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再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各种基因检测,其中β-内酰胺酶基因TEM和ADC,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nt(3")-Ⅰ,16S rRNA甲基化酶armA基因,抗菌制剂外排泵adeB、qacE△1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及连锁检测ISaba1-ADC基因20株均为阳性;β-内酰胺酶基因OXA-23群,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 b、aph(3')-Ⅰ及连锁检测ISaba1-OXA-23基因各有10株阳性,阳性率均为50.0%;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与敏感菌株各10株,耐药率和敏感率均为5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TEM、qacE△1、armA、adeB、aac(3)-Ⅰ、ant(3")-Ⅰ、ADC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S26、ISaba1、tnpU、tnp513、intⅠ 1高度相关,获得性耐药基因aac(6')-Ⅰb、ant(3")-Ⅰ、OXA-23与之也相关联,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该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指标聚类分析显示的ISaba1与ADC-60,ISaba1与OXA-23相关联得到了测序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54种β-内酰胺类、喹诺酮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及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和OXA-30,三者阳性率均为100.0%;检出的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 b、ant(3″)-Ⅰ和aph(3’)-Ⅰ基因阳性率为100.0%,aac(3)-Ⅰ基因阳性率为75.0%,armA基因为5.0%;外排泵基因qacE△1、adeB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int Ⅰ 1、tnp513、tnpU、ISaba1、IS26的阳性率均为100.0%;其余51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从该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中可见,β-内酰胺酶基因 TEM-1、ADC-30、OXA-23,氨基糖苷炎修饰酶基因aac(6’)-Ⅰ b、ant(3")-Ⅰ,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qacE△1和abeB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基因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了解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收集2010年7-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gyrA和parC基因的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0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3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等。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连锁检测ISaba1-ADC、ISaba1-OXA-23均呈阳性,而ISaba1-OXA-66均呈阴性;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ADC、OXA-23、OXA-66、ant(3")-Ⅰ、aph(3')-Ⅰ,adeB、qacE△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tnpU、tnp513、IS26、ISaba1高度相关。结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3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8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3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1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其余46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显示,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与tnpU、tnp513、IS26、ISaba9、intⅠ 1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耐药元件的携带及关联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用mdfA测序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对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测得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膜孔蛋白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外排泵泵蛋白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非常高;blaOXA-23群和插入序列ISaba1的连锁检测均呈阳性;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blaTEM、blaADC、blaOXA-23群、blaOXA-51群,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ph3′-Ⅰ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中的ISaba1、intⅠ1均高度相关;外排泵泵蛋白基因adeB与IS26高度相关,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ac3-Ⅰ与tnpU、tnp513亦高度相关。结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对应,携带blaTEM、blaADC、blaOXA-23群、blaOXA-51群、膜孔蛋白基因carO2缺失、aph3′-Ⅰ及外排泵泵蛋白基因adeB,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测,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5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种与耐药相关的基因(carO、gyrA、parC)和55种水平转移获得与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以及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再对检测结果作聚类分析。结果 25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与耐药相关的基因(carO、gyrA、parC),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0/63/64、OXA-23、OXA-66),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1);25株基因carO测得序列均一致,carO基因测得序列与鲍氏不动杆菌敏感株SDF相比存在有义突变;carO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SDF株相比,一致率为76.0%,并存在3个氨基酸的缺失;gyrA基因有21株存在第83位密码子突变,parC基因有21株存在第80位密码子突变。结论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20号株为克隆传播,为泛耐药特征;21~25号株为耐药特征;获得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医院感染实时监测和控制医院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院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转座子、插入序列遗传标记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3-11月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tnpU、tnp513、ISaba1等转座子、插入序列遗传标记及ISaba1-ADC连锁检测.结果 20株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检出tnpU、tnp513转座子遗传标记各15株,检出率均为75.0%;ISaba1插入序列遗传标记17株,检出率为85.0%;ISaba1ADC连锁检测17株,检出率为85.0%.结论 该组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呈多药耐药,可能与菌株携带转座子、插入序列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转座子、插入序列和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国内某县级市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tnpUt、np513I、S26、ISaba1i、ntⅠ1。结果 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均有检出,各种基因tnpU、tnp513、IS26、ISaba1i、ntⅠ1阳性率分别为75.0%、75.0%、90.0%、85.0%、75.0%。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的高耐药率可能与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高检出率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住院患者中分离的62株MDR-AB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插入序列(ISaba1、IS1133、ISEcp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sA),整合子遗传标记(intⅠ1、intⅠ2、intⅠ3)等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将先前报道的转座子遗传标记新型转座酶基因tnpU、tnp513合并总结分析。结果62株MDR-ABA中,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基因ISaba1、tnpU、tnp513和intⅠ1阳性株数分别为55株(88.7%)、34株(54.8%)、35株(56.5%)和34株(54.8%),其余8种基因均阴性;55株(88.7%)至少检出1种基因,33株(53.2%)同时4种基因阳性。结论MDR-ABA存在严重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多药耐药状况可能与ISaba1、tnpU、tnp513和intⅠ1等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携带率高有关,在MDR-ABA中检出ISaba1、tnpU、tnp513等3种基因插入序列和转座酶基因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石市和无锡市两所医院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菌株之间亲缘关系。方法收集分离自黄石市中心医院(A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B院)PDRAB各20株,用mdfA测序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膜孔蛋白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获得性外排泵泵蛋白基因、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最后对测得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A院与B院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均检出blaTEM、blaADC、bla OXA-23群、bla OXA-51群基因,且阳性率均为100.0%;膜孔蛋白carO基因A院均为缺失型100.0%,B院均为突变型100.0%,但两所医院PDRAB膜孔蛋白carO基因均为异常型;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A院aph3-Ⅰ检出率为100.0%,但其他基因检出率低;B院aac(6′)-Ⅰb、ant(3″)-Ⅰ、aph3-Ⅰ、armA检出率均为100.0%;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A院intⅠ1、ISaba1、IS26阳性率分别达100.0%、100.0%、95.0%;B院intⅠ1、tnpU、tnp513、ISaba1、IS26阳性率均达100.0%;样本聚类分析提示A院与B院40株PDRAB分不同的簇群。结论 A院与B院PDRAB尽管耐药谱相同,但遗传背景不同,样本聚类分析是监控医院感染的实用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