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0年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成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现状及分布特点.方法 2010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年龄≥18岁的维吾尔族居民3625名,男性1773名,女性1852名,年龄为(42.89±15.95)岁;哈萨克族居民4148名,男性1649名,女性2499名,年龄为(44.14±13.27)岁;汉族居民3733名,男性1563名,女性2170名,年龄(49.66±12.24)岁,共调查了11 506名.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TG、TC、LDL-C和HDL-C.结果 维吾尔族调查对象TG、TC、HDL-C和LDL-C水平分别为(1.31±1.03)、(4.44±1.20)、(1.41±0.62)和(2.44±0.81) mmol/L;哈萨克族分别为(1.24 ±0.99)、(4.55±1.31)、(1.41±0.62)和(2.40±0.87) mmol/L;汉族分别为(1.62±1.34)、(4.60±1.10)、(1.16±0.68)和(2.23±0.93) mmol/L.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2.4%(1537/3625)、31.6%(1311/4148)、30.2%(1127/3733),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2.4%、31.8%、28.2%,维吾尔族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哈萨克族和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87,P<0.01).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男性血脂异常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2.6%、35.4%、33.2%,维吾尔族男性高于哈萨克族和汉族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19,P<0.01).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高TG血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3%,9.3%,17.3%,汉族高TG血症患病率高于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x2=172.55,P<0.01).哈萨克族的TC异常标化率(6.9%)高于维吾尔族(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P<0.01).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的低HDL-C血症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3.6%,20.8%,11.1%,维吾尔族高于哈萨克族和汉族(x2 =552.82,P<0.01),哈萨克族高于汉族(x2=138.01,P<0.01).3个民族间的高LDL-C血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地区3个民族血脂异常患病率均高于全国患病率,且存在民族、年龄及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任继虎  宋辉  赵川  王冠梅  谢峰  孔庆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095-4097,4104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职业人群高脂血症的流行现状,为防治高脂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2009年3~10月至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宁夏地区政府机关及国有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的职工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高脂血症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作为诊断标准.结果 共调查3 321人,资料齐全者3 191人,宁夏地区职业人群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为58.6%,标化患病率为37.5%,其中男性高脂血症粗患病率为74.0%,标化患病率为47.5%;女性高脂血症粗患病率为35.8%,标化患病率为26.1%,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x2=459.754,P<0.01);男性和女性高脂血症患病率均随年龄及体质指数的增高而升高(x2分别为224.447和466.938,均有P<0.01);宁夏汉族职业人群高脂血症标化患病率(32.6%)高于回族29.5% (P<0.05).结论 宁夏地区职业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率接近或高于国内大城市患病水平;中老年人群特别是中老年男性是高脂血症的高发人群,是本地区干预和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新疆不同民族老年人群心力衰竭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民族老年人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等7个市(区、州)汉、维吾尔(维)、哈萨克(哈)族≥60岁人群进行心血管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分析不同民族人群CHF患病率及合并CHF的基础疾病.结果 实际调查3 858人,应答率为89.14%.CHF患病率为4.30%(166/3 858,其中汉族为2.74%,维族为5.25%,哈族为6.32%).不同民族人群CHF患病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2,P=0.00).男性CHF患病率为5.50%,女性为3.13%,男性高于女性(x2=13.65,P=0.00).60~、65~、70~、≥75岁年龄组CHF患病率分别为3.39%、3.68%、5.12%、6.82%,各年龄组人群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9,P=0.004),并随年龄增加CHF患病率呈增高趋势(x2=12.07,P=0.001).房颤、冠心病是CHF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0,95%CI:2.32~ 11.70和OR=5.54,95%CI:3.83~ 8.02).单个心血管基础疾病合并CHF最常见为高血压(病因构成比为30.12%),其次为冠心病(病因构成比为7.23%).结论 新疆地区老年人群CHF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高血压、冠心病为CHF患者共同的心血管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成年人超重、肥胖的流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在新疆抽取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阜康市、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年龄>35岁样本,统计3个民族间不同民族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个地区共调查16 460人.汉族、维族、哈族总超重率标化后为36.1%,男性和女性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39.8%和27.2%.汉族、维族、哈族超重率标化后分别为41.4%、34.9%和32.8%,3个民族总肥胖患病率标化后为26.9%,男性和女性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27.2%和25.5%,汉族、维族、哈族肥胖患病率标化后分别为18.4%、28.9%和40.1%.新疆地区男性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00,P<0.05).不同民族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不同,汉族人群超重率最高,哈族人群肥胖患病率最高(x2=338.232,P<0.05);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率在45~54岁达到高峰,肥胖率在55~64岁达到高峰(x=246.80,P<0.05).年龄、民族、职业、教育程度、吸烟、饮酒是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疆地区超重率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男性超重率最高,哈萨克族男性肥胖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牧区55岁及以上蒙古族、汉族女性人群月经、生育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研究,探讨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方法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流行病学现患状况调查为基础,对女性月经、生育水平与AD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蒙古族老年女性AD组平均生育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4.044,P=0.000),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老年女性AD组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年龄及平均生育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9,P=0.048;t=-8.214,P=0.000),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P=0.255),使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在蒙古族55岁及以上人群中年龄、教育水平、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与AD有显著性联系,其中年龄、糖尿病、冠心病是AD的危险因素(分别OR=1.584,OR=5.200,OR=1.695),受教育程度是AD的保护因素(OR=0.202)。在汉族55岁及以上人群中年龄、教育水平,生育次数与AD有显著性联系。其中年龄、生育次数是AD的危险因素(分别OR=1.350,OR=1.148),受教育程度是AD的保护因素(OR=0.221)。结论生育多胎可能是蒙古族55岁及以上女性人群患AD的危险因素;生育多胎及绝经年龄较早可能是汉族55岁及以上女性人群患AD的危险因素,多种因素对于AD发病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内蒙古牧区55岁以上蒙、汉族女性人群月经、生育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流行病学为基础的研究,探讨其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方法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流行病学现患状况调查为基础,对女性月经、生育水平与AD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蒙古族老年女性AD组平均生育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t=4.044,P=0.000),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老年女性AD组与对照组相比绝经年龄及平均生育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9,P=0.048;t=-8.214,P=0.000),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P=0.255),使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在蒙古族55岁以上人群中年龄、教育水平、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与AD有显著性联系,其中年龄、糖尿病、冠心病是A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是AD的保护因素OR值为0.202。在汉族55岁以上人群中年龄、教育水平、冠心病史,生育次数与AD有显著性联系。其中年龄生育次数是AD的危险因素(OR=1.148),受教育程度是AD的保护因素(OR=0.221)。结论生育多胎可能是蒙古族55岁以上女性人群患AD的危险因素;生育多胎及绝经年龄较早可能是汉族55岁以上女性人群患AD的危险因素,多种因素对于AD发病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三师团场汉族和维吾尔族常见慢性病现状并探讨行为生活方式对主要慢性病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农三师团场年龄在35岁及以上且在该地区居住10年以上的1044名汉族居民和1004名维吾尔族居民进行慢性病患病及行为生活方式状况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50.88%,标化患病率为51.69%,其中汉族居民患病率为45.50%(标化患病率为46.25%),维族居民患病率为56.47%(标化患病率为57.34%),维族高于汉族(χ2=34.683,P=0.00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χ2=7.599,P=0.006),但维族男女患病率无差异。被调查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最高26.51%,标化患病率为26.99%。一人患两种及以上疾病的占34.26%,汉族和维族居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51,P=0.00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团场汉族和维族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女性、非体力劳动、公费医疗、吸烟、超重或肥胖、睡眠质量与汉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关;文化程度、年龄大、非体力劳动、月收入较高、超重或肥胖与维族居民慢性病患病有关。结论农三师团场35岁以上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且存在民族和性别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群的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状况,并对维吾尔族、汉族MS的患病率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6月以社区及工厂为单位对年龄在18岁以上的居民进行MS患病调查.结果 该人群MS的粗患病率为12.85%,男性为14.91%,女性为7.39%,标化患病率为9.93%,男性为13.58%,女性为6.11%.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P<0.001);维吾尔族居民MS患病率为12,32%,男性为14.13%,女性为6.60%:汉族为13.13%,男性为15.34%,女性为7.73%.按年龄标化后,维吾尔族MS患病率为13.26%.汉族为12.98%,维、汉两民族MS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S各组分的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肥胖(43.31%)、高血压(30.08%)、高甘油三酯(25.79%)、高血糖(16.28%),至少有一项代谢异常者占65%.结论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维吾尔族和汉族MS患病率无差异,而该区男性MS患病率高于女性,且调查对象中至少有一项代谢异常者占6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内蒙古西部地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情况,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方法:方法:连续抽取我院体检中心600名健康人群进行骨密度及OP患病情况调查,包括内蒙古西部地区OP患病率;蒙、汉族OP患病率比较;蒙、汉族OP的年龄比较;蒙、汉族OP的性别比较;蒙、汉族骨密度的比较;不同性别骨密度的比较;不同年龄段与骨密度的关联性分析;女性绝经前、后骨量的变化。所得资料作以相应统计学分析。结果:(1)内蒙古西部地区OP患病率13.667%;(2)蒙古族OP患病率(14.333%)与汉族OP患病率(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蒙古族患OP的年龄(58.093±10.708),汉族患OP的年龄(58.718±11.859),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蒙、汉族患OP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蒙、汉族骨密度比较,蒙古族组(秩均值309.56)与汉族组(秩均值29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性别骨密度的比较,男性组(秩均值417.12)比女性组(秩均值175)的骨密度高,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不同年龄段与骨密度的关联性分析呈中度关联(P<0.05,CP=0.354);(8)女性绝经前、后骨量的比较,绝经前组(秩均值208.40)比绝经后组(秩均值76.00)的骨量高,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增龄、绝经后的骨量相对较男性、低龄、绝经前低,且OP的患病率较高,状况严峻,危害严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牧区蒙古族、汉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调查内蒙古牧区蒙古族、汉族高血压病患病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高发因素。方法使用单纯抽样方法对1018名牧区蒙古族,995名牧区汉族进行血压、身高、体重测量及高血压家族史的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蒙古族20.33%、汉族12.96%,与1991年相比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明显,上升幅度分别为80.39%和56.52%,并且蒙古族患高血压病的相对危险性和患病率各年龄组均高于汉族。蒙汉族的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均不高。结论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牧区为高血压病的高发区,两个民族高血压患病率近年均有增长,尤以蒙古族明显。吸烟、饮酒、嗜盐、家族史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基层蒙汉族人群的健康教育及高血压病的一二级预防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o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贵州省苗族、水族、瑶族2566人采用四氮唑蓝定性法初筛、G6PD/6PGD比值法验证,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基因突变型。结果 检出G6PD缺乏症175例,其中苗族检出G1388A突变7例、G1376T突变1例、A95G突变6例、C1024T突变8例;水族检出G1388A突变12例、G1376T突变24例、A95G突变9例、C1024T突变2例;瑶族检出G1388A突变15例、G1376T突变7例。结论 贵州省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贵州省苗族、水族、瑶族中都存在G1388A、G1376T这两种中国人常见G6PD突变型。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2.
陈国权  罗淑琴 《营养学报》1993,15(3):357-360
<正> 头发是排泄金属的器官之一,其含量能较敏感地反映个体较长时间内元素的积累状况及体内的营养水平。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人发中元素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探索疾病因素和采取预防措施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在对某些微量元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方面也有许多报道但对少数民族地区蒙、汉族学生发中微量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了广西西部山区四个民族1,930名7~14岁儿童的血压水平和身高、年龄、体重等8个因素。经过相关、方差分析,相信身高、体重、年龄对汉族、壮族、瑶族儿童的血压有非常显著的影响。但本文认为,体重/身高3对几个民族儿童都没有显著性。苗族儿童的血压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在比较两极端血压水平的各因素中,SBP与身高、体重、心率、体重/身高3的均值在各民族的分布基本一致,但DBP与身高、体重、心率的均值在瑶族儿童中却出现了差别。这些差别似与他们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宋伟奇  禹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2):1882-1884
目的:探讨蒙族与汉族妇女宫颈病变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9年3月4 975例蒙族患者及10 592例汉族患者的新柏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结果:宫颈细胞异常比例蒙族妇女为11.96%,汉族妇女为10.0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同年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个民族妇女的患癌率(鳞癌+腺癌)无明显差异(P>0.05)。滴虫感染率蒙族为7.18%,汉族为6.23%;霉菌感染率蒙族为2.51%,汉族为2.58%,两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蒙族妇女宫颈细胞异常比高于汉族妇女,这种差异与年龄无关;微生物感染率与民族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人群高血压亚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以该地区3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301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血压亚型在本地区不同民族及年龄间的分布状况及特征.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高血压粗患病率分别为46.5%和34.0%,年龄调整后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7.2%和31.4%,且朝鲜族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在朝鲜族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和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的患病率分别为5.7%,14.3%和26.4%;汉族人群的患病率分别5.0%,11.4%和17.6%,均以SDH最多见.在高血压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ISH和SDH的比例显著增高、IDH的比例显著降低.结论 延边地区不同民族人群高血压及亚型患病率明显不同,而且在高血压人群中的不同亚型所占的比例也不同.在高血压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ISH和SDH的比例显著增高和IDH的比例显著降低,且以SDH最多见.  相似文献   

16.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内蒙古520名蒙、汉大学生(19~22岁)头发中锌、铜、铁、锰元素的含量。比较结果:蒙族女生发铜、铁元素高于蒙族男生,差异有显著意义;汉族男女生间差异无显著性;蒙、汉族女生间差异无显著性。蒙族男生发铜元素含量低于汉族男生,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蒙、汉族女生差并无显著性。经相关分析及身高、体重不同发育水平组的发锌元素的含量的均值比较结果表明,发锌元素含量与身高、体重发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和京族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营养状况,比较膳食摄入的差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壮族居民161户(405人)和京族居民93户(208人),以个人食物频率法结合家庭调味品称重获取膳食信息。结果两民族居民食用盐和油脂类摄入远远高于推荐摄入量,豆类、水果类、蛋奶类摄入量明显不足。两民族维生素C、E、B1、B2及钙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壮族和京族的油、盐、酱和味精、豆类、蔬菜、水果、奶类、蛋类、肉类、水产品消费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居民平均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比较除能量、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E和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营养素摄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民族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虽然包含了中国膳食指南推荐的主要食物种类,但食物摄入量并不理想,应根据不同民族居民膳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特点改善居民的膳食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探讨近视与铜、锌、钙、镁、铁等5种元素的关系,为防止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采用标准视力表,对克拉玛依地区在校的中小学生共658例于非散瞳情况下进行双眼视力检查。视力低于1.0为视力下降。同时测定血清中铜、锌、钙、镁、铁等5种元素含量,并分析其与视力低下的关系。结果女生视力低下发生率较男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93,P=0.007);中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较小学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5,P=0.012);维吾尔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为10.22%,汉族为41.16%,维吾尔族与汉族学生视力低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900,P=0.000);血清中铜元素含量,视力低下组高于正常组(t=2.34,P=0.0195),锌、铁含量低于正常组(t=32.06,18.06;均P=0.001)。结论应对中学生加强视力保护健康教育,大力宣传保护视力的有效方法及科学用眼的方法。同时要注意饮食结构,保持铜、锌、铁三种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吉林省吉林市9-12岁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营养摄入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的方法,使用膳食记录问卷对小学4、5、6年级367名男生进行3d膳食调查.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男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7.4和7.5MJ,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77.8%和81.0%;朝鲜族男生平均每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分别为298.0、61.5、40.6g;汉族男生分别为290.3、67.0、47.4 g;朝鲜族和汉族男生微量营养素钙、锌、维生素A、核黄素平均每日摄入量均低于RNI或适宜摄入量标准(44.8%-67.6%);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营养充足比<0.7的营养素均为钙、锌、维生素A、核黄素和维生素C;汉族男生硫胺素(F=9.05,P=0.003)、烟酸(F=4.97,P=0.026)和维生素C(F=5.59,P=0.019)的营养充足比分别为(0.80±O.20)、(0.91±0.15)、(0.65±0.29).均明显高于朝鲜族男生(0.72±0.20)、(0.86±0.17)、(0.56±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吉林市9-12岁朝鲜族和汉族男生均存在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现象,应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改善其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快速提高的同时,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正呈快速增长趋势,而高血压和MS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备受临床各界的关注[1].为了解广西百色地区壮、汉族居民高血压、MS的患病特点及其关联性,在右江区、田阳县和平果县的21个社区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