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做好横琴口岸蚊类监测和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间对横琴口岸进行媒介生物调查的同时,在横琴岛多选择1个不同生境并有代表性的三塘村进行同样的调查.[结果]不论白天或者晚上2个调查点整年都可捕获成蚊,但是三塘村成蚊密度总高于口岸成蚊密度,并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411.40,P白<0.005;x2=222.10,P晚<0.005).三塘村的白纹伊蚊密度也比口岸的高,2个调查点白纹伊蚊密度差异也存在显著性(x2=230.89,P<0.005).[结论]随着口岸开放、生境变化和周围村庄蚊密度极高的影响,口岸的蚊密度及种群随时发生变化,应加强对蚊类的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横琴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横琴口岸蚊类的种群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蚊类防制、蚊媒传染病监测和口岸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诱蚊法,用吸蚊管进行定点、定人、定时人工诱捕,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横琴口岸的蚊类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蚊类4属8种,分别是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二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骚扰阿蚊和巨型阿蚊.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成蚊总数的48.35%;其次为三带喙库蚊,占构成总数的32.6%.蚊类年平均密度0.61只/人工小时.横琴口岸全年均有蚊类活动,3~5月和10月分别出现1次密度高峰.[结论]虽然目前横琴口岸蚊类密度不高,但随着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周围居住人员的逐渐增多,蚊类密度可能相应升高,因此,应加强口岸卫生监督和防蚊灭蚊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香洲口岸北堤货运码头蚊类分布情况并为监测和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02年3月.2003年2月间对香洲口岸北堤货运码头进行了蚊类调查。成蚊采用人工诱捕法;幼虫采用集卵器法。[结果]香洲口岸北堤货运码头成蚊年平均密度为1.60只/人工小时,其中3、6月份最高,呈双峰型,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成蚊总数的74.89%;蚊幼虫均为白纹伊蚊,年平均诱器密度为6.72只/个,以5月份最高达15.45只/个,年平均容器指数为17.12%,以9月份最高达33.00%;成蚊密度季节消长与湿度有关;蚊幼虫诱器密度和容器指数季节消长与气温密切关系。[结论]随着该码头进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和货物量越来越多,应加强对口岸蚊类的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蚊类的本底情况,为口岸开展蚊类防控、完善蚊媒传染病防控机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紫外灯诱蚊法调查成蚊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采用勺捞法、集卵器法调查蚊类幼虫的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结果共捕获成蚊7 008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4属6种;优势种为致倦库蚊;成蚊年平均密度为15.81只/人工·h(人工小时法)、0.20只/灯·h(紫外灯诱蚊法);季节消长呈单峰型,3~6月密度较高。蚊类幼虫年平均密度为0.03条/勺,季节消长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5-7月和11-12月;年平均诱卵指数为0.33,高峰期在8月。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蚊类的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云浮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变化,以及云浮地区白纹伊蚊刺叮节律情况,为口岸蚊类及蚊媒传染病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蚊类易孳生和栖息地点,采用电动吸蚊器、诱蚊灯和灭蚊磁场捕捉成蚊,采用勺捞法采集幼虫和蛹,待羽化为成蚊后进行分类鉴定;成蚊密度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采用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 2011年5-11月共捕获成蚊42367只,采集各龄期幼虫和蛹3680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8属12种;优势蚊种依次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成蚊季节消长呈双峰型,5、6月为第一个高峰期,8月为第二个高峰期;白纹伊蚊昼夜都有刺叮活动,一天中有3个刺叮高峰,白天刺叮活动显著高于晚上。结论本次调查是云浮口岸地区的首次蚊类调查,较准确地反映了云浮口岸地区在自然条件下蚊类种群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的蚊类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深圳文镀渡口岸蚊幼虫季节消长动态,为本口岸蚊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蚊幼虫容器指数监测法对文锦渡口岸的蚊幼虫密度、孵化成蚊的种群及构成、季节消长进行调查。结果2003.4~2004.3文锦渡口岸平均蚊幼虫容量指数为26.2,孵化出成蚊1256只,种群构成为l亚科2属3种。结论容器指数〉3,以白纹伊蚊为优势蚊种,5~10月份为蚊幼虫密度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掌握北京市蚊虫密度监测情况,分析不同环境蚊虫孳生变化趋势,为城市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成蚊密度监测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虫密度监测大型水体采用勺捕法,小型积水(容器)采用吸管法.结果 北京市2010-2012年共捕获成蚊37 603只,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5.26%,其次是白纹伊蚊占4.62%;季节消长曲线显示,成蚊密度高峰期为7-8月;不同环境中公园绿地成蚊密度最高,其他依次是居民区、医院和旅游景点.蚊幼虫季节消长曲线显示,大型水体和小型积水(容器)蚊幼虫密度高峰期均为6-7月;不同环境中居民区蚊幼虫阳性率最高,其他依次为建筑工地、下水道和大型水体.结论 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和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可有效指导城市蚊虫防制,同时应关注蚊幼虫孳生地和密度变化情况,并将蚊密度结果和蚊媒传染病进行关联分析,为城市蚊虫和蚊媒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共捕获成蚊14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西安市外环境各种水体中蚊幼虫密度分布及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蚊类及蚊媒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蚊幼虫勺捕法。结果 2011-2015年共采样1 500勺,阳性675勺,总阳性率为45%,共捕获蚊幼虫(蛹)25 706只,平均密度为38条/勺。2011-2014年蚊幼虫(蛹)密度逐年降低,2015年有所回升。每年7月蚊幼虫(蛹)密度最高,5月或6月最低。结论首次分析了西安地区蚊幼虫(蛹)密度,初步掌握了西安地区蚊幼虫(蛹)的季节消长情况,为西安地区病媒生物及蚊媒传播疾病的监测和控制服务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海门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蚊媒防制、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灯诱法,同时采集各种水体中的蚊幼,进行蚊种鉴定,统计各月蚊密度。[结果]捕获蚊类3属7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6~8月是蚊类活动的高峰期。[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海门口岸蚊类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企沙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做好企沙港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对企沙港媒介生物进行了本底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中发现鼠类2目2科4属8种,年平均鼠密度为9.54%,码头区鼠密度最高,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鼠类季节消长呈多峰型,以9月份最高,鼠体染蚤率12.06%,主要为印鼠客蚤和仁氏病蚤雷州亚种;鼠血清F1抗体检测阴性.蚊类4属9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其次为中华按蚊;年平均密度为57.33只/人工小时,以街区最高;季节消长曲线成3峰型,以4~5月份密度最高;成蚊密度与降雨量、气温有一定的关系.蝇类3科7属10种,以家蝇为优势种,其次为大头金蝇;年平均密度为91.53只/笼,以街区密度最高;以夏季为高峰期,蝇类月平均密度随月平均气温的上升而升高(r=0.6339,Tr=2.5926,P<0.025),但与相对湿度无相关关系(r=0.2352,Tr=0.751,P>O.10).蜚蠊5属8种,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其次为澳洲大蠊;年平均密度为0.40只/瓶,以街区密度最高;以夏秋季为高峰期,月平均密度随气温升高而升高(r=0.745,Tr=4.135,P<0.0025),但与相对湿度无关(r=0.048,Tr=O.153,P>0.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舟山口岸蚊类本底情况,为控制口岸媒介生物提供科学的方法。方法 2012—2014年间,采用CO_2诱蚊器法对舟山口岸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蚊类7 941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亚科3亚属6种,优势种群为致倦库蚊;蚊类密度随季节消长,在6月和10月出现高峰期;不同生境的蚊类密度也各不相同。结论本次调查补充了舟山口岸蚊类资料的空白,为进一步开展蚊类媒介传染病监测提供了依据;做好媒介生物防控工作的关键是根据本地自然环境和媒介生物随季节性消长的特点,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3.
九江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九江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0年1-12月对九江口岸的啮齿动物、病媒昆虫的种群组成、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现鼠类1目1科2属4种,年平均鼠密度为4.16%,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63.79%;对鼠体进行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蚊类3属4种,年平均密度为13.75只/人工小时,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34.54%,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以8月份最高,达到68只/人工小时。蝇类3科4属7种,年平均蝇密度6.97只/张,以家蝇为优势种,占捕蝇总数的44.42%。[结论]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九江口岸重要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对今后作好口岸相关传染病监测和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7年7月-2008年6月秀屿港蚊类种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与地方卫生部门对医学媒介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蚊类采用紫外灯法和人工小时法。结果通过此次调查,经鉴定蚊类种群组成为3属3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结论基本摸清秀屿港口岸蚊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对实施蚊类生物控制和开展传染病监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厦门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开展口岸传染病监测和蚊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厦门口岸的蚊类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 蚊类的种群构成为2亚科4属9种,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群,占捕蚊总数的90.47%,年平均蚊虫密度为11.90只/人工小时,季节消长的高峰为4月份。[结论] 做好口岸蚊类本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加强高峰期蚊类的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到来之前适时灭蚊,可有效降低蚊密度,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德港区蚊类生物的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登革热疫情输入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100 ml计数法、幼虫指数调查法。结果共捕获成蚊296只,其中白纹伊蚊占93.2%,致倦库蚊5.07%,骚扰阿蚊1.69%。成蚊平均密度为18.5只/人工小时,幼虫平均密度为1.69只/100 ml,平均布雷图指数(BI)为8.12。结论该地的伊蚊密度有可能引起登革热的暴发,应加强口岸蚊类的防治及口岸热带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肖厝13岸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的基本情况,防止登革热传染病在肖厝口岸传人传出。方法从2007年4月-2008年3月,采用人工小时法,对肖厝口岸的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结果本次监测共捕获成蚊1510只和部份幼虫,经分类隶属2亚科4属7种,其中优势蚊种为骚扰阿蚊占61.59%,致倦库蚊占30.33%;蚊密度随季节消长,平均密度为50.33只/人工小时;成蚊密度最高峰是9月密度为87.20只/人工小时,其次是在6月密度为82.40只/人工小时;不同生境的蚊密度也各不相同。布雷图指数为10.3%,房屋指数为63%,容器指数为6.4%。结论此次监测结果说明肖厝口岸存在着白蚊伊蚊导致登革热流行的可能性,因此,提示肖厝口岸对登革热传染病媒介生物白蚊伊蚊的防制应在每年成蚊活动高峰到来之前实施滞留喷洒灭蚊和彻底清除无用积水,杜绝白蚊伊蚊的孳生,这将会在防止登革热传入传出以及在口岸地区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齐齐哈尔口岸媒介生物的本底情况,为开展口岸媒介生物防制和传染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4月-2007年10月对齐齐哈尔口岸鼠类及病媒昆虫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捕获鼠类442只,达乌尔黄鼠的密度为5.5只/公顷;其它鼠类的平均密度为3.0%。鼠血清未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鼠体染蚤率为28.2%,平均蚤指数为0.15。捕获蚊类3属7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平均蚊密度为11.8只/人工小时。捕获蝇类1.2万只,丝光绿蝇为优势种,平均密度为387.0只/笼·天。捕获蜚蠊1种,为德国小蠊。[结论]齐齐哈尔口岸啮齿动物、媒介昆虫品种比较单纯,都是东北常见种类,其中有的种类种群数量较大、密度较高,应作为重点防制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漳州地区伊蚊的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登革热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芗城、东山、诏安为监测县,以入户方式调查伊蚊的幼虫密度指数;用人工小时法诱捕成蚊并分类计算成蚊刺叮率;饲养孳生地幼虫,羽化成蚊后鉴定蚊种;用容器培养幼虫,观察季节消长规律。[结果]伊蚊仅有白纹伊蚊;3地布雷图指数分别为159.4、88.6和74.7;芗城和诏安两地成蚊刺叮率分别为35和38(只/人工小时);幼虫生长高峰季节为7、8和9月。[结论]漳州地区已具备登革热流行条件,应警惕毗邻地区流行的登革热传入并造成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镇江口岸蚊类的种群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开展口岸蚊类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定点、定人、定时在3个不同生态环境点上进行诱捕。结果共捕获成蚊621只,密度为8.63只/(帐·人工小时),蚊虫经鉴定为4属8种,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镇江口岸3月下旬开始出现蚊虫,6月份达到最高峰,9月份以后密度下降,12月底蚊虫消失。结论随着长江口岸不断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正在变化,蚊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将随之变化,应加强蚊类的监测和控制,尤其是加强对外来蚊种和新发现蚊种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