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对“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近4年(2017—2020年)的多维度指标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InCites数据库收集领军期刊的载文量、国际化程度、学术影响力相关指标,使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领军期刊的发展趋势。【结果】 领军期刊载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国际合作论文占比没有显著变化,但是收录的中国作者稿件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在期刊学术影响力方面,顶尖论文(被引频次前0.1%)数量和拥有顶尖论文的期刊数量都呈上升趋势,中高质量论文数量也有所提升但占比下降,大部分领军期刊的CNCI值高于1,近4年没有显著变化;领军期刊影响力与被引频次前30%论文占比呈正相关性,与影响因子Top100的国际期刊影响力仍有差距。【结论】 为促进“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高速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重塑有利于学科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助力一流期刊发展;基于学科空白创办高起点新刊,进一步提高领军期刊国际化程度;利用社交媒体、提高高质量论文占比,以及建立期刊品牌来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谭贝加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1):1388-153
【目的】 探讨被引频次、Altmetrics得分和F1000评分指标对生物医学论文进行综合评价的可行性,为论文及期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2017年Altmetrics Top100论文为研究对象,选择论文发表后3年被引频次、论文发表当年Altmetrics得分和F1000评分分别作为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同行评议的代表指标对论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是否OA出版对F1000评分、Altmetrics得分和被引频次影响不显著;F1000评分与被引频次弱相关,Altmetrics得分与F1000评分及被引频次均不相关;大多数论文F1000评分、Altmetrics得分和被引频次结果不一致,标准化后各指标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论文同行评议、社会影响力以及学术影响力情况。【结论】 F1000评分、Altmetrics得分和被引频次相互独立、互为补充、不可替代,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价论文及期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并分析SCI收录的综合性化学通讯类期刊,为不断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做积极探索。【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查询5种化学综合性通讯类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2009-2013年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载文量、文献类型和稿源分布以及中国作者的论文对这5种科技期刊的贡献。【结果】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载文量最高的是Chem Commun,其次是Org Lett,Chin Chem Lett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提升最大。Chem Commun和Org Lett稿源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而Chem Lett和Chin Chem Lett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从引用角度看,中国作者的论文质量普遍高于期刊的平均质量。【结论】要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除发表研究论文外,还可以发表高质量的综述类文章和述评;不仅要追求稿源国际化,还要发表国内高质量的文章,建设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出版集团,建立集群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入选PubMed数据库对提升我国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作用,分析加快医学期刊国际化的途径和策略。【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以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6种入选PubMed数据库和6种未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和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SPSS20.0分别对期刊的国内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期刊在SCI数据库的被引频次做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入选PubMed的期刊在SCI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显著高于未入选PubMed的期刊(P<0.05),而两组期刊的国内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选PubMed数据库对提升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加快医学期刊的国际化除加入SCI外还可考虑加入PubMed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特点,提高稿件处理效率。【方法】选择北大核心收录的6种代表性医学学报类期刊,在CNKI中检索各刊2010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及其下载频次,结合下载频次的高低分析6种期刊零被引论文的文章类型、内容、研究方向和基金资助情况。【结果】该类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率不一,与期刊质量有一定关系。零被引论文类型以基础研究类占比最高,病例报告占比较高且篇均下载频次最低;论文内容中,技术方法类占比不小,但下载频次高于非技术方法类;不同研究方向的论文下载特点存在差异;零被引论文中基金论文占比不小。【结论】掌握医学学报类期刊零被引论文的规律,对减少发表零被引论文,提升期刊影响力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国际及国内科技期刊COVID-19高影响力论文进行分析对比,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信息搜集、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等手段,对国际科技期刊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我国科技期刊COVID-19高影响力论文特征进行分析,从多个方面对比差异,作出总结和思考。【结果】 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为代表的我国科技期刊在COVID-19报道中有许多优秀表现,但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相比,在学术影响力、栏目多样性、国际科技及大众媒体影响力、医学领域优质稿源竞争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结论】 我国优秀科技期刊应对标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不断补齐短板,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专辑论文对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作用。【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比较《地理科学进展》2010—2019年全部专辑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篇均下载数与影响因子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 2010—2019年《地理科学进展》主要评价指标上升明显,这与高质量专辑的刊出有一定关系。【结论】 专辑论文总体上对提升学术影响力起到正面作用,其中的特色专辑显著提升了影响力,但并非所有的专辑论文都起到促进作用,并且不同专辑、同一专辑的不同论文影响存在差异,甚至存在少数学术性偏弱的零被引论文。基于期刊定位和学科特点,结合国家战略/倡议需要,跟踪学科前沿及热点,刊发一系列重要的专辑,是期刊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有效措施;但均应把好每一篇论文的学术质量关,不能盲目地追求专辑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英文医学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审稿人学术及审稿表现的关系,为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编辑通过网络遴选国际审稿人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采集Publons 医学领域1000种官方合作期刊及其审稿人数据,包括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发文量、在SCI期刊的发文量、经验证审稿次数、所在地等。期刊按影响因子平均百分位(Average Journal Impact Factor Percentile, AIFP)分组,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各层次期刊审稿人的被引频次、论文产出和审稿表现是否存在明显差异。【结果】 总体而言,期刊AIFP越大、排名越靠前,其审稿人被引频次越多、h指数越高、发文量越多且质量更优、总审稿次数也越多。非SCI期刊审稿人的被引频次、h指数、发文量及总审稿次数比排名靠前的SCI期刊审稿人差,但与排名靠后的SCI期刊审稿人相比,多项指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领域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审稿人学术水平及审稿表现呈正相关。期刊学术影响力越大,其审稿人的发文量、被引频次等计量学指标越高,审稿表现越好,编辑应利用网络检索工具在全球广泛寻找适合期刊水平的审稿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学术期刊和论文跨学科强度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方法】 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3年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y Science(图书情报学)论文及其所属期刊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篇论文的布里渊指数(Brillouin Index,BI),以被引频次表征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以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及论文影响分值表征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对BI与论文被引频次和期刊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图书情报学论文的BI和被引频次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书情报学期刊的BI与期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分值均呈正相关,且与5年影响因子相关度最高。【结论】 图书情报学领域论文和期刊的跨学科性越强,越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客观评估与分析我国中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并据此提出中国化学科技期刊现阶段发展的建议。【方法】 以中国16种SCI收录的化学期刊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其2011—2020年在JCR、CJCR、CSCD-JCR 3个数据库的定量指标,包括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总被引频次(Total Cites,TC)、自(被)引率或他引率等。【结果】 JCR收录期刊的IF、 TC与自引率等数据反映出近10年来我国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略有提升。CJCR与CSCD-JCR收录期刊的相应指标反映出近10年来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内具有高影响力的优势在减弱,2016—2020年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国内影响力明显提升。【结论】 建议重视规划中文化学科技期刊的发展、优化现有英文化学科技期刊的结构以及新创办化学二级或交叉领域英文期刊以扩大该学科期刊方阵,促进我国中英文化学科技期刊全面深入的发展以及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开放获取论文是否具有引用优势,为我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开放获取发展相对完善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期刊为研究对象,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工程-生物医学类目下的混合型期刊,比较不同期刊中开放获取论文的引用贡献率。【结果】工程-生物医学混合期刊中,开放获取论文的平均被引频次低于订阅论文,随着开放获取论文和期刊发文数量的增加,开放获取论文的贡献率降低,开放获取论文的贡献率与期刊引用指标间并没有确定的规律。在中等水平期刊中,开放获取论文的贡献率略高于订阅论文;而在低水平和高水平期刊中,开放获取论文的贡献率均低于订阅论文。【结论】工程-生物医学学科的混合期刊中的开放获取论文整体不具有引用优势,但对部分中等学术水平的期刊来说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中等水平订阅期刊可以适度考虑转型为混合期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国科技期刊近年发展状况。【方法】依据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研究了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均值的变化,并与前人研究核心期刊2008—2013年主要计量指标均值变化的部分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扩刊版刊均海外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和机构分布数增幅较大,而影响因子、他引率、作者数和地区分布数总体变化不大。部分指标增长趋势不稳定,如影响因子、海外论文比、即年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在2010年达到次高后有较大幅度下降。与核心期刊主要均值指标变化相比,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两者增速相差不大,而扩刊来源文献量增长速度要远高于核心期刊,中国新增发表的科技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非核心期刊。【结论】中国科技期刊整体在向前发展,对于海外作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但其发展的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种作物类期刊146篇入选F5000论文,以明确其文献计量学特征。【方法】收集入选论文的相关信息及在万方和WoS中被引频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6篇入选F5000论文在万方数据库中篇均被引41.3次;以栽培技术类论文数最多,占43.2%,且篇均被引频次较高,仅次于综述类论文。61篇论文(41.8%)在WoS中被引用,篇均被引3.4次;以综述和生物技术类论文为主。入选论文主要来自大学;最多一位作者有13篇论文,存在核心作者;89.0%的论文由国家项目资助。【结论】入选F5000论文受到国内学者广泛关注,但在WoS中影响力较小;作物类期刊应重视向大学组约稿,特别是高质量的方法类和研究热点论文及知名专家的综述,将有利于提高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排除发表时间影响后论文传播引用的真实情况,从而为各期刊能够针对性地邀约到高质量的文稿、保持办刊特色、创办精品期刊提供参考。 方法 以加权被引频次对5种林业科技期刊3年发文的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月刊在发文优势上带动了加权总被引频次的增加,但不应忽视重点学科、重大课题发文。对加权被引频次TOP20的论文分析发现,主要以森林生理生态方面论文为主,其中森林碳汇研究、林权制度改革等切合当时研究热点类论文被引较高,而综述类论文特别是由资历丰富的专家执笔时,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时,排名20以内论文的较高他引率说明其刊载内容更易被广泛传播,有利于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此研究也仅限于是在国内数据库基础上的分析,有些外文论文在国外数据库中有可能已被引用。结论 吸引优质稿源、保持特色对于期刊影响力至关重要。缩短出版周期,专家综述以及结合研究热点可显著提高被引频次。此方法有待在其他专业领域、大型数据库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期刊2013年与2012年相比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子贡献因素,以期为各期刊顺利完成“提升计划”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Web of Science和JCR,探讨不同类型文献、Top20%高被引论文等不同因素对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度。结果 大部分期刊2013年影响因子较2012年有所提升,综述类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贡献较大,高被引论文、国际论文比以及中国作者论文影响力有待提高。结论 当前应从挖掘多文献类型、加强评审关、注重欧美论文、争取高影响力论文等4方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特征和评价方法,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全面画像”的评价理念,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基本特征出发,设计出一套“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遴选与评价的指标体系,遴选出在评价体系的各个维度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期刊。通过领军期刊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对比,分析领军期刊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具体差距。【结果】 共选出268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占SCI期刊总量的2.9%。它们全部分布在8个发达国家,没有中国期刊入选。在SCI 学科中临床医学学科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数量最多,其次为工程学科,共51个学科还未产生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领军期刊在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方面与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表现已经非常接近,但在发文量、被引频次及被引半衰期方面处于相对劣势。整体上,领军期刊在所设计评价体系10个指标中的5个方面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结论】 基于“全面画像”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遴选与评价研究能够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林锋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2):269-130
【目的】 了解地方特色栏目在《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以下简称《北大核心》)人文社科学报中的呈现,为人文社科学报的办刊方向提供借鉴。【方法】 统计北大核心期刊中人文社科学报的详细分布,通过CNKI调查这些学报设置地方特色栏目的具体情况及其文献的被引和下载情况;作为对比,还调查了部分非北大核心重点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的相关情况。【结果】 北大核心人文社科学报设置的地方特色栏目少,栏目中的文章刊发量呈逐年萎缩趋势;师范类院校在冲击《北大核心》方面表现突出;地方特色栏目中文献的被引率通常极低。【结论】 要提高影响因子,冲击《北大核心》,不宜过多设置地方特色栏目,而应控制栏目发文量;冲击《北大核心》并非办刊人的唯一目的,学术期刊可以有不同的办刊追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国内外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面向公众传播的新动态、新观点及传播模式,为探索专业与公共领域同步传播范式、提升期刊及成果影响力提供参考。【方法】 以公众传播、社交化出版、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生物类学术期刊等相关词为主题词,在CNKI、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百度进行组合检索,分析总结并进行部分媒体实证调查。【结果】 选择公众关注的主题和形式有利于促进公众理解和支持科学研究;公众传播及影响正在成为论文、科研人员和期刊的辅助评价指标。国内外相关期刊均采用了开放学术出版、科学新闻宣传以及利用社交媒体和活动推广等途径进行公众传播,国外由出版集团稳定开展,国内则由期刊集群或单刊进行,国内期刊公众传播的形式多样性、新闻敏感性和内容吸引力以及传播效果均不及国外期刊。【结论】 生物及相关领域学术期刊应强化社会责任和公众传播,建议通过矩阵式建设、集群化运作完善传播平台,联结新闻媒体资源,配备科学新闻和新媒体专门人员并充分利用好专家和成果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