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蔺草工尘肺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Ⅰ~Ⅲ期蔺草工尘肺14例(Ⅰ期2例、Ⅱ期3例及Ⅲ期9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4例中,q影7例,p影6例和r影1例.5例单纯型蔺草工尘肺的总体密集度在1/0~3/+,总体密集度均在上肺区5例,其中右侧4例,左侧1例.9例复杂型蔺草工尘肺的总体密集度为1/1~3/3,上肺区5例、中肺区3例和下肺区1例;其中3例在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为q影在上肺区和肺的后部分布较多,呈淋巴管周围分布;9例中,大阴影A级1例、B级4例和c级4例;大阴影仅在上肺区5例,从上肺区向中肺区或下肺区延伸各1例,在右上肺区和左中肺区1例,以及在左上和右中肺区1例;大阴影呈对称性分布7例(77.8%),右上肺大阴影对应左肺小阴影聚集2例(22.2%);3例加做CT检查,显示2例大阴影位于后1/3,l例占据中1/3和后1/3;9例中,共出现大阴影17个,右肺10个,平均6.2 cm×3.4 cm;左肺7个,平均6.0 cm×3.1 cm.大阴影边缘清楚14个,边缘有长毛刺5个,外缘或长轴与侧胸壁平行7个,空气支气管征5个,斑点状钙化6个,疤痕旁肺气肿9个,邻近有胸膜增厚粘连15个.1例有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斑点状钙化.结论 蔺草工尘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尘肺,其影像学表现与矽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和高分辨CT(HRCT)早期检测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77例煤工尘肺患者、36例无尘肺煤工和37例健康非煤工接受多层螺旋CT机无间隔胸部容积扫描及HRCT扫描,对所获得的CT图像进行煤工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平均肺密度值和肺气肿指数测定,并与其X线胸片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对77例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诊断的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与X线胸片尘肺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771,P<0.01).CT和HRCT诊断尘肺的敏感性达到98.70%,在X线胸片确诊的77例煤工尘肺患者中,CT和HRCT评估76例为煤工尘肺,可疑1例.CT和HRCT从36例X线胸片无尘肺煤工中检出8例(22.22%)达到小阴影密集度1级;从73例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中,检出26例(35.62%)阴影密集度≥3级,其中3级密集度阴影20例,4级密集度阴影6例;对4例X线胸片Ⅲ期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与X线胸片诊断结果相同.从113例煤工中,X线胸片检出肺气肿7例(6.19%),CT检出36例(31.86%).CT尘肺小阴影密集度1~2级组的CT平均肺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无尘肺组和小阴影密集度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73、F2=-23.00和F3=57.72,P<0.01或P<0.05).结论 从多层螺旋CT获得的CT和HRCT影像,与X线胸片比较,对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识别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可为煤工尘肺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煤工尘肺与矽肺患者肺功能的损伤情况,总结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煤工尘肺与矽肺确诊病例共18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煤工尘肺组(112例)与矽肺组(68例),选取同期可疑尘肺病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统一予以X射线胸片检查、肺功能检测,分析煤工尘肺与矽肺不同期别(壹期、贰期、叁期)小阴影分布肺区情况、阴影的类型、尘肺小阴影密集度等。同时进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煤工尘肺和矽肺的期别越高,患者的肺功能异常情况越严重;煤工尘肺和矽肺各期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煤工尘肺和矽肺小阴影分布肺区、X射线胸片检查小阴影密集度与患者肺功能异常率呈明显正相关性(r=0.945、0.987);煤工尘肺、矽肺有小阴影及大阴影聚集者较单纯小阴影患者肺功能的异常率高(P0.05);随着患者工龄的增加、肺功能异常情况也随之严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组、戒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肺功能异常率较高(P0.05)。结论煤工尘肺病期别高,则肺功能异常率也相应升高;煤工尘肺病和矽肺患者的小阴影分布肺区、密集度与肺功能异常率呈现明显正相关;小阴影与大阴影聚集患者较单纯小阴影患者对肺功能的影响更大;吸烟和戒烟者的肺功能异常率要高于不吸烟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矽肺患者各期肺功能损伤情况,分析尘肺期别、尘肺片小阴影密集度、小阴影分布肺区、阴影类型、吸烟、工龄对2种尘肺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煤工尘肺、矽肺病例期别、工龄、是否吸烟进行分组,行统一的尘肺病X线胸片、肺功能测定,运用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煤工尘肺、矽肺期别越高,肺功能异常率越高;煤工尘肺、矽肺各期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煤工尘肺、矽肺X线胸片小阴影密集度、小阴影分布肺区与肺功能异常率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rs值分别为0.943、0.986。3煤工尘肺和矽肺有大阴影和小阴影聚集者较仅有小阴影者肺功能异常率高(P0.05)。4随着工龄的增加,肺功能异常率呈增长趋势,但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5吸烟组和戒烟组较不吸烟组肺功能异常率升高(P0.01)。结论尘肺病期别越高,肺功能异常率越高。煤工尘肺、矽肺患者小阴影密集度、小阴影分布肺区与肺功能异常率呈正相关。有大阴影和小阴影聚集者较仅有小阴影者对肺功能影响大。吸烟组和戒烟组的肺功能异常率高于不吸烟组。  相似文献   

5.
急进型矽肺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98-2001年32例急进型矽肺临床分析,发现近年急进型矽肺患者逐年递增,平均发病工龄6年,75%的患者一经诊断即为Ⅱ^ 以上。高仟伏X射线胸片可见小阴影以q/q影为主,分布多累及6个肺区,密集度多在2级以上,大阴影多为圆形、类圆形及长条状对称分布。Ⅲ期矽肺患者的纤维化多累肺门及横膈,易合并疱型肺气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尘肺胸部圆形小阴影的影像学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6年3月至2008年5月间确诊的尘肺56例(Ⅰ期7例、Ⅱ期13例、Ⅲ36例)和6例无尘肺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例Ⅲ期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未见明确的圆形小阴影,5例Ⅲ期尘肺患者仅在大阴影附近有少许稀疏分布的圆形小阴影和无尘肺(0期)的6例患者只在CT扫描上有弥漫性分布的p影,其余50例尘肺患者在X线胸片和CT上均有弥漫性分布的圆形小阴影.50例中,于上、中肺区分布较多23例及上肺区分布较多18例,占82%;X线胸片显示,圆形小阴影在中、下肺区分布较多7例.CT显示,圆形小阴影以上、中肺区较多3例,在上、中、下肺区呈均匀分布4例.X线胸片显示,2例Ⅲ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上、中、下肺区均匀分布,而CT显示以中肺区较多.除1例Ⅰ期尘肺的圆形小阴影在肺的前、中后部均匀分布外,其余49例尘肺患者的圆形小阴影均在肺的后部分布较多.6例无尘肺(0期)和50例呈弥漫性圆形小阴影的尘肺患者的CT显示,结节呈小叶中心分布lO例(0期4例、Ⅰ期6例),呈淋巴管周围分布46例(0期2例、Ⅰ期1例、Ⅱ期13例、Ⅲ期30例).结论 圆形小阴影的分布特点有助于尘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