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液流变学在几种常见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临床常见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0例4种疾病患者血液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100名体检健康者血液中的同类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临床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乙型肝炎4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都存在不同的异常变化。[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查可用于协助这些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相关疾病如缺血性中风、冠心、糖尿病并发症等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连续多年对部分退休职工定期检测,将因血栓相关疾病发病住院患者当年发病前资料与随机抽取的同期其他检测者资料进行对照。[结果]发病组血小板聚集功能各项指标,血液流变学全血低切、中切、高切粘度,红细胞比容和聚集指数,甘油三酯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血栓相关疾病关系密切,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血栓病发生的基础,血小板功能异常则为血栓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血液流变学异常、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增高可作为血栓病发病的标志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根据血液黏度的各种变化来诊断疾病,是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最主要用途。血液流变学是根据血液黏度的变化描述血液各种流变性质的定量。这些指标的异常改变及改变程度,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疗效观察及病情分析,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液黏度的测量是血液流变学检测的重要指标,临床常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的血液黏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  相似文献   

4.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血液中有形成分的聚集性和变形性以及血管粘弹性的科学。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在临床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人们认识到,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前,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出现异常,标志着无症状病程已经开始。通过大  相似文献   

5.
黄琳  夏红卫  莫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29-3230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及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820例血管参数检测阳性的孕妇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随访观察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①820例孕妇中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2例,其中血液流变学指标阳性37例,5例阴性;未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78例,其中225例血液流变学指标阳性,553例阴性。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能较好的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并且该指标越大,往往预示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越严重。  相似文献   

6.
几种疾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桃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57-159
血液流变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生物流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血液流变学内容广泛,检测指标繁多,而且各项指标之间又互相有联系,互相影响,就各种疾病而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也不尽相同。大量研究证明,许多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血液流变学都可发生异常变化。血液是机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机体代谢的重要载体,机体的病理变化可以从血液流变学特征中反映出来,血液流变学异常又直接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下面将在不同疾病中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黄艳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52-2053
血液流变学是专门研究血液流动及血球变形规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析学科。近十几年来,血液流变学检查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疾病的发展和预防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机体内正常的血液流变性是维持脏器和组织正常血液灌注及代谢功能的重要条件。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将会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障碍,因此,其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液流变学的主要临床测定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搏量、外周阻力、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  相似文献   

8.
随着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从疾病的预测、预防到疾病的诊断、治疗乃至预后判断,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不同程度高血压教职工血液流变学及其血脂水平的差异,笔者于2001年对莱阳农学院30岁以上教职工475名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进行了检测,并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在不同高血压等级的教职工中的变化状况进行了比较,旨在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于医院就诊的3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来院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比较两组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poA-1、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RBC)变形指数及RBC聚集指数]。结果试验组TC、TG、LDL-C、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液黏度、RBC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RBC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行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意义重大,可为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精神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以便了解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黏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安宁医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组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包括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黏度的相关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红细胞压积80例健康对照组(排除躯体疾病)采用普利生锥板式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一些相关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对精神科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脂、血液流变学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用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SA6000留念板式血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流变各项指标;EHK红细胞沉降压积仪检测红细胞压积和血沉。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指数、血脂、血沉均增高。结论检测血糖、血脂同时检测血流变指标可作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310例脂肪肝患者和246例正常对照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检测结果,并对血脂和血流变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脂肪肝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中、低切)、红细胞压积、卡松黏度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脂肪肝组TC、TG与血浆黏度;TG与全血(高、中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卡松黏度呈正相关;HDL-c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卡松黏度呈负相关。[结论]脂肪肝患者表现为高TG为特点的血脂代谢紊乱和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部分血脂与血流变指标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亚健康状态者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血液流变分析仪、血液分析仪、血沉仪检测177例亚健康状态组及236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血沉(ESR)以及红细胞比容(Hc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男性亚健康22~50岁年龄组、50岁年龄组以及女性亚健康组,其全血高切表观黏度值(5.88±1.07、7.23±1.26、7.56±1.39)、低切表观黏度值(20.16±2.39、23.57±3.52、19.37±2.61)、血浆黏度值(2.23±0.37、2.51±0.41、2.19±0.31)、Hct(53.7±5.9、51.8±5.3、47.7±4.2)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2组间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健康状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及相关指标升高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硬肿症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新生儿硬肿症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与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分析36例新生儿硬肿症、36例无硬肿症患儿和30例正常新生儿的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新生儿硬肿症合并器官损害的血液流变学变化。采用复方丹参和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其疗效。【结果】新生儿硬肿症低切变、高切变全血粘度、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而红细胞变形性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01)。合并器官损害的新生儿硬肿症病例其全血粘度、红细胞凝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合并损害者(P<0.01)。【结论】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均增高,并且随病情及合并症的不同而不同。治疗时首先改善红细胞的凝集性和变形性以期减轻对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朱玉龙  李风森  张建  罗小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43-5144,5146
[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D-2聚体等指标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检测,总结并分析该病的诊治方法与效果.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形式,收集120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为病例组,128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其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D-2聚体等指标.对所收集的数据以统计学处理,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结果]全血黏度1、全血黏度5、全血黏度200、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此病的分期呈正相关;PT、TT、APTT与挟感发作期、慢性迁延期、重症多变期分期呈负相关,FIB与分期呈正相关;PT、TT、APTT与急性、亚急性、慢性证型呈负相关,FIB与急性、亚急性、慢性证型证型呈正相关;D-二聚体与分期及分型呈正相关. [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情呈现高血凝,高黏滞变化特点;高龄和男性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慧  王杨  周志利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534-1537
目的观察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创伤(TBI)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TBI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亚低温护理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亚低温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电子降温毯,头部和大血管处放置冰袋方法护理。15 d后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结果亚低温组患者治疗15 d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15 d后血液流变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护理能降低TBI患者的血黏度,能明显改善预后,是临床治疗TBI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治疗TBI的疗效观察,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然重症患者血液流变性殿异常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观治疗和病因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鼻饲或口服,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200s^-1)、全血低切黏度(1 s^-1)、血浆黏度(100s^-1)、红细胞比积(HCL)、血沉(ESR)、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上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下降,治疗组第7天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大黄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窒息新生儿微量血糖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期窒息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因素以及病程中血糖变化,为治疗及监护提供依据。方法对38例窒息新生儿生后72 h进行连续血糖监测,其中静脉输糖14例,复苏用药18例,未用药6例。结果微量血糖平均值随日龄增加呈不断递升现象(经方差分析,F=10.46,P〈0.01);生后24 h剖宫产组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分娩组(P〈0.01);生后12、24h窒息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生后48、72 h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组血糖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12.74,P〈0.01)。结论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血糖平均值处于较低水平,且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正常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输糖或用药,会对机体糖代谢产生影响,应慎重应用;血糖动态监测对窒息新生儿尤为重要,窒息复苏及后续治疗中均应重视血糖监测及调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取我院1994年12月-1999年间住院急性脑血管病病人1125例,其中并MOF者43例占3.81%,观察MOF发生率与发病部位,病情轻重,性别及糖尿病,肺感染,高血压,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ACYD患者并发MOF与患者血糖,肺感染病情轻重呈正相关。结论:ACVD并MOF与应激反应,血糖,感染密切相关,对于此病的早期监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350例夫妇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分析孕妇的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夫妻血型配对的IgG抗A(B)效价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G抗A(B)效价越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越高,ABO新生儿溶血病与抗A(B)效价呈现一定正比例关系(P0.05)。[结论]孕妇产前血清IgG抗A(B)抗体与ABO新生儿溶血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