000 Hz的纯音,二者概率比为4∶1。 【结果】 56 名足月新生儿有35名出现失匹配负波,主要分布在额区,潜伏期在F3、F4、Fz点分别为(234±50)、(248±51)、(239±45) ms。左右半球(150~450) ms时间窗平均振幅未见显著性差异。 【结论】 健康新生儿可诱发出失匹配负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联合声导抗鼓室图在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以寻求更适合于基层单位推广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案。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本院门诊疑似听力障碍婴幼儿558例,同时接受AABR和鼓室图的联合筛查,疑似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听力诊断。结果 1 116耳同时接受AABR与鼓室声导抗联合筛查,504耳为一次性通过两项联合筛查,79耳为一月后复查通过两项联合筛查,20耳为通过听力诊断判为正常。最终共诊断分泌性中耳炎11耳,咽鼓管功能障碍46耳,感音神经性耳聋456耳。结论 AABR联合声导抗鼓室图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听力筛查的准确性,有利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发现早干预,建议基层单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