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秋  雷正明  叶明新  付文广  淦宇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98-2599,260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某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Ⅰ型7例,Ⅱ型9例,Ⅲa型11例,Ⅲb16例Ⅳ型16例。根治性切除29例,姑息性切除9例,内引流术11例;单纯置管外引流术5例;剖腹探查仅行腹腔病灶活检术2例,非手术治疗3例。根治性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26.2月;姑息性切除者,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仅行内外引流术者,平均生存期为13.9月;非手术治疗者,平均生存期4.2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手术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27例肝门胆管癌患者,胆管癌切除19例,胆管外引流2例,肝内胆管和空肠Rous-Y式吻合6例。结果19例胆管癌切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10/15)、27.3%(3/11)、14.3%(1/7);胆管外引流术后仅生存3个月及8个月;肝内胆管和空肠Rous-Y式吻合术后生存期为4~19(平均9)个月。结论肝门胆管癌应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管癌虽不常见,约占人类癌症病例数的2%,美国胆管癌近期每年有7500例报告,其中一半以上为肝门部胆管癌,目前我国尚无确切统计数,但按人口比例及东方人胆道疾病比西方人发病率高的差异,我国肝门部胆管癌的年病例数肯定远远超出这一数字。肝门部胆管癌是源于肝内及肝外胆管结合部即肝总管的胆管癌,也包含肝外胆管中下段癌或肝内胆管癌浸润至肝门部胆管的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肿瘤的40%~60%,由于肝门部胆管呈多极分叉状生长,并相伴行与门静脉、肝动脉的密切紧贴的毗邻关系,加之胆管癌又多以浸润性生长为特征。因此,肝门部胆管癌曾经被认为是外科治疗或手术根治性切除不可能达到的疑难癌症。现依据最新文献报道并结合我们的经验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腹痛、陶土样大便、纳差;B超、CT、PTC、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总手术切除率为48.9%(43/88),其中根治性切除21例(23.9%),姑息性切除22例(25.0%),手术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0.7%、6.9%。非切除胆道引流者占43.2%(38/88),其中行胆道内引流24例(27.3%),外引流14例(15.9%),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28.6%,无2年生存者。剖腹探查7例(8.0%),均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9.1%。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手术切除时机。  相似文献   

5.
胆管癌虽不常见,约占人类癌症病例数的2%,美国胆管癌近期每年有7500例报告,其中一半以上为肝门部胆管癌,目前我国尚无确切统计数,但按人口比例及东方人胆道疾病比西方人发病率高的差异,我国肝门部胆管癌的年病例数肯定远远超出这一数字[1-3]。肝门部胆管癌是源于肝内及肝外胆管结合部即肝总管的胆管癌,也包含肝外胆管中下段癌或肝内胆管癌浸润至肝门部胆管的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肿瘤的40%~60%,由于肝门部胆管呈多极分叉状生长,并相伴行与门静脉、肝动脉的密切紧贴的毗邻关系,加之胆管癌又多以浸润性生长为特征。因此,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来,我院独立开展了肝左叶、肝右叶、尾状叶区域的肝切除术6例,其中1例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尾状叶并致右肝动脉受侵及门静脉右支栓塞的病人,顺利完成了肝门部胆管癌根治、联合肝右叶及尾状叶切除、左肝管空肠Roux-Y吻合手术,术后病人顺利康复出院。此例病人病变涉及肝门部胆管、尾状叶和肝右叶,具有高位胆管癌和肝癌的双重特征,手术范围大,是一类极具代表性、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现结合本例病人术前、术中、术后麻醉处理情况,就相关问题做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调查的病例中手术根治性切除患者共46例,占57.5%;姑息性切除患者18例,占22.5%;内、外胆管引流患者16例,占2o.0%回访患者65例,其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46例,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4.3%、30.4%、15.2%;姑息性手术切除患者18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55.6%、6.2%;内、外胆管引流患者16例,1、2年生存率分别为25.0%、12.5%;根治性切除术患者1~3年生存率均高于其他手术方式;所有患者术后发生胆瘘5例、肝功不全3例、应激性溃疡2例,腹腔感染及腹腔出血各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结论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门部胆管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可能较差,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方法,能够延长患者的最佳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报告1994年6月~1996年2月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8例,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其余7例无并发症,术后平均生存16个月(5~32个月)。认为积极的手术切除能改善预后,强调广泛的胆管切除和肝门部的骨骼化及切除肿瘤邻近和涉及的肝组织。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包括肝总管、左右肝管汇合部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60%~ 70%.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肝门部胆管癌易早期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的肝组织,故手术难度大,且预后较差,一直是普通外科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关键[1].为探讨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断特点、术式选择及疗效,我们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疗效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手术治疗的45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探查组3例,置管外引流组15例,胆肠内引流组13例,根治性切除组14例,比较各组术后生存时间。结果:3例患者经探查后发现已失去进一步手术机会,相继于术后1~3周发生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置管外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1.5个月;胆肠内引流组平均生存时间为15.4个月;根治性切除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2个月。根治性切除组与引流组术后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法根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姑息性肿瘤切除和引流术也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联合尾状叶切除在手术治疗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作用与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6月蚌医一附院肝胆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Ⅲ型肝门胆管癌患者。患者分为联合尾状叶切除组及未联合尾状叶切除组。结果:共12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57例未行联合尾状叶切除(44.9%),70例联合尾状叶切除(55.1%)。联合尾状叶切除组术前中位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联合尾状叶切除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显著高于对照组(64.0 vs 34.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P=0.025)和出现临床症状(P0.001)为影响中位OS的危险因素。结论:联合尾状叶切除术可使Ⅲ型肝门部胆管癌中位OS的明显提高,其他影响中位OS的因素还包括淋巴结转移阳性和出现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发热、腹痛、陶土样大便、纳差;B超、CT、PIE、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总手术切除率为48.9%(43/88),其中根治性切除21例(23.9%),姑息性切除22例(25.0%),手术切除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4%、20.7%、6.9%。非切除胆道引流者占43.2%(38/88),其中行胆道内引流24例(27.3%),外引流14例(15.9%),1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28.6%,无2年生存者。剖腹探查7例(8.0%),均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围手术期病死率为9.1%。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手术切除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3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手术治疗30例,实施肝门胆管癌切除23例(76.7%),其中根治性切除14例(46.6%),姑息性切除9例(30.0%);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肝管内外引流术6例。随访6个月~3年,根治性切除死亡11例,平均生存期为(8.6±1.1)个月,其1年、3年生存率为56.4%、24.1%;姑息性切除死亡8例,平均生存期为(6.2±0.4)个月,其1年、3年生存率为51.3%、20.8%。结论实施肝门胆管癌切除要遵循个体化原则,改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王大铮 《中国保健》2008,16(1):45-4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96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31例(31/45)行胆管癌切除,17例切除后存活24个月以上,3例死于15个月内,其余存活4~18个月,未切除者行胆道内或外引流术也可以进行放射治疗,未手术者行内或外引流.结论:外科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内外引流手术可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5.
延学军 《现代保健》2011,(23):130-13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断、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1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患者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24%(18/740),均经手术确诊.综合B超、CT、MRI/MRCP以及CA19-9检查,术前诊断8例,占445%.根治性切除11例,占611%(11/18),存活19~53月,平均27月;姑息性切除及探查引流7例,占389%(7/18),存活3~15月.术中快速冰冻确诊6例,术后左外叶切除胆管切缘病理阳性3例.结论 B超、CT、MRI/MRCP以及CA19-9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但术前确诊率仍较低,术中快速冰冻可提高确诊率,积极的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和总结肝叶(段)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意义。方法对本院7年来2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根据不同病变行肝段、叶切除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叶(段)切除后,229例术后恢复良好;发生胆漏5例,膈下脓肿3例,胆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8例;术后经T管造影以及BUS、CT检查证实结石取净者221例。术后随访217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肝内结石复发14例(5.8%),反流性胆管炎9例。结论正确的肝叶、段切除既能去除胆管狭窄、结石、毁损的肝组织,甚至肝脓肿,又能去除胆管癌的好发部位或早期胆管癌。研究结果表明: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以来同一手术组收治的67例肝门胆管癌切除病例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和Bismuth分型实施,其中38例行联合肝切除和29例未联合肝切除;肝切除组获R0根治21例,R0根治率55.3%,未行肝切除组获R0根治10例,R0根治率34.5%,R0根治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肝切除组有1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39.5%,其中肝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未切肝组4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3.8%;R0根治组(31例)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9.3%、53.6%和32.1%,R1-R2根治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7%、30%和10%,两组间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肝切除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8%、48.5%和24.2%,未肝切除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5%、32%和16%,肝切除组与未肝切除组的术后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外科治疗,联合肝叶切除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在临床属于疑难而不很常见的肿瘤,曾经被认为是无法手术切除或根治性切除的癌症,加之其又属于放疗与化疗不敏感的肿瘤。因此肝门部胆管癌一直是肝胆外科领域最具挑战和备受关注的疑难病症之一。从近三十年的文献报道看,肝门部胆管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美国近期每年约有7500例胆管癌的新病例报道,我国尚无统计但一定远远超过此数。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经验大多来自国际上少数中心的报道,已经使这一疑难癌症的诊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的5年生存率也从零提高到20%~40%,对肝门部胆管癌临床诊治的许多争论也逐渐形成共识与常规。  相似文献   

19.
温学东 《现代保健》2011,(27):133-134
目的总结不同类型肝门部胆管癌术式选择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2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方式。结果手术切除加吻合术21例(87.5%)、外引流2例(8.3%)、探查取活检1例(4.2%),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胆汁漏2例,胆道逆行感染3例,腹腔感染3例;行癌灶切除加吻合术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2—38个月,平均生存21.6个月;行外引流术的患者生存127~181d;无法手术仅行剖腹探查活检术的患者术后57d死亡。结论依据肝门部胆管癌的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术式,临床效果好,施行癌灶切除加吻合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邵亚红  徐海娟  徐红 《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0):80-80,F0004
高位胆管癌,又称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或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或近端胆管癌(Proximal Cholangiocarcinoma),是指原发于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部以上,主要侵犯肝总管及其分叉部以上左右肝管的胆管癌。高位胆管癌分化较好,较少发生远处转移,但其部位隐蔽,切除率低。根治性手术往往包括肝叶的规则性切除、胆管空肠高位吻合、门静脉或肝动脉的合并切除甚至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姑息性手术也常需要“T”形管引流、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内镜下胰胆管支架引流或胆肠吻合术。上述这些操作对阻塞性黄疸病人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术后可出现许多并发症;而精心的护理严密的观察对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高位胆管癌患者83例,其中手术治疗58例,现相术后并发症的监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