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生育特征父母所生育的婴幼儿体格、智力发育情况,为不同生育特征父母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和建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溧阳市0~3岁婴幼儿429名,于2014年4~6月进行体格检查及智力发育筛查,同步整理婴幼儿父母生育特征数据。分析父母生育特征与婴幼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关系。结果大龄组与常龄组父母生育的婴幼儿出生身高、出生体质量、实测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测体质量及实测头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学历组与低学历组婴幼儿《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力指数(MI)和发育商(DQ)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龄组和大龄组婴幼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开展各种宣传,提供有关科学育儿、早期教养的资料,科普婴幼儿体格、智力发育知识十分必要。同时,父母生育年龄与出生缺陷发生率关系密切,应针对不同生育年龄父母制定更为个性化的预防保健指导。  相似文献   

2.
分析重庆城区中小学生月经初潮及首次遗精年龄与其父母生育年龄的相关性,为儿童青少年青春早期发育研究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重庆主城2个区7 285名中小学生(男生3 649名,女生3 636名)的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年龄及其父母生育年龄.采用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庆城区男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3.14岁,乡村男生比城镇男生早0.2岁(=-3.016,P=0.003);女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43岁,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06,P=0.613).母亲生育年龄对其子女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年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生育年龄每增加1岁,其女儿月经初潮提前0.034岁(乡村提前0.019岁,P=0.024;城镇提前0.048岁,P<0.01),儿子首次遗精年龄提前0.025岁(乡村提前0.013岁,P=0.818;城镇提前0.029岁,P=0.027).结论 父亲生育年龄较大可能是其子女首次遗精、月经初潮年龄提前的影响因素之一.减少大龄产父母可降低其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陕西省部分地区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7至12月随机整群抽取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的2 479名3岁以下儿童,对其体格发育情况进行调查,按照人体标准测量方法测量其身高、体重,采用调查问卷了解儿童情况、家庭情况及父母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因素主要有:儿童性别(t=-6.017~-2.136,均P<0.05)、出生体重(t=2.216~5.724,均P<0.05)、出生身长(t=2.291 ~5.045,均P<0.05)、分娩方式(t=2.270 ~3.323,均P<0.05)、家庭人口数(t=-2.684 ~-6.680,均P<0.05)、居住地(t=-5.512 ~-2.452,均P<0.05)以及父母亲文化程度(t=2.228 ~3.830,均P<0.05;t =2.120 ~3.681,均P<0.05).出生体重及出生身长较高,居住在城市,父母亲文化程度较高,分娩方式为顺产的儿童,其体格发育较好,且男童的体格发育均高于女童;而家庭人口数较多会对儿童的体格发育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家庭和父母情况对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是影响3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父母是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社区儿童保健临床服务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社区儿童保健临床服务需求研究,了解现阶段婴幼儿家长在育儿方面对医学专业的需求,为加强儿童保健工作者专项业务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全市5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收集儿童保健门诊2岁以内所有婴幼儿父母的就诊咨询问题.结果 1~<24月龄婴幼儿父母就诊咨询前3位的是喂养问题(32.6%)、睡眠问题(28.5%)、肠道问题(9.8%).喂养方面主要内容是维生素AD的服用,占喂养问题的51.1%,随月龄增加有逐渐减少趋势(χ2=35.805,P<0.05),辅食添加及膳食指导占35.3%.咨询睡眠问题的主要内容是睡眠不安占35.8%,多汗占27.7%,其中睡眠不安、汗多、夜间哭闹、夜醒、易惊均随月龄增加有逐渐减少的趋势(χ2值分别为27.605、18.837、21.253、9.183、48.568,均P<0.05);咨询肠道问题的主要内容是腹泻(占46.2%)、便秘(占24.5%).结论 喂养问题、肠道问题的防治已取得卓有成效的控制,但缺乏以营养处方为主的个体化营养-喂养指导;睡眠问题已成为社区儿童保健第2位就诊咨询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喂养指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父母生育特征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宝鸡市0~3岁婴幼儿409例,于2017年1-9月对所有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智力筛查,获得有效数据404例,分别对不同喂养指数、不同角膜细胞密度、不同父母生育年龄和学历程度婴幼儿进行生理性指标和智力发育水平对比。结果不同喂养指数组、不同角膜细胞密度组、不同父母生育年龄组婴幼儿身高、体质量、头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组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和智能发育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婴幼儿的早期母乳喂养情况和辅食添加情况、角膜细胞密度相对较高、父母生育年龄相对较小、父母学历程度较高对于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婴幼儿培养教育是今后婴幼儿家长健康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0~6岁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确定样本量,测量儿童身高、体重,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进行体格评价,对家长进行儿童营养状况的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相关变量与儿童营养的关系.结果 调查的儿童体重低下率为2.10%,发育迟缓率为5.86%,肥胖率为9.32%.不同民族儿童的发育迟缓率、体重低下率、肥胖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分别为0.0573、0.0042、0.0492,均P>0.05).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饮食特点、儿童的饮食行为与儿童营养状况有关,其儿童的体重低下率、发育迟缓率、肥胖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父母社会地位低、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低,其子女体重低下率、发育迟缓率高;父母社会地位高、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收入高,其子女肥胖率高.以素食为主的家庭,其子女发育迟缓率最高,为9.34%;以肉食为主的家庭,其子女肥胖率最高,为8.79%.偏好小食品者,肥胖率最高,为11.20%.结论 环境因素是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经济因素.家长是否具备科学喂养儿童的知识,能否为儿童提供营养平衡的膳食,以及儿童的饮食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方法 采用岳冬梅修订的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9-14岁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的养育方式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组;独生男童的母亲采取片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养育方式明显少于非独生男童组;而独生女童的父亲采用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也明显少于非独生女童组;另外,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亲更倾向于采用较好的养育方式来教养自己的子女。结论 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亲采用的养育方式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并且父母采用的养育方式对男女性别的儿童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父母的认知度及养育行为与肥胖儿就诊治疗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从幼儿园体检出的865例3~6岁肥胖儿的父母之一,其中接受宣教的236例作为肥胖组;抽取100例同年龄组体重正常儿童父母之一作为正常组。两组均给予肥胖相关问卷调查,对肥胖组同时给予肥胖知识的健康宣教,统计来医院进行肥胖就诊治疗人数。结果肥胖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偏低、有家族性风险、对儿童健康状况的评价高、对儿童肥胖的认知度低、亲子互动(父母亲)时间少、让儿童每周汗流浃背活动次数少、放任喂养与放任看电视机会多;对236个肥胖儿父母宣教,就诊治疗率20.34%,比父母未接受宣教仅1.43%的就诊治疗率有明显提高。结论肥胖儿童就诊治疗率低的关键是父母对儿童肥胖的相关知识认知度低,通过宣教是可以提高父母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沈阳市3~6岁儿童出生体重、早期喂养方式对目前体格发育的影响. 方法 2011年在沈阳市选取3所幼儿园,对其全体3~6岁儿童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发放调查问卷由家长回顾和填写儿童出生体重及喂养方式情况. 结果 巨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分别为11.4%和3.5%.4~6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47.5%,母乳喂养的男婴3~6岁时身高明显高于人工和混合喂养的儿童(P<0.05),但人工喂养的男婴3~6岁时体重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儿童(P<0.05).早期喂养方式对3~6岁女童体格发育没有明显影响(P>0.05).巨大儿3~6岁时体格发育明显高于出生体重正常儿童(P<0.05). 结论 沈阳市巨大儿检出率较高,婴儿母乳喂养率较低,4~6月辅食添加时间及食物种类存在问题较多,人工喂养和巨大儿可能是引起儿童时期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尤其早期喂养方式对男婴体格发育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就生育范畴而言,通常把妇女30岁以后初次生育(初产)称之为大龄生育. 一般而论,大龄生育有较多的弊端,这已成定论.例如,1986年我国对全国25个县市抽查出生缺陷的结果表明,母亲生育年龄大于30岁的,所生婴儿出生缺陷率高.母亲生育年龄小于、等于30岁的,其孩子出生缺陷率为5.93‰,而母亲生育年龄大于30岁的,其后代的出生缺陷为7.71‰.这些结果提醒人们,妇女不应太晚生育,否则不利于优生.  相似文献   

11.
We evaluated folate status of child-bearing age women diagnosed with abnormal pap smear in the US post-folic acid (FA) fortification era and assessed the determinants of NTD-protective and supra-physiologic (SP) concentrations of fo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843 women according to NTD-prot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RBC folate, plasma folate and SP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folate were tested in relation to 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factor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specified NTD-prot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RBC and plasma folate or SP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folate as dependent variables and 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nterest. More than 82% reached NTD-prot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RBC and plasma folate and ~30% reached SP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folate. FA supplement use was associated with having SP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folate rather than NTD-prot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folate. African American (AA) women and smoker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achieve NTD-prot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RBC and plasma folate. A large majority of women reached NTD-prot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folate with the current level of FA fortification without using supplementary FA. Therefore, the remaining disparities in AA women and in smokers should be addressed by targeted individual improvements in folate intake.  相似文献   

12.
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的状况和需求,为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中宣传教育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重庆市某区2004年1~6月在调查点生殖健康中心接受生殖健康服务、年龄20~35岁的930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90%的调查对象掌握了优生的含义,95.6%的调查对象知道近亲结婚的危害,知道染色体的仅占66.2%,38.1%的调查对象认为任何药物对胎儿都有影响,概念较模糊,仅有46.6%的调查对象认为孕期感染风疹等对胎儿不利,89.1%的调查对象有比较强烈学习了解优生知识的需求。结论:育龄妇女对优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对部分基础性的知识概念模糊,且存在不少错误之处。大多数育龄妇女都有获得优生知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认知和需求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499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4%的已婚育龄妇女从未做过产前检查,文化程度、职业不同的已婚育龄妇女产前检查率不同;所调查已婚育龄妇女外生殖道感染症状发生率为12.2%,收入、文化程度、年龄不同的已婚育龄妇女对生殖道症状的处理态度不同;已婚育龄妇女对性传播疾病传播途径应答完全正确率为34.6%,对艾滋病的病因应答正确率为57.2%,对其传播途径应答完全正确率为90.4%,职业、文化程度不同的已婚育龄妇女对性病和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不同.结论收入、职业、文化程度是影响已婚育龄妇女生殖保健认知水平和对生殖保健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潘亚娜 《职业与健康》2009,25(15):1636-1637
目的了解避孕套知识在育龄妇女中的掌握情况,为十一五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宣传避孕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庄河市18乡50村2436名18—45岁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知道避孕套避孕方法的占4.8%,其中未婚占83.6%,已婚占16.4%;不知道避孕套可防性病的占48.7%,其中未婚占62.3%,已婚占37.7%;不能正确说出避孕套使用方法的占16.20%,其中未婚占69.5%,已婚占30.5%。结论在育龄妇女中,应加强宣传用避孕套有避孕和防病双重功效,并且把未婚女青年作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外米育龄妇女避孕措施,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方法 在分析避孕模式时,按照现有子女数(0,1,2)分为3组.将避孕方法分为6类进行探讨。结果 妇女生育1胎的以宫内节育器避孕为主,生育2胎的以女性绝育为主.多数采用长效节育措施或永久性绝育措施。结论 在流动人口中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发挥在控制个体因素下的礼区环境对育龄妇女避孕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浙南地区育龄妇女TORCH(TOX、RUV、CMV)感染情况,为妇女保健和优生优育工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自愿接受检测的1714例育龄妇女进行TORCH-IgG和IgM抗体检测和分析。结果:TORCH抗体检测结果中,风疹病毒、弓形体和巨细胞病毒3种病原体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9%、6.3%、95.1%。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2%、0.3%、1.4%。结论:浙南地区育龄妇女巨细胞病毒感染率较高,提示TORCH筛查对提高生育质量,预防出生缺陷完全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婚前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目的了解婚前育龄妇女麻疹免疫水平及接种麻疹疫苗(MV)后的免疫效果,为降低新生儿麻疹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5个农场的474名婚前育龄妇女,观察强化接种麻疹疫苗前后的麻疹IgG抗体变化,采集静脉血,用ELISA间接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水平。结果474名婚前育龄妇女IgG抗体阳性率为82·28%,GMT为1∶478·62,低抗体水平者占94·39%,强化接种后GMT为1∶1386·38,显著高于接种前(P<0·01);不同年龄段IgG抗体阳性率接种后均显著高于接种前。结论为降低婴幼儿在麻疹疫苗初次免疫月龄前发病,减少麻疹易感人群,建议在婚前育龄妇女中进行MV复种,从而降低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潘漫红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12):137-139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提高避孕知识知晓率和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流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随机选取的500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海区桂城街道已婚育龄妇女长效避孕措施的应用率由原来的25.8%下降到现在的19.6%,短效避孕措施有原来的70.6%上升到现在的74.5%,曾用和现用避孕措施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对象最满意的避孕措施是安全套(79.8%),避孕失败的原因中安全套占28.6%,口服避孕药占21.4%,宫内节育器占10.7%。安全套存在不能全程使用,引起女方疼痛、易滑脱等问题,宫内节育器存在上环效果不理想,引起疼痛,担心引起妇科病等问题而使其应用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开展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使长效避孕措施的应用比率呈下降趋势,短效避孕措施呈上升趋势,短效避孕措施使用不当成为目前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提示我们要根据短效、长效避孕措施所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生服务质量,扩大健康教育力度,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指导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石家庄市裕华区下岗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田彦玲  李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5):5022-5024
目的:了解下岗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状况。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对辖区内1035人下岗女工与同期893人机关事业单位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在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方面的体检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下岗育龄妇女的总患病率为84.0,机关事业单位育龄妇女的患病率为69.4,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阴道炎在两组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47.0和13.5,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宫颈疾病的发病率分别为41.9和38.0,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分别是13.7和36.4,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岗已婚育龄妇女与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相比为罹患妇科疾病的高发群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武汉市青山区不同年龄队列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10年3月以整群抽样抽取青山区18~49岁已婚育龄妇女3256人,应用自编调查表调查意外妊娠史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 3256人中,53.8%报告有意外妊娠史,9.1%报告过去一年有意外妊娠,3个年龄队列(18~30岁、31~40岁和41~49岁)报告过去一年意外妊娠史的比例依次为31.8%、10.5%和1.8%.3个年龄队列均报告最近一次妊娠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采取避孕措施”(报告比例分别为69.7%、51.1%和42.4%);其次是“传统避孕法失败”(18~30岁为13.0%)和“环脱落或带环怀孕”(31~ 40岁为23.4%,41 ~49岁为37.0%).各年龄组队列报告“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侥幸心理”(59.6%).年龄大、初婚年龄小、初次性交年龄小是已婚育龄妇女意外妊娠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青山区已婚育龄妇女报告意外妊娠者的比例较高.生育健康服务和干预应区别对待不同年龄队列的已婚育龄妇女,尤其重点关注年轻的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