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经宫颈细胞学和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并采用LEEP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进行随访,通过宫颈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发现异常则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采用杂交捕获HPV DNA检测技术HC-2.术后6个月以上检测到与术前相同或更高级别的病变判定为复发.结果 共收集符合要求的病例451例,年龄19~68(39.0±7.4)岁.病理学分级CIN Ⅰ级122例,CINⅡ~Ⅲ级329例.共检出98例复发病例,复发率为21.73%(98/451),其中CIN Ⅰ级的复发率为14.75% (18/122),CINⅡ~Ⅲ级的复发率为24.32%(80/329).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术后切缘、病理学分级和宫颈细胞学改变是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 0.01或<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因素依次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细胞学改变、术后切缘和病理学分级.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是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宫颈细胞学改变、术后切缘和病理学分级也是影响LEEP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于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妇科经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首次确诊为CIN1的10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于首次确诊为CIN1前1个月内,同时接受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HPV DNA基因分型及HPV E6/E7 mRNA检测;于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IN1后,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检查项目包括宫颈TCT、HPV DNA基因分型及HPV E6/E7 mRNA检测,并对可疑病变者予以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随访结束时受试者的TCT、HPV DNA基因分型、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及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本研究受试者分为转阴组与持续或进展组。采用χ2检验,对2组受试者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进行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2组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进行比较;计算3种宫颈病变筛查方法对于预测CIN1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绘制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预测CIN1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A-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预测CIN1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同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根据随访结束时受试者的TCT、HPV DNA基因分型、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及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本研究受试者分为转阴组(n=63,随访结束时,TCT、HPV DNA基因分型及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均为正常,或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阴性),持续或进展组(n=44,随访结束时,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CIN1及以上)。2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持续或进展组受试者确诊为CIN1时的HPV E6/E7 mRNA阳性率及其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61.9%(39/63)和3 738.4 copy/mL,转阴组分别为81.8%(36/44)和583.5 copy/mL,持续或进展组HPV E6/E7 mRNA阳性率及其中位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转阴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27;U=821.000,P<0.001)。③HPV-16/18阳性患者CIN持续或进展率为50.8%(31/61),显著高于HPV-16/18阴性者的28.3%(13/46),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2,P=0.019)。HPV E6/E7 mRNA阳性患者CIN持续或进展率为48.0%(36/75),显著高于HPV E6/E7 mRNA阴性者的25.0%(8/32),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27)。TCT、HPV DNA基因分型及HPV E6/E7 mRNA定性检测对于预测CIN1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分别为50.0%、70.5%、81.8%,特异度分别为66.7%、52.4%、38.1%。④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预测CIN1患者预后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预测CIN1持续或进展的ROC-AUC为0.704(95%CI:0.601~0.806,P<0.001),HPV E6/E7 mRNA表达水平预测CIN持续或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2 724.0 copy/mL,此时其预测CIN1持续或进展的敏感度为54.5%,特异度为81.0%。 结论HPV E6/E7 mRNA定性检测结果对于预测CIN1患者预后的敏感度较高,而其定量检测结果对于预测CIN1患者预后的特异度较高。HPV E6/E7 mRNA检测可能对CIN1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前后的高危型HPV(HR-HPV)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本院432例CIN患者进行LEEP术治疗,术前检测HR-HPV,术后6个月复查HR-HPV、TCT、阴道镜.结果 432例CIN患者LEEP术前及术后H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3,P=0.000);CIN患者LEEP术后6个月HPV转阴率为89.8% (361/402),CIN Ⅰ HR-HPV转阴率最高,其次分别为CINⅡ和CINⅢ,CIN Ⅰ HR-HPV转阴率与CIN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9,P<0.05),但与CIN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1~<10 pg/ml者和10~<500 pg/ml者,术后6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100%,97.6%,两者HR-HPV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500~1000 pg/ml者和>1000 pg/ml者,术后6个月HR-HPV转阴率分别为75.4%,61.82%,两者HR-HPV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患者术前HR-HPV负荷量1~<10 pg/ml者和10~<500 pg/ml者,术后HR-HPV清除率高于HR-HPV负荷量500~1000 pg/ml者和>1000pg/ml者,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57,64.89,23.99,42.67,P=0.000);CIN患者行LEEP术治愈率为88.7%;术后复查发现的42例CIN患者,40例HR-HPV阳性,2例阴性,HR-HPV预测病变残留率为95.2%.结论 LEEP是治疗CIN、清除女性宫颈HR-HPV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前HR-HPV负荷量高低与术后病毒清除率有关,术前HR-HPV负荷量>500 pg/ml时清除率明显降低;术后检测HR-HPV对宫颈病变的残留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阴道微生态及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宫颈病变程度分为宫颈癌组(25例,宫颈活检确诊)、高级别组(35例,CIN 2~3级)、低级别组(60例,CIN 1级),另选1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检测阴道微生态指标,统计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阳性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对CIN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Ⅳ级、过氧化氢(H2O2)<2μmol/L、酸碱度(pH)>4.5患者占比:宫颈癌组>高级别组>低级别组>对照组(P<0.05); HPV E6/E7 mRNA阳性率在对照组、低级别组、高级别组、宫颈癌组四组中呈升高趋势(P<0.05);阴道分泌物清洁度Ⅲ~Ⅳ级、pH>4.5、高危HPV感染是C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Ⅰ期患者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妇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宫颈CINⅠ、宫颈CINⅡ、宫颈CINⅢ和宫颈癌Ⅰ期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5.3%、94.1%、91.5%和87.5%,各级别之间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之间高危型HPV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高危型HPV转阴率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之间高危型HPV平均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CINⅠ、宫颈CINⅡ、宫颈CINⅢ和宫颈癌Ⅰ期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高,治疗后宫颈各级别病变高危型HPV的转阴率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高危型HPV的转阴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Ⅰ期患者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妇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宫颈CINⅠ、宫颈CINⅡ、宫颈CINⅢ和宫颈癌Ⅰ期患者26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检测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5.3%、94.1%、91.5%和87.5%,各级别之间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时,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之间高危型HPV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高危型HPV转阴率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Ⅰ期之间高危型HPV平均转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CINⅠ、宫颈CINⅡ、宫颈CINⅢ和宫颈癌Ⅰ期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高,治疗后宫颈各级别病变高危型HPV的转阴率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高危型HPV的转阴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4年9月期间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妇产科就诊并住院治疗的324例HPV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HPV感染情况、HPV亚型分布情况和病变程度进行分析与探究。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前三种亚型依次为HPV16、HPV58、HPV52型,感染率依次为26.79%、21.46%、19.13%;低危型HPV感染率前三种亚型依次为HPV11、HPV53和CP8304,感染率依次为19.63%、8.65%和4.33%;CINⅠ患者中感染HPV前3位依次为HPV16(25.00%)、HPV58(20.83%)、HPV52(14.58%),感染CINⅡ与CINⅢ亚型前3位亚型依次为HPV16(56.60%)、HPV58(18.87%)和HPV33(11.32%);低危型HPV亚型感染较高危型HPV感染(A组或C组)或混合HPV感染(B组),宫颈病变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亚型(OR=7.321,P0.05)与HPV52(OR=5.47,P0.05)是HPV感染患者发生高瘤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患者CIN病情较严重,HPV16、HPV58、HPV52是导致CINⅠ患者的主要因素,HPV16、HPV58和HPV33是导致CINⅡ、CINⅢ的主要因素;HPV16亚型与HPV52感染是患者发生高瘤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术后联合中药保妇康栓对促进创面愈合及清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将80例CI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治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病例均行LEEP,术后常规予以止血、口服抗生素;联治组术后1周加用保妇康栓,1枚/d,2周/月,共用3个月,经期停用,对照组不用;分别于LEEP术后2周及1、2、3个月各复查1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12个月分别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HPV-DNA复查,比较两组恢复正常情况;观察宫颈疾病的转归和HPV清除的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HPV转阴率[联治组:(6.90±0.78)周、7.5%(3/40)、100.0%(40/40)、97.5%(39/40),对照组:(9.60±1.10)周、27.5%(11/40)、85.0%(34/40)、77.5%(31/4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患者LEEP术后辅用保妇康栓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提高HPV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0年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手术患者的年龄变化趋势、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2 192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年龄变化、生育情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术式的选择、术后与术前病理的符合率,对CIN的发病情况、影响因素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10年间因CIN手术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占妇科手术患者数量的比例日益增加,30~40岁为高发年龄;近5年无生育史患者明显多于前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621例患者行HPV DNA分型或定量检测,总感染率为95.65%,其中以HPV16阳性率最高,其次为HPV58、HPV52,43.09%的患者为HPV多重感染;CINⅢ组、宫颈癌ⅠA1及以上组HPV的感染率明显多于CIN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Ⅲ组、宫颈癌ⅠA1及以上组之间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病理与术前宫颈活检病理符合率为76.73%。④CINⅡ及以上患者首选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者占75.27%。结论:CIN患者逐年增多,总体呈上升趋势,未生育的年轻患者逐渐增多,HR-HPV感染与CIN密切相关,冷刀锥切术为CINⅡ及以上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的HPV感染与各级别CIN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年11月~2009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经组织学检查确诊为CIN的患者共284例。HPV基因型的检测采用PCR扩增、基因芯片探针杂交分型检测法。结果:随CIN级别进展,HPV感染率逐渐升高。CINⅠ中主要为LR-HPV感染;CINⅢ中主要为单一高危型HPV-16感染,HPV-58为第二优势感染的基因型。HPV-16感染率在CINⅠ与CINⅡ、CINⅡ与CINⅢ之间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CIN病情发展和病变严重,HPV感染率逐渐升高,HPV感染的基因型不同,引起CINⅠ的HPV基因型主要为HPV-11、6,引起CINⅡ的HPV基因型主要为HPV-16、6,引起CINⅢ的HPV基因型主要为HPV-16、58。HPV-16感染率与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级别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其发生前常会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癌前病变过程。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成为临床上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癌前病变过程中生物分子水平的异常,如人乳头状瘤病毒、细胞增殖相关因子等,将为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一种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地执行宫颈癌的三阶梯诊断程序(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组织学诊断)可以有效地诊断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同时减少宫颈癌的防治成本。选择合理的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治疗后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3.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HPV被确认为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外较普遍采用细胞学+宫颈多点活检(碘染或阴道镜下)+颈管刮术的联合早诊方法。  相似文献   

14.
鞠宏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8):1248-1249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检查在阴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吉林市妇产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术后31例患者行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异常者15例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可疑病变区取活检送病理检查。16例细胞学检查为正常或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者给予阴道用药治疗1~3个疗程,3个月后复查宫颈阴道涂片,2例细胞学仍异常,行阴道镜下活检送病理检查,余14例细胞学阴性者定期复查细胞学。结果:15例涂片异常者中检出阴道上皮内瘤变9例,原位癌2例,余4例避免活检。阴道镜检查准确率达73.33%,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达81.82%。结论:阴道镜对阴道上皮内瘤变的诊断至关重要,活检定位准确,避免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28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研究,揭示其发病特点,为药物干预,恢复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平衡、阻断CIN发展演化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阴道分泌物行PH值测定、革兰染色后进行微生态评价(观察假丝酵母菌孢子及菌丝、阴道毛滴虫、线索细胞、加德纳菌、脓细胞、乳酸杆菌及菌群的多样性、密集度),同时取宫颈管分泌物检测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进而了解CIN患者宫颈局部阴道微生态特点。结果:CIN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总检出率为68.68%,线索细胞在CIN患者阴道分泌物涂片中的检出率最高,滴虫次之。沙眼衣原体(CT)在宫颈管病原体中检出率最高,解脲脲原体(Uu)次之,说明线索细胞、滴虫、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感染导致的阴道微生态失衡极有可能与CIN发病有关,假丝酵母菌及人型支原体感染与CIN关系不大。CIN患者阴道乳酸杆菌总检出率不高,PH值呈异常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张振东  孙丽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59-3261
目的:为临床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提供理论指导及统计分析依据。方法:对病理确诊的CIN患者的阴道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CIN级别与患者年龄、宫颈糜烂程度、阴道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判断是否存在线性关系。结果:201例不同年龄阶段CIN病理类型构成比无统计学意义(P=0.090),随着年龄的增加,CIN病理类型呈现出线性趋势(P=0.016),并且年龄与病理类型相关,但相关程度较小(P<0.005)。不同级别CIN宫颈糜烂程度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994),随着CIN程度的增加,宫颈糜烂程度未呈现出线性趋势(P=0.660),并且CIN不同病理类型与宫颈糜烂程度不相关(P=0.675)。不同级别CIN图像特征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CIN程度的增加,阴道镜图像特征呈现出线性趋势(P<0.001),并且图像特征与病理类型相关程度较大(P<0.001)。结论:①CIN级别与患者年龄、阴道镜图像特征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与宫颈糜烂程度无关。②阴道镜在CIN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操作者需注意提高阴道镜图像鉴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颈CIN-Ⅰ30例、CIN-Ⅱ32例、CIN-Ⅲ30例中PECAM-1、ICAM-1、E-cadherin、L-选择素的表达。结果:PECAM-1在CIN-Ⅲ中的表达率明显低于CIN-Ⅰ、CIN-Ⅱ(P0.05),表达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r=-0.2543,P0.05);L-选择素的表达率在CIN-Ⅰ、CIN-Ⅱ、CIN-Ⅲ无明显差别(P0.05),表达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r=-0.1754,P0.05);ICAM-1在CIN-Ⅰ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Ⅱ、CIN-Ⅲ的阳性表达率(P0.05),表达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相关(r=-0.7864,P0.05);E-cadherin在CIN-Ⅰ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Ⅱ、CIN-Ⅲ的阳性表达率(P0.05),表达水平与子宫颈病变程度存在明显相关(r=-0.8527,P0.05);ICAM-1、E-cadherin在CIN-Ⅱ、CIN-Ⅲ中的表达水平之间存在密切相关(r=0.8974,P=0.001和r=0.7853,P=0.001),其它指标表达不存在相关。结论:PECAM-1、ICAM-1、E-cadherin、L-选择素表达变化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过程相关,其中ICAM-1、E-cadherin表达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59例分成A组83例和B组76例,A组行宫腔镜下锥形电切术,B组同期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吻合率及随访结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理结果及随诊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缘阳性率低,术后愈合快,是一种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门收治的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行宫颈环形锥切术的治疗情况。结果 9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分钟,平均5.2分钟;术中出血量2-50毫升,平均6.8毫升,住院时间1-12d,平均4.1天。LEEP术后随访,治愈89例,治愈率达91.8%。结论宫颈LEEP环型电切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CIN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