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诺和龙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脂及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分析该院187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给予诺和龙,对照组91例给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餐后2h血糖(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2hPG、HbA1c、TC,TG水平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hPG、HbA1c、TC,TG水平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对血脂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程伟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76-127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对于血脂的影响。方法对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前后进行血糖、血脂检测,并与58名体检健康人员的血糖、血脂进行对比分析。RT-PCR法检测载脂蛋白B(APOB)基因的表达。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增高;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后,HbA1c、TG、TC和LDL-C显著降低。患病组APOB基因的表达要高于正常组,在治疗后,APOB基因表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部分改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信息化分阶段管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T2DM患者资料,通过文献复习和定性访谈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系统并与医院HIS系统连接,纳入1 62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33)实施传统血糖管理模式,观察组(n=1 193)实施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指标。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FBG、 2hPBG、 HbA1c、 TG、 LDL-C、 SBP和DBP水平均随管理时间增加而下降,且观察组FBG、 2hPBG、 HbA1c、 TG、 LDL-C、 SBP和DB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HbA1c、血压和LDL-C达标率均随管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观察组的HbA1c、血压和LDL-C达标率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信息化的分阶段糖尿病管理模式对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1年间来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2ml,餐后2h采集静脉血2ml,测其血糖含量,同时检测两组实验者的HbA1c.结果 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检测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和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1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按血脂水平和辛伐他汀干预与否分为高脂血症辛伐他汀治疗组、非高脂血症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高脂血症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辛伐他汀 2 0mg ,1次 /晚。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 1、3和 6个月后血清NO、ET和CRP ,以 5 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血脂升高和不升高的 2型糖尿病患者 ,血浆NO浓度都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1 ) ,ET和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 (P <0 .0 1 ) ;辛伐他汀治疗后NO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ET和CRP都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血脂水平高低都存在着动脉内皮功能损伤和动脉内膜的慢性炎症反应 ,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不高的 2型糖尿病也可减轻内皮损伤和动脉内膜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变化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FBG、2hPBG及HbA1c、血脂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用二甲双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基础治疗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的基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辛伐他汀,观察周期为6个月。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且测定患者血脂水平,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血压、肝功等。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体血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均显著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明显增高,均P<0.05;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异常和脂代谢异常,更易发生血管并发症,在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基础上,还要注重调脂治疗,辛伐他汀可有效地调整血脂水平,能明显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作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92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血糖控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参加居民医保免费服药2型糖尿病患者年度体检数据,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糖与血脂的关系.结果 纳入8 725例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为(6.9±1.2)%,控制率为61.5%,血脂异常率为31.0%.血脂、TC、TG、LDL-C异常率均随HbA1c水平增高而呈上升趋势(趋势x2值分别为63.565、94.509、30.131、60.913,P值均<0.05).血脂正常患者HbA1c控制率(64.3%)高于异常患者(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95,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TG、LDD-C均与HbA1c控制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 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较低,应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监测,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2型糖尿病病人强化他汀治疗(20mg阿托伐他汀钙)与常规他汀治疗(辛伐他汀20mg)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研究。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每天晚饭前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d,辛伐他汀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mg/d,疗程12周。观察2组治疗后1,3个月的相关血脂参数变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S),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肌酸激酶(CK)并观察2组的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TC,LDL-C较治疗前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辛伐他汀组(P<0.01)。治疗后12周,20mg/d阿托伐他汀钙降低TC和LDL-C水平明显优于辛伐他汀20m/d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升高HDL-C水平及降低甘油三酯水平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钙20mg/d的降脂疗效明显优于辛伐他汀20mg/d,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糖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分析。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骨密度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程等,并对以上指标与骨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以9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健康体检者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28.0%(26/93)比59.3%(5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51例)HbA1c、FINS、骨密度、病程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35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7±2.59)%比(7.26±1.68)%、(13.21±4.73)μU/L比(17.54±5.91)μU/L、(0.764±0.130)g/cm2比(0.993±0.123)g/cm2、(11.4±6.4)年比(8.6±4.7)年,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病程、HbA1c、FINS呈负相关(r=-0.306,-0.185,-0.269;P〈0.05或〈0.01),而与FBG无相关性(P〉0.05)。结论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体内胰岛素水平低下、病程长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合并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董革  王芹 《现代保健》2014,(10):73-75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辅助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3例。A组主要予以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辅以吡格列酮治疗,均规律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糖、HbA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B组的FPG、2hPPG、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的FPG、2hPPG、HbAlc、Homa—IR均低于A组水平,平均胰岛素用量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低血糖反应率分别为4.65%、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且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未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蔡锦亮 《现代医院》2013,13(3):63-64
目的研究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6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12例病历资料较为完整的心血管病患者和100例身体健康,体检正常的志愿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中TG、TC、HDL-C、LDL-C、APOA1和APOB的指标。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压患者TG、TC、LDL-C、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和APOA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脂检验在心血管病诊治中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预示十分准确,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高血糖认知、自我效能及血糖的影响。方法按WHO诊断标准选取CHD患者200例,再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200例CHD患者进一步分组为:血糖正常(NGT)组60例;糖调节受损(IGR)组50例;2型糖尿病(T2DM)组90例,进行住院健康教育及出院后延续性健康教育。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运用高血糖相关知识问卷和自我效能测量表进行测评,并比较教育前、教育后3、6个月三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情况。以上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健康教育后三组CHD患者对高血糖相关知识(1—10题)掌握情况的认知率较教育前显著提高,NGT组(X2=17.207,23.582,37.046,39.046,38.686,46.218,28.643,39.895,37.046,33.333),(均P〈0.05);IGR组(X2=31.723,23.529,23.389,27.542,21.091,27.307,20.219,38.235,24.669,26.475),(均P〈0.05);T2DM组(×。=21.161,20.680,14.612,23.104,22.383,29.436,19.444,32.526,24.671,31.696),(均P〈0.05)。健康教育后CHD患者症状自我管理和疾病共性管理的自我效能得分均较教育前增高,(t=12.75,7.21,均P〈0.05)。健康教育前、教育后3、6个月NGT组患者FPG、2hPG、HbAlc未见明显改变(F=2.35,1.97,2.01,均P〉0.05);IGR组患者FPG、2hPG、HbAlc均有显著下降(F=8.07,8.89,10.23,均P〈0.05);T2DM组患者FPG、2hPG、HhAlc均有显著下降(F=12.35,11.56,8.99,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CHD患者对高血糖的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益气滋肾方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肾阴虚证2型糖尿病(T2DM),观察中医临床疗效及对控制血糖、血脂方面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肾阴虚证T2DM病例随机分为两组:100例运用益气滋肾方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组),100例只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GH)、甘油三酯(T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中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控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中医临床疗效、控制血糖、血脂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滋肾方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肾阴虚证2型糖尿病,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调节全身功能,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在改善糖代谢异常的同时,对糖尿病引起的脂质代谢异常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比单一应用西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陈国威 《现代医院》2009,9(12):17-1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中药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和血清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初次起病的7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治疗8周后,观察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清IL-6(p<0.05)、TNF-α(p<0.05)、CRP(p<0.05)较治疗前降低,血糖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初发T2DM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本文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的受试者,对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并且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了直线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检验组的FBG与HbA1c呈正相关,与TG、TC呈平行升高趋势。结论患者的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各项检测显示其与DM存在相关性,因而联合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西安市细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方法选择在细柳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检查的老年人3482例中血糖升高患者567例,根据OGTT结果进行分组,对各组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等进行测定。结果三组之间BMI及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及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IGT组患者TG较NGT组有显著增高(P〈0.05),但TC、HDL、LDL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TG、HDL、LDL较NGT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TC较NGT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Hcy及IMT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HbAlc未见显著变化(P〉0.05)。DM组患者Hcy、HbAlc及IMT较NGT、IGT组均有显著增高(P〈0.05)。IMT与TG、HDL、HbA1c显著相关(P〈0.05),与TC及LDL无显著相关性(P〉0.05)。IMT与Hey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ey升高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其监测对判断糖尿病发生不同阶段颈动脉等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伟明 《现代医院》2008,8(10):26-2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Fg)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作为胰岛素敏感性评价指标,把单纯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组(A组,21例)和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组(B组,20例),另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c组,24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3组患者hsCRP以及Fg、血糖、胰岛素、血脂和载脂蛋白。结果B组及c组hsCRP和Fg水平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RI与Fg和hsCRP呈正相关(OR分别是2.901,1.318,均p<0.01)。结论hsCRP和Fg反映出机体炎症活性,在原发性高血压的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对照组加服二甲双胍,疗程均为16周。治疗前后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e)、血脂及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血脂三项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治疗后血脂三项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有很好的降糖作用,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对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