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4年美国约有60240例新诊断的膀胱肿瘤病例,男女比例约2.8:1,其中90%病理为尿路上皮肿瘤。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SBC)指无肌层浸润的膀胱癌,包括Ta、T1和原位癌(Tis),约占新诊断病例的70%。近年来,国内外均强调逐步规范膀胱癌的临床诊疗指南,根据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来选择手术、腔内灌注和随访等,现将SBC腔内化疗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临床中最为常见,经尿道的肿瘤切除是其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常规电切的局限性,导致肿瘤的残留及病理诊断不准确,所以怎样提高初始电切质量是NMIBC研究的热点,整块(En-bloc)切除术应运而生,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对NMIBC经尿道的En-bloc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探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指导En-bloc技术在NMIBC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EPI(30mg/40ml)膀胱内灌注,每次灌注药物在膀胱内保留1小时,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8例(90.5%),复发4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副作用,有4例膀胱灌注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明显,微创,安全,术后复发率低,患者耐受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80例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两种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多柔比星治疗,实验组接受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复发率为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复发率为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治疗,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否都要手术切除 临床上,膀胱癌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浅表性膀胱癌,这种膀胱癌像水草一样长在膀胱壁上,根部较浅,一般不侵犯膀胱肌层;另一种是浸润性膀胱癌,这种肿瘤像树一样,根部较深,常常侵犯肌层甚至膀胱壁全层,而且容易发生局部及全身转移。  相似文献   

6.
冯飞 《中国校医》2019,33(9):685
目的 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09年1月—2015年6月,对某医院17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接受经尿道膀胱治疗电切治疗的患者进行EORTC评分,分为两组,未接受二次电切121例为对照组,二次电切5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后续治疗相同,比较二组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结果 58例观察组患者,在首次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4周内均行二次电切,二次电切的患者中,发现肿瘤残余者有7例,7例患者根据EORTC评分,都是中高危组病人。对照组中121例患者在术后有42例患者发现有肿瘤复发,40例为EORTC评分中高危组病人。结论 对于行膀胱肿瘤电切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EORTC评分,不仅可以预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膀胱癌患者的复发和进展,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遏制膀胱癌的复发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新辅助化疗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中应用并不理想。本研究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浸润性膀胱癌中应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01-2018-06-30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6例)、湖南省人民医院(50例)和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86例)收治的162例MIBC患者临床资料,了解新辅助化疗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有效病例纳入研究,其中34例应用新辅助化疗,占20.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付费方式(χ~2=9.295,P=0.026)、是否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χ~2=17.355,P0.001)、临床T分期(χ~2=18.638,P0.001)和N分期(χ~2=8.767,P=0.012)是患者开展新辅助化疗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实施多学科协作诊疗(OR=3.437,95%CI为1.856~6.329,P=0.017)、临床T分期(OR=3.481,95%CI为1.272~8.431,P=0.016)和N分期(OR=5.634,95%CI为1.437~9.437,P=0.028)是患者是否开展新辅助化疗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开展较少,可通过积极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和提高医师指南依从性等推广新辅助化疗在MIB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居泌尿系肿瘤的第一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术后辅以膀胱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杀灭残存肿瘤和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但术后膀胱癌存在较高的复发率,至今最佳的膀胱灌注药物、剂量、灌注方案等仍然存在争议。膀胱癌术后及时进行正确、规律和个性化的膀胱灌注对预防复发和进展有着重要意义,而近期出现的膀胱灌注新的药物和灌注方式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7):881-882
目的对比经尿道1 470 nm激光切除术与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TURis)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156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术式分为激光组(n=74,经尿道1 470 nm激光切除术)和TURis组(n=82, TURis)。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激光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TURis组(P <0.05)。两组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URis相比,经尿道1 470 nm激光切除术治疗NMIBC在改善手术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定期应用EPI(30mg/40ml)膀胱内灌注,每次灌注药物在膀胱内保留1小时,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结果 42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无肿瘤复发38例(90.5%),复发4例。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副作用,有4例膀胱灌注后出现轻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表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明显,微创,安全,术后复发率低,患者耐受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6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33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0例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尿失禁例数高于回肠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的其他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意愿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适当的术式,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影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灌注疗效和相关并发症的潜在因素,以及职业暴露膀胱肿瘤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进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结合术后膀胱灌注的122例NMIBC患者的临床数据,并进行问卷随访,收集患者职业、不良嗜好、饮食习惯、基础疾病、膀胱灌注后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的类型和程度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MIBC复发及灌注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122例NMIBC患者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为23.7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NMIB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12,95%CI=1.142~10.193,P=0.028),使用卡介苗作为灌注药物是发生术后短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0,95%CI=1.424~8.899,P=0.007),联苯胺职业暴露(OR=5.008,95%CI=1.066~23.539,P=0.041)和吸烟(OR=6.193,95%CI=1.195~32.110,P=0.030)是与长期并发症相关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有联苯胺职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MP3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2例膀胱癌组织和25例正常组织中IMP3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织中IM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P〈0.01)。G1级和G2-G3级别膀胱癌中IMP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IMP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8.5%和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复发38例,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IMP3蛋白的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5%和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数目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IMP3蛋白的表达在膀胱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IMP3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分化程度及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同期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医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限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符合标准的有2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等离子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同期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前列腺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痊愈出院,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无复发.结论: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同期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接受同期经尿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96例NMIBC合并BPH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6例同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患者为研究组,50例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资料、术后复发率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IPSS评分、PVR均低于对照组,而Qmax和QOL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血清CEA、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研究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MIBC合并BPH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同期经尿道电切术虽然创伤较大,但能够明显改善前列腺症状和降低血清CEA、CA125水平。  相似文献   

16.
曾海娥 《现代养生》2014,(16):146-147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与羟基喜树碱(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2例,三组均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A组术后予以HCPT膀胱灌注,B组应用THP膀胱灌注,C组应用THP与HCPT序贯膀胱灌注,比较三组的膀胱癌复发率、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A、B、C组的复发率为34.38%、28.13%、9.38%,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进展率为3.13%、6.25%、3.13%,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13%、12.50%、9.38%,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HP与HCPT序贯膀胱灌注辅助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并不能逆转病情进展,但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tumor,TURBt)、动脉化疗和膀胱灌注化疗联合应用为治疗组。B组24例为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病死率的差异,了解介入治疗对浸润性膀胱癌的效应。结果A组经动脉化疗后,完全缓解(CR)0例(0%),部分缓解(PR)22例(91.67%),病情稳定(SD)2例(8.33%)。全部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A组:死亡0例(0%),复发3例(12.5%)。B组:死亡1例(4.17%),复发5例(20.83%)。结论髂内动脉介入化疗后手术治疗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浸漪J生膀胱癌,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p5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膀胱癌诊断、分级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取88例膀胱癌患者癌组织切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其p53及VEGF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在首发与复发患者、WHO病理不同分级及TNM不同分期的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无p53及VEGF的表达,膀胱癌组织中p53及VEGF均为阳性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6.1%和71.6%,两者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5);复发的患者p53、VEGF阳性率比首发患者高,在分化不好的G2、G3级患者中阳性率比分化良好的G1级高,在浸润性T2-T4期患者中阳性率比非浸润性Tis-T1期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和VEGF对膀胱癌的诊断、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可能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04年美国约有60240例新诊断的膀胱肿瘤病例,男女比例约2.8∶1,其中90%病理为尿路上皮肿瘤。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SBC)指无肌层浸润的膀胱癌,包括Ta、T1和原位癌(Tis),约占新诊断病例的70%[1]。近年来,国内外均强调逐步规范膀胱癌的临床诊疗指南,根据膀胱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来选择手术、腔内灌注和随访等,现将SBC腔内化疗的现状综述如下。一、腔内化疗概况20世纪初期临床开始应用膀胱肿瘤腔内药物治疗,但由于一些药物相对治疗效果不佳或毒副作用过大,该方法被临床淘汰。20…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膀胱癌是全球第十大常见肿瘤,我国的发病率相较于欧美国家而言处于中等水平,发病率约为5.8/10万,但发病例数居全球第2位[1],其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25%。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侵袭性疾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联合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NAC)可以改善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