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深入研究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戴明环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本院使用的50台医疗设备参数指标进行分析,并实施戴明环管理法,对比干预前后医疗设备运行完好率、档案完整率以及维修养护及时率。结果:据统计,干预后医疗设备运行完好率为98%、档案完整率为100%、维修养护及时率为94%,明显高于干预前医疗设备运行完好率88%、档案完整率78%、维修养护及时率60%,干预前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执行率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维修管理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质量管理评分明显比干预后质量管理评分低,干预前后质量管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过程中采用戴明环方法可有效提升设备运行完好率、档案完整率以及养护及时率,确保医疗设备运行正常,维护医院诊疗工作秩序,促进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质量提升,具有规范化、科学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医院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体现管理产生效益的理念,有效控制日益增长的维修费用。方法:配备好医院自身维修力量,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日常维护保养的教育培训。寻找第三方售后技术支持,加强设备预防性的维护保养,降低故障率;加强对厂家售后服务的合同约束。行业协会、物价部门应对设备维修价格实施监测。结果:通过对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找出切实可行的维修管理办法,提高医疗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结论:控制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降低维修成本,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探讨,重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医学工程学科和医院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方法:分析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打破技术垄断,建立良好的维修管理格局,为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结果: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在医院运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结论: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设备维修管理水平,营造医院对医学工程技术学科重视的整体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山东省医疗设备维修的现状,探讨适合现实情况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方法,找出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规范第三方维修机构、打破厂商垄断的路径,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方法:运用调查问卷,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情况、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情况、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方式选择以及对医学工程技术的展望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尝试建立大型医疗设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模式专家诊断系统。结果:获得了本地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现状的基本信息,提出了加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培训、规范第三方维修平台与发展等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及建立区域化维修联盟的构想。结论:提高了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对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目标管理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疗设备维修数据,对比分析实施目标管理前后的设备整体平均维修时长、维修关单良好率、基础性设备(病床、监护仪及泵类)平均维修时长和工程师维修关单良好率,为医院维修管理精细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型进口医疗设备在我国各级医院的应用占比分量较重,很多大型进口设备已经成为医院的常规配置,先进的进口医疗设备为医生诊断病情提供了支持与帮助,但进口仪器发生故障后的维修保障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有关大型进口医疗设备维保服务的招标采购最为严重,生产厂商的维修部门、维修公司和医院之间就设备维修的质量、时间、效率和费用等拥有较大的矛盾与分歧。文章着重分析目前医院内大型进口医疗设备维修保障服务的招标采购过程中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措施与建议,为解决现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大型医疗设备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管控,确保设备在引进以及后期的运行低成本,同时不留安全隐患。方法:运用管理相关工具对医疗设备的购置阶段、使用和维修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全程管理。结果:通过对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全程管理,设备运行良好,无安全事故发生。结论:重视大型医疗设备环节管理和质量控制,能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降低维修成本、控制医疗风险,为医疗质量以及医疗安全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医疗设备维修业务驱动管理系统,以提高设备维修流程的规范性、同质性和高效性。方法:基于医疗设备维修需求,将业务驱动模式、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维修物资管理、业务流程及档案管理。采用Oracle11g数据库、SpringBoot分布式框架、FreeMarker前端模板及Bootstrap前端页面模板,实现数据存储、服务访问控制、文档生成及用户交互等功能,并对比分析管理系统使用前后的设备维修效果。结果:业务驱动模式的维修管理系统与历史维修记录进行对比测试,系统档案完整性提高了8.51%,报修后平均维修响应时间、平均维修流转时长及配件平均补货周期与人工相比分别降低了94.87%、55.65%、34.94%,其中,系统使用前后系统档案完整性(χ2=8.8882,P<0.05)、平均维修响应时间(χ2=14.0781,P<0.05)、平均维修流转时长(χ2=27.29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业务驱动模式的管理系统,可实现维修标准化,覆盖医疗设备维修质量管理流程,实现业务、物资、档案、人员等管理功能,规范操作流程及档案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对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维修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维护保养与质量控制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56台正常使用医疗设备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质量管理,研究组进行设备维修、保养、质量综合管理.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型设备成本结构状况,提出有效管理方法.结果:对照组、研究组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大型医疗设备芯片级维修探讨,解决大型医疗设备维修费用高昂的突出问题。方法:研究医疗设备的芯片级维修的实质是研究透过故障现象追踪锁定有问题的芯片。详细阐述芯片级维修的具体要求以及分析芯片级维修的各种方法说明芯片级维修的可行性。结果:医疗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显著降低,采用芯片级的精细维修比直接更换模块板卡节约维修成本节约60%~90%。与厂家直接更换模块相比,板卡级维修只有其价格的10%至40%,几年下来为医院节约资金数百万元,效益明显。结论:对医疗设备的故障板卡进行芯片级维修是完全可行的,芯片级维修是将来医院设备科进行维修工作的可行且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型医疗设备日常的保养和维修,以延长设备、仪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方法:综合分析当前大型医疗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方法,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设备使用和维修人员的日常培训和奖惩措施,增强设备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结果:通过分析找出切实可行的维修办法,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医院投资成本,增加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结论:合理地使用大型医疗设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型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风险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本院106台正常使用医疗设备为研究对象,随机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维护保养,研究组进行高质量维护保养.比较两组设备故障率、使用率、设备风险及维护评分.结果:对照组设备故障率、使用率分别为17.0%、77.4%,研究组设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与维护策略。方法:运用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和维护策略,提升医院的整体维护管理水平。结果:科学的管理降低了医疗设备故障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结论:大型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检测及治疗工作的技术支撑和物质基础,做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有效发挥和充分利用医疗设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临床医疗急需、方便百姓就诊、降低医疗设备维修成本,保证医疗安全质量及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方法:利用社会资源,专业化队伍服务于医院,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的社会化、擘业化、规范化管理。结果:医院通过医疗设备专业队伍的服务与实践工作,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临床科室对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巡检等服务效果给予充分肯定,服务满意度达N98%以上。结论:医院医疗设备整体管理水平、设备开机率、临床服务满意度等效果证明,医疗设备专业队伍服务于医院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可行的、成熟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更好地服务临床科室,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有效的使用.方法:将仿生(人)管理学的理念应用到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管理的实践中,在实践中借鉴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机制,采用了分工责任制、集中管理监控以及预防性维护仿生(人)管理等措施.结果:仿生(人)管理学的实践提高了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结论:医学工程科实现了“精确、全程、无缝地为临床科室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风险管理方法,对血液透析类设备进行风险管控,评估保障患者透析安全的作用。方法:根据FMEA风险管理方法构建流程图,结合临床实际选定血液透析机型及参与人员,剖析血液透析机主要系统中关键要素结构和功能,通过失效分析建立失效链,评估其风险等级,针对高中风险值事件采取有效持续改进措施并引入再评价机制实现闭环管理,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文件。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血液透析机整体风险事件发生频度较实施前3年降低46%,可探测度提升65%,高风险事件100%下降至中风险;选定机型血液透析机整体故障率下降43%,维修周期降低35%,患者满意度上升5%。结论:FMEA风险管理方法能有效指引血液透析类设备关键要素的预防性维护保养,降低设备使用风险,保障设备使用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设备的引进与管理. 方法消毒设备的管理以适应医院发展需求为前提,做到充分调查市场,正确选择及论证消毒设备的使用环境,合理配置消毒设备,建立设备档案,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定期保养,及时维修. 结果我院消毒设备完好率100%,故障维修率2%,修复率96%,过期运转率10%,消毒设备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结论消毒设备管理应做到引进、使用、维修三结合,使其发挥并达到综合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