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州是我国最早建设健康城市的城市之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进一步推动苏州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公众参与工作,现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苏州公众参与健康城市建设问题加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推动健康城市建设,总结宣传苏州市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成果,营造社会氛围,促进公众参与,2014年10月10日至14日,"苏州市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成果摄影展",在苏州图书馆正式展出。摄影展是"苏州市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成果摄影大赛"的成果展示。大赛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参与,共收集到作品4521幅,内容涵盖了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健康文化等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公众参与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发展前景。方法文献学习。结果公众参与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具有卫生服务民主化的政治意义,同时也是优化卫生服务管理、提高服务绩效和质量的途径之一。公众参与需要得到政府支持、消费者组织的影响力和资源、卫生行政管理的系统改革、对公众声音采取积极响应的承诺;公众参与的挑战来自政府决策证据和医学阶层及自律属性。同时公众界定、代表产生、参与方式等也是实际中面临的问题。公众参与的利益相关者互动过程和结果评价,是决定是否成功的因素。结论中国的公众参与还处于初级阶段,除依靠公民社会发展条件外,还需要完善适合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政策环境支持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创建卫生城市为健康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健康城市与健康中国重点关注任务的高度契合3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健康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重点论述健康城市建设实施路径中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规划设计和评价等关键环节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科学有效的健康传播,以典型促进全面发展等建议,以期为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卫生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卫生存在认识不到位、制度性供给不足、公众参与的能力不够及内在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当站在公共卫生政策创新的高度,把推进公众参与作为突破现行公共卫生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卫生信息公开制度、大力培育和发展促进健康的非政府组织、全力推进社区参与、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等对策措施来推进公共卫生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
<正>1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拓展转型是在统筹背景下的民需我为、势在必行公共服务是现代公共行政和政府治理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的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为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提供保障。公共服务强调政府的主导责任,强调公民的参与权利。公共服务需要满足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经验,为未来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提出可行的建议。方法 对常州市建设健康城市的主要做法、具体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总结,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 常州市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2021年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83.14岁,婴儿死亡率2.4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3‰,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8.65%,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37.9%。市民对健康城市建设的满意度达95%以上,但还存在政府规划欠缺、群众健康认知水平较低等问题,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结论 常州市健康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未来应从转变观念、完善机制等方面合理、合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检验社区参与是否能促进老年健康,文章通过对四城市老年人问卷调查数据的logit回归分析发现,那些从不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老年人自评不健康的比率明显高于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老年人.为此,我国当前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应积极组织和鼓励老年人参与各种形式的社区群体活动,以增进老年人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在健康城市创建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宜昌市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实践分析和工作体会,探讨运用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建设健康城市的策略。结果宜昌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健全机制,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行动和创新思路,加强宣传,推广健康管理新模式,建立健全了三大体系,显著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市容环境和社会环境质量、人均期望寿命、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等健康指标。结论建设健康城市,关键是促进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的方式可促使人们关注健康的生命质量,进而提高全社会对健康活动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苏省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的实践分析,证明用健康促进的方式,可促使人们对于健康的传统理解转向对健康的生命质量的关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健康活动的参与意识;以及在大结构改变的前提下促使个体行为的改变是可行的。同时探讨运用健康促进理论建设健康城市的主要特征、工作体会和建设健康城市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