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河南省结核病监测区居民死因情况。方法:应用死因别死亡率,YPLL率等指标对监测区1998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监测区居民全死因死亡率为604.45/10万,死因别死亡率顺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伤害,肿瘤等,主要死因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顺位依次为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等,结论:非传染性慢性病,意外伤害等是河南省结核病监测区居民主要死因。传染病并未彻底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建省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原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福建省2007-2015年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资料,对0~14岁儿童伤害总死亡率、性别死亡率、伤害别死亡率和时间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福建省0~14岁儿童年均伤害死亡率11.26/10万,占死亡总数18.4%,居第3位死因.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意外跌落为儿童伤害前3位死因,占儿童死亡总数70.6%;男童伤害年均死亡率(13.94/10万)高于女童(8.26/10万).男童溺水、道路交通伤害和意外窒息死亡率均高于女童.意外窒息是婴儿组首位死因(47.5%).2007-2015年福建省儿童伤害死亡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意外窒息、溺水、道路交通伤害严重威胁福建省儿童生命,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做好儿童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0年南京市浦口区居民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0年死因监测3 397例死亡报告.结果 前5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各年龄组首位死因,0~4岁为围生期疾病,5~39岁为伤害,40~74岁为恶性肿瘤,75 ~84岁为脑血管病,85岁以上为心脏病.结论 2010年浦口区人群首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桓台县2008~2012年死因监测工作现状和居民死因模式的变化及趋势,为制定疾病预防政策、确定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桓台县2008~2012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2年桓台县居民报告死亡13 451例,年均粗死亡率为540.90/10万,其中男性为596.85/10万,女性为485.24/10万(P〈0.01)。5年报告粗死亡率分别为244.21/10万、442.28/10万、610.02/10万、649.11/10万、757.88/10万。三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病所占比例最高,为90.04%。死因居前5位的依次为心血管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94.35%。结论以心血管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是导致桓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是居民伤害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7-2010年桂林市14岁以下儿童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具体死因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死因监测点2007-2010年14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死亡儿童数共有156人,其中男童占68.6%,女童占31.4%;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疾病为儿童的主要死因,占总死因的92.15%。结论应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预防儿童传染病和伤害,同时加强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做好出生缺陷的筛查和预防以降低14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2007-2014年湖南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数据质量,为提高死因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湖南省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数据库,对死因链填报丰富程度和根本死因编码质量两方面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7-2014年一级死因链所占比重最高,为87.05%;多死因链填写率为12.93%,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伤害意图不明及伤害未特指的根本死因垃圾编码率均呈缓慢的下降趋势,症状、体征、未知或不可归类在他处者的根本死因垃圾编码率最高,在2007-2009年呈下降趋势;2007-2014年身份证号码填写率逐年上升,但平均填写率较低。结论2007-2014年湖南省死因监测数据质量逐年改善,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5-2018年陕西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对陕西省死亡水平及死因顺位进行探讨,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报告信息系统"中的2015-2018年陕西省13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死亡数据。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编码。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07软件计算分性别、年龄死亡率。结果2015-2018年陕西省监测点人群死亡率分别为576.60/10万、619.78/10万、609.36/10万和616.77/10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呈现"√"形,陕西省监测点居民前2位死因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心脑血管死亡率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肿瘤死亡率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肺癌、胃癌和肝癌,伤害排名前3的死亡原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是陕西省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针对以上慢性病及伤害开展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阳县居民的死亡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分析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3年宁阳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是76.00岁,年平均死亡率为683.51/10万,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89.48%。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合计占全死因的92.97%。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宁阳县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2013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安徽省居民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安徽省地理特征分片区对2013年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DSPs)常住人口多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安徽省及各片区人口均呈老年型,老龄化程度为江淮 >皖南 >淮北。居民死亡率为627.10/10万。疾病死亡率存在片区、性别、年龄差异。总死亡率及慢性病、伤害死亡率均为淮北 >江淮 >皖南;感染类疾病死亡率在不同片区间差异较小。无论片区和病种,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从年龄看,慢性病死亡率在 >45岁人群较高,尤其65~8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在15~岁和45~岁组人群中较高;感染类疾病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不明原因疾病死亡多见于 >65岁人群。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无论性别或片区,主要死因均相近,仅顺位略有不同。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不同,在不同片区相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大致相同,0~岁组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14岁者主要死因为伤害、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5~44岁人群主要死因均为伤害和恶性肿瘤;45~64岁人群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和心脏病;65~岁者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85岁者主要死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安徽省居民的主要死因。慢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45岁人群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等疾病防控;15~44岁人群是伤害防控重点人群;淮北片区是安徽省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关注的重点地区,尤其慢性病及伤害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赤峰居民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赤峰市居民死因前5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死因存在差异。结论赤峰市居民死因前5位中有4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4.93%,成为危害赤峰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汉源县居民近6年全人群居民意外伤害原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近6年报告死因资料,按国际疾病ICD-10标准进行分类编码,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录入,用Deathreg 2005版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近6年监测人口1 929 930人,居民粗死亡率6.33‰,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1.21‰,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居全死因死亡的第4位;报告全死因男性寿命69.46岁,女性寿命76.41岁,去除伤害后寿命分别是增加4.2岁和1.86岁;居民伤害死亡前五位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溺水。结论提示我们要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改善居住环境,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学杂志》2013,(7):546-548
目的探讨西安市医疗机构死因监测网络报告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利用西安市卫生系统统计执法检查的机会,对医疗机构死因监测网络报告工作中的组织管理、资料保存、死因报告质量和业务培训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西安市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存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和培训工作不到位,人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死因监测信息登记报告工作质量呈现地域性差异和医院等级差异,西安市直属医院主要存在根本死因推断、编码方面的问题,而区县直属医院主要存在死因链填写等问题。结论西安市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存在组织管理、培训和报告质量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全面提高当地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伤害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地危害着公众的健康。在我国由伤害导致的死亡,居死因顺位第5位,也是1~45岁年龄组人群中的首位死因。伤害的预防已经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很多国家建立了完整的伤害监测系统。浙江省从2004年开始建立了以哨点医院急诊室为基础的医院伤害监测系统,并于2009年实现了网络报告。义乌市中心医院是义乌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市属医院,于2012年开始参与伤害监测。为更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颍东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颍东区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颍东区居民粗死亡率605.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9.19/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1%,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颍东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城市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了解青岛市居民死因变化情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本文研究了我市区1997年疾病监测点的1108例死因资料。结果:居民在年龄性别死亡率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主要死因顺位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意外伤害等。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66.42%。结论:应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和意外死亡相关因素的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福建省医疗机构死因监测信息登记报告质量。[方法]利用福建省2008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通过国家死因网络专报系统报告的传染病个案库,分析死亡病例监测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实际报告数占全省应报告单位数的51.8%,全省县区报告率为94.2%,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数较2007年增加159.9%;医疗机构通过国家死因网络专报系统报告的死亡个案约占同期全省死亡总数的18.4%。从医生填写死亡卡到实行网络报告7 d的及时率为88.9%。当天审核及时率为75.7%;死亡病例根本死因编码错误率为12.1%。[结论]2008年全省医疗机构死因报告比2007年有较大改善,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和编码人员的培训,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报告质量应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优化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系统,疾控机构加强医疗机构技术指导检查。  相似文献   

17.
死因监测结果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卫生和居民健康状况,同时也间接映射出该地区经济、文化及其他生物物理因素对这一状况的影响.基于死因监测的重要性和社会性,国家于2005年在网络直报信息管理系统中开展了因病死因监测,南昌市东湖区作为全国死因监测点,在全区开展了全人群死因监测,从监测过程和结果来看,我区死因监测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监测质量,主要问题为:(1)死亡名单漏报;(2)医疗机构未按死亡登记表中的信息要求认真填写;(3)社区服务站的医生对死亡原因的认识不够.原因主要为人口流动性大;各个部门协调不够;临床医师对国际统计分类ICD-10的不熟悉及调查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因此要做到死亡不漏报,死因不误报,保证死因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必须做到提高认识,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加强配合,明确工作任务,针对问题,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21世纪初期河南省居民死亡率水平和死因谱,笔者曾经对2001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病伤死因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显示:伤害死亡率在各类死因当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而居第4位;但是,同时其伤害死亡的PYLL(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率和WYPLL(work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率在各类死因中均居第1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毕节市死因监测数据进行质量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毕节市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死亡率、最高诊断单位构成、最高诊断依据构成、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等指标对毕节市2015年-2017年的死因监测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015年-2017年毕节市死因监测点常住人口死亡病例41 594例,死亡率 567.83/10万;2015年-2017年毕节市死因监测点死者生前最高诊断单位为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占比较高,生前最高诊断依据为可靠依据的占比60%左右,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2.76%。结论毕节市的死因监测数据质量有所提升,但总体上并不乐观,建议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业支撑等方式改善毕节市死因监测现状。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新昌县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新昌县居民各类伤害、疾病的死亡水平,分析死因分布的特征和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为制订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于2002年开展了居民全死因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