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对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心室患者实施二尖瓣替换术的经验进行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心室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特点及术后早期疗效.采用传统二尖瓣替换术式26例,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术式19例.结果 全组死亡3例(6.67%),1例为术后左心室后壁破裂大出血,2例为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余42例痊愈出院.结论 重度二尖瓣狭窄伴小左心室是二尖瓣替换术的高危因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是术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策略及术后并发症的及时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总结38例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手术患者资料,评价微创外科技术在二尖瓣替换及成形中的治疗价值。方法27例二尖瓣狭窄及1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股动静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右胸第四肋间前外侧小切口,行微创外科二尖瓣替换及成形术,合并三尖瓣返流患者再行三尖瓣成形术。通过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方面,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0例患者无异体输血,36例患者术后抗生素应用72h,与传统手术组比较,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P〈0.01)。结论微创外科在二尖瓣替换及成形治疗中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3.
总结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52例的临床经验。选自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施行的29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152例病例进行分析。本组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均采用右房一房间隔切口径路行二尖瓣置换术(MVR),其中保留瓣下结构61例,三尖瓣成形5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4例,射频消融Maze手术1例。本组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2.6%,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次。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掌握手术适应症,保留瓣下结构,重视三尖瓣返流处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非停跳组在浅低温(31℃~33℃)CPB心脏跳动中行二尖瓣置换术,停跳组采用传统心脏跳动行瓣膜置换术,两组术后进入ICU监护。结果非停跳组术后病情平稳,多巴胺用量2~5μg/(ks·min),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及气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停跳组多巴胺用量3~10μg/(kg·min),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1例,频发性窒性期前收缩3例。结论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后护理较停跳术后护理容易、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患者行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差异。方法选择100例颈动脉狭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循环组44例,非体外循环组56例,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早期(术后48h内)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结果体外循环组8例(18.2%)患者发生了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其中1例(2.3%)发生脑梗死;7例(15.9%)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没有脑出血病例。非体外循环组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组[5.4%(3/56)比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1,P=0.04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减少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早期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胆管癌栓患者术中癌栓的处理方式和术后恢复过程。方法 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例HCC合并胆管癌栓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只有59.3%(16/27)患者行肝切除、胆管取癌栓及胆管引流术。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5/27),术后30d病死率为22.2%(6/27)。结论 HCC合并胆管癌栓的预后差,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此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联合减压术(54例)与常规骨瓣开颅术(54例)治疗,术后2组均经常规治疗。随访1~36(8±1.2)个月。比较2组患者颅内压变化、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减压治疗组有效率为81.5%(44/5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30例(55.5%),重残14例(25.9%),死亡10例(18.5%);常规骨瓣开颅组有效率为37.0%(20/54),其中恢复良好、中残9例(16.7%),重残11例(20.3%),死亡34例(63.0%)。2组颅内压变化、有效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痢及术后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减压术治疗重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61例,根据发作频率分为频发组和非频发组,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2组患者狭窄血管的分布及狭窄率。结果:(1)61例中85.2%(52/61)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频发组92.3%(36/39),非频发组72.7%(16/2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O.05);(2)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58.3%(28/48),而颅内动脉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47.1%(32/68),颅内、外动脉狭窄比约为1.42:1(68/48);(3)频发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76.9%(30/39),非频发组40.9%(9/2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内一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频发TIA的患者应积极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量冠心病患者多普勒组织成像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Am),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来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67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三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组(至少一只狭窄≥70%,A组),冠状动脉病变轻微组(狭窄(70%,B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A组Era/Am值均较B、C组高(P〈0.05),B组与c组间Em/Am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m/Am值可检测出冠脉高度狭窄引起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人非风湿性心房颤动(NRAF)的临床特点和NR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NRAF老年患者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头颅CT或磁共振等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卒中组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非卒中组(69.39%VS52.36%,P〈0.05);卒中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非卒中组(22.45%VS10.47%,P〈0.05);持续性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率高于阵发性房颤者(24.82%VS14.14%,P〈0.05);颈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者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无斑块者(26.26%VS10.53%,P〈0.05);在119例轻度左房增大(内径31-40mm)患者中,二尖瓣返流(MR)者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无MR者(4.76%VS26.53%.P〈0.05)。结论老年人NRAF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和持续性房颤,轻度左房增大伴MR的NRAF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自体心包材料二尖瓣环成形术的中期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心包材料行二尖瓣环成形术48例.Carpentier分型:Ⅰ型5例,Ⅱ型41例,Ⅲ型2例.瓣叶及瓣下结构成形包括后叶四边形切除30例,瓣叶修补7例,腱索转移4例,“缘对缘”技术2例,人工腱索3例.伴随手术包括主动脉瓣替换1例,三尖瓣成形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冠状动脉肌桥松解1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1例.自体心包条的长度为(51.9 ±2.8)cm.术后随访15~96(62.2 ±21.3)个月.采用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方式,随访内容包括临床症状、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结果 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5.1±1.3) mm vs(58.6±1.7)mm,t=12.85,P<0.01]、左心房内径[(38.0±1.4)mm vs (50.6±1.6) mm,t=9.58,P<0.01]明显缩小.全组早期术后无明显反流.术后30 d内死亡1例.远期无死亡,术后发生脑梗死1例,远期出现中度反流1例.无溶血并发症,无再次手术.结论 自体心包材料二尖瓣环成形是一种抗凝并发症发生率低、耐久性可、心功能维护好、廉价的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2例,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50%且100%;对照组30例为CAG结果正常者。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观、左室长轴观、两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软件描绘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6个位点相对于心尖部的运动曲线,测量收缩期位移和速度,计算二尖瓣环同一切面两点收缩期平均位移(四腔观:TMDs4;左室长轴观:TMDs3;两腔观:TMDs2)、平均速度(四腔观:TMVs4;左室长轴观:TMVs3;两腔观:TMVs2),6个位点的平均位移(SMDs)、平均速度(SMVs)并进行比较。将SMDs、SMVs、TMDs4、TMDs3、TMDs2、TMVs4、TMVs3、TMVs2与简化双平面Simpson’s法所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TMDs4、TMDs3、TMDs2、SMDs、TMVs4、TMVs3、TMVs2、SMVs均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t=4.16,P0.01;t=4.64,P0.01;t=3.43,P0.01;t=5.04,P0.01;t=3.02,P0.01;t=4.33,P0.01;t=2.92,P0.01;t=3.83,P0.05)。结论 STI所测量的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和速度可以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选择应用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治疗的退行性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患者105例.其中,单纯人工腱索移植25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67例,人工腱索移植+后叶楔形切除+Sliding 13例.结果 术后早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窦性心动过缓8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0例、延迟性心包填塞1例、术前心房颤动伴快-慢综合征患者永久起搏器置入l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9~21 (14±4)d.术后随访96例,随访率91.4%(96/105).随访3个月至5年.96例随访患者中,l例术后13个月死于脑梗死,1例死于交通事故,余94例均存活.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74例,Ⅱ级20例.复查心脏彩超示微量及以下反流92例,轻度反流2例,未发现人工腱索断裂或劈裂.结论 严格选择病例,掌握恰当的手术技巧,同时做好术中成形效果的评估和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是提高二尖瓣人工腱索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中作为术前准备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7例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和导管组(22例),对照组给予术中结肠灌洗后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导管组术前置入经肛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后,再行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导管组22例,20例置管成功,成功率90.9%(20/22),减压冲洗后均成功行I期肿瘤切除吻合术。对照组23例行术中结肠灌洗,肿瘤Ⅰ期切除吻合。导管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12.78±2.07)h比(18.01±3.42)h,(78.76±11.43)h比(96.38±13.09)h,(3.18±1.76)d比(5.51±2.95)d,(10.23±2.33)d比(15.86±6.74)d,(25437.43±2343.67)元比(31051.32±2542.7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O.05)。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121瘘2例,腹腔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4%(4/23),导管组无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应用于梗阻性左半结直肠癌的术前准备,可提高I期吻合率,能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速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有无发生中毒性脑病,将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病例组(86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6,24,72h后不吸氧条件下抽取1ml动脉血,检测动脉血乳酸,计算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血乳酸水平;治疗6,24,72h后乳酸清除率和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初始血乳酸水平高[(3.30±0.55)mmol/L比(2.64±0.24)mmol/L],治疗6,24h后乳酸清除率明显低[(8.22±1.20)%比(12.83±5.31)%、(12.00±2.40)%比(15.17±2.99)%],治疗6,24,72h后APACHEⅡ评分高[(16.78±2.82)分比(12.33±2.16)分、(14.11±1.54)分比(10.17±0.98)分、(10.56±1.51)分比(7.83±1.17)分],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72h后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治疗6h后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16,P=0.015),与病死率呈负相关(r=-0.606,P=0.017)。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患者有助于严重程度的评估、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进行比较,评价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5例经ESD治疗(ESD组)和45例经EMR治疗(EMR组)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病灶整块切除率、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局部复发率.结果 ESD组病灶整块切除率为60.0%(15/25),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为48.0%(12/25),均优于EMR组的48.9%(22/45)和4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局部复发率为4.0%(1/25),明显低于EMR组的2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迟发性出血、穿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手术时间(64.3±27.1) min,明显长于EMR组的(27.6±14.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和EMR相比,病灶整块切除率及组织学治愈性切除率高,局部复发率低,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及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方法 将100例胸腔镜下行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46例切断T4,B组54例切断T3~4.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及手术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较为顺利.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代偿性多汗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4.3%(2/46)比20.4% (11/54)],术后满意率高于B组[93.5% (43/46)比79.6%(43/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镜下T3~4或T4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非常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汗症的方法,T4切断术后的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6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C组和P组,每组30例。在体外循环下,P组于阻断升主动脉后,立即经升主动脉根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5mg/kg,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随后灌注4℃高钾(K+浓度22 mmol/L)含血心脏停搏液20 mL/kg,两组患者每30 min复灌不含葛根素的相同成分含血心脏停搏液10 mL/kg。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即刻(T1)、主动脉阻断后4 h(T2)和术后24 h(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8 mL,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的活性。记录阻断升主动脉至心脏停搏所用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脏复跳期间利多卡因使用剂量及术后2h多巴胺用量。结果:与C组比较,P组心脏复跳期间利多卡因用量和术后2 h多巴胺用量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T2~T3时血浆cTnI、CK和CK-MB的活性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可减轻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踝臂指数(ABI)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40例,其中未合并MS者74例(无MS组),合并MS者66例(MS组),评估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测定其ABI及心功能。结果MS组ABI为0.90±0.32,无MS组为1.03±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MS组ABI≤0.9者比率高于无MS组[43.9%(29/66)比27.0%(2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在MS组中,ABI≤0.9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ABI〉0.9者[86.3%(25/29)比37.8%(14/37),P=0.000];ABI≤0.9者心功能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MS患者,其ABI较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加严重,心功能降低更加明显,应进行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