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区汽车修理企业员工职业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企业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区121家汽修企业514名员工,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职业病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职业病防治法》法规知识知晓率为87.1%,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0.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防治法》法规知识方面,不同年龄、工龄员工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员工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员工的知晓率高于男性员工,管理人员的知晓率要高于生产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防治知识方面,不同年龄、工龄及岗位的员工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员工知晓率高于男性员工,不同文化程度员工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汽修企业514名职工获取职业病知识的途径以单位培训为主,占89.5%。企业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情况较差。[结论]汽修企业职工职业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应针对低学历男性等重点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企业接触三氯乙烯的工人实施宣传教育等干预措施, 调查工人"知信行"得分情况, 评价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为制定三氯乙烯职业中毒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 计算企业接触三氯乙烯工人"知信行"得分并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知识培训、现场演示、定期演练、考核等方式进行干预。干预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龄组的工人知识得分、行为得分均不同(P <0.05), 文化程度越高、工龄越长, 得分越高; 干预后, 除了不同文化程度工人的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工龄的工人对三氯乙烯职业中毒防护知识得分和实践行为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干预前后对比, 除了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工龄> 10年工人的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余各组文化程度、各组工龄工人的知识和行为得分均有提升(P <0.01或0.05);在态度得分方面, 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工龄的工人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态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且各组干预前后对比, 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干预措施, 有效提高了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行为, 但对态度的改善尚不明显。应在进行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同时, 设法继续强化工人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北省开滦煤矿10个特殊工种矿工应对方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开滦煤矿企业在职井下矿工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煤矿井下电气工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P0.05);10个工种矿工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0岁的矿工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30岁、31~40岁的矿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盲、小学、高中学历的矿工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矿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矿井下爆破工人消极应对方式使用高于煤矿井下电气工、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工、煤矿瓦斯检查工、煤矿安全检查工、煤矿采煤机操作工、煤矿瓦斯抽采工和煤矿探放水工(均P0.01);煤矿探放水工消极应对方式使用低于煤矿井下爆破工、煤矿安全监测监控工、煤矿瓦斯检查工、煤矿提升机操作工、煤矿瓦斯抽采工和煤矿防突工(均P0.05);≤10年工龄的矿工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低于21~30年工龄的矿工(均P0.05)。结论不同职业工种井下特种工的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均低于常模,应对方式状况受工种、年龄、文化程度及工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探讨职业健康教育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某区882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线上调查,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文化程度不同的管理人员在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总分4个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文化程度越高, 其得分也越高。不同年龄、性别、工龄、月收入的管理人员仅表现出部分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有差异的项目中, 均以年龄小者、男性、月收入低者、工龄短者较低。PPE选择正确组的职业卫生知识得分高于选择错误组(P < 0.01)。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得分间均有弱的正相关关系(rs=0.14~0.25, P < 0.01)。被调查的管理人员中喜欢以听专家讲座的形式来获得职业卫生知识的最多, 达54.88%。
结论 性别、年龄、月收入、工龄, 尤其是文化程度, 对管理人员的知-信-行得分均有一定的影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足够的职业病防治知识基础、积极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小型企业管理者职业卫生知识、态度和企业职业卫生行为现状,探索促进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田辖区176名小型企业管理者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知识得分在文化程度、工龄、近3年内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近3年内被卫生监督次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态度和行为得分在工龄、企业性质、近3年内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培训、近3年内被卫生监督次数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影响企业管理者知识的因素依次为近3年内被监督次数、文化程度、近3年内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培训、企业性质、工龄,影响企业管理者态度和行为的因素依次为近3年内被监督次数、近3年内是否参加过职业卫生培训.结论 深圳市福田区小型企业管理者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加强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职业卫生培训是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重点针对低文化水平、私营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珠海市某小型企业员工的职业卫生状况,对其实施职业健康促进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2018—2019年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海市某小型企业的160名从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按照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HP)理论和实践对其干预,干预后对83名调查对象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调查对象除对职业病基本概念以及用人单位责任的正确理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均P0.05),其他8个知识条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可防可治、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职业紧张属于职业危害、职业病诊断机构、健康教育重要性、职业健康检查分类等)以及职业卫生知识的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员工认为应佩戴个体防护用品的比率由干预前的89.4%显著提高到97.6%;员工通过职业病危害告知栏和职业危害警示标志/说明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认知的比率由干预前的60.0%和50.0%分别提高至77.1%和68.7%;干预后从业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8.4%)显著低于干预前(18.1%),干预前后在应付能力得分和工作满意度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场所健康促进干预能有效提升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水平,有助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并能降低员工的职业紧张程度,对于探索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干预模式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乌鲁木齐市邮政行业接尘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展开调查,了解此行业的职业防护情况,为有效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宣教工作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接触粉尘作业人员45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接尘作业人员对职业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要好于对职业病政策方面的掌握和了解。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民族间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率较低的是维吾尔族。不同接尘工龄人员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尘工龄长者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要高于接尘工龄短者。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频率较低,尤其是不同民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凤阳地区石英砂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情况。
方法 选取凤阳县7个地区石英砂生产、加工或原料使用等53家企业职业卫生部门负责人,用调查表形式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3名调查对象的职业卫生知识平均得分为(53.21±12.76)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管理者知识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年龄低者、文化程度高者得分为高。不同工龄管理者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工龄短(< 1年)者得分最低。行为得分分析中,男性得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职业卫生知识得分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r=0.357,P < 0.05),与年龄负相关(r=-0.463,P < 0.05),态度与行为存在正相关(r=0.443,P < 0.01)。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了解职业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专业培训,愿意了解职业病与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人员比例大于90%,企业管理者对职业卫生管理认识中,认同率最高的为企业应该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职业卫生事务(94.3%),最低的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花费太多,超出企业承受能力(32.1%)。
结论 凤阳地区石英砂企业管理者对职业卫生知识与职业卫生服务有较高的需求,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引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滨州市某纺织企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12年来我单位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494名职工进行调查,发放《职业卫生知识调查问卷》,分析年龄、学历及工龄与职业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职工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基本常识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知晓情况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组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知识方面知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职工的文化程度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工龄组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基本常识、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知识知晓情况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工龄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知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企业应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工作,并对不同职业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企业员工职业卫生知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生活习惯.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10家企业中抽取2755名员工,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使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0%的员工不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66.1%一般了解,6.6%比较清楚.员工对健康概念的知晓率最高,为89.4%;对职业病概念和高血压概念的知晓率均在69.0%以上;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高血压、冠心病预防措施和职业病预防措施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2.5%、44.2%和5.2%.不同性别员工对职业病概念、职业病预防措施、健康概念和高血压、冠心病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文化程度员工对各项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知晓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 所调查的10家企业员工职业病防治法知识欠缺,文化程度对员工职业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Pors AG 《World hospitals》1991,27(2):18-28
Hospitals all over Europe must get ready to face the important challenge of 1993 at all levels: micro-economic, macro-economic, local, regional and European. Despite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ppear with the increased freedom of exchange and movement, hospitals must strive to remain havens of peace to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企业职工高尿酸血症(HUA)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为企业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各下属企业为抽样单位,整群随机抽取2个单位,每个单位中所有的HUA者作为HUA组,共720人;同时在尿酸水平正常者中随机选取620人为正常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UA与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的关系。结果HUA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空腹m糖受损任意一项、两项、三项的比例均远高于正常组(OR值分别为:4.036,2.562,4.1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男性、收缩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HUA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736,2.309,1.721,2.761,1.41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HUA的保护因素(OR值为0.211)。结论HUA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血压、血脂密切相关。企业对职工的健康管理应充分考虑多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全面的进行健康教育及干预。  相似文献   

16.
Influences on food choices are multifactorial, and limited research has been reported on the role of social-psychological variables. Earlier studies have linked self-esteem with a variety of health behavio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tend the research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esteem to dietary behaviors, specifically the intake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nd their key nutrients. Subjects were 155 married couples in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of households in one mid-western state. Husbands and wives were interviewed separately in their own homes.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age, education, income, body mass index, and self-esteem.The 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number of servings and variety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 per week and energy-adjusted intakes of fiber, folate, and vitamins A and C. Self-esteem was measured by the Rosenberg questionnaire, while dietary intake was assessed by a semiquantitative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Women reported significantly more servings of fruits per week, greater variety in both fruit and vegetable choices, and higher energy-adjusted nutrient intakes than did their husbands. Women met Food Guide Pyramid (FGP) recommendations for fruit intake and approached the recommendation for vegetable servings. Men fell short of FGP recommendations for both fruit and vegetables.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education, income, and body mass index, self-esteem wa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vitamin C and folate intake among women and folate intake among men. No other dietary variables were associated with self-esteem, although for men there was a trend for increased weekly servings of vegetables and increased variety in vegetable choices with higher self-esteem. One implication for practice is that age and education appear to be far stronge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than is self-esteem. Additional research is needed to clarify the strength of self-esteem as a factor in specific food choices, especially among sub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