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氧(5%O2)培养环境对高龄(≥38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常规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行IVF治疗并于受精后第3天移植的高龄患者(≥38岁)的283个周期,按其培养环境不同分为低氧组(5%O2,共120个周期)和常氧组(20%O2,共163个周期),比较2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低氧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低氧培养环境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优质胚胎率,但并不能改善高龄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卵裂速度异常对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8个第2天未卵裂的胚胎及1 298个发育迟缓的胚胎继续培养至第6天的囊胚形成情况。结果:卵裂迟缓的胚胎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胚胎利用率(24.7%、25.6%、6.3%)均显著低于卵裂速度正常的优质胚胎(50.3%、62.3%、31.3%),且细胞数越少囊胚形成率越低。第2~3天发育停滞的胚胎,其囊胚形成率、胚胎利用率(21.9%、4.7%)均显著低于继续卵裂的胚胎(27.7%、8.1%)。第2天未卵裂胚胎培养后无囊胚形成。结论:卵裂速度是影响胚胎发育能力的重要因素,第2天不卵裂的胚胎及第3天细胞数≤3的胚胎几乎无发育活性,第2~3天继续卵裂的胚胎具有较高的临床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时差成像(time-lapse imaging,TLI)技术监测胚胎发育过程,依据胚胎形态学结合时间参数及卵裂模式挑选优质胚胎移植,并与传统培养法比较,探讨时间参数及卵裂模式与胚胎发育潜能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5月-2016年1月在该科室进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的107例不孕患者的胚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40例)行TLI动态观察,根据胚胎发育时间参数及卵裂模式D3选择胚胎移植;B组(67例)行传统培养,根据形态学标准挑选胚胎,移植后剩余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结果两组受精率(76.54%vs 76.58%)、优质胚胎率(53.74%vs 48.81%)、临床妊娠率(60.00%vs 53.73%)、种植率(41.33%vs 34.92%)、多胎率(28.00%vs 16.67%)及流产率(8.00%vs 16.6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种植胚胎与未种植胚胎两组相比,发育至2细胞的时间(t2)、从3细胞分裂到4细胞持续的时间(s2)、从2细胞分裂到3细胞持续的时间(c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至3、4、5细胞的时间(t3、t4、t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胚胎卵裂模式进行动态观察,正常卵裂胚胎组的优质囊胚形成率为50.47%,不均卵裂、碎片胚胎均有较高的囊胚形成率,分别为32.26%和37.50%,与正常卵裂胚胎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核、非二倍性卵裂、混合型组的胚胎优质囊胚形成率分别为12.50%、6.25%和10.81%,与正常卵裂胚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对胚胎进行非侵入性评估,为胚胎提供一个安全无干扰的发育环境;时间参数及卵裂模式有利于预测胚胎发育潜能,作为挑选胚胎的重要参数,选择优质胚胎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控制性卵巢刺激中,卵泡晚期血清孕酮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助孕的不孕症患者88例,根据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的不同分为两组,血清孕酮5.5nmol/L者67例(A组),血清孕酮≥5.5nmol/L者21例(B组),回顾性分析卵泡晚期血清孕酮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A组的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早期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卵泡晚期血清孕酮水平升高对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具有负面影响,并导致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谭兵兵  杨智敏  刁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70-2672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联合评分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价值。方法:96个IVF-ET周期分为两组:第1组包括35个IVF-ET周期,该组第3日(移植日)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作为选择胚胎移植的标准(下称简单评价法);第2组包括61个IVF-ET周期,该组于受精后25~26 h对胚胎早期卵裂情况进行第1次评价,第3日对胚胎形态学和生长速率再次进行评价,两次评价的综合结果作为选择胚胎移植的标准(下称联合评价法),比较两种方法的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结果: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在移植日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P<0.001);联合评价法所选择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简单评价法(P<0.05)。结论:早期卵裂是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胚胎发育的联合评价有助于提高助孕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氧(5% O2)培养环境对高龄(≥38岁)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常规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行IVF治疗并于受精后第3天移植的高龄患者(≥38岁)的283个周期,按其培养环境不同分为低氧组(5% O2,共120个周期)和常氧组(20% O2,共163个周期),比较2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早期流产率等。结果: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用胚胎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低氧组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结论:低氧培养环境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优质胚胎率,但并不能改善高龄患者的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4~6h和16~18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27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根据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分为两组:A组:199例采集的卵子,在加精后4~6h取出放入新鲜培养液中培养;B组:73例采集的卵子,加精过夜培养后(16~18h)取出放入同种培养环境中培养。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包括正常受精率和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以及胚胎种植率。[结果]A组受精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正常受精率及优胚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精卵孵育时间能够提高正常受精率和胚胎的质量,从而提高胚胎的种植潜能。  相似文献   

8.
李宜学  田喜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179-4181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中受精失败患者的后续处理方法及临床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患者556例,其中短时受精低受精率或全卵受精失败行早期R-ICSI 126例(A组),次日晨行补救ICSI 33例(B组),直接行ICSI 397例(C组),比较3组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结果:A、C组的正常受精率、卯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可及早发现受精失败并及时补救,从而提高胚胎潜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卵裂和原核消失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对行IVF-ET治疗的210例239个周期,于受精后18~19h观察受精情况,25~26h观察早期卵裂与原核消失情况,66~68h再进行1次胚胎观察,了解其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②根据移植胚胎中有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将患者分为: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139例152个周期)与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71例87个周期),比较两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①临床妊娠率为42.7%,胚胎种植率为28.9%。②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优质胚胎率高于未发生早期卵裂的胚胎(P<0.01);发生2原核消失(2PNBD)胚胎在受精后第3日的优质胚胎率又高于2原核(2PN)持续存在的胚胎(P<0.01)。③有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的优质胚胎率(75.5%)、临床妊娠率(44.7%)和胚胎种植率(29.5%)分别高于无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P<0.01)。在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组,随移植胚胎中发生早期卵裂或原核消失的胚胎数目增加,妊娠率及多胎妊娠率有增加趋势。④受精25~26h,有0.95%的2PN合子变成≥3PN合子;1.37%的2PN合子变成1PN合子;0.83%的1PN合子变成2PN合子。结论:早期卵裂和原核消失可以作为选择移植胚胎的一个指标,可作为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常规观察项目,提高IVF-ET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取卵后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受精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患者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指标是否有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5月于该院生殖中心行IVF-ET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15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根据受精时卵子体外培养时间不同随机分为3组:2~4 h组(50例)、4~6 h组(50例)、6 h(不超过7h)组(50例),比较3组间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MII卵受精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治疗中卵子体外培养不同时间(2~7 h)受精对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治疗中,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对胚胎质量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IVF-ET治疗周期患者的数据,根据受精后3h是否观察第二极体将504个周期分为两组(组1,第二极体观察组;组2,非第二极体观察组),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Ⅱ(MⅡ)卵率(组1:82.3%,组2:85.9%),2原核(2PN)率(组1:55.6%,组2:60.5%),1PN率(组1:3.2%,组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00、0.000、0.000,均P<0.05);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中32个周期由于受精失败或者低受精,于受精后6h行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s-ICSI);组2中1个周期完全受精失败,于受精后20h行res-ICSI。结论去除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的卵子受精后不影响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种植率,而第二极体观察时间的提前,可能导致了组1MⅡ率、正常受精率及单原核受精率的降低。第二极体观察能够尽量避免患者由于受精失败取消IVF周期,并降低了ICSI技术的使用率,IVF不受精或低受精病例可以通过res-ICSI补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对抗磷脂抗体阳性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或)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阳性的不孕症患者52例,其中30例患者于IVF-ET前给予阿司匹林及泼尼松治疗(研究组),余22例患者助孕前不予上述两种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4.34 vs. 9.67±4.02,P=0.31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80.43% vs. 72.41%,P=0.032)、卵裂率(98.67% vs. 94.64%,P=0.045)、可利用胚胎率(89.24% vs. 76.73%,P=0.001),优质胚胎率(72.65% vs. 42.77%,P<0.001)、累积临床妊娠率(66.67% vs. 33.33%,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早期流产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 vs. 50%,P=0.05)。结论:对于抗磷脂抗体阳性不伴有复发性流产史且拟行IVF-ET助孕的患者,助孕前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泼尼松治疗,有助于提高受精率、改善胚胎质量、提高临床妊娠率并可能改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受精失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行IVF治疗的600个周期进行短时受精观察,于受精后5h左右去除卵丘细胞,观察卵子第二极体的排出情况;对第二极体排出率低于1/2的周期追加观察至受精后9h,如果存在可疑受精低下及全卵受精失败,则予以早补救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观察组);选择同时期连续进行ICSI治疗的患者共49个周期(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中短时受精后早补救ICSI不影响临床妊娠率,对预防及降低受精失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结局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刺激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鲜胚移植组,324例)和全部胚胎冷冻后再行FET(FET组,179例)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活产率、异位妊娠发生率、流产率以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基础(月经第3天)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促性腺激素(Gn)用药起始量、促排卵时间、受精率、2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胚胎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FET组Gn用药总量低于鲜胚移植组(P0.05),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孕酮(P)水平、卵泡数和获卵数均较鲜胚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FET组的胚胎种植率(37.23%)和临床妊娠率(59.22%)均高于鲜胚移植组(29.56%,4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具有较低的OHSS发生率(0.56%,P0.05)。结论:对于OHSS高危患者,全胚冷冻后行FET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且能有效避免OHSS发生,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批次卵裂期胚胎培养液所获得的体外受精(IVF)结局,以进一步评估不同批次培养液的稳定性。方法:病例资料为本中心2011年8月-2012年9月患者年龄〈35岁、卵巢储备功能正常、采用常规长方案促排卵并且获卵数〉5枚的移植周期,根据卵裂期培养液的批次不同收集了18组,随机抽取6组,分析各组患者一般情况及IVF结局。结果:6组患者年龄、既往IVF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平均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优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问平均移植胚胎数、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中心IVF实验室整体质控系统稳定,不同批次培养液的IVF结局稳定。  相似文献   

16.
吴成平  王芳 《现代保健》2014,(31):107-10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伴不孕患者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4周期EMs不孕因素IVF-ET病历资料,同期102周期输卵管因素IVF-ET病例作对照。结果:两组年龄、不孕年限、BMI、Gn天数、Gn总量、内膜厚度、获卵数、2PN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数、平均移植胚胎数、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卵巢功能低下占比等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Ms组平均获卵数(9.77±6.20)个,可移植胚胎数(4.65±2.89)个,临床妊娠率50%(10/20),卵巢功能低下占比22.73%(10/44)。结论:EMs伴不孕患者采用IVF-ET助孕可获得与输卵管因素IVF-ET助孕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囊胚培养与单囊胚移植(eBC-SBT)对妊娠结局、多胎妊娠率和单卵双胎率的影响。方法:按实施选择性囊胚培养与单囊胚移植技术的前、后,分为干预组(对预后良好、高危多胎妊娠风险的患者建议行选择性囊胚培养,自愿者行囊胚培养,其余患者于第3天移植)和非干预组(全部患者移植第3天卵裂期胚胎)。第5天或第6天对接受eBC-SBT患者的囊胚进行评级,评为BB及其以上级别的囊胚,予单囊胚移植;评为BC及以下级别的囊胚,予双囊胚移植。分析eBC-SBT对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及单卵双胎率等的影响。结果:①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患者的年龄、获卵数及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移植胚胎数降低([1.60±0.56)vs(.2.17±0.51),P〈0.01],种植率(33.75%vs.25.69%)和临床妊娠率(47.31%vs.40.84%)均提高(P〈0.05),多胎率降低(15.38%vs.29.37%,P〈0.01)。②干预后,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组移植胚胎数低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1.09±0.28)vs(.1.96±0.40),P〈0.01],前者种植率提高(43.99%vs.30.18%,P〈0.01),2组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35%vs.47.29%,P〉0.05),但多胎率降低(0.86%vs.24.59%,P〈0.01)。③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单卵双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vs.1.67%,P〉0.05)。在干预组中,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患者的单卵双胎率与卵裂期胚胎移植组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59%vs.1.09%,P〉0.05)。结论:eBC-SBT能显著降低多胎率,有效维持总体临床妊娠率,且未见单卵双胎率异常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胚胎卵裂球数及取卵后2天(D2)和3天(D3)冷冻对胚胎的复苏效果以及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5月行FET的417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别按胚胎冷冻的时间(D2/D3)、卵裂球数、移植优质胚胎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的胚胎复苏效果及临床结局。结果:D2≥4-细胞组的胚胎复苏率和卵裂球全存活率显著高于D2<4-细胞组(89.35% vs. 79.11%,42.01% vs. 30.22%,P<0.05);D3≥6-细胞组的胚胎复苏率和卵裂球全存活率显著高于D3<6-细胞组(86.52% vs. 72.43%,41.13% vs. 31.07%,P<0.01)。D2组冷冻胚胎复苏后的优质胚胎率(56.84%)高于D3组(48.82%),但D3组FET临床妊娠率(38.52%)高于D2组(2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胚胎复苏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50% vs. 79.44%,10.81% vs. 10.09%,P>0.05)。随着移植优质胚胎数的增加,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2≥4-细胞和D3≥6-细胞的胚胎冻融效果较好,D3冷冻胚胎的FET临床结局优于D2冷冻胚胎。  相似文献   

19.
张丹  谭丽  赵冬梅 《现代保健》2014,(32):11-13
目的:比较三种方法获得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374个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治疗周期的妊娠结局,依据精子来源不同分为三组:射出精液组(A组),经皮附睾穿刺和经皮睾丸穿刺取精子组(B组),供精组(C组),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A组的优胚率高于C组(P〈0.017),三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附睾或睾丸精子、供精行ICSI助孕的结局相近。精子的成熟度、精子的冷冻可能并不影响最终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