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不仅可引起腹泻和出血性结肠炎,还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甚至死亡,是全球关注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们于2007—2010年每年的5—10月,采集余姚市2家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脑梗富的病因:出血性脑梗塞最主要的病因是脑栓塞。Hart发现出血性脑梗塞在栓塞性梗塞中占51~71%,而非栓塞性梗塞只占2~21%。Toole认为几乎所有的出血性脑梗塞都继发于栓塞。心脏栓子引起的脑梗塞中,容易出现出血性倾向,但与梗塞大小无关。CT上发现约1/2出血性脑梗塞与由心脏栓子引起的中风有关。除此之外,出血性脑梗塞也可发生在脑血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点,为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预测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6年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2004—2006年及2008年同期上升5.27、6.82、5.40和2.26倍;8—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广西等南部省份,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学生三大人群中。2004-2006年共报告暴疫情6起,2007年和2008年各报告暴疫情65起和13起,9月份高发,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是引起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主要病原。结论做好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肠出血性O157;H7大肠艾希菌(EHEC O157;H7)于1982年报告并被确认为致病菌,感染该菌可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在国内外引起过爆发和流行,造成严重危害,已为世界瞩目,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主要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并可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近年来国外多次报道过该菌引起的暴发流行。患者死亡率较高,我国除个别地区国际海关检疫局检出该菌外,还未见报道。国外一些国家的疾病控制中心已规定医疗单位门诊及住院部细菌检测室应将该...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O157:H7大肠杆菌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可引起出血性肠炎,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死率高,而且预后差.其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英文缩写,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大脑缺血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闭塞或狭窄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年龄多在40岁以上,而且发病日趋年轻化,严重者可引起死亡。调查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8.
自1982年首次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北美引起出血性肠炎以来,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病原菌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尤以发达国家病例为多,这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和监测报告系统完善有关。大多数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感染是食用了被牛粪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和出血性结肠炎。近些年已经报道过多起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暴发流行,因儿童和老年人患者有时会在腹泻后继发诸如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率较高。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血清型别,  相似文献   

9.
杀虫脒又称氯苯脒,是一种广谱杀虫剂和杀螨剂。近年来广泛用于防治水稻螟虫和棉花、果树的螨类等虫害。急性中毒已有多篇报道,其临床主要表现有意识障碍、紫绀、出血性膀胱炎三大症状群。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2—甲基-4-氯苯胺可引起人的严重膀胱炎,曾报告3例接触2-甲基-4-氯苯胺引起血尿,3年后随访仍有下腹不适、膀胱和尿道炎  相似文献   

10.
AFLP技术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分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多态性并对其进行分型。方法 32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离株基因以PstI酶切,将酶切后的基因组DNA与事先合成的人工接头在T4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然后以此连接了接头的DNA为模板,用与人工接头互补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水平电泳,照相记录结果。结果 共得到1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经SPSS 10.0聚类分析得到分类树状图。结论 AFLP技术可用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基因分型,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刘华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61-166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传染病。除了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外,还可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的并发征,后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1]。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多种脑血管因素所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痴呆综合征。这种损害可来自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也可来自出血性脑血管病(HCVD)及其他原因未明者。1 病因 NIDS—AIREN组成的国际VD工作组对VD的病因做如下分类。1.1 ICVD 据报道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约26.3%可发生痴呆。ICVD又可分为:(1)多梗塞性痴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一起外籍船舶船员感染性腹泻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方法 采集外籍船舶船员的粪便10份、肛拭子样本16份、血液9份、其他样品6份。依照《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WS 271—2007)和《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通过细菌培养、核酸检测及毒力基因检测等方法来鉴定本起感染性腹泻疫情是否由O157∶H7引起。结果 从腹泻患者的肛拭子和粪便中,检出2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stx1基因核酸阳性,患者血清中检出志贺毒素EHECstx1,并且从肛拭子和粪便中培养出2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菌株。结论 本次外籍船舶船员感染性腹泻是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并排除本次感染性腹泻是由O157∶H7引起的疫情。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正常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的革兰氏阴性菌,多数不致病。然而一群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coli,STEC)是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在人类可引起严重的胃肠道和循环系统疾病,如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等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E.coli),俗称大肠杆菌,是一类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优势菌种,是人类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肠道内和肠道外的感染[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包括O157、O111、O26等血清型,O157:H7是其最常见的血清型之一,因可导致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可引起感染性腹泻,是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最具代表性的血清型之一。  相似文献   

16.
1986年7—8月份郑州烟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采集眼洗液标本6份,用 Hela 细胞做病毒分离,共分离到病毒5株。经生物学和血清学鉴定,这5株病毒属肠道病毒70型。用这次分离的病毒作抗原与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进行补体结合试验和中和试验,证明本次郑州烟厂流行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系由肠道疾病毒70型所引起。  相似文献   

17.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O157:H7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菌,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为了掌握武汉市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在宿主动物、腹泻病人及食品中的带菌和菌株毒力基因情况,本文于2003年进行了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宿主动物带菌情况调查。并在腹泻及肾衰患者中进行病原检索和食品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出血性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由于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液重新涌人梗死的病灶,引起梗死区的出血转化,被称为出血性脑梗死.自CT和MRI问世以来,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也日渐增多,尤其近年来溶栓和抗凝药物的普遍应用,出血性脑梗死引起广泛关注.现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由于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液重新涌人梗死的病灶,引起梗死区的出血转化,被称为出血性脑梗死。自CT和MRI问世以来,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也日渐增多,尤其近年来溶栓和抗凝药物的普遍应用,出血性脑梗死引起广泛关注。现将我院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STEC)可引起人类单纯性腹泻,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腹泻(BD)、出血性结肠炎(HC)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目前已知和推测的STEC的毒力因子有:与附着-脱落效应(也称A-E损伤)有关的粘附素intimin(编码基因eae),志贺样毒素Ⅰ、Ⅱ(编码基因stx_1、stx_2),溶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