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基于MSP430单片机和CH376接口芯片的U盘方式心率失常记录仪存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采集到的人体心电信号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变为数字信号输入到MSP430中,单片机将数据通过CH376接口芯片写入U盘中。结果:实现了MSP430单片机对CH376接口芯片读写操作的控制,将采集的心电数据实时存储于U盘。结论:基于MSP430单片机和CH376接口实现心电信号的存储是可行的,完全满足心率失常记录仪的存储心电信号和采集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药物离子导入和干扰电多功能治疗仪的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实现药物离子导入和干扰电多功能治疗仪的电路。方法:以单片机为控制单元,用D/A转换器和函数发生器ICL8038产生多种波形,运用数字电位器进行幅度调制,经过功率放大和隔离进行多路输出。结果:电路输出波形表明,该设计电路实现了多路独立调节和控制的多种波形输出,参数可调。结论:该电路能完成低频和中频药物离子导入,静态干扰电、动态干扰电和立体动态干扰电输出,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能多,便于向基层临床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完成心电数据的实时采集、无线传输和分类存储,实现心电数据后期查询和重复使用,提高监护设备的移动性和广泛家用化。方法:通过2个手持电极采集的心电数据,经滤波放大后,通过CC2530单片机进行A/D转换和无线传输,集成Micro SD卡并植入文件系统实现心电数据的有效存储。结果:可以实时采集心电数据,并且能够实现分类存储,借助LabVIEW平台,实现心电波形显示。结论:将心电数据采集节点和存储节点分开实现,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心电数据存储到Micro SD卡,便于随身携带和后期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Visual C++和声卡设计一个可以提取数据、转化格式、输出模拟信号的系统,信号发生器将MIT-BIH心电数据库中文件转换为模拟信号后,可以输出至被测的心电图采集分析设备,设计完成后的系统可以实现提取、转化MIT-BIH心电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并输出模拟信号,有助于实现这一类心电数据库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移动医疗终端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基于ARM9嵌入式硬件平台与GPRS技术设计移动医疗系统的移动终端。方法:设计基本移动医疗系统框架,在终端上构建ARM-Linux+QT软件平台,采用GPRS网络进行远程生理数据无线传输,QT编程实现终端的用户界面。结果:经测试,终端能实现心电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处理,医生和监护中心接收端通过GPRS无线网络能接收到发送过来的检测结果和心电数据,并绘制出相应的心电波形,及时作出诊断并提供医嘱信息。结论:设计的移动医疗系统满足功能要求,为社区和家庭医疗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发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上位机软件,实现对采集的患者心电信号实时准确显示并计算心率,进一步对患者心电数据进行分析与存储。方法利用LabView平台将无线接收终端通过虚拟串口传递的心电数据进行校验、滤波、显示并计算心率。采用界面模式为下拉菜单式界面,使波形显示画面更为简洁,能够适应更小屏幕(如PDA等小型设备),并利用LabView的文件读写函数存储患者心电信息。结论实现了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上位机心电波形及心率显示和存储功能,使普通PC或PDA均能充当此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显示终端,降低了产品成本。经心电模拟器验证,波形显示效果和心率计算精度满足临床监护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虚拟仪器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一种远程心电监护系统,满足众多心脏病患者在医院之外享受医疗保健的愿望。方法:采用ECG105单通道心电板采集心电信号.并进行相应的预处理;通过串口将心电数据传入计算机,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信号分析处理功能.采用LabVIEW平台研制出基于虚拟仪器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结果:在实时显示心电波形的同时,可对已保存的心电记录进行回放和分析.可对心率是否异常进行判断和报警,并可实现心电数据的远程传输。结论:方便地实现了心电信号的显示、存储、回放、诊断分析以及远程通信,系统将大部分需要由传统硬件检测电路来完成的功能改由软件来实现.便于今后的功能扩展。强大的功能及低成本为众多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心电监测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单片机的自动控制,并由上位机进行命令发送和波形显示,能随时根据被检测者的实际情况适时调节相应参数。并可根据医生的需要进行结果的输出和打印、保存等,具有实时显示波形、准确、无创、采样率高、操作简单等特点,因而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解决动态心电图存储容量有限、波形不能实时显示的不便。方法:设计一种基于TI公司超低功耗混合信号处理器MSP430F149的动态心电数据实时存储、传输系统。结果:此系统由MSP430F149单片机、心电数据采集、LCD显示、SD卡存储、USB数据传输等部分组成,它能完成心电数据的实时采集、显示、大容量存储,以及心电数据的USB传输。结论:经临床初步实验,该仪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性能稳定、功耗低、携带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基于MSP430的用于大鼠癫痫实验的电刺激器。方法:采用低功耗单片机MSP430F1611和压控双相恒流刺激产生技术设计系统。结果:系统通过PC设置电刺激波形、频率、脉宽、强度,控制电刺激器工作。结论:系统功耗低,并且实现刺激参数可控输出,刺激参数不会因为负载阻抗的变化而变化,满足了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设计一个方便实验室使用的模拟心电信号发生器。方法:利用处理后数据文件,采用NI公司的PXI-6221 DAQ数据采集卡,在LabVIEW环境下研制一个模拟心电信号发生器。结果:研制的模拟心电信号发生器能产生与数据文件对应的心电波形,且幅值、采样率等参数可调。结论:利用NI的虚拟仪器技术能比较简单地研制模拟心电信号发生器,使为教学实验室提供低价位、高利用率的仪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以STM32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心电记录分析系统。根据当前心电图机与动态心电仪Holter的应用局限性设计了一种外形小巧、性能高、兼具心电图机与Holter功能的智能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实现了对高频和超低频心电信号的采集,与计算机分析系统之间通过隔离USB2.0通讯和GPRS远程通讯实现了高速有效的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设计一个实验平台,使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上处理生物医学信号的方法。方法:采用数字化心电信号作为实验平台的数据源,在现有的DSP实验平台上设计完成各种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算法。结果:在实验平台上开发了心电发生器、滤波、压缩、频谱分析、心率检测等实验.同时将此实验平台作为学习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仪器设计的原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学生使用基于DSP的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平台既能够学习和深刻理解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的算法,还能够学习如何使用DSP来实现这些算法,教学效果显著,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JAVA手机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心电信号采集模块。方法:心电采集模块采用低功耗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心电信号的采集、放大、滤波、A/D转换以及红外通讯接口5个模块,实现心电信号的采集及与JAVA移动手机之间的通信。结果:设计的采集模块具有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噪声、增益可控等优点,可实现心电信号无失真采集和与手机间进行红外线通信。结论:该心电信号采集模块成本低、体积小、耗电少,适合患者自身携带和医务工作者使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基于TMS320F2812的便携式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心电采集电路实现了原始心电信号的放大和滤波,并具有导联脱落检测功能。信号处理电路以F2812为核心,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实现数据存储、人机交互、串口通讯等功能,系统附加实时温度显示功能,更显人性化。心电处理软件包括Matlab辅助实现数字滤波、阀值法对QRS波群进行检测和自适应模板法进行心律失常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基于串口的心电信号采集模块,该模决可以用于监护设备的设计或是临床科研的开展.方法:采用模拟和数字的混合技术,通过使用AD公司的高性能的放大器,设计高共模抑制比的前级放大器,结合硬件处理和软件的滤波方法实现信号的去噪,并转换成标准的RS232格式实现数据的获取.结果:完成了硬件电路设计,对单片机串口和定时中断、数模转化器控制程序编写,实现通过串口对外提供心电数据的服务,并可串口控制其导联的切换和滤波级别的选择等.结论:该模块能满足生产厂家、科研院所、医学工程专业院系等机构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科研用途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基于 C8051F020单片机和 PTR2000模块的心电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对心电信号进行实时采集,采集到的心电数据以无线的方式传送到 PC机,由 PC进行处理和显示.该系统能对患者心电进行实时无线监护,允许患者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verify whether simultaneous responses from the muscular and circulatory system occur in the driver’s body under simulated conditions of a crash threat.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passenger car driving simulator. The crash was included in the driving test scenario developed in an urban setting. In the group of 22 young male subjects, two physiological signals — ECG and EMG were continuously recorded. The length of the RR interval in the ECG signal was assessed. A HRV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for 1-minute record segments at rest (seated position), during undisturbed driving as well as during and several minutes after the crash. For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muscles: m. trapezius (TR) and m. 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is (FDS), the EMG signal amplitude was determined. The percentage of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MVC) was compared during driving and during the crash.

Results

As for the ECG signal, it was found that in most of the drivers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parameter values reflecting HRV in the time domain.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noted in the mean length of RR intervals (mRR). As for the EMG signal, the changes in the amplitude concerned the signal recorded from the FDS muscle. The changes in ECG and EMG were simultaneous in half of the cases.

Conclusion

Such parameters as mRR (ECG signal) and FDS-L amplitude (EMG signal) were the responses to accident risk. Under simulated conditions, responses from the circulatory and musculoskeletal systems are not always simultaneou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more complete driver’s response to a crash in road traffic is obtained based on parallel recording of two physiological signals (ECG and EMG).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5515和模拟采集前端ADS1298的便携式低功耗12导联数字心电图机。心电信号由模拟前端采集后送入TMS320C5515进行预处理并通过液晶模块实时显示。同时系统配置了大容量闪存芯片,可以长时间无压缩存储心电数据,也可以通过USB接口将心电数据传送至上位机,进行信号的离线分析和诊断。系统体积小.功耗低.精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