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6):733-734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孤立性血尿患儿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0例孤立性血尿患儿(患儿组)及3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仰卧位及脊柱后伸20分钟后,分别测量近肾门处左肾静脉扩张部位的内径(D_a)及狭窄处的内径(D_b),血流峰值流速(V_a、V_b),计算D_a/D_b、V_b/V_a。结果仰卧位:孤立性血尿患儿组D_a/D_b>2者占45.7%,正常组为6.7%;孤立性血尿患儿组V_b/V_a>3者占40.0%,正常组为3.3%。脊柱后伸20分钟后:孤立性血尿患儿组D_a/D_b>5者占38.6%,V_b/V_a>6者占35.7%,正常对照组各值无明显变化。仰卧位和脊柱后伸20分钟后,孤立性血尿患儿组各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孤立性血尿患儿是否患有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误诊分析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0)李祖广孙秀玲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utrackerphenomenon),是由于左肾静脉受到机械性挤压后而引起的反复性、发作性血尿或蛋白尿。自1989年以来,我们共...  相似文献   

3.
胡桃夹现象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新近被重视的一种疾病。但目前仍有许多临床医生没有认识该病,导致误诊或漏诊,故重视对胡桃夹现象的认识非常重要。现结合我们遇到的32例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胡桃夹现象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夹现象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受到挤压而引起的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新近被重视的一种疾病。但目前仍有许多临床医生没有认识该病,导致误诊或漏诊,故重视对胡桃夹现象的认识非常重要。现结合我们遇到的32例患者,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组确诊患者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5 ̄33岁,平均年龄(24±8)岁。病程2d至14个月,多数患者在外院检查过,但29例未能确诊。31例患者为门诊患者,1例为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血尿,其中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26例。红细胞形态检查提示:非肾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彩超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共50例。结果其中有32例的首发症状为血尿,所占比例为64%,7例患者首发性蛋白尿,占14%,6例患者左侧的精索静脉曲张,占12%,5例患者盆腔的淤血综合征,占10%。彩超提示:仰卧位时,左侧肾静脉的扩张段的静脉内径与狭窄段的静脉内径的比值≥2,在脊柱的过伸位15-20min后或者在站立位时,左侧肾静脉的扩张段的静脉内径与狭窄段的静脉内径的比值≥4;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左肾静脉狭窄段的峰值流速达到((141.8±30.7 cm/s),左肾静脉扩张段的峰值流速是(8.68±4.47 cm/s);而多普勒超声同时提示左侧肾静脉狭窄段具有高亮度的血流信号。结论“胡桃夹”综合征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长期的血尿、直立蛋白尿、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盆腔淤血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主要的无创诊断方法为彩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的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的肾小球疾病患者70例。对此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的肾小球疾病70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47例,占67.1%;慢性肾炎综合征的23例,占32.9%;②肾脏病理类型表现为膜性肾病者49例,其次为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共12例;③70例患者乙肝病毒血清学五项检查HBsAg阳性者13例,占18.6%;HBsAg阴者59例,占84.4%;④70例患者血清HBV-DNA<103copies/ml者62例,占88.6%;HBV-DNA>103copies/ml者8例,占11.4%。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沉积在肾组织中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肾病综合征表现最多见,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左肾静脉移位术改良术式的应用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手术患者行左肾静脉移位术改良术式:吻合血管前先充分游离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周围粘连,在左肾静脉汇人口下方5~6 cm的下腔静脉左侧方做一与左肾静脉等径切口,用Stinsky钳控制待用,结扎切断左膈下静脉及肾上腺静脉后再行左肾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左腰静脉及生殖静脉在吻合过程中可以起到部分回流作用,吻合结束后切断.结果 8例患者中2例保守治疗缓解,6例行左肾静脉移位术改良术式,术中未阻断左肾动脉及低温处理,左肾静脉阻断时间6~9 min,术后均一期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青少年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排除肿瘤、炎性反应、结石和肾实质损伤等病因后,要高度警惕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能;左肾静脉移位术改良术式可显著缩短左肾静脉阻断时间,减轻肾损伤,无需阻断肾动脉及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48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肾脏病理与部分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肾脏病理的变化及与部分尿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观察48例确诊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伴有血和/或蛋白尿患者,进行右侧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同时留尿检测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24h蛋白定量(PRO)、红细胞计数(RBC)、免疫球蛋白G(IgG).结果48例中有21例肾脏病理异常(IgA-肾病15例、系膜增殖性肾炎6例)占;尿RBC、NAG、RBP、β2-M、两组均有升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RO、IgG病理异常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0.05).结论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中有43.75%存在肾脏病理改变;尿PRO、IgG可作为鉴别是否存在肾脏病理改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Z1):23-27
目的分析Ig 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牛津病理分级与血尿及肾功能的关系,为Ig 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横断面分析我院84例经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Ig 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84例Ig 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中仅有4例发现时双肾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病理表现发生肾小球球性硬化的占60.71%,35例(41.67%)出现肾小球节段硬化;发生肾小球全球和(或)节段硬化的病例数占64.28%。肾小球球性和/或节段硬化比例主要集中在30%以内。根据Ig A肾病牛津分级标准,M1、S1、E1、T1和T2及C1的发生率分别为69%、41.7%、10.7%、27.3%及25%。血尿严重程度与毛细血管内细胞增多有关(P<0.05),与肾功能损伤无明显关系。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与病程长短明显相关(P=0.02),且其严重程度直接影响肾功能水平(P<0.01)。结论 Ig A肾病单纯性血尿患者临床损伤轻微,但肾脏病理损伤不一定轻,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与肾功能损伤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儿童肾脏损害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7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肾损害患儿呼吸道病毒抗体,并对其临床及肾脏组织病理免疫病理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157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性肾损害患儿临床表现为单纯血尿120例(肉眼血尿25例、镜下血尿95例)占76.4%;蛋白尿(大量蛋白尿25例单纯蛋白尿5例)30例占19.1%,血尿和蛋白尿5例,占3.2%;肾功能不全2例占1.3%;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25例,占79.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球硬化18例,占11.5%;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肾小管坏死1例,占0.6%;肾小球轻微病变及肾小球轻微病变伴间质性肾炎13例(包括.肾小球轻微病变12例和肾小球轻*微病变伴间质性肾炎1例)占8.3%;免疫荧光沉积少,免疫荧光阴性127例占80.9%,免疫荧光弱阳性20例占12.7%,免疫荧光阳性10例,占6.4%.以IgM及FR沉积为主,无补体C3、C4沉积. 结论呼吸道病毒可以引起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肾脏组织病理主要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HSPN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肾组织病理活检,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的临床分型以血尿与蛋白尿型、孤立性蛋白尿型以及肾病综合征型最多见,对应百分比为45.0%、17.5%和27.5%,各临床分型分布情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中,主要以Ⅱ级(37.5%)和Ⅲ级(45.0%)为主,各病理分级所占的比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复合物中,以IgA+IgM占最高比例(41.3%),其次为IgA+IgM+IgG(26.2%),各免疫复合物分型所占比例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各项免疫复合物对应的病理分级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HSPN患儿中,病理分级与临床分型具有相关性,病理改变的分级中最常见的为Ⅱ和Ⅲ级,但病理分级与免疫复合物并未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并具有完整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的108例HSPN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分型和病理学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08例HSPN患儿中,临床分型系血尿合并蛋白尿患儿为39例(36.1%),肾病综合征型为28例(25.9%),孤立性蛋白尿为14例(13.0%),孤立性血尿为12例(11.1%),急性肾炎型为10例(9.3%),急进性肾炎型为4例(3.7%),慢性肾炎型为1例(0.9%)。108例HSPN患儿的病理学分级以Ⅱ级和Ⅲ级为主,分别为54例(50.0%)和43例(39.8%)。其中,血尿合并蛋白尿的病理学分级以Ⅱ级(26例,66.7%)和Ⅲ级(9例,23.1%)多见,而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学分级以Ⅲ级多见(21例,75.0%)。孤立性血尿、孤立性蛋白尿、血尿合并蛋白尿、急性肾炎型4种临床类型的病理学分级比较,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上述4种临床类型合并后患者的病理学分级中Ⅱ级和Ⅲ级发生率分别与肾病综合征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HSPN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学损伤程度不完全一致。肾病综合征型的病理学改变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左肾静脉移位术改良术式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及随访结果。手术患者行左肾静脉移位术改良术式:吻合血管前先充分游离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周围粘连,在左肾静脉汇入口下方5—6cm的下腔静脉左侧方做一与左肾静脉等径切口,用Stinsky钳控制待用,结扎切断左膈下静脉及肾上腺静脉后再行左肾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左腰静脉及生殖静脉在吻合过程中可以起到部分回流作用,吻合结束后切断。结果8例患者中2例保守治疗缓解,6例行左肾静脉移位术改良术式,术中未阻断左肾动脉及低温处理,左肾静脉阻断时间6—9min,术后均一期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对于青少年非肾小球性血尿或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排除肿瘤、炎性反应、结石和肾实质损伤等病因后,要高度警惕胡桃夹综合征的可能;左肾静脉移位术改良术式可显著缩短左肾静脉阻断时间,减轻肾损伤,无需阻断肾动脉及低温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3~6岁集体儿童无症状性血尿的发病率,进一步查找病因并进行追踪随访。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萝岗区5 602名3~6岁集体儿童进行尿常规筛查,2周内连续3次尿检镜下血尿均阳性者确诊为无症状性血尿。对确诊患儿进一步检查病因。结果 确诊无症状性血尿49例,总发病率为0.88%(49/5 602)。其中,男19例(0.64%),女30例(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接受检查者中发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9例(22.5%)、特发性高钙尿症5例(12.5%)、尿路感染5例(12.5%)、急性肾炎3例(7.5%)、紫癜性肾炎1例(2.5%)、IgA肾病1例(2.5%)、多囊肾1例(2.5%)、肾积水1例(2.5%)、14例(35.0%)暂时病因不明。结论 无症状性血尿在3~6岁儿童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其中部分患儿为器质性疾病,存在远期肾损害可能,应早期给予积极治疗。建议将尿常规筛查纳入儿童保健检查项目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联系,认识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地位。方法对352例肾活检进行光镜、免疫组化、部分进行电镜检查,结合临床特点归类,分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肾病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352例肾活检病理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48例(70.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96例(27.2%),小管-间质病变8例(2.3%)。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以IgA肾病(IgAN)为主,占39.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为主占41.7%。结论肾活检对肾脏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44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胡桃夹现象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11例胡桃夹现象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复习文献,旨在了解胡桃夹现象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结果认为,胡桃夹现象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左肾静脉受压迫,近肾段静脉扩张、瘀血。主要临床表现为非肾小球性血尿、蛋白尿。胡桃夹现象是青春期的暂时现象,但应注意是否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尿、蛋白尿并存。  相似文献   

18.
小儿泌尿系疾病占同期住院总人数的2.63%,其中血尿者占79%。故对血尿之出血部位和原因的诊断,一直是儿科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我院1986年18例血尿患儿,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以区別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IgA肾炎(IgAN)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和C3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单纯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急进性新月体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预后相差甚远,4%~20%的患者可自行缓解,每年有1%~2%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 245例肾活检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20日1 245例肾脏疾病经皮肾活检的病理类型. [结果]1 245例肾脏疾病患者行肾活检时的年龄范围为9~73岁,男506例,女739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82.8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13.65%,小管间质疾病占1.12%.遗传性及先天性疾病占0.40%,移植肾占1.69%,其中1例合并病毒感染,未确定诊断0.3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占43.45%,其次分别为IgA肾病32.69%,微小病变性肾病12.0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14%,特发性膜性肾病2.62%,新月体肾炎0.97%,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0.78%.继发性肾损害包括:①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肾损害:最常见的继发肾脏病是狼疮性肾炎62.94%,其余依次紫癜性肾炎7.65%,血管炎4.71%,妊娠相关性肾损害3.53%;②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肾肾损害:糖尿病肾病8.24%;③血管疾病所致肾脏疾病:肾动脉硬化和恶性高血压2.94%,血栓性微血管病0.59%;④感染性疾病肾损害:乙肝病毒相关性肾损害5.89%.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30例,单纯血尿17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2例,其中46例24 h 尿蛋白≥1 g/d,96例24 h尿蛋白<1 g/d. [结论]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IgA肾病次之.②IgA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③继发性肾脏病逐渐增多,继发性肾脏疾病中仍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