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探究大学生感觉寻求、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间的调节作用,为有效控制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4所大学97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感觉寻求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者有188名,检出率为19.30%;不同年级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61,P<0.01),大三学生的手机成瘾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大四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得分高于大一学生(P值均<0.05).感觉寻求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r=0.443,P<0.05),领悟社会支持与感觉寻求、手机成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3,-0.248,P值均<0.05).领悟社会支持在感觉寻求预测手机成瘾间起调节作用(AR2=0.117,β=-0.105,£=7.840,P<0.01).结论 大学生感觉寻求和手机成瘾的关系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感觉寻求诱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为采取手机依赖症状干预和调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61 1名长春市某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各年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9,P<0.05);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1,P>0.05).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述情障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0.195,P值均>0.05);不同性别大学生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6,2.175,P值均<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突显行为、心境改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0,2.175,P值均<0.05).大学生述情障碍各维度与手机成瘾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882 ~0.124,P值均<0.01).情绪识别障碍和外向性思维对手机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406,0.12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是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因素.减轻大学生述情障碍状况可减少其对手机成瘾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海南省某医学院的2100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和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医学生在手机成瘾得分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城镇医学生的手机成瘾总分高于农村医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的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手机成瘾三个变量之间,两两呈显著相关.心理弹性是社会支持和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49.结论:高心理弹性是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克服手机成瘾倾向的“保护因子”.高校心理卫生工作者可以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弹性角度入手,进而减少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调查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6所普通高校1 836名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得分分别为(18.05±2.29)(14.87±3.31)和(10.11±2.17)分,3个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P值均<0.01),男生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7.149,17.238,10.065,P值均<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33.4%,91.6%的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能够达到“中等”负荷以上.53.3%的大学生体育频率在2次/周以下,38.6%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男生在锻炼强度、持续时间和锻炼频率方面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体育锻炼频率高、每次锻炼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得分均较高(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总体水平一般,锻炼强度较大,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相互影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改善其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南省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海南省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10—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海南省抽取2407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S)和人际问题量表(IIP-32)调查,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结果海南省MPATS量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维度得分和成瘾总分分别为(16.33±4.95)、(9.32±3.45)、(7.17±2.74)、(7.56±2.67)和(40.38±11.93)分;海南省2407名大学生中,手机成瘾者648人,手机成瘾比例为26.92%;TMDS量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分量表得分和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分别为(28.23±6.38)、(57.11±12.38)、(26.70±5.65)和(112.04±22.02)分;IIP-32量表难以善于社交、难以果断自信、难以得到支持、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关系、过于与人争斗、过于开放、过于关注他人、过于依赖维度得分和人际问题总分分别为(9.10±3.58)、(10.15±3.54)、(9.43±3.49)、(9.85±3.55)、(9.20±3.30)、(9.82±3.41)、(10.50±3.51)、(9.91±3.40)和(77.95±22.47)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和人际问题呈显著负相关(β'=-0.165,P<0.001),时间管理(β'=0.025)对手机成瘾影响并不显著(P>0.05),人际关系(β'=0.473)对于手机成瘾影响显著(P<0.001)。结论海南省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不容忽视,人际问题是手机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探究大学生无聊倾向、冲动性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为指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黑龙江省3所大学1 047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arrat冲动性量表和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等问卷调查.结果 高、低无聊倾向组大学生在戒断性、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6,64.24,49.98,63.11,63.14,P值均<0.01),高无聊倾向者的手机成瘾程度及各症状均高于低无聊倾向者.除无聊倾向的创造缺乏因子外,大学生无聊倾向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手机成瘾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总分及各因子与手机成瘾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3.38,RMSEA=0.06,CFI=0.90,TLI=0.91,SRMR=0.04,AIC=28 463.24,BIC=28 857.39).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又可间接通过冲动性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乔瑞红  苗秋香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16-1519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不同手机成瘾变化趋势与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之间的关联,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和预防手机成瘾提供参考。  方法  2018—2019年对河南2所高校的1 824名2018级大学生进行手机成瘾、抑郁、焦虑状况5次随访调查,了解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变化轨迹及其与抑郁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第5次调查中,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平均得分为(43.19±5.51)分,焦虑检出率为34.21%,抑郁检出率为40.73%。在城乡、不同班级排名、睡眠时间方面,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5,3.79,3.8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手机成瘾变化趋势平稳组学生相比,高成瘾-升高组(OR=3.21,95%CI=2.33~4.4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8.39,95%CI=5.08~13.78)发生焦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高成瘾-升高组(OR=3.31,95%CI=2.39~4.51)、低成瘾-急速升高组(OR=4.51,95%CI=2.81~7.15)发生抑郁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  结论  高校应关注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尤其手机成瘾问题集聚上高的学生应重点关注,以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手机成瘾倾向和安全感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从手机成瘾倾向和安全感的角度来改善睡眠质量提出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贵州省某高校的217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及安全感量表(SQ)。结果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氛围及使用不同类型手机大学生的PSQI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文史法哲专业和艺术体育专业学生的PSQI得分高于理工农医专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家庭氛围一般和比较紧张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家庭氛围比较融洽的学生;使用安卓系统手机和苹果系统手机的学生其PSQI得分高于使用非智能手机的学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P0.05),与安全感呈负相关(P0.05),且其手机成瘾倾向与安全感呈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机成瘾倾向对睡眠质量指数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且手机成瘾倾向与安全感均能预测睡眠质量指数(P0.05),安全感在手机成瘾倾向与睡眠质量指数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不高,尤其是艺术体育专业学生和家庭氛围比较紧张的学生。若想提高睡眠质量,大学生需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同时增强自身的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生1 353人,采用网络成瘾量表(CI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 353人网络成瘾得分为51.44±13.68,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1%;SCL-90总分为147.05±54.44,自评阳性率22.3%,10个因子中,强迫症状最高为28.0%,人际关系敏感最低为14.1%。正常、有沉迷倾向、网络成瘾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0.890~819.671,P值均<0.01),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r=0.335~0.475,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是否喜欢自己专业、家庭组合方式与网络成瘾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1)。结论医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关,应采取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陕西省某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成就动机和拖延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成就动机在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2018年11月从陕西某高校选取500名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法搜集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手机成瘾组大学生成就动机追求成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避免失败及拖延行为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96、6.809,均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手机社交成瘾、手机娱乐成瘾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t=4.401、4.436,均P0.05),而手机信息搜索成瘾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机成瘾的行为障碍和情感障碍得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性别认知障碍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成就动机中的避免失败呈正相关(r=0.302,P0.05),与拖延行为呈正相关(r=0.267,P0.05);成就动机在手机成瘾和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08,占总效应的28.57%。结论陕西省某高校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是其拖延行为的危险因素,且两者呈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呈正相关;成就动机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拖延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其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6人)与观察组(67人),对照组给予抑制控制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手机依赖程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手机使用时间、心理弹性量表评分、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抑制冲突效应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37.11±5.01)分,低于对照组的(41.25±6.33)分;观察组手机使用时间(2.72±0.71)h,低于对照组的(3.37±0.55)h;观察组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88.79±5.66)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76.63±3.97)分,高于对照组的(81.14±4.79)分、(71.75±4.55)分;观察组抑制冲突效应量(40.35±10.22)ms,低于对照组的(45.14±5.6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评分与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7、-0.453,P<0.01),与冲突抑制效应量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手机依赖直接影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可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提升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及心理韧性,改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研究高职生人格特征对手机成瘾的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调查2092名高职生的人格特征和手机成瘾状况,并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 高职男生在精神质得分显著低于高职女生(t=-2.68,P=0.007),理工类高职生在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显著低于艺术类高职生(MD神经质=-1.72,P=0.023;MD精神质=-1.74,P=0.003)。高职生手机成瘾的检出率为23.4%,高职生每天手机平均使用时间越长,手机成瘾倾向越明显(P<0.001),高职女生比高职男生更具有手机成瘾倾向(P<0.001)。手机成瘾和非成瘾的高职生在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性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倾型、高神经质和高精神质对高职生手机成瘾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 高职生手机成瘾干预可以从培养其外倾型、宜人性、低神经质和低精神质等人格特征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现况,为手机成瘾性行为的防治,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自填问卷方式,选取380名在校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为工具对西安某高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西安某医学院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检出率为20.53%。越是低年级(χ2=8.847,P=0.012),手机话费支出越高(χ2=8.347,P=0.040);手机使用的频率越高(χ2=28.336,P=0.000),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越高。手机使用时间(OR=1.714)、学习上的自我感觉较差(OR=1.805)及同学的融入情况较差(OR=1.627)是手机成瘾的危险因素。结论 西安某医学高校学生的手机成瘾的检出率较高,学校应当高度关注手机对医学生不良影响,加强教育宣传管理力度,减少医学生手机成瘾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三种手机成瘾量表在大学生手机成瘾测量中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合肥市3所本科高校的1004名大学生,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智能手机依赖量表(SAS)、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SAS-SV)同时进行手机成瘾倾向的测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的测量,对122位学生在首次测评两周后进行重测。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三个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用符合率和Kappa系数衡量手机成瘾判定结果的一致性;用t检验、方差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手机成瘾与大学生基本特征、相关因素的关联分析。结果 MPAI与SAS、MPAI与SAS-SV、SAS与SAS-SV得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74、0.95(P<0.010)。MPAI与SAS-SV判定手机成瘾结果的符合率为64.6%,Kappa值为0.32(P<0.001)。t检验显示,性别、专业属性与量表得分之间,三个量表结果一致;方差分析显示年级与量表得分之间,SAS与MPAI、SAS-SV的结果不一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级、专业属性与手机成瘾之间,MPAI、SAS-SV结果一致;睡眠与手机成瘾之间,MPAI、SAS-SV结果不一致。结论 三种量表的信效度均较好;量表得分的相关性较高,但MPAI和SAS-SV判定手机成瘾的一致性较差;在手机成瘾相关因素分析上,量表间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自尊、同伴关系、自我认知和大学生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自尊量表、同伴关系量表、自我量表及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694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正相关(r = 0.673, P<0.001),自尊与手机成瘾存在负相关(r = - 0.523, P<0.001),同伴关系与手机成瘾存在负相关(r = - 0.659, P<0.001)。同伴关系是自尊与手机成瘾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率为72.28%,自我认知在同伴关系对手机成瘾的调节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低自我认知β = - 0.411, P<0.001;高自我认知β = - 0.529,P<0.001)。结论 自尊既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也可以通过同伴关系间接预测大学生手机成瘾;同伴关系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自我认知的调节,即同伴关系对手机成瘾的预测作用在自我认知水平较高的被试中更大。  相似文献   

16.
了解国内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行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为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选取国内4所综合性院校2 2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标准化得分为65.7分,8个维度标准化得分在50~ 70分之间,其中“运动锻炼”维度标准化得分最低,仅为52.1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得分分别为(10.5±3.6),(20.8±4.2),(18.3±3.7)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KAP得分、每次体育锻炼的强度、认为体育锻炼对人的全面健康的重要程度、在校期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体育课除外)、是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现在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总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得分较低,营养知识得分相对较低,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较好,但转化为行为的动力不足;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较好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我评价更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在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手机成瘾指数(MPAI)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从手机依赖者中选出适合并自愿参与实验的36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18周每周3次的运动干预。结果 31%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其中,58.9%为理工科,75.3%来自农村家庭。运动干预后实验组每天手机使用时长显著性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1),MPAI量表得分及失控性、逃避性、低效性3因子显著性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严重,运动干预对于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离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手机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医学与非医学专业1∶1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唐山市远离中心城市某高校2977名大学生,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大学生手机网络分类量表、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和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对手机网络成瘾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该群体手机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9.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二年级、月均总消费较高、经常心情郁闷、有孤独感、学习压力大、不重视发展业余爱好、较低的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远离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