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永兴县华支睾吸虫病人群感染现状与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策略.方法 对五个行政村二岁以上当地居民1 992人进行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粪检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其生活习惯、感染方式及临床特征;螺类:解剖镜检华支睾吸虫尾蚴、雷蚴、胞蚴等幼虫;鱼、虾:解剖检查华支睾吸虫囊蚴.结果 调查1 992人,检出华支睾吸虫卵感染69人,总感染率为3.46%.年龄分布主要为20~50岁,51例,占73.91%.中间宿主调查:从当地捕获的麦穗鱼体中检获华支睾吸虫囊蚴.其他鱼类、螺类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永兴县华支睾吸虫病近年为低感染率.但因潜在流行因素存在,仍为急需重点防治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番禺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流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人群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虫卵.结果 共粪检1144人,感染344人,感染率为30.07%;感染人群农民高于居民(P<0.05),感染人群以31~4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为39.75%.结论 番禺区人群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远高于广州市的平均感染率,应加强对番禺区居民华支睾吸虫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黄埔区卫生、工商、公安、城管及工厂等不同职业人群的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特点,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问卷调查被检者华支睾吸虫的知识知晓率及吃鱼生率。结果本次共粪检545人,华支睾吸虫感染42人,感染率为7.71%。问卷共调查283人,知晓华支睾吸虫病的159人,知晓率56.18%,吃鱼生的106人,吃鱼生率37.74%。结论黄埔区的部分职业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于广州市的平均感染率,应加强黄埔区华支睾吸虫的健康教育工作,改变人们吃鱼生的不良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饮食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卫生知识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和对鱼虾等水产品的监督管理,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止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顺德区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探讨华支睾吸虫病的感染方式、途径等流行病学特征,为大规模开展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单纯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并计数.[结果]共调查2100人,发现感染华支睾吸虫为813人,感染率为38.70%.男性感染率46.90%高于女性感染率30.8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57.52,P<0.05).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227.195,P<0.05).49.8%的被调查者吃过淡水鱼生,84.3%的家庭刀具、砧板没有生熟分开,人群对华支睾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对华支睾吸虫病危害重视不足.[结论]顺德区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仍属高度流行区,当地群众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仍是华支睾吸虫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郊区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现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调查地点,采用改良加藤法对1岁以上居民进行粪便检查华支睾吸虫虫卵.结果 调查居民共641人,其中男性为372人,女性为269人,平均年龄为39.66岁.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共361人,感染率为56.32%.男、女性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72.04%和3...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当地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及其近20年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Kato-katz)法检查人群粪便虫卵,将人群感染现状与当地第1、第2次全国调查数据比较,分析调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20年变化情况.结果检查835人,275人(32.93.%)感染华支睾吸虫.男性感染率47.98%(214/446),为女性感染率15.68%(61/389)的3.06倍;50~岁组最高(53.21%),其中男性感染率达78.33%.华支睾吸虫显著高于蛔虫、钩虫、鞭虫的感染率而成为当地优势寄生虫虫种.275名感染者中,轻、中、重度感染分别占54.55%、33.45%和12.00%.与1989年第1次全国调查比,当地20年来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显著升高.结论 上林县某地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严重,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7.
韶关市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市的分布状况及流行特点,自1980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市属各县(市、区)布点进行了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人群感染情况用清水沉淀法对各调查点居民进行粪便检查华支睾吸虫卵,结果发现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本病流行,人群平均感染率为7.8%。其中南雄市感染率高达22.6%,其余各县(市、区)感染率均在10%以下(表1)。表1韶关市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对曲江、南雄和市区1352例感染者作虫卵计数,结果轻度感染(虫卵少于1000个/g粪)1276例,占94.4%,中度感染(虫卵在1000~9999…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武鸣县国家监测点人群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为国家制定华支睾吸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2015年在武鸣县每年监测≥3岁常住居民约1 000人,收集粪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分析人群感染情况。结果 2006—2015年武鸣县国家监测点人群华支睾吸虫总感染率为39.4%,其中,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45.5%和3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95,P0.001)。2006年感染率(47.7%)与2015年感染率(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7,P=0.411)。不同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506,P0.001),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趋势χ~2=493.291,P0.001),高峰期为30~39岁。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115 8,P0.001);不同民族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00,P0.001);不同教育程度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46 6,P0.001)。结论武鸣县属于华支睾吸虫超重度流行区,建议对居民强化华支睾吸虫感染危害及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辽宁省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趋势、分布规律及人群的感染状况和感染因素,为科学制定防治华支睾吸虫病有效措施和评价防控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7年5-10月在辽宁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地区采集易感人群粪便标本对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和中间宿主进行监测,并随机入户调查感染因素.结果 辽宁省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3.48%;不同年龄人群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不同,71~80岁人群感染率最高(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9,P=0.010);不同民族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不同,朝鲜族感染率最高(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85,P<0.001);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不同,感染率最高的为文盲(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二中间宿主中麦穗鱼感染率最高(54.36%);人群的不同健康行为对人群感染患病率也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华支睾吸虫感染患病率与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健康行为密切相关;中间宿主中麦穗鱼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人群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方法检测5种常见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采用消化法;对普通人群感染华支睾吸虫采用改良加藤氏法检测其粪便虫卵;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江门市普通人群对华支睾吸虫感染相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了解情况;分析影响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流行因素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结果市售淡水鱼样本1 120份,检出67份,检出率为5.98%,鲩鱼的检出率最高达7.85%(P0.05);普通人群粪便4 635例,其中检测粪便有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9.53%,男性感染率均高于女性(P0.05),男女感染率均逐年降低;4 345名市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知晓率,对华支睾吸虫基本知识的知晓率26.42%,对感染途径及预防措施的知晓率0.49%(P0.05)。结论江门地区鱼塘鱼和海鱼受到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虫卵污染,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人群对支睾吸虫感染知识比较缺乏,应加强食品卫生宣教工作,改变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市民健康。  相似文献   

11.
在龙海市和南靖县市坑等5个村进行的人体肠道蠕虫感染调查中,查见类似华支睾吸虫的小型虫卵,经驱出的成虫和虫卵形态学观察,鉴定为钩棘单睾吸虫,人群感染率为0.34%(13/3867)。第二中间宿主查出11种鱼类,囊蚴平均感染率为36.3%(125/344),每尾感染鱼平均含囊蚴10.7个。本文同时对该虫异位寄生可引起的临床严重后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组胺H2受体抑制剂西米替丁对大白鼠抵抗华支睾吸虫再感染的拮抗作用,探讨大白鼠抵抗华支睾吸虫再发生感染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Sprague—Dawley)系雄性大白鼠分成5个实验组,A、B组分别为初感染和再感染对照组;C组为再感染组,不给任何药物;D组为强的松龙处理再感染组,从再感染前1周起每周肌注强的松龙10mg/kg,共5次;E组为西米替丁处理再感染组,从再感染前1天起用西米替丁100mg/kg/d灌胃,共4周。初感染时每鼠接种囊蚴100个,感染后4周用吡喹酮100mg/kg连续灌胃治疗3天。再感染时每鼠接种囊蚴100个,每周采外周血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周后回收虫体计算回收率和保护率,并观察比较各组虫体发育情况。结果对照A、B组虫体回收率分别为60.7%和58.3%,虫体发育良好;C、D组和E组虫体回收率分别为4.3%,62.2%和33.7%;保护率分别为92.5%,-13.3%和45.8%;C组虫体小,虫体及生殖系统发育明显受阻;D组虫体比对照组大,发育良好;E虫体发育界于C组与D组之间。结论大白鼠抵抗华支睾吸虫再感染表现为降低虫体回收率和抑制虫体发育,与强的松龙能完全消除这一保护作用不同,组胺H2受体抑制剂西米替丁只表现为部分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吉林省西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流行程度和地形地貌两特征整群随机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检查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者。结果本次共抽样调查2个县市的3个乡镇计491人,阳性率为48.27%。结论吉林省西部流行区华支睾吸虫人群感染率较10年前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横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变化情况,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2018年、2019年在横县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随机选1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按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开展华支睾吸虫感染和问卷调查。每年每个监测点选择3岁以上居民2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结果2016—2019年共监测3033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32.6%,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42.1%和21.9%,男、女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55,P<0.001)。2016年、2018年和2019年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35.6%、30.5%和31.7%,不同年份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2,P=0.038)。横州镇北村居民感染率(45.5%)最高,百合镇庙庄村最低(17.5%),不同地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48,P<0.001)。平时经常吃鱼生和不吃鱼生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分别为57.3%和21.7%,有40.0%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表示驱虫治疗后还会继续吃鱼生。结论横县属华支睾吸虫感染率稍有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吃鱼生是当地华支睾吸虫感染的主要来源,居民对其感染危害认识不足,需强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城市化带来社会生活经济因素变化对肠道寄生虫流行的影响,为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5个街道各抽取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居民粪便,以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寄生虫卵,每个自然村选取1所幼儿园为调查点,采用透明胶纸肛拭以检查托幼儿童蛲虫感染。结果居民共调查1020人,总感染率为1.96%;检出4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1.37%,鞭虫0.29%,蛔虫0.20%,钩虫0.10%;其中肝吸虫为优势感染虫种,占总感染人数的70%;葵涌街道居民的感染率最高,为3.81%;坂田较低,为1%。不同年龄组居民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2,P〉0.05),20~30岁年龄组为感染多发人群,男性感染率为2.19%,高于女性的1.74%;幼托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548%。居民寄生虫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0.46%,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6.66%,居民土源线虫防治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明显高于肝吸虫方面。结论龙岗区肠道寄生虫感染呈现低度流行态势,饮食习惯及饮食行为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滕州市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现状,探讨防制策略。[方法]2009年4月随机抽取滕州市城乡4所中小学2 011名学生,采用饱和生理盐水漂浮法,检查肠道蠕虫虫卵。[结果]检测2 011名学生,检出肠道蠕虫感染者125例,感染率为6.22%。蛔虫、蛲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4.72%、1.19%、0.30%,其中蛔虫感染者占检出者的76.00%,为主要感染虫种;城市学生感染率为4.41%,农村学生感染率为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学生感染率为4.45%,小学生感染率为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感染率6.45%,女生感染率5.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滕州市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率偏高,应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服药驱虫工作,控制人群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农村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邗江区李典沿江村3岁以上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检查6 411人次,检出肠道蠕虫阳性者73人,平均感染率为1.14%。其中,蛔虫感染率为0.62%,钩虫感染率为0.23%,鞭虫感染率为0.28%。肠道蠕虫感染率,2006年为5.72%,2007年为0.43%,2008年为0.40%,2009年为0.09%,2010年为0.00%(P<0.01)。[结论]邗江区农村居民肠道蠕虫感染率较低,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The results of an autopsy study of Opisthorchis viverrini infection in 181 accident subjects in northeast Thailand are presented. The age-prevalence profiles were similar whether determined by faecal examination for parasite eggs or by recovery of worms from the liver. The prevalence increased rapidly with age and reached a plateau at 70-80% in adults. The overall prevalence estimated by faecal examination was 69.2%, while that measured by worm recovery was 79.2%. The average intensity of infection, as indicated by eggs per gram of faeces, rose with age and became relatively stable in groups over 20 years of age. Worm burden also increased rapidly with age, reaching a peak in the 31-40 year groups and slightly declining in the 2 oldest age groups. Fluke distribution between individual subjects was highly dispersed; most people harboured no or low worm burdens (0-200 worms) while a small group of subjects (16.5%) carried 66% of the total worms recovered. The distribution of flukes within the liver appeared to be homogeneous.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were similar to those from field studie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that generate these observed patterns of infe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医科大学生消化道蠕虫感染情况五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在校医科大学生消化道蠕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进行粪便检查,以在显微镜下查到虫卵为阳性。结果共检查2642人,消化道蠕虫阳性者20人,总感染率约为0.76%。共查出蛔虫、钩虫、鞭虫和肝吸虫4种消化道蠕虫,其感染率分别为0.30%、0.19%、0.23%和0.11%。上述消化道蠕虫的感染率在男女学生问以及在来自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目前广州在校医科大学生消化道蠕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虫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0年虫媒传染病三间分布。结果广元市1996-2010年共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1 302例,死亡48人,年均发病率2.86/10万。1996-2000年报告乙脑、钩体、出血热及疟疾4种虫媒传染病;2001-2005年新增报告狂犬病、血吸虫和黑热病,报告7种虫媒传染病;2006-2010年新增报告布鲁菌病,报告8种虫媒传染病病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较1996-2000年下降73.70%;1996-2000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81.97%;2001-2005年与1996-2000年一致,病种以乙脑、钩体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77.37%;2006-2010年病种以乙脑为主,占虫媒传染病的64.04%。乙脑病例集中在7~9月,其中8月为发病高峰,占乙脑报告病例的59.1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占乙脑病例的95.13%;钩体分布在5~11月,其中10月为发病高峰,占钩体报告例数的74.41%;发病年龄主要在20~59岁组,占钩体病例的87.60%;出血热以6~7月、11月~翌年1月发病较多;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占出血热病例的64.16%。发病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报告病例的93.70%。结论广元市虫媒传染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报告病种有增加趋势,虫媒传染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重点人群,应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疾病、重点环节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