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析使用脑心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IMT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使用脑心通胶囊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情况,减小IMT及斑块面积,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86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实验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实验对象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斑块面积、斑块厚度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实验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明显,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普罗布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一附院收治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普罗布考片联合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NIHSS评分等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斑块面积、颈动脉IMT、NIHSS评分等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斑块面积、颈动脉IMT、NIHSS评分等较对照组显著较小,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较对照组10.0%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普罗布考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缩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8例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59例给予氯吡格雷口服,观察组59例增加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斑块厚度1.37±0.20mm、斑块面积15.02±9.53mm2、NIHSS10.29±1.4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5±0.29mm、18.44±10.36mm2及13.96±2.21分,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降低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效果确切,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43例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IMT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IMT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9±0.19) cm2比(0.72±0.28) cm2,(2.76±0.4-1) mm比(3.27±0.57) mm,P<0.05].两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HDL-C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够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0.52±0.17) cm2、(2.61 ±0.39) mm,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5.62±0.69)、( 1.86±0.52)、(3.85±0.58)、(1.47±0.36)mmol/L,观察组分别为(4.57±0.52)、( 1.48±0.43)、(3.17±0.42)、(1.82±0.44) 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显著,能够稳定斑块,降低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116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8例。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LDL-C、HDL-C、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面积的具体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IMT和斑块面积明显减小。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在TC、TG、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方面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20例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老年患者进行对比试验,对照组(n=110)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n=110)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其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老年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23-82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1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神经功能、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L-6、 MMP-9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4.06±2.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2±2.11)分(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P <0.05)。结论 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优于10 mg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率,缩小斑块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急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治疗组(40例)服用阿托伐他汀,常规组(40例)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烟酸等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其他同治疗组.结果 C-反应蛋白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大小治疗组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良好的降C-反应蛋白作用,同时还有稳定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依达拉奉联合使用对急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作用.方法 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颈动脉I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hs-CRP、MMP-9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平衡有很好的调控作用,还可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和稳定,并可减轻炎症反应,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司匹林、藻酸双酯、弗伐他汀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 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应用阿司匹林、藻酸双酯、弗伐他汀;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弗洛他汀。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颈动脉斑块均下降(p<0.05),治疗组更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p<0.05);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升高HDL的作用(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甘油三酯均降低(p<0.0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藻酸双酯、弗伐他汀联合应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调脂、稳定斑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阿司匹林、弗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血脂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冠心病治疗的病患,开展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方案,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改善病患的血脂指标水平,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2种药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18例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罗格列酮组、阿托伐他汀组和罗格列酮阿托伐他汀联合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管腔内径、斑块的数量和类型。结果治疗6个月后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均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变薄、管腔内径增大、斑块的数量减少和斑块类型改变(P<0.05)。罗格列酮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上述指标的改变更明显,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效果优于单用罗格列酮或阿托伐他汀(P<0.05)。结论使用罗格列酮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延缓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CAS斑块的发生,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稳定斑块的作用,两者合用对CAS进展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56例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28)和实验组(n=128),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SBP和DBP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5),HDL-C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实验组血脂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颈动脉分级0级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动脉分级Ⅲ级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压,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辅助拜阿司匹林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脑血管病患者,研究对象筛选时间范围2017年6月-2018年7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拜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用药后颈动脉中膜厚度以及ox-LDL、hs-CRP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药后获得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的临床总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脑血管病应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拜阿司匹林治疗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改善各项临床指标,保障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李伟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6):26-2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8例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颈动脉硬化并斑块形成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予以氟伐他汀40mg1/晚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LDL-C、HDL-C等指标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硬化斑块、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增高,再次复查后正常,无肌痛、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9~2017-08我院68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IHSS评分、颈动脉易损斑块面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32/34)高于对照组73.53%(25/34)(P0.05);治疗1wk、4wk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wk后观察组颈动脉易损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较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颈动脉易损斑块面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在存在颈部不稳定斑块的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206例本院住院的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均经B超证实颈内动脉硬化伴低回声或不均质回声斑块.出院时患者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普罗布考0.5 g,2次/d口服治疗,治疗组106例,观察组100例,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1,1次/d口服,并对其他危险因素给予积极干预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以发生脑缺血性事件为研究终点,共随访30个月.结果 脑缺血事件再发率:治疗组16.7%,观察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