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治疗使血糖相对平稳后转换为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治疗,比较胰岛素泵治疗时的基础量和甘精胰岛索之间的剂量关系及转换前后整体血糖的波动情况.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使血糖平稳后,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治疗,在空腹血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观察胰岛素泵基础用量及甘精胰岛素用量,同时比较转换前后全日血糖的波动情况.结果 胰岛素泵的基础量为(0.30±0.11)U/(kg·d),甘精胰岛素的用量为(0.28±0.09)U/(kg·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素泵治疗达标时的日平均血糖为(7.94±1.32)mmol/L,胰岛素多点皮下注射治疗达标时的日平均血糖为(7.49±1.34)mmol/L,两者的日平均血糖分别大于3倍的样本标准差.结论 甘精胰岛素可以起到类似于胰岛索泵基础量模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经2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降糖,继之以不同降糖方法治疗,1年后远期疗效的比较.方法 32例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后,按照胰岛素使用剂量进行分组:未用药组[胰岛素总量< 0.3 U/(kg·d),8例]仅予生活方式干预,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总量为0.3 ~0.4 U/(kg·d),13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组[胰岛素总量> 0.4 U/(kg·d),11例]应用门冬胰岛素30早、晚2次皮下注射.观察1年后三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三组2周胰岛素泵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组(580.00±21.45)U、口服降糖药组(447.00±20.48)U、未用药组( 267.50±34.54)U,P<0.05].1年后三组空腹C肽(FCP)、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较胰岛素泵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胰岛素泵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1年后三组间FCP、糖负荷后2hC肽(2hCP)、HOMA-β、HbA1c、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明显升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后续降糖方案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仍可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及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有效性,为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6月30日诊治10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常规胰岛素强化皮下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时血糖(FPG、2hPG)、炎性因子(WBC、CRP、PCT)变化,以及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感染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FPG、2hPG、WBC、CRP、P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4.75±2.22)d、(34.67±5.31)U/d、(5.61±2.04)d短于对照组(6.43±2.76)d、(42.94±6.65)U/d、(7.67±2.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8例低血糖发生,观察组有1例低血糖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利于感染及血糖水平的及时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是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有无糖尿病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按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分为两组(有家族史组和无家族史组),均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C肽、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能明显下降,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糖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有家族史组[(40.7±7.1)U]要高于无家族史组[(32.9±6.3)U],治疗后1个月HOMA-IRI有家族史组(2.14±1.20)高于无家族史组(1.78±1.06),P<0.05.结论 有无家族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时在胰岛素用量及胰岛素抵抗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胡田颖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22-142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8月- 2012年3月因2型糖尿病就诊于渭南市中心医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胰岛素每日4次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均空腹血糖为(6.6±2.3) mmol/L,平均餐后2h血糖为(9.6±3.3)mmol/L,平均随机血糖为(9.4±4.2)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胰岛素用量为(0.52±0.13)U/kg·d,低血糖发生率为1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胰岛素泵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了应用胰岛素的总剂量,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CSⅡ)在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本院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Ⅱ组和MSⅡ组,每组38例,CSⅡ组患者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门冬胰岛素,每日胰岛素总量为(40±7.5)U.MSⅡ组患者每天多次门冬胰岛素和诺和灵N针剂皮下注射,4次/d,每日胰岛素总量为(50±10)U.比较2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情况.结果 CSⅡ组较M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更少.CSⅡ组:低血糖事件发生12例,无严重低血糖发生.MSⅡ组:发生低血糖22例,其中发生严重低血糖5例.结论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肝硬化疗效优于每天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和诺和灵N针剂的方法,而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5,(7):61-63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2,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T2DM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降糖方案的不同分为3个小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B组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C组患者给予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观察:1三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达标时胰岛素的使用量;26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HOMA-IR)、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观察治疗后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A、B、C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6.9±2.3)d、(4.1±3.0)d、(3.8±1.5)d,达标时胰岛素的使用量为(19.0±7.8)U、(12.1±5.9)U、(11.9±5.3)U,B、C两组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无差异(p>0.05);2治疗6个月后,B、C两组与A组FBG、PBG、Hb A1c、HOMA-IR差异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B、C两组无差异(p>0.05);3治疗6个月后,B、C两组与A组TC、TG、LDL-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无差异(p>0.05);4A、B、C组治疗期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5%、20.0%、5.0%,B、C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T2DM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迅速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血糖控制能力较好。此外,该方案导致T2DM患者发生临床低血糖事件的比率相对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胰岛素泵双波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78例分为研究组(n=89)及对照组(n=89),其中对照组采取胰岛素泵双波疗法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胰岛素泵常规波疗法联合健康教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糖达标时人均胰岛素用量为(50.22±3.42)U·d~(-1),对照组为(62.59±3.78)U·d~(-1),研究组血糖达标时人均胰岛素用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为(3.71±1.14)d,对照组为(5.26±1.43)d,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要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血糖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双波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在较短时间内促使患者血糖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且胰岛素使用量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与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CSⅡ组给予胰岛素泵入门冬胰岛素,MSⅡ组给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联合睡前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进行短期强化达标治疗,据血糖调节胰岛素类似物剂量。比较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值,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次。结果:治疗后各点血糖均值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CSⅡ组与MSⅡ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分别为(5.79±0.83)mmol/L,(6.32±0.89)mmol/L,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40±2.12)d,(10.83±4.50)d,达标时胰岛素类似物用量分别为(32.9±4.1)U/d,(48.1±3.7)U/d,低血糖发生例/次分别为3例和12例。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可在短期内使血糖达到满意控制且患者依从性好,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强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将6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类似物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和胰岛素泵组(CSII)各32例,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服C肽(FC—P)及进食100g标准淀粉馒头后2h血糖(2hPG)、2h胰岛素(2bINS)、2hC肽(2hC—P),并分别计算HOMA—IR、HOMA-,记录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INS、FC—P、2hINs、2hC—P、HOM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FPG、2hPG、HOMA—IR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FINS、FC—P、2bINS、2hC—P、HOMA-、FPG、2hPG、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标时间胰岛素泵组(2.46±0.78)d明显短于胰岛素类似物组(5.42±1.76)d(P〈0.05),达标日胰岛素类似物用量胰岛素泵组(31.25±9.12)U/d,略少于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组(36.43±8.24)U/d,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月,两组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下,多数血糖均控制良好,需药物治疗的比例无明显差别。结论胰岛素类似物短期强化治疗初诊T2DM能明显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使多数血糖较高的初诊T2DM患者在长期不服药的情况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可取得与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相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与普通人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妇女的围产期结果。方法:将62例新诊断的饮食控制不达标的妊娠糖尿病妇女随机分为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组(Asp组)及使用普通人胰岛素治疗组(HI组),观察分娩时胰岛素用量(U/(kg.d))、羊水量(ml)、胎儿出生时体重(g)和身长(cm)、以及空腹及餐后血糖(mmol/L)、低血糖事件发生数等指标。结果:①Asp组分娩时羊水量显著低于HI组(417.0±13.2 ml vs 989.7±29.3 ml;P<0.05);同时Asp组餐后血糖显著低于HI组(6.5±0.4 mmol/L vs 9.3±1.5 mmol/L;P<0.05)。Asp组总计发生低血糖事件数为58次,而HI组总计发生低血糖事件数为203次。②羊水量与餐后血糖控制程度有正相关关系(r=0.72,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能很好的控制餐后血糖,减少围产期羊水过多、巨大儿等风险,且能减少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高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泵使用中的胰岛素基础输注量.方法 选择有适应症的高龄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调整合适的胰岛素基础输注量,记录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结果 胰岛素泵治疗后血糖均在短时间内平稳下降,无低血糖发生.胰岛素基础输注量占全天胰岛素总量的33.3%~50.0%,平均为39.2%,低于《中国胰岛素泵治疗指南(2010)》的下限.结论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泵时,须减少胰岛素基础输注量.  相似文献   

13.
CSII治疗糖尿病酮症56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胰岛素泵在治疗糖尿病酮症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该院110例住院的糖尿病合并酮症的病人分为胰岛素泵组(CSII组)56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组(常规组)54例,观察2组病人血糖、血酮、尿酮体、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CSII组在平均胰岛素用量、静脉补液量、血糖、血酮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4.
97例危重病患者治疗中胰岛素泵使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的胰岛素治疗对危重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治疗组)和传统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胰岛素及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出现死亡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37.4±8.2)h、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42.6±4.8)U、胰岛素使用时间(9.8±2.4)d、抗生素使用时间(15.3±3.1)d、住院时间(12.2±1.9)d、院内感染率(20%)、死亡率(1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危重病患者出现血糖持续升高时,运用胰岛素泵能迅速、平稳降低血糖,从而改善危重病情,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苑学  杜高洁  冯永莉  李美  林英翔  孙永利  刘飞  朱秋祥  薛峰  于军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84-2685,2688
目的探讨氨茶碱持续泵入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选择CPHD合并T2DM 104例,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n=52):氨茶碱持续泵入+胰岛素泵。对照组(n=52):氨茶碱静脉滴注+诺和灵R持续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糖尿病控制情况:目标血糖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心功能。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4%,对照组为67.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目标血糖达标快,低血糖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持续泵入联合胰岛素泵治疗CPHD合并T2DM,方法适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7例在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对照组用赖脯胰岛素三餐前及甘精胰岛素晚上睡前常规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及家属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根据病情合适的糖尿病饮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2±1.2)mmo1/L,餐后2h血糖为(9.4±1.2) mmol/L,睡前血糖为(9.4±1.3) mmol/L,对照组分别为(8.5±3.0)、(10.0±2.4)、(10.2±2.4)mmol/L,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睡前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为(5.4±2.5)d,胰岛素用量为(43±9)U/d,而对照组分别为(12.8±3.8)d、(55±10)U/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重症高龄2型糖尿病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更利于此类患者血糖控制及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0例糖尿病患者,42例进行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治疗(CSII组),48例进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治疗(MSII组),对比两组患者FBG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种给药方法均能显著降低FBG及餐后2 h血糖(P<0.01),CSII组比MSII组效果更显著(P<0.05).MSII组胰岛素用量为(40.5±4.2)U/d,低血糖发生率为22.92%(11/48);CSII组胰岛素用量为(36.5±3.0)U/d,低血糖发生率为7.14%(3/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泵皮下连续注射法可获得较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法治疗更理想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岛素的不同注射方法对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1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162例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D4组,给予每组患者不同的胰岛素和注射方法,分别为:A组采用三短一长强化注射、B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组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D组采用甘精胰岛素针皮下注射;比较4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及日均胰岛素用量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研究,4组患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A、B、C、D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11.7±2.4)、(5.6±3.4)、(11.3±2.2)、(10.7±2.4)d,以B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短,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均胰岛素耗量分别为:(44.7±3.1)、(36.9±2.4)、(45.9±2.9)、(44.9±2.6)U/d,日均胰岛素耗量也以B组最少,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患者.结论 持续胰岛素皮下注射更适宜于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7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II组)38例,及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组(MSII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感染控制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等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CSII组对血糖的控制优于MSI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天数均低于MSI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迅速控制血糖,缩短感染控制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安全有效,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动态血糖监测方法评价两种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时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分别使用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GL)和每日2次中效胰岛素(NPH)治疗两组T2DM患者,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的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血糖漂移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GL组血糖漂移小于N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血糖事件,GL组低于N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和NPH治疗T2DM,在空腹血糖控制达标时,GL组血糖漂移度及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