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疾病特征及共病现状。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来源于西安市某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及医院收费系统的≥60岁内科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3 871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2018年1 068例,2019年1 262例,2020年1 541例。病例数逐年增加。不同年份病例的BMI、吸烟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饮酒分布差异在不同年份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岁及以上老年内科患者均以高血压病比例最高,其次为脑梗死、高脂血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018—2020年骨质疏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疾病3年间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份共病疾病种类分布差异也统计学意义(P>0.05)。因急性感染住院的患者比例最高(1 557例,40.23%),其次为脑梗死急性发作(1 200例,31.0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急性发作(466例,12.0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237例,6.1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58例,4.08%)、肿瘤相关疾病(82例,2.12%)、消化道出血(78例,2.02%)、尚未明确疾病(46例,1.18%),其他46例,占1.19%。3 677例共病患者中共有1 577例发生急性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88.73%。结论 西安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多存在高血压、脑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共病情况,住院病因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临床工作中对于老年患者需关注共病及个体化,实行综合治疗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UGIB)住院患者病例特征及治疗费用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政策及措施、改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预后及指导医疗系统统筹疾病费用等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搜索2019年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全年收治的所有初诊UGIB住院病例,对病历资料及治疗费用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UGIB住院病例308例。24~59岁144例(中青年组),平均年龄(42.05 ± 7.54)岁,男性占70.14%。60~88岁164例(老年组),平均年龄(73.54 ± 6.05)岁,男性占82.83%。2组病例的性别和BMI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例间非甾体抗炎药服用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伴随≥2种合并症者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UGIB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黑便(占57.14%)、上腹痛(占35.39%)、呕血(占27.60%)为主,出血病因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占34.74%)、胃溃疡(占20.78%)、胃十二指肠炎(占11.36%)。上腹痛比例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外周循环障碍低于老年组 (均P<0.01)。出血病因中中青年组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比例高于老年组,胃溃疡、复合溃疡、胃癌比例低于老年组 (P<0.01或P<0.05)。中青年组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2.40(6.16,25.51)d,老年组为16.21(6.35,25.54) d;中青年组治疗费用平均为(12 783.6 ± 1 743.1)元,老年组平均为(21 785.6 ± 2 762.3);老年组的西药费、中成药费、输血费、检查费、手术费、总费用及住院时间均较高(P<0.05或<0.01)。结论 UGIB住院患者以男性为主,不同年龄段UGIB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及出血病因有差异,老年UGIB患者治疗时间及费用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致病原因及发病影响因素,指导相关防治工作。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定县某医院急性脑出血存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年龄<60岁的患者归为中青年组,≥60岁的患者归为老年组,采用自制信息登记表收集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情况、病因及出血部位等内容,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急性脑出血中青年患者和老年患者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急性脑出血患者病例1 038例,其中中青年急性脑出血患者237例,老年患者801例,以老年患者为主,占77.2%。中青年组急性脑出血患者和老年组患者在性别、BMI、吸烟、饮酒、有效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因为高血压脑出血(63.3%)、动脉瘤破裂(13.2%)、脑肿瘤(9.6%)、动静脉畸形(6.1%)、全身性疾病(4.0%)。出血部位包括深部(51.7%)、脑干(3.8%)、小脑(6.6%)、脑叶(22.4%)、单纯脑室(2.7%)、多部位(13.4%),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病因及出血部位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结论 中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致病原因以高血压脑出血、动脉瘤破裂为主,中青年急性脑出血患者和老年患者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差异不同,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开展健康行为指导,及早干预,避免急性脑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陆昊  郑闻 《华南预防医学》2020,46(4):393-39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脂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8年诊治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脂水平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并采用Pearson分析法对血脂指标与生存质量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符合研究条件的COPD患者共320例,男女性别比为10.4∶1,年龄35~70岁,以46~56岁为主,占45.94%,BMI以18.5~23.9为主,占73.12%,高血压患者占75.94%,320例COPD患者中血脂异常者172例,血脂异常率为53.75%。生存质量评分平均为(44.73 ± 6.45)分,血脂异常患者生存质量总评分、各维度评分均低于血脂常患者(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TC、TG、LDL-C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 HDL-C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COPD患者血脂异常率较高,该人群生存质量较低,血脂异常与患者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提示对COPD患者血脂指标的控制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综合内科住院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状况,为更好地干预Hp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某医院综合内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Hp,并对患者Hp检出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8—2020年病例数分别为399、452、679例,共1 530例,病例数逐年增加。男女性别比为1.08∶1,平均年龄(57.9±6.4)岁。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主,占34.9%。Hp检出495例,检出率为32.4%。不同年份、不同性别综合内科住院患者Hp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疾病分类、疾病种类不同的综合内科住院患者H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现为51~60岁患者检出率较高(39.6%)。疾病分类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Hp检出率最高(36.9%)。疾病种类中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最高(50.8%)。结论 综合内科住院患者Hp检出率较高,感染现状不容乐观,针对不同患病情况的Hp感染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对尽早给予相关干预、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产生耐药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疾病谱及住院费用,了解疾病构成的规律特点及经济负担,为心内科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攀枝花市某三级医院2017—2019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资料,从医院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诊断为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条目、详细病历及病例住院费用等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1 376例,2017—2019年分别有3 492、3 815、4 069例,分别占30.7%、33.5%、35.8%,病例数逐年上升。3年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病种均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所占比例最大,合计分别占当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57.6%、55.5%,2019年则上升至62.8%。3年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有伴发疾病比例(27.6%、26.1%、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9年的患者住院时间<7 d的比例有所上升。2017、2018、2019年该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诊治自费费用分别为(5 925.6±285.7)、(5 904.2±264.3)、(5 890.9±230.8)元/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17—2019年攀枝花市某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例数增加,住院患者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主要病种仍以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住院天数及自费费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郑州市≥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知识知晓现状,为提高居民COPD知信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郑州市≥40岁居民进行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及COPD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有效调查人数1 476人,男性720人(48.78%),女性756人(51.22%),年龄40~79岁。慢性咳嗽者51例(3.47%),慢性咳痰者60例(4.07%),喘息者58例(3.93%),呼吸困难者99例(6.71%)。不同年龄段的≥40岁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性别居民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吸烟与不吸烟者慢性咳嗽、慢性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知晓慢性支气管炎疾病名称的897人(60.77%),知晓肺气肿疾病名称的918人(62.20%),知晓COPD名称的77人(5.22%),知晓COPD相关知识的46人(3.12%)。在77名知晓COPD名称的调查对象中对COPD症状相关知识以及危险因素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45.45%~72.73%。结论 郑州市≥40岁居民慢性呼吸道症状流行程度较高,但是该群体COPD认知水平呈现较低的水平,对COPD的主要症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该项工作需在未来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市某医院门诊就医的≥65岁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干预与遵医嘱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12次的加强药学服务干预。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老年高血压患者136例,男性75例,女性61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3. 6 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7.87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干预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降低,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均P<0.01);观察组相比对照组干预后血压下降更多(P<0.01)。干预后的观察组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服药行为、烟酒嗜好管理行为、日常生活管理行为、服药行为佳的比例分别为63.2%、86.8%、67.6%、83.8%,总体治疗依从性佳的比例为60.3%,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论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加强药学服务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及提高治疗依从性,有较高的高血压防治价值,建议基层慢病管理机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为消化系统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标化率等指标,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进行描述。结果 2005—2015年间广东省共报告79 243例患者死于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分性别情况均呈下降趋势(均APC<0%,均P<0.01)。标化死亡率由2005年的11.36/10万降至2015年的7.58/10万,下降了33.27%。广东省21个地市2005—2015年消化系统疾病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均APC<0%,均P<0.05)。标化DALY率、标化YLL率和标化YLD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15%、-5.82%和-0.30%(均P<0.01)。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统疾病负担越来越重。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消化系统疾病负担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防治任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辖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患者药物应用与血压控制的关系,为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用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患者药物应用与血压控制的关系。结果 1 120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0.48±12.19)岁。男性661例,占59.02%。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为69.64%。对比1年前血压情况,患者血压达标率上升3.84%,其中联合用药(≥2种)和使用中医药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提高19.55%和24.63%(均P<0.01);使用单种西药和未用中医药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降低5.03%和2.83%(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用药(OR=0.20)、增加使用中医药(OR=0.41)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存在关联。结论 联合用药、增加中医药的使用,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高危分型、风险等级及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以2021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体检并完成心血管科疾病筛查而评估为心血管疾病高危者作为研究对象,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心血管科医师采用China-PAR模型完成评估,对评估结果为心血管疾病高危者进行预防性药物服用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高人群高危现状及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预防性药物使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 684例心血管疾病高危者,男性896例,女性788例;年龄39~75岁,平均(56.9±9.4)岁;BMI为18.2~29.7 kg/m2,平均(22.8±3.1)kg/m2;居住为城镇者920例,农村者764例;吸烟753例;心脑血管病家族史114例。以血压高型者最多(48.28%),1种高危类型者比例最高(86.70%),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中、高风险者占44.77%(754例)。共有233例研究对象遵医嘱需预防性用药,其中服用抗血栓药物者127例(7.54%),服用他汀类药物者106例(6.29%)。不同年龄、心血管病家族史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种类高危类型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种高危类型者预防性用药率更高;不同高危类型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分层者预防性药物使用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风险者预防性用药率更高。结论 郑州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以单一高危类型者多见,以血压高型、血脂异常型者更多,年龄增加、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高危类型种类更多、心血管疾病10年发病风险分层更高者预防性用药率也更高,应根据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个体状况加强健康管理工作,降低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磷摄入情况,并分析饮食中磷摄入量对血营养指标及钙磷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成都市某医院诊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收集、3 d 24 h膳食调查、营养状态评估及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慢性肾脏病患者饮食磷摄入量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51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年龄25~75岁,以60~75岁为主,占64.9%,男女性别比为1.25∶ 1,疾病分期以3期为主,占49.0%,原发病以肾小球肾炎为主,占70.9%,主观营养评估(SGA)法评定结果以B级(可疑营养不良)为主,占86.1%。饮食磷摄入量以中等水平(600~800 mg/d)为主,占58.6%,其次是高水平(>800 mg/d),占23.6%,摄入量低水平(<600 mg/d)的占17.8%。不同饮食磷摄入量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磷、血磷钙乘积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转铁蛋白、血钙水平在不同饮食磷摄入量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磷及血钙磷乘积与饮食磷摄入量呈正相关(rs=0.736、0.809,均P<0.05)。结论 饮食磷摄入量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磷代谢有一定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注意按营养师的指导注意挑选钾含量较低的食物,在保证机体生理需求前提下,有效控制磷的摄入量,预防高磷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3—6月在海口市某医院对进行健康体检的海口市≥40岁人群调查其人口学特征以及心血管病高危因素(血压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血糖升高、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缺乏体育锻炼),分析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特点。结果 纳入1 319名≥40岁健康体检人群,男性692名,女性627名。检出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人群673例,检出率为51.02%。其中检出1种高危因素者469例(69.69%),检出2种高危因素者119例(17.68%),检出≥3种高危因素者85例(12.63%)。男性、70~78岁、居住地为村镇、初中及以下学历、无业或退休人员具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比例更高(P<0.05或P<0.01)。血压升高者97例(14.41%),总胆固醇升高92例(13.67%),血糖升高82例(12.18%),超重或肥胖120例(17.83%),吸烟136例(20.21%),饮酒158例(23.48%),不健康膳食109例(16.20%),缺乏体育锻炼197例(29.27%)。结论 海口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广泛流行,部分人群不同危险因素共同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川东北地区2016—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特征,为本地区肺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川东北地区3 146例新发肺癌病例资料来源于2016—2020年南充市2家病历管理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新发肺癌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新发肺癌病例3 146例中,2016、2017、2018、2019、2020年分别为570、604、591、658、723例,病例数逐年增多。男性病例占53.3%,以60~76岁为主(47.5%)。2016—2020年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性别、病理组织学分类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临床表现均主要有咳嗽(75.08%)、咳血或咯血(31.98%)、胸痛(64.02%)、气短或喘鸣(50.25%)、发热(39.00%)、吞咽困难(20.79%)。病理组织学分类以腺癌为主(1 515例,占48.16%),其次是鳞癌(824例,占26.19%)和小细胞癌(560例,占17.80%),其他分类247例,占7.85%。2016—2020年不同性别的肺癌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中病理组织学分类主要为鳞癌,女性中病理组织学分型主要为腺癌。2016、2017、2018年不同年龄的肺癌病例病理组织学分类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川东北地区2016—2020年新发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以腺癌、鳞癌多见,应根据肺癌病例特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青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共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肾脏病共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8月在某三甲医院住院的中青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疾病累积评分表进行共病状态评估。结果最终纳入患者987例,以男性(59.8%)、18~44岁(53.2%)为主。中青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共病率为85.3%,合并单病种以高血压(13.5%)、糖尿病(6.4%)、肝脏疾病(6.8%)、肺部感染(4.6%)最为多见,合并2种慢性病模式以高血压+糖尿病最为常见(6.3%)。疾病累积评分为7(5,9)分,882例(89.4%)处于轻度共病状态。性别(β’=-0.067)、年龄(β’=0.061)、共病种数(β’=0.622)是疾病累积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中青年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共病情况不容忽视,卫生行政部门应提高对慢性病共病的管理意识,采取相应措施以提升中青年慢性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生化指标、饮食和行为特征,为NAFL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安市某医院分别诊断为NAFLD(NAFLD组)和酒精性肝病(ALD)(ALD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按符合研究条件的NAFLD病例数以1∶1招募同性别、年龄 ± 0.5岁在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共纳入115例NAFLD病例、98例ALD病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人进行研究,年龄25~73岁。3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酸(S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AFLD组和ALD组各项指标除HDL-C外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LD组各指标除HDL-C外均高于NAFLD组(均P<0.05)。吸烟情况、运动习惯、睡眠情况及饮食习惯在3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AFLD组和ALD组人群的吸烟和油腻饮食比例较高,睡眠充足、运动比例较低。结论 NAFLD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指标水平均较高,同时存在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不合理现象,可从改变不良饮食及行为习惯着手,以降低NAFLD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海口市某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首次发病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同时按相同性别、年龄±3岁条件以1∶1匹配同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高血压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内脂素、脂联素(APN)、网膜素-1(omentin-1)、瘦素(Leptin)水平检测,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以外的2组患者采用超声检测仪测定颈动脉斑块性质。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4组人群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248例,男性148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60.96±4.77)岁。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分别250例、253例、253人,4组人群性别分布、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血清内脂素、Leptin水平均高于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低于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均低于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高血压组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脑梗死组易损斑块患者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omentin-1、APN水平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均P<0.01)。出院后6个月随访,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预后不良患者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omentin-1、AP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1)。血清omentin-1、APN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呈负相关,内脂素、Leptin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例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后续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电网职工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评估未来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为不同风险类型群体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5—9月在山东电力中心医院体检的35~59岁电网职工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指标,采用国人ICVD 10年发病危险评估表预测ICVD 10年发病危险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研究3 049名电网职工,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层(除BMI外)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性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的总中位数[1.50%(P25,P75:0.80%,2.90%)]明显高于女性[0.50%(P25,P75:0.30%,0.80%)](P<0.01)。发病绝对危险随年龄增加而增大,不同年龄组的绝对危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55~59岁或女性50~59岁人群的绝对危险高于该性别同年龄段人群的平均危险,男性低危组(绝对危险:5%~10%)与中高危组(绝对危险:≥10%)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均P<0.01)。结论 男性55~59岁、女性50~59岁人群是ICVD发病的高危人群。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州市HIV职业暴露情况,为加强HIV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2020年广州市报告的HIV职业暴露个案,内容包括暴露者的基本情况、暴露方式、暴露等级与暴露源感染情况、暴露后紧急处理方式、暴露后预防用药时间及暴露者HIV抗体检测等信息。结果 2014—2020年,广州市累计报告HIV职业暴露个案455例,医务人员占86.8%(395/455),锐器损伤占54.3%(247/455),II级暴露占63.3%(288/455),规范化暴露后处理占93.8%(427/455),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占35.4%(161/455);医务人员暴露后2 h内预防用药比例高于警务人员(P<0.01);男性、锐器损伤、皮肤/黏膜接触暴露、I级暴露、暴露源为轻度、强化用药方案、2 h内及2~24 h内预防用药的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传染病专科医院、II级暴露、超过24 h预防用药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均P<0.01);传染病专科医疗机构暴露个案更倾向于及早预防用药(OR=0.305),暴露源不明的暴露个案预防用药时间更晚(OR=2.713)。结论 应重点提高医护人员和一线警务人员防护意识及技能,增加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便利性;同时加强暴露源检测,减少对预防用药及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