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所分离的菌株进行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东莞市发生的一起由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的12份样本(6份患者肛拭子及6份食物)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以rep-PCR为原理的Diversi Lab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对DNA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12份样本分离出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rep-PCR 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8株菌之间相似度为95.6%~99.7%,聚类分析相似度≥97%。结论 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的DNA指纹图谱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确认这是一起由食用了受同一来源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27日在德昌县某饭店,因集中就餐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分析,确认该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预防类似的食物中毒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病人肛拭子和剩余食品样品共9份,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操作,血清学分型采用“血平板搭桥法”进行诱导鉴定。[结果]在2份肛拭子和2份食品中分离到4株可疑菌,经ATB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鉴定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同时对菌株进行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型,图谱显示带形相同,提示菌株100%同源。[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流动摊档出售被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水果刨冰”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太夫雷登沙门菌 (S .weltevered -en)引起食物中毒 ,在国内很少有报道 ,在我市尚未见过报道。现将 1999年 4月 17日发生的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 48例食物中毒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中毒经过与现场调查本市某厂职工王某 ,于 1999年 4月 17日晚为其女儿举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该次农村婚宴集体食源性疾病暴发事故的原因。方法 运用《食物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运用EipInfo12.0和SPSS18.0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事件参加宴会735人,发病人数80人,发病率10.88%,临床表现以腹泻、呕吐、发热为主,平均潜伏期15h,危险暴露因素为猪头肉,在猪头肉和病人粪便中检验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结论 确认此次事件是一起因食用受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的猪头肉引起的聚集性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韦太夫雷登沙门菌食物中毒进行分子病原学分析。方法对分离株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采用PCR技术检测毒力基因inv A、sop B、flg K、ssaR和spv B的携带情况;采用ERIC-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18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对氨苄西林、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均表现出敏感,临床抗生素治疗效果好;均携带染色体毒力基因inv A、sop B、flg K和ssaR,不携带质粒毒力基因spv B;ERCI-PCR显示DNA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大于91%,可划分为1个基因型。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同一基因型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菌株所致,携带有多种染色体毒力基因,致病性较强,应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濮阳县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验,以协助临床医生治疗和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按照GB 4 7 8 9.4-2 0 1 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的方法对3份粪便和1 5种食物进行致病菌检验。结果 3例食物中毒患者的3份粪便中2例检出肠炎沙门菌,1 5种食物中1份猪肘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食物与粪便均检出同种沙门菌,本起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起引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沙门菌检验开展实验室细菌分离和病原学鉴定。结果对4份患者肛拭,2份食品用工具进行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诊断,其中2份患者肛拭,1份食品用工具检出阿贡纳沙门菌。结论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这是一起由阿贡纳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采集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依据GB/T4789-2003、GB/T4789-2008、WS/T9-1996、《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2份剩余食物鸭脖子、1份患者粪便及1份肛拭样中均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伦敦沙门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为一起因奇异变形杆菌和伦敦沙门菌混合污染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10.
食源性腹泻中沙门菌感染占有重要地位。沙门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治病菌。因为多种动物肠道带菌率很高 ,可由不同方式污染食品 ,引起食物中毒屡占首位。沙门菌的型别种类繁多 ,现已达 2 0 0 0余种 ,沙门菌污染的主要对象是蛋类、肉类和水产品。在进出口食品检验中 ,沙门菌主要是从冻鸡腿、冻鸡翼、水产品和鱼粉中分离出 ,其中以鸡翼污染最为严重。本次是从进口冷冻带鱼中检出一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样品来源 对进口冷冻带鱼采集样品送检验室进行微生物检验。1 2 试剂1 2 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一起群体性学生食物中毒原因,为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诊断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及《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手册》,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9份病例大便样品、3份呕吐物、18份血样、2份从业人员肛拭样品,1份三明治、2份面包、1份鸡蛋、1份火腿、1份肉松。在9份病人大便及1份三明治中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三明治引起;食物中毒检测应选择最容易检出相关结果的样品如病人粪便和剩余食品重点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肠炎沙门菌的特点,有的放矢控制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患,为预防此类食物中毒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一起食用鹌鹑蛋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卫生学、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就餐者共计20人,发病11人,11人中全部食用了鹌鹑蛋,未食用者未发病,采集到剩余食物及患者呕吐物7份,其中6份分离出沙门菌,通过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检查出其为肠炎沙门菌。结论依据《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食物中毒处理总则》及《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判定该次中毒事件是由于肠炎沙门菌所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福建省食品中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及血清型的分布特征,为评价和预警食品安全状况及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方法设立省内9个设区市监测点,随机采集市售食品,按GB 4789.4《沙门菌检验》检测。结果2000—2013年,共采集11类9 712份食品,沙门菌总检出率3.1%,其中生畜禽肉沙门菌检出率12.6%、水产品2.6%、蛋品2.4%。检出的303株沙门菌分属7个群40个血清型,前5位为德尔卑沙门菌24.8%、鼠伤寒沙门菌10.9%、阿贡纳沙门菌10.6%、肠炎沙门菌9.6%和韦太夫雷登沙门菌5.3%。结论福建省生畜禽肉、水产品、蛋品和熟肉制品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沙门菌污染,部分血清型别优势明显,应降低生畜禽肉中沙门菌的污染率,以减少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由1起聚餐引起的以发热、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聚集性疫情,查找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为今后类似疫情提供防控依据。方法制定统一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对就餐人员就餐情况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发生44例病例,疑似病例12例,临床诊断病例26例,实验室诊断病例6例,其中43例为参加宴席病例,罹患率86.0%(43/50),1名餐馆从业人员发病。从病例标本(粪便或肛拭子)分离到6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从鸡场污水排放口中分离到1株韦太夫雷登沙门菌,7株沙门菌PFGE鉴定结果显示为同一型别。对5月27日就餐的51例就餐者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5月27日中午的凉菜为危险因素。结论该起疫情为宴席中使用的鸡肉受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污染所致,污染来源可能来自制作的凉拌鸡的鸡肉。  相似文献   

15.
广东部分零售畜禽产品沙门菌生化型和血清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分析畜禽产品中沙门菌的生化型和血清型,了解沙门菌在畜禽产品中的污染状况,为确保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对样品进行检测,利用API 20E试剂条对菌株进行鉴定分析,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沙门菌的血清型。结果畜禽产品209份,检出沙门菌阳性样品42份,总检出率为20.10%,污染样品多来自于生鸭肉(检出率为69.23%),生鸡肉(37.14%)、生牛肉(20.00%)、生猪肉(16.67%)。API鉴定出46株沙门菌,分为7种不同生化谱的沙门菌API生化型,主要的2种为6704752和6704552。畜禽肉中沙门菌主要血清型为德尔卑沙门菌(21.74%)、鼠伤寒沙门菌(10.87%)、肠炎沙门菌(8.70%)、茨昂威沙门菌(8.70%)、印地安纳沙门菌(8.70%)、韦太夫雷登沙门菌(8.70%)。结论广东畜禽产品沙门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沙门菌菌株生化型和血清型表现为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和检测结果,查明中毒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样品、发病者生物标本,按GB/T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就餐者约560人,有60人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患者有共同进餐史、临床症状相似;采集的20份样品中,11份经细菌分离、生化试验与血清学检测符合肠炎沙门菌。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是一起进食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结论应针对农村家宴加强食品卫生知识宣传,加强监管,减少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同时应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和改良分子信标方法检测食物中毒致病菌,为突发事件现场的调查处理及患者的治疗提供信息。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广东卫生防疫《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常规》和改良分子信标方法进行检测。结果:15份食品工人肛拭子及3份患者呕吐物均未检出致病菌。在111份患者肛拭子中,66份检出肠炎沙门菌,检出率为59.46%。37份可疑食品和剩余食品中5份检出肠炎沙门菌,18份生产加工环境样品中1份检出肠炎沙门菌。结论:此起食物中毒是面包厂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糕点食品污染肠炎沙门菌而引起。改良分子信标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为传统方法提供检测方向信息,以及为现场疫情处理提供实验室依据。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及健康体检,以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采集2007年9月顺德区一起食物中毒中患者肛拭10份、剩余食物7份、砧板拭子1份以及厨房桌面拭子2份共20份样本,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患者肛拭7份、剩余食物3份检出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29:K?,同时又在3份患者肛拭中检出沙门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侵袭性大肠埃希菌O29:K?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准确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 2013年7月16日襄阳市某公司职工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资料来源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襄阳市中医院、襄阳市铁路中心医院门诊部的就诊登记及个案调查登记病例,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分析)、现场卫生学调查,调查资料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在采集的23份标本中有9份标本分离出沙门菌,通过沙门菌血清学鉴定检查出其为肠炎沙门菌,未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结论该次事件为沙门菌食物中毒,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防止沙门菌污染食品,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现场调查一起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患者和事件发生餐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肛拭、就餐食物和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等28份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22名就餐者中,8例发病;潜伏期最短5 h,最长23 h;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和呕吐等。28份标本检出沙门菌8株,主要来自患者肛拭、羊肉和砧板涂抹物;8株菌株生化试验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一致,均为鼠伤寒沙门菌。结论该事件为一起食用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羊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