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起院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传播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一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分析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院内SARS感染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通过座谈了解,查看病案和感染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追踪和个案调查。绘制传播链说明本次院内感染的传播过程,描述发病时间分布、接触史和接触方式。结果:传染源为1名输入性病例,与该案例传播相关接触者54人,发病5人,总罹患率为9.26%。其中指征病例传播了1例和这名二代病例又传播了4例续发病例,其传播过程可以用清晰的传播链加以描述;此5例病例均与前代病例的症状期有密切接触史,发病潜伏期长,潜伏期平均10d以上;后对在症状期所有接触者进行隔离,无发病。结论:本案例中所有续发病例都有与症状期病例明确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史,但密切接触者并非全部发病;病原体传播与环境条件有关;急诊科护士是SARS感染高危人群;院内SARS感染可防可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超级传播的传染性及其造成SARS医院内传播的情况。方法 调查2003年3月22日至4月15日江门市某医院1例SARS病例及其导致院内传播的其他SARS病例。对SARS病例住院病历、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资料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该医院首例SARS病例于3月22日入院,4月1日确诊为SARS,4月2日死亡。4月2~15日该医院除了首例SARS病例外共报告SARS病例22例。除最后1例患在首例患死亡后第七天才进入曾诊治过该患的肾内科外,其余21例SARS患均与首例患有明确接触史。对4月2~13日发病的21例患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高峰为4月3~7日,占病例总数的71.43%(15/21);19例患均为诊治首例患的肾内科的医护人员,该科室罹患率为59.38%(19/32),另2例分别为同时在肾内科住院的患及陪护;估算病例潜伏期中位数为6d;对其中的11例病例进行血清SARS抗体.测定和PCR检测,结果均为单项或两项检验结果阳性。结论 证实是一起医院内传播的SARS流行;引起传播的关键原因是首例病例表现“不典型性”,医护人员欠缺防护,SARS病毒传染性强以及病区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采取病区改造、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等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尤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可以阻断流行。  相似文献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初步分析及其防制措施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发现 ,SARS在家庭和医院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此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目前其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尚未完全成熟 ,还很难利用实验室的手段来研究其传染性 ,为此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做一些流行病学分析。1.传染性分析 :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发现 ,患者是SARS的主要传染源。患者的传染性与病情轻重有一定关系。咳嗽症状明显者 ,传染性较强 ,存在所谓的超级传播…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一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20 0 2年 11月广东省佛山市首发一起家族聚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事件。 2 0 0 3年 1月中旬在中山市又出现医院和家庭相同症状病例。 2月 11日我国卫生部发文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该病的监测防治工作。 3月 15日 ,世界卫生组织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并且颁布了一项紧急旅游忠告 ,自此 ,全球防治和应对SARS疫情拉开了序幕。根据北京市SARS病例的发生情况 ,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中 ,选择了一起流行病学史清晰、传播过程明确的案例进行分析 ,查找其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采用卫生部颁布的…  相似文献   

5.
<正> 2003年2月23日,广州市白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南方医院疫情报告,该院感染科收治了3例以发热、咳嗽、头痛、全身骨骼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均来自同一家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  相似文献   

6.
《医院管理论坛》2003,20(5):54-54
世界卫生组织5月4日公布了《有关引起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稳定性和耐受力的第一份数据》报告。报告说,引起非典型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生存能力大于原先估计.在腹泻患者的排泄物里能生存多达4天:除飞沫和接触等传染方式外,被患者排泄物污染的水、食物和物品等也是重要的传染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播链,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北京市第一起输入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之间的关系,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003年3月5日北京市发生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并在家庭内和医院造成9人感染,其中2例死亡;指示病例潜伏期为4天,第二代病例潜伏期为平均7天(4~17天),第三代病例较少,潜伏期为8天。潜伏期越短,发热维持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经及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SARS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家庭及医院聚集性,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危险因素及传播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SARS流行的危险因素及传播途径。方法 选择广州市经血清学检测SARS抗体阳性病例236例,SARS抗体阴性的健康人20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危险性比非医务人员大,其OR值为9.63(3.67~25.26),流行期问不到医院可明显降低感染的危险性,其OR值为0.39(0.18~0.83),不接触动物者感染SARS的危险性亦降低,OR值0.29(0.14~0.61)。多人同办公室或多人同厂工作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其OR值分别为4.05(1.34~12.20)和24.43(3.92~152.32),工作场所通风不良的OR值为2.91(1.15~7.37)。无麻疹、流感等疫苗按种史者可能会增加感染SARS的危险性,OR值为2.03(0.93~4.41),但无显著性差异。不吸烟者的OR值为2.43(0.79~7.44),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除与病人密切接触或近距离接触是重要传播途径外,工作场所人口密集和通风不良是感染SARS的危险因素。动物接触史与SARS发生有密切关系,支持SARS病毒来源于动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任重道远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20 0 2年 11月在我国广东省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已在全世界肆虐了 5个月之久 ,截止 4月 2 6日在我国内地有 2 6个省份有报告病例 ,累积病例达2 75 3例 ,疑似病例 1730例。在全世界包括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在内的 2 8个国家和地区共报告了 4 439例确诊病例。至此一场人类与自然界抗争的战斗正在 2 1世纪初叶的历史上拉开了序幕。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尤其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CFETP)…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人类过去从未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目前被确认是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的病原[1] 。世界卫生组织 (WHO)已正式将此病毒命名为SARS病毒。冠状病毒属核糖核酸 (RNA)病毒 ,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为 80~ 16 0nm ,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约 30 0 0 0核苷酸 ,衣壳为 2 0面立体对称 ,有包膜 ,其表面有约 2 0nm长的棒状或花瓣状纤突 ,同日冕状。该病毒家族有多个成员 ,包括目前已知可侵袭人类的两种冠状病毒 2 2 9E型和OC4 3型 ,通常主要引起普通感冒 ,但在老年人、婴儿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北京市某综合性医院3月2~31日期间收治和医院感染的10例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发病所在科室的流行病学侦查。结果:(1)发病病例的地理分布主要集中在住院大楼西单元的5个楼层的4、5号病房,住院患者多数年龄较大且合并较严重的基础病;(2)输入性病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第一代传染源,医院内继发感染的住院者是进一步扩散蔓延的第二批传染源,同时不排除隐性带病毒者(曾密切接触SARS病例而未发病者)作为潜在传染源的可能;(3)资料分析结果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该次SARS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同时还提示: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结论:医院感染是SARS流行初期的主要形式。其传播途径除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外,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或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流行病学和实验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山西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特征,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3月初至5月20日山西省SARS疫情报告系统报至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SARS临床诊断病例及部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描述SARS在山西省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采用EPIinfo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省自2003年3月7日诊断首例输入性SARS病例后,至5月20日累计临床诊断SARS病例445例,罹患率1.34/10万,死亡20例,病死率4.49%。发病人数从3月28日起增高形成第一个高峰,至4月18日继续升高,形成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5月19日首次出现临床诊断病例零报告。目前疫情呈低水平流行势态。SARS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市区,占83.82%,农村地区呈散发状态。职业构成以学生、医务人员居多。年龄分布以20—59岁为高发人群,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男女发病之比为1:0.87。结论:山西省SARS流行呈输入、上升、高峰并逐步下降的趋势,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起公共场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一起公共场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暴发的流行状况和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一起公共场所聚餐所致的SARS暴发病例及相关的所有病例进行调查,采集部分病例咽漱液、血清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测定SARS抗原和用ELISA测定SARSIgG、IgM。结果 2003年2月21~28日广州市芳村区某酒楼9名就餐聚餐后全部陆续发病,其中1人死亡,所有病例临床表现符合卫生部SARS临床诊断标准。用荧光定量PCR测定3例患咽漱液,2例SARS冠状病毒阳性;用ELISA法测定5例患血清,3例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例(指示病例)IgM抗体阳性。本起暴发发生于通风不良小型餐厅包房内,聚餐停留玩纸牌和进餐,时间长达3h。首例患于聚餐后次日(21日)发病,聚餐前多次到过SARS收治医院的呼吸病区看护患肿瘤的父亲(父亲和曾去医院看护的另2名亲属也分别在指示病例发病同日及10d内发病),其余8名聚餐病前除这次聚餐外无其他明确的接触史或暴露史。病例发病潜伏期为2~8d,平均5d。结论 证实本次暴发是因长时间在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聚会所导致的SARS暴发,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近距离的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末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文简称SARS),是一种因SARS相关病毒感染而导致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是本世纪出现的第一个新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3月 2 8日至 4月 5日 ,惠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以下简称“惠阳一院”)先后收治了 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 ,证实为一起以家庭聚集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SARS暴发流行。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对SARS疫情报告资料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包括患病日期、接触史、病例的聚集性、感染地点、社交活动、追查首发病例等。2 结果2 1 发病概况   2 0 0 3年 3月 2日 ,香港居民罗某A(84岁 )因右上腹不适、胸闷、气促在香港玛丽医院治疗 ,医院考虑“胸积水”给予…  相似文献   

1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链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SARS传播规律及发病特点,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市统一的非典型肺炎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的调查表逐一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进行调查。对出院病例进行随访。利用SPSS ll.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首例患A感染SARS后,引起与其有过接触的家人和医务人员8人发病(第二代),这些患又引起第三代5人发病。同与患A的接触情况看,第二代发病的患均与患A有近距离密切接触。接触时间越长越容易感染。本传播链病例发病的病程:潜伏期平均5d;发病到首诊时间平均3d;首诊到确诊时间平均10d。结论 SARS传播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发病与接触时间有关,发病到首诊的时间对控制传染源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调查与控制思路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肺炎 (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 ,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其他尚可由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引起肺炎的病原体较多 ,肺炎病原学诊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 ,且检测耗时 ,费用高。2 0 0 2年 11月起 ,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当时原因不明的、是主要以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 ,与以往的非典型肺炎不同 ,我国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HO称之为Se 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 ,SARS…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整理、汇总四川省SARS病例资料,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来源和病例发现方式、临床症状及诊疗情况。结果:2003年4月16日至5月7日是四川省SARS疫情发生的高峰,其中泸州市和广元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0%,病例中民工占68%;2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员多,男女发病之比为1.5:1;80%的病例来源于广东省。患者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X线胸片有阴影。结论:四川省SARS病例均为输入性,人员流动(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是影响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对此采取以隔离传染源为主导措施(设立留验站、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等)的防制方法,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医院感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 2 0 0 2年 11月 16日发现第 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至今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5个月时间。在预防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过程中 ,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的广大医务工作者 ,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本文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积累的医院感染控制的经验与教训作一简要小结 ,以对今后的控制工作、特别是新发现这一疾病地区的预防控制工作 ,提供参考。1 医院感染控制1 1 医院感染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 1987年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医院感染定义 :凡住院病人、陪护人员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  相似文献   

20.
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它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水平、感染来源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干部职员患者流行病学分析,旨在探索疾病在这类人群的分布特点,从而为今后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