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 研究哮喘儿童红细胞补体受体1(CR1)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65例哮喘儿童(哮喘组)和2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采用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RBC-C_(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测定两组儿童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哮喘组CR1基因高表达基因(HH)、中表达基因(HL)和低表达基因(LL)型分布频率分别为43.08%(28/65)、36.92%(24/65)和20.00%(13/65),对照组分别为78.57%(22/28)、17.86%(5/28)和3.57%(1/28),两组CR1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RBC-C_(3b)R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BC-ICR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中,HH型的RBC-C_(3b)RR明显高于HL型,HL型的RBC-C_(3b)RR又明显高于LL型(P值均<0.01);HH型的RBC-ICRR明显低于HL型,HL型的RBC-ICRR又明显低于LL型(P值均<0.01).结论 哮喘儿童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分布异常,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哮喘儿童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程度与红细胞CR1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红细胞膜补体受体I(ECR I)浓度变化,探索RA的发病机制.方法:用ELLSA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受体I浓度,戊二醛固定红细胞定量包被于V型板上,依次加入抗ECR I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与底物显色,将上清液移于比色孔中,405 nm比色,计算吸光度值.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用抗凝血提取红细胞配成1×106个/ml红细胞悬液,加入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率.结果:RA患者ECR I分子浓度低于正常健康人(P<0.01),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率低于正常健康人(P<0.01).结论:RA患者ECR I分子浓度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其变化与RA活动指标变化相关.它对RA的诊断及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相关关系 ,以及血液透析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粘附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 2 3例尿毒症未透析患者、2 2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单次血液透析前后和 2 1例正常人的红细胞CR1的活性 (RBC -C3bRR、RBC -ICR)及T细胞亚群 (CD3 + 、CD4+ 、CD8+ 和CD4+ /CD8+ )的数量变化。结果 红细胞CR1的活性及T细胞亚群在尿毒症患者中呈现明显异常改变 ,血液透析可以部分改善该状况。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细胞亚群密切相关。血肌酐值与红细胞C3bRR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CD4+ /CD8+ 均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不全和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其改变与肾脏功能受损的程度相关。红细胞免疫可能通过某种机制调控了包括T细胞亚群在内的某些免疫细胞的活性 ,从而共同发挥免疫防御作用。血液透析可以部分改善尿毒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不全和细胞免疫功能障碍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与粘附活性的相关性。方法:测定56例PNS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及数量表达与粘附活性,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56例PNS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HH:60.7%,HL:30.3%,LL:9.0%)与30名健康人(HH:66.7%,HL:25.9%,LL:7.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NS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P〈0.05)。并且PNS患者红细胞CR1高、中、低表达基因型的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均低于健康人高、中、低表达基因型(P〈0.01,P〈0.05)。结论:PNS患者红细胞CR1数量表达与黏附活性的变化主要是后天因素引起,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高、中、低表达与其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GSTO1基因多态性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新疆奎屯砷中毒病区慢性砷中毒患者96人,病区内对照组73人,以及非病区外对照组89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GSTO1基因rs4925及rs11509438多态位点进行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双对引物多态性(PCR-CTPP)方法对GSTO1基因rs11509437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GSTO1基因rs4925、rs11509438及rs11509437位点的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三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O1基因rs4925、rs11509438及rs1150943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砷暴露人群中的发病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O1基因rs4925、rs11509438及rs11509437位点可能与新疆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及第12外显子(exon12)突变与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关系。[方法]以砷中毒患者110例为病例组,按临床诊断分为轻、中、重度组;按皮肤病理诊断分为非癌变组和癌变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其中105例砷中毒患者和82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10例砷中毒患者和110例对照人群外周血中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情况。[结果]①轻、中、重度组砷中毒患者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76%、16.28%和32.1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亦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或P〈0.01);癌变组患者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2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MLH1和hMSH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均随临床病情和皮肤病变程度加重而增高(P〈0.05或P〈0.01)。②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现hMLH1和hMSH2基因exon12突变。[结论]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是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的早期分子特征,亦可能是导致错配修复功能缺陷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对新疆砷中毒病区慢性砷中毒患者96例、病区内对照组73人以及非病区外对照组89人,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进行GSTT1 、GSTM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GSTT1、GSTM1基因型在3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在不同砷暴露人群中的发病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483,P=0.476;x2=1.852,P=0.396);GSTT1(+)+GSTM1(+)、GSTT1(+)+GSTM1(-)以及GSTT1(-)+ GSTM1(+)基因型在3组间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975;x2=5.841,P=0.054;x2=1.887,P=0.387);病例组中GSTT1(-)+GSTM1(-)的构成比(38.9%)明显高于外对照组(22.5%)(x2=5.828,P =0.016);砷中毒人群表现GSTT1(-)+GSTM1(-)基因型是健康人群的1.733倍(OR=1.733,95% CI=1.093~2.748).结论 GSTT1、GSTM1基因可能与新疆奎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无关联,但是GSTM1空白基因型频率在砷中毒人群中有升高趋势;GSTT1与GSTM1基因联合空白型可能与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有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妊娠早期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方法检测45例在妊娠早期首次确诊为APS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并与40例非APS早期妊娠正常者和40例非妊娠健康妇女作对照。结果 APS患者妊娠早期RBC-C3bR水平明显低于非APS早期妊娠正常者和非妊娠健康妇女[(11.41±6.16)%vs(13.62±4.03)%、(15.14±3.12)%,p<0.05],RBC-ICR明显升高[(9.80±4.31)%vs(7.03±3.13)%、(5.40±2.38)%,p<0.01]。APS妊娠患者不同妊娠结局组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比较,异常结局组RBC-C3bR明显低于正常结局组[(10.12±3.94)%vs(12.15±6.01)%],RBC-ICR明显高于良性结局组[(11.0±3.11)%vs(9.0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S患者妊娠早期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异常,其程度与妊娠结局有关,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检测可作为APS患者妊娠期监测免疫状况、预测妊娠结局指标。  相似文献   

9.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心绞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K469E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 采用候选基因法及病例-对照的方法,利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71例心绞痛和164例对照.进行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分析.结果 病例与对照2组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吸烟.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CAM-1基因K469E基因型KK在心绞痛组为28例,占39.4%;KE为30例,占42.3%,EE为13例,占18.3%;K等位基因与心绞痛相关,含有KK或KE基因型的人患心绞痛危险性是EE型的2.525倍.结论 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心绞痛发生有关,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潜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环试验测定38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和35例初次确诊为MDS患者(患者组)缓解前后红细胞膜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及红细胞膜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 对照组RBC-C3bRR及RBC-ICR分别为(18.65±2.58)%和(7.45±2.16)%;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3bRR分别为(9.87±2.43)%和(14.65±3.22)%,而缓解前后RBC-ICR分别为(15.48 ±3.25)%和(9.36±2.56)%.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3bRR及RBC-IC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患者组缓解前后RBC-C3bRR及RBC-I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后RBC-C3bRR明显升高,但仍较对照组低,缓解后RBC-ICR明显降低,但仍较对照组高.结论 MDS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测定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RBC-C3bRR、RBC-ICR)可作为判定MDS患者疗效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抑癌基因p16启动子区CPG岛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中甲基化的情况和意义。方法分别采集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人群外周血标本各51例和52例,采用酚一氯仿法提取DN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含量,将基因组DNA变性成为单链,用亚硫酸氢盐修饰单链DNA,所有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被转变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则不变。设计针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等位基因的特异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最后经凝胶电泳检测目的片段。结果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与正常对照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94.1%(48/51)和71.1%(37/5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16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燃煤型砷中毒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液及皮肤组织中的转录及表达,探讨其在砷中毒发生、发展乃至癌变中的作用。[方法]在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选择68例地方性砷中毒(以下简称“砷中毒”)确诊患者(轻度24例、中度28例、重度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经过皮肤病理学诊断,分为一般病变组(20例)、癌前病变组(14例)及癌变组(6例)。在距病区约12km的非砷暴露村,选择23例居民作为对照组。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采集上述被调查者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中HDAC1 mRNA的表达。另收集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砷中毒患者皮肤组织标本(一般病变34例、癌前病变21例,癌变6例)和1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砷中毒患者皮肤及对照皮肤组织中HDAC1蛋白的表达。[结果]HDAC1 mRNA在对照组及轻、中、重度砷中毒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平均值分别为0.44457(0.37093—0.63904)、0.49286(0.08018~1.12747)、0.45185(0.24413~0.87641)和0.56676(0.30678~0.844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9,P〉0.05);HDAC1 mRNA在一般病变组、癌前病变组和癌变组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81(0.16723~0.83972)、0.50552(0.28280~1.43397)和0.80479(0.92123~1.899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2,P〉0.05)。HDAC1蛋白在一般病变组、癌前病变组以及癌变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0%和83.33%,与对照组(46.67%)比较表达增强(P〈0.01)。[结论]HDAC1参与了砷中毒的发生发展,其蛋白表达增强可能是砷中毒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13.
DNA修复基因XPD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基因XPD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地方性砷中毒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包括正常对照99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92人。以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XPD基因Lys751 Gin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和地方性砷中毒患病风险的方法。结果病例组中野生型XPD75Gln纯合子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携带XPD751Lys/Lys基因型比较,携带至少一个XPD75Gln等位基因的个体即Lys/Cln和Gin/Gin基因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病风险显著增加,锨值分别为1.59和8.56。结论XPD基因Lys751Gln多态性和地方性砷中毒易感性有关,XPD751Gln等位基因可能是地方性砷中毒的风险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 探讨富硒乳酸菌制剂保护 CCl4诱发肝损伤小鼠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和免疫功能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 : 选择 48只雌雄各半健康成年小鼠 ,随机分成对照组 (C组 ) ,CCl4组 ,CCl4-中剂量富硒乳酸菌制剂保护组 (CCl4- MSe组 ) ,CCl4-高剂量富硒乳酸菌制剂保护组 (CCl4-HSe组 ) ,通过腹腔注射 CCl4诱发肝损伤后 ,分别在第 1、2 w观察 RBC- CR1 花环率和 RBC- IC花环率及 GSH- Px、GST、SOD和 MDA的变化。结果 : 在注射 CCl4后 ,RBC- CR1 花环率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 ,但 CCl4- MSe、CCl4- HSe组均高于或显著高于 CCl4组 ;CCl4组 RBC- IC花环率显著升高 ,CCl4- MSe和 CCl4- HSe组未见明显上升 ,与对照组相近 ;CCl4组红细胞溶血液 GSH- Px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但 CCl4- MSe、CCl4- HSe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CCl4组 ;各组间 GST活性除第 1 w CCl4- HSe组显著高于 CCl4组外无显著差异 ;SOD活性仅见第 2 w CCl4- MSe、CCl4- HSe组比 CCl4组明显升高 ;各处理组溶血液 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 CCl4- MSe和 CCl4- HSe组均低于或显著低于 CCl4组。结论 :  CCl4诱发肝损伤小鼠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和免疫功能变化非常显著 ,富硒乳酸菌制剂能通过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抗氧化酶活性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人群GSTO1 mRNA表达及与砷甲基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O1)mRNA在砷中毒患者、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及其与尿砷甲基化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饮水型砷中毒重度患者、轻度患者、病区对照和非病区对照各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测定研究对象的淋巴细胞中GSTO1 mRNA表达,采用AFS-9130、SAP-10检测尿无机砷(iAS)、一甲基胂酸(MMA)、二甲基胂酸(DMA)、尿总砷TAs含量.结果 中重度组,轻度组、病区对照组人群iAs,MMA,DMA,TAs一甲基化指数(PMI)均明显高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0.05);中重度组(P_(50)=1.96),轻度组(P_(50)=1.31)、病区对照组人群(P_(50)=1.23)GSTO1mRNA表达高于非病区对照人群(P_(50)=1.015)(P<0.05);GSTO1 mRNA表达与MMA%(r=0.206,P=0.112)、DMA%(r=0.098,P:0.700),PMI(r=0.127,P=0.615)和SMI(r=0.192,P=0.445)无相关性.结论 GSTO1 mRNA表达与砷甲基化无明显关系,砷中毒引起的损伤可能与砷暴露引起GSTO1mRNA表达增高,并将五价砷化物还原为三价砷化物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方性砷中毒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为砷中毒病区居民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将改水5年后的砷中毒病区调查者分为轻、中、重度病例组和内对照组,非病区调查者为外对照组;对调查者的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和溶菌酶(LSZ)进行测定,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5个组共252人,所选择的病区村5年前已实施改水,水砷含量符合国家标准(≤0.05 mg/L),各组尿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698,P>0.05);各组Ig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923,P<0.01),外对照组IgG均数为11.16g/L,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溶菌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34.998,P<0.01),外对照组溶菌酶水平为13.57 μ g/ml,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饮用低砷水5年后砷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仍然存在,砷中毒病区在加大除砷改水力度的同时,应加强居民身体状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STO基因多态性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名燃煤型砷中毒患者和140名健康个体GSTO1 Ala140Asp和GSTO2Asn142Asp基因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中携带GSTO2 142Asn/Asp Asp/Asp(杂合型 突变纯合型)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携带该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GSTO2 142Asn/Asn(野生纯合型)基因型个体发生砷中毒的风险升高1.18倍(ORadj=1.18,95%CI:1.02~1.37);而病例组中携带GSTO1140Ala/Asp Asp/Asp(杂合型 突变纯合型)基因型个体的比例仅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adj=0.98,95%CI:0.51~1.91);但同时携带GSTO1 140Ala/Asp Asp/Asp和GSTO2 142Asn/Asp Asp/Asp基因型的个体砷中毒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adj=2.48,95%CI:1.14~5.40).[结论]携带GSTO2Asn142Asp基因型个体有较高的砷中毒发病风险;而同时携带GSTO1 140Ala/Asp Asp/Asp和GSTO2 142Asn/Asp Asp/Asp的个体可能更容易发生砷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