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初筛,选择出可疑产酶菌株,然后以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产AmpC酶菌株,以复合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以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株.结果在下呼吸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初筛为耐药菌株的242株细菌中,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分别为21、110、6株,总检出率分别为8.7%、45.5%、2.5%,其中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最高,为42.1%,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最高,为64.5%.结论及时准确地检测产AmpC酶和(或)ESBLs细菌,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提供依据,能早期治疗并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耐头孢西丁(FOX)的192株肠杆菌科细菌中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和ESBLs的表型检测及耐药性分析,揭示其主要耐药机制和耐药特征。方法:运用双纸片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检测ESBLs,最后运用MIC法测定这些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统计学软件EpiInfor2000、WHONE5.4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受检菌中共检出高产AmpC酶菌87株,检出率为45.3%,产ESBLs菌共检出96株,检出率为50%。药敏结果显示:单产AmpC酶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55.6%~100%)明显高于非产酶菌的耐药率(33.3%~44.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产AmpC酶菌的4重耐药率(78.9%)与8重耐药率(72.3%)均高于非产酶菌(40.9%)和(36.8%),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pC酶与ESBLs已成为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治疗同时产AmpC酶与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或采用四代头孢如头孢吡肟治疗单产AmpC酶菌造成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痰霍尔曼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方法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l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临床脑卒中患者痰分离的1株霍尔曼肠杆菌进行鉴定和21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应用头孢硝噻吩(Ncf)试验检测其β-内酰胺酶(BLs),多底物纸片法分类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phoenixTMl00细菌鉴定仪鉴定该菌为霍尔曼肠杆菌,可信度(ID)99%;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多黏菌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Ncf试验、邻氯西林协同试验、亚胺培南诱导阳性,克拉维酸、舒巴坦协同试验阴性。结论该脑卒中患者痰霍尔曼肠杆菌临床分离株仅部分β-内酰胺类耐药,其机制为产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和邻氯西林协同试验、亚胺培南诱导阳性,推测为产诱导型AmpC酶。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作用   总被引:56,自引:22,他引:34  
目的 比较哌拉西林/他哩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方法 以10株单纯诱导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和5株诱导产AmpC酶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阴沟肠杆菌为对象,采用肉汤稀释渐进突变选择法筛选突变株,三维试验监测受试菌的AmpC酶产生情况,琼脂稀释法测定突变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结果 在单纯诱导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中,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最强。在诱导产AmpC酶并产ESBLs的阴沟肠杆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最强。头孢吡肟对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作用较弱,但可逐渐增强部分受试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亚胺培南对高产AmpC酶突变没有选择作用,也没有导致受试菌耐药性增强。结论 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突变的选择能力是不一致的,在治疗由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时,应选择具有高抗菌活性、低选择能力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医院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情况及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8月-2008年7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阴沟肠杆菌98株,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进行AmpC酶初筛,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阴沟肠杆菌高产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mpC酶基因。以K 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8株阴沟肠杆菌中有36株携带AmpC酶,检出率36.73%。在36株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中,检测到仅携带DHA基因株6株(16.67%);仅携带ACC基因株20株(55.56%);同时携带ACC和MIR基因株8株(22.22%);同时携带ACC、MIR和FOX基因株2株(5.56%)。产AmpC酶菌株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抑酶剂、氨曲南、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均有不同程度耐药(44.44%~91.67%);对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7.78%、0.00%。结论阴沟肠杆菌AmpC酶携带率高,是导致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重要原因;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应以药敏检测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AmpC酶初筛及确证检测意义,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方法 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分别用头孢西丁三相试验进行产AmpC酶初筛试验,三维试验进行产AmpC酶确证试验,并对两者进行比较,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在62株作AmpC酶检测鲍氏不动杆菌中,头孢西丁三相试验和三维试验两种方法 检出率为38.7%和25.8%;与三维试验比较,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敏感度为87.5%,准确度为80.6%,特异度为78.3%,AmpC酶阳性株均呈多药耐药,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AmpC酶阴性株.结论 临床实验室对鲍氏不动杆菌建立AmpC酶检测初筛制度,对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多耐药株出现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医院感染病原菌AmpC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与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方法 用改良的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持续高产AmpC β-内酰胺酶和ESBLs.结果 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持续高产AmpC 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16.00%,其中单独产AmpC β-内酰胺酶的产酶率为8.84%,以阴沟肠杆菌、褪色沙雷菌和产气肠杆菌产酶率高(36.00%、31.25%和28.00%);同时产ESBLs的检出率为7.16%,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阳性率高(15.18%、10.60%和8.74%).结论 医院感染菌株产酶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近两年阴沟肠杆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AmpC酶和ESBLs检测采用三维试验.结果 共分离106株阴沟肠杆菌,烧伤科是检出最高的科室;菌株检出数最多的标本是痰、创面、胆汁和引流液;药敏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头孢西丁高度耐药,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24.5%~50.9%;共检出产ESBLs菌29株,检出率27.4%;检出产AmpC酶菌43株,检出率40.6%,其中有23株为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结论 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检出率和耐药率日趋严重,应加强实验室的检测,以控制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李坚  王艾琳  黄晶  张维愈 《中国保健》2009,(20):819-822
目的:筛查吉林市耐药性肠杆菌科细菌产AmpC β-内酰胺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及化工二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207株肠杆菌科细菌,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产ESBLs的菌株,酶粗提物三维试验粗筛出产AmpC酶菌株。结果:207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者95株(占45.9%),产AmpC酶者52株(占25.1%)。结论:AmpC酶和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两类主要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阴沟肠杆菌产碳青霉烯酶、AmpC酶、产ESBLs的情况及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阴沟肠杆菌112株,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对碳青霉烯酶进行检测,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对AmpC酶进行检测,采用表型确证试验对产ESBLs进行检测,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12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自痰液,占60.7%,其次为分泌物及尿液,分别占16.1%、13.4%;从112株阴沟肠杆菌中检出碳青霉烯酶阳性2株,阳性率1.8%,AmpC酶阳性60株,阳性率53.6%,产ESBLs菌46株,阳性率41.1%,其中有28株仅携带ESBLs,42株仅携带AmpC酶,18株同时携带产ESBLs和AmpC酶.结论 应加强对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的控制和检测;阴沟肠杆菌产ESBLs和AmpC酶携带率高;临床治疗应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产酶株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β-内酰胺酶检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β-内酰胺酶的类型、检测方法及耐药性. 方法用NCCL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根据表型、纸片协同试验及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AmpC酶. 结果 83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22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ESBLs发生率为26%;根据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结果,表现为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6株,检出率为4.31%,表型鉴别高产AmpC酶,表现为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7株,检出率为4.43%,与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符合率为97.3%;纸片协同试验表现为产AmpC酶的为32株,检出率为3.83%,与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符合率为88.9%. 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主;表型筛选法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一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弗氏柠檬酸杆菌(CFR)的耐药机制。方法 2008年1月从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出多药耐药弗氏柠檬酸杆菌1株,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产ESBLs,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E-test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产ESBLs和AmpC酶基因,DNA测序决定基因型;接合试验测定耐药基因的转移性。结果临床分离出一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的多药耐药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氨曲南、氨苄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MIC分别为96、96、256、192、>256、>32μg/ml,PCR扩增及测序临床分离株携带blaCTX-M-3和blaCMY-2,接合试验显示含blaCTX-M-3和blaCMY-2基因耐药质粒可以通过接合转移至受体菌大肠埃希菌J53。结论 CFR同时携带有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基因,ESBLs基因和AmpCβ-内酰胺酶基因由质粒介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了解临床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药敏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93株进行比较分析,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三维法检测AmpC酶,药敏试验K-B纸片法,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93株,其中ICU分离出21株占22.58%,其他科室72株占77.42%;其对头孢唑林、阿膜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ICU和非ICU耐药率均达100.00%。结论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且呈多药耐药性,因此应加强监测临床感染菌的药敏变化,有针对性地选用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AmpC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AmpC酶的方法并了解其酶型.方法 用K-B法检测15株对头孢西丁不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双纸片确证法检测其中质粒介导的AmpC酶,并用三维试验与质粒介导的AmpC酶酶量直接测定法进行对比,同时检测这些菌产ESBLs的情况,用多重PCR方法检测AmpC酶型.结果 15株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3.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40.0%;双纸片确证法检测山8株质粒介导的AmpC酶,占53.3%,且不受ESBLs的干扰,与直接酶量检测法完全一致,敏感性高于三维试验;8株菌酶型测定均DHA-1型AmpC酶.结论 双纸片确证法可作为临床检测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方法,湖北地区的质粒AmpC酶以DHA-1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测及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状况及对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稳定性. 方法应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并对AmpC阳性者行接合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并测定AmpC阳性株对不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相对水解率. 结果在受检的80株阴沟肠杆菌中,24株产AmpC酶,4株接合成功,接合子的耐药率明显增加;对AmpC阳性株行药敏试验示,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1.7%;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为87.5%和7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54.2%;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为20.8%;对5种抗菌药物的相对水解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最高;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最稳定. 结论对于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亚胺培南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较稳定,头孢吡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次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弱.  相似文献   

16.
泌尿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泌尿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产酶率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微生物自动分析仪或API鉴定系统鉴定到种;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采用双纸片确认法;AmpC酶检测采用三维试验确认法;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肉汤定量稀释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176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占66.48%,产ESBLs和AmpC酶的阳性率为28.41%和6.82%,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菌株占5.11%。产酶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高为44.44%,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最低为42.00%。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的MIC90≤2mg/L。结论 由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较高。对产酶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亚胺培南治疗,对非产酶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噻肟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李树旺 《现代保健》2009,(29):30-31
目的研究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酶的发生率。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肠埃希菌53株,用K—B法测定细菌对头孢他啶等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头孢西丁改良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结果53株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0%~18.9%,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在30.2%~71.7%。53株大肠埃希菌中,24株ESBLs阳性,检出率为45.3%;4株AmpC酶阳性,检出率为7.5%。结论笔者所在医院ESBLs发生率较高,产ESBLs是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送检各类标本进行培养,分析产ESBLs与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双纸片增效法检测ESBLs;头孢西丁三维实验法检测AmpC酶;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 GN卡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2 124株,主要来自下呼吸道及气管抽吸物,占60.64%;六年间共检出952株产酶菌,检出率为44.82%,其中单产ESBLs750株,占78.78%,单产AmpC酶123株,占12.92%,同产ESBLs+AmpC酶79株,占8.30%;产酶株主要集中在ICU及康复科,检出率分别为56.07%及55.77%;60岁年龄组产酶检出率最高,为55.52%,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68,P0.01);产酶株与非产酶株对相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差异(P0.01);产酶株中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除外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米诺环素等7种抗菌药物,单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余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比于单产ESBLs要高;除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外,同产ESBLs+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其余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比于单产AmpC酶及单产ESBLs更高。结论产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的流行情况及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谱特征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采用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临床分离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129株,标本分布主要为痰标本检出90株(69.7%)、血液23株(17.8%)和尿液7株(5.4%),科室分布主要为ICU28株(21.7%),呼吸内科57株(44.2%),烧伤科17株(13.2%);12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酶菌82株(63.56%),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哌拉西林、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吡肟、氨曲南、头孢他啶均大于31.7%;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AmpC菌45株(54.87%),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阿米卡星敏感,AmpC阳性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远低于AmpC阴性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中ESBLs和AmpC检出率高,合并产AmpC酶和ESBLs肺炎克雷伯菌比单产AmpC酶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应加强监测产ESBLs和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治疗相关菌感染以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吡肟为首选。  相似文献   

20.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与ESBLs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临床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了解产AmpC酶和ESBLS的情况,分析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收集2007年1-12月同济医院检验科分离到的阴沟肠杆菌121株,用改良的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结果 121株阴沟肠杆菌中,产ESBLs的菌株有56株,占45.3%;产AmpC酶的菌株有35株,占28.9%,产AmpC酶和ESBLs的有18株,占14.9%,非产AmpC酶和ESBLs的有9株.占7.4%;体外的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3.8%、24.4%、32.5%、0;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6.7%和94.2%.结论 2007年检测到的阴沟肠杆菌主要产ESBLs,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率最高,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及第四代头孢类药物敏感率也较高,对其他类药物敏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