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申婷  张野  张珊珊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2):1824-1827
评价羞耻倾向在高中生亲子依恋和欺凌间的作用,为开展高中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1月,采用青少年亲子与同伴依恋量表、中学生欺凌行为问卷和中学生羞耻感量表.对方便抽取的辽宁省沈阳市和河南省新乡市4所高中1 149名学生的欺凌实施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31.07%高中生涉及欺凌,男生、高二学生、独生子女、农村学生总体实施欺凌报告率均较高(P值均<0.01).母子依恋与羞耻倾向、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4,-0.21,-0.20,P值均<0.01);父子依恋与羞耻倾向、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0.21,-0.19,P值均<0.01);羞耻倾向分别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19,P值均<0.01).羞耻倾向在母子依恋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中均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1.78%和15.70%.羞耻倾向在父子依恋与传统欺凌、网络欺凌中均起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5.17%,17.43%.结论 母子依恋、父子依恋既可以对高中生欺凌实施行为产生直接作用,又可以通过羞耻倾向间接作用于高中生欺凌实施.  相似文献   

2.
黄海  侯建湘  余莉  周春燕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1):1654-1656,1659
了解大学生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某高校选取1 172名大二、三年级学生,选用中文网络依赖量表修订版、手机依赖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15.4%)高于网络依赖(8.7%),且存在一定比例的2种依赖共病现象.男生、理科生的网络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47,-2.28,P值均<0.01),女生、文科生的手机依赖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3.26,2.98,P值均<0.01),大二学生网络与手机依赖得分均高于大三学生(t值分别为7.04,5.01,P值均<0.01).纯网络依赖组、纯手机依赖组及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无依赖组,且2种依赖共病组的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纯网络或手机依赖组(P值均<0.05).网络依赖、手机依赖得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正相关(r网络 =0.25~0.36;r手机=0.35~0.46,P值均<0.01).抑郁、焦虑分别对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大(B值分别为0.15,0.22,P值均<0.01).精神病性与强迫对网络和手机依赖均有预测作用(B值分别为0.15,0.10,0.11和0.1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高于网络依赖,并存在2种依赖共病现象,2种依赖在性别及学科类型上的分布有明显不同.个体网络依赖、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既有所不同,又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亲子沟通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有效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亲子沟通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河北省5所大学2 4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和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55%,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2.48%,男生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41.853,33.973,P值均<0.01);网络成瘾组与网络成瘾倾向组大学生的父子沟通、母子沟通均差于非网络成瘾组大学生(F值分别为29.83,25.64,P值均<0.05);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各因素与父子沟通、母子沟通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亲子沟通的效果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密切相关,父母应该掌握沟通技巧,积极与子女沟通,有助于防止子女网络成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海  周春燕  余莉 《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4-1076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1 172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施测.结果 大学生手机依赖检出率为15.4%;大学生手机依赖得分在性别与专业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和文科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更高;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上得分更高(P值均<0.01),且手机依赖与SCL-90及其9个因子呈统计学相关(P值均<0.01).焦虑、精神病性、强迫及恐怖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22,0.11,0.10,0.08).结论 手机依赖大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了解上海市中学生饮酒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为制定限制青少年饮酒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4个城区的初中学校25所、高中学校11所、职业中学10所共4 801名学生,采用问卷进行饮酒KAP调查.结果 中学生饮酒知识得分平均为(7.42± 3.18)分,态度为(4.69±2.65)分,行为为(2.83士1.63)分.饮酒KAP分数相加综合评价,仅20%的学生为“好”,评分为“差”的学生人数比例为39%.女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均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6.892,11.604,6.679,P值均<0.01);职业中学学生知识、态度及行为分数均为最低,初中生知识得分低于高中生,但态度和行为得分初中生均高于高中生(F值分别为20.893,177.893,130.353,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饮酒KAP水平均不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中学生饮酒知识水平,重点为职业学校学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法规的严格执行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为减少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对整群抽取的1 109名湖南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5),女生的手机成瘾程度高于男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量表中的沟通、信任因子均呈负相关,与疏离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1).同伴依恋在父子依恋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占总效应的26.7%;同伴依恋在母子依恋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占总效应的24.9%.结论 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亲子依恋可以通过同伴依恋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  相似文献   

7.
孙崇勇  杨忠君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72-1675
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现状及二者间关系,以便进一步探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方法 采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与“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量表”(PCQAS),随机整群抽取的对吉林省3所中学1 140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平均得分为(26.8±24.0)分,不同性别(t=8.85)、年级(F=9.78)学生运动量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中等、大运动量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70%,20.38%,20.92%.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平均为(86.5±7.7)分,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4,P<0.01),高二年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87.9±7.4)最高,其次是高三年级学生(86.0±7.9)、高一年级学生(85.6±7.6);不同运动量的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乐观、自信、韧性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88,7.56,11.30,21.34,47.67,P值均<0.01),均表现为运动量越大,心理资本水平越高;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资本总分及希望、自信、韧性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0.35,P值均<0.01).运动量对心理资本的希望、自信、韧性维度及总分均有正向预测作用(Beta值分别为0.08,0.12,0.22,0.19,t值分别为2.80,4.11,7.50,6.52,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偏低,心理资本水平中上;体育锻炼对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大学生406名,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33.5%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孤独时用手机交流、影响睡眠、使用时间超预期等是主要表现;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与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性别大学生的逃避性、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失控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手机依赖组大学生较非依赖组的神经质与开放性得分更高(t值分别为5.71,2.36,P值均<0.05),宜人性与严谨性得分更低(t值分别为-2.87,-3.18,P值均<0.01),且4个人格因子与手机依赖呈显著相关(P值均<0.05).神经质与严谨性对手机依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了解中学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基本心理需要与幸福感的关系,为维护和促进中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和中学生多元幸福感问卷,对随机抽取的云南省芒市1 41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女生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3.67±0.74)(3.85±0.65)分,明显高于男生的(2.73±0.35)(2.82±0.36)分(t值分别为-4.55,-4.37,P值均<0.01);初中生的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3.83±0.67)(3.72±0.71)分,明显高于高中生的(2.82±0.39)(2.74±0.31)分(t值分别为2.75,3.91,P值均<0.01).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基本心理需要和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3 ~0.643,P值均<0.01).领悟社会支持可直接对中学生的幸福感产生正向预测作用(β=0.27,t=11.93,P<0.01),也可通过社会适应、基本心理需要的部分中介对幸福感产生影响,3个变量可累积解释幸福感变异的51.3%.结论 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基本心理需要与幸福感具有正相关,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和基本心理需要对中学生的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行为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及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41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无聊倾向组在手机依赖行为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低无聊倾向组,其中失控性得分分别为(17.97±4.76)、(14.60±3.88)分,戒断性分别为(14.16±4.10)、(12.08±4.10)分,逃避性分别为(8.83±2.69)、(7.50±2.62)分,低效性分别为(5.89±2.18)、(4.79±1.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孤独感、单调性呈正相关,与自控力呈负相关;孤独感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3.567,P<0.01),自控力能负向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t=-4.365,P<0.001),无聊倾向对手机依赖行为有明显正向预测作用(t=6.686,P<0.001)。结论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各因子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对后者具有有效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