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加强血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变国内血液信息管理的现状,实现血液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方法采用信息管理学基本理论对国内当前血液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提出血液信息管理的策略与建议。结论血液信息化不能停留在信息技术层面,而应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提高血液信息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充分挖掘血液信息资源,实现血液信息的全面利用与共享,才能更好的保障血液安全,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丁晓军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846-4847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三条款规定: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求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制定本法,国家实行无偿献制度。《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8.1条款要求建立和实施血液库存管理程序,既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又能最大限度控制血液的过期报废。应根据临床需求确定不同种类血液的最低库存水平,处于制备过程中的血液纳入库存管理,应对血液库存定期盘点。18.2条款要求应制定切实可行血液应急预案,保证突发事件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3.
宋海静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3020-3021
医院的库存血液关系到用血者的健康,因此有必要对医院所接受的血液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建立必要的血压管理档案。作为采供血中的重要凭证,血液档案关系到方方面的利益。一方面作为有效地献血凭证,为血液档案可以真实地记录献血者的血液质量和献血凭证;同时也为医院的用血安全提供了有效的质量保证。作为人体所需的血液,医院的血液安全和血液质量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医院的效益,关系到医疗机构的公正与否和其工作过的实际有效性。为了保证医院的血液安全,保证用血者的切实利益,论文笔者结合当前医院血液管理中的问题,对提高血液的质量检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在采集前、采集过程中、运送标本的过程中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采集血液标本的体位、时间、饮食、药物、运动等因素,和标本溶血以及送检过程都会对血液检测造成影响。讨论:能够对血液检验造成直接影响的就是标本血液的质量,要加强血液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应该提高标本血液的质量、加强血液检验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贺秀毅 《现代养生》2014,(20):41-41
目的:对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的影响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分析所采集的血液标本在采集前、采集过程中、运送标本的过程中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采集血液标本的体位、时间、饮食、药物、运动等因素,和标本溶血以及送检过程都会对血液检测造成影响。讨论:能够对血液检验造成直接影响的就是标本血液的质量,要加强血液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应该提高标本血液的质量、加强血液检验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8年河北省血液中心血液调剂情况,为进一步理顺血液调剂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调剂的血液制剂种类、数量、调剂原因以及血液调剂医院级别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7年和2018年血液过期报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8年调剂血液制剂以悬浮红细胞为主(88.96%),调剂原因以临近过期避免浪费和急救用血为主。县(市)级医院发生血液制剂过期报废和血液调剂占比均最高。结论开展血液调剂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液资源浪费,保障临床急救用血,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用血医院应加强监管,细化流程,加强临床用血指导,尽量减少血液调剂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脑梗死患者急性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液流变快检仪和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对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液粘度的检测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结果脑梗死组血液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粘度的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有助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范昂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5-116
目的对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和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7月-2013年4月期间送检我院的1125份中112例不合格血液标本,所有血液标本均进行重新核查,并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在1125份血液标本的分析中,存在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为112例,占总数的9.96%。在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中,最高为凝血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标本的56.25%,最低是错误标本,为不合格血液标本的0.89%。结论不合格血液标本会对疾病诊断和治疗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严防导致其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加强采血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防止溶血和凝血现象的发生,促进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化操作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潘越 《健康》2008,(12)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血液的凝固性质、血液黏滞度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流动和变形的学科。血液流变学检查内容1.全血黏度全血黏度是反映血液黏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系统工程理论、机制设计理论为基础,对血液管理机制设计进行研究与分析。按照管理机制理论的设计步骤,分别开展血液管理的管理对象倾向分析、管理对象回报分析、血液管理机制状态分析和血液管理机制结的分析,建立血液管理机制设计演示图,旨在为血液管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提升血液应急保障能力,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青岛市中心血站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构建覆盖血站和38所医疗机构的智慧血液冷链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冷链信息的精准监控,冷链监控链条延伸至临床用血科室,全面提升了全市血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血液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加强血液从采集到临床使用全过程的监管,推进临床合理用血,青岛市基于智慧城市概念模型打造了城市智慧血液网,应用RFID标签记录每一袋血液的信息,利用RFID感知层设备对血液在血站和医疗机构储存、运输、交接过程实时感知,通过青岛市城市智慧血液网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融合应用,实现了对青岛市中心血站及38所医疗机构的血液质量全过程的统一监管、全市血液库存统一调度,优化了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冷藏方舱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方法:在明确血液冷藏方舱设计需求、主要战技指标和勤务定位的基础上,对血液冷藏方舱的构成要素、内外部设计方案进行介绍,分析方舱设计的关键技术、解决方法和实现途径。结果:血液冷藏方舱能够实现快速反应、机动和快速展开、撤收,进行大批量血液快速收发储藏和供应,同时满足多品种血液制品贮藏的不同温度要求,保持冷链的连续,确保血液贮藏质量。结论:该方舱能够满足野外应急机动条件下快速、大批量、多品种血液的贮藏与供应,可作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机动血液保障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储血点血液安全规范化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液安全涉及范围较广。为确保血液安全,应加大对储血点的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上提高血液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为寻找相应预防措施以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提供参考。方法:盘锦地区2011-2013年无偿献血者血液共计34 443份,对血液因检测因素不合格和非检测因素检查不合格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盘锦地区血液报废率分别为4.39%、7.06%和9.09%,呈逐年上升趋势;血液报废中,检测因素占比为14.65%,非检测因素占比为85.35%;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由高至低为抗-HCV、HBsAg、ALT、抗-TP和抗-HIV,非检测因素血液报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脂肪血、非标量、析出、破损、溶血、凝块和过期;在各种因素血液报废率中,脂肪血所占比率最大。结论:通过对各种因素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规范采供血管理、加大对采、制、存、供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有效控制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50岁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会越积越多,导致血液黏滞性升高,血液生理功能衰退和老化,所输送的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导致脑、心、肝、肺、肾等器官的功能下降,并加快了人体的衰老进程。因此,中老年人延缓血液老化尤为重要,只有血液年轻,人体器官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与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保障临床用血质量与安全。方法:采取独立设置储血点,规划供血区域,理顺采、储血点工作职责,建立健全“血液冷链”管理制度,构建“血液冷链”管理培训长效机制;引进血液运输专用箱、温度监控系统及血液运输温度监控芯片等,加强“血液冷链”监督管理。结果:初步建立实施淮安市“血液冷链”框架。结论:“血液冷链”框架的建立与实施,为临床输血质控中心对“血液冷链”管理监督和检查提供规范性依据,保障了血液贮存、运输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及制品。  相似文献   

18.
血液粘度是反映血液流动性质和凝固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在血液流变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常的血液粘度是保证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血液粘度的改变必然会直接影响血流速度与血管阻力,影响组织和器官的血液灌流量,影响血液与组织之间气体及营养物质的交换,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因此,血液粘度的测定对一些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以及对祖国医学中“瘀血证”和“活血化瘀法”的理论研究均有一定价值。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血液内部各种分子或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通过讲述了医院的血液检验质量控制要求,分析了血液检测仪器质量控制、工作实验室环境质量控制、血液标本质量控制以及血液送检质量控制几个方面,并结合了血液检测的注意事项及相关检测结果把控,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更好地提升血液检测的质量控制和结果管理。  相似文献   

20.
血液黏稠就是血脂高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立颖:血液黏稠是老百姓对血脂增高的俗称,临床上并没有血液黏稠这个诊断。与其类似的概念是血液黏滞度,是一个反映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主要与血液中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变形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