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立新  王倩 《大众健康》2012,(1):108-109
小儿便秘归属于中医学大便秘结,大便不通范畴,本证在《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之称,其后又有“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及“热燥”、“风燥”之说。  相似文献   

2.
《职业与健康》2011,(14):1601-1601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  相似文献   

3.
《职业与健康》2009,(19):2061-2061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③“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④“一”与量词组或数量词作定语或泛指中不用“1”。例如:“这是一种新方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的“一种”和“一个”相当于英文中的不定冠词a、an,只是泛指而无计数或计量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③“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④“一”与量词组或数量词作定语或泛指中不用“l”。例如:“这是一种新方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的“一种”和“一个”相当于英文中的不定冠词a、an,只是泛指而无计数或计量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业与健康》2009,(8):815-815
设有“论著”、“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与临床”、“实验·监测与检验”、“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环境与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工程效果评价”、“专业论坛”、”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临床护理”等。  相似文献   

6.
《职业与健康》2009,(9):937-937
设有“论著”、“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与临床”、“实验·监测与检验”、“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环境与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工程效果评价”、“专业论坛”、”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临床护理”等。  相似文献   

7.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源性寄生虫病,系指通过食物(动、植物食物)传播的寄生虫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饮食方式的多样化,酒楼、饭店为招引食客,纷纷推出“生猛海鲜”、“生鱼片”、“鱼生粥”、“涮火锅”、“醉螺”、“醉蟹”、“醉虾”、“炒(烤)螺蛳”、“炒蛇片”、“炒蛇皮”、“吞蛇胆  相似文献   

8.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1“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2“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3“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4“一”  相似文献   

9.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③“一”在表示相同意义的形容词“同”之后不用“1”。例如:“在同一时期内”、“同一作者”等。④“一”与量词组或数量词作定语或泛指中不用“1”。例如:“这是一种新方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的“一种”和“一个”相当  相似文献   

10.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  相似文献   

11.
《职业与健康》2009,(21):2331-2331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在中医药品格“点”、中医药思维“线”、中医药创新“核”、中医药临床“面”、中医药回归“场”等方面存在不足。“双一流”建设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机遇,本文构建了“三全五导”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培养”,通过“导引、导学、导研、导践、导业”路径克服医学院校存在的“点、线、面、场、核”问题,培养新时代中医药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  相似文献   

14.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  相似文献   

15.
老妈做义工     
老妈年纪大了,但思想并不老。对一些新潮的词儿和新潮的事.很是感兴趣。“粉丝”、“钻石王老五”、“酷”、”顶”、“菜鸟”、“月光族”,这些新潮的词儿.一应俱知。老妈时常关心国家大事,“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都能讲出些见解和感受来。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与健康》2009,(16):1753-1753
按《国际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饰色彩的词语作为语素的词,必须使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一气呵成”等。还有下列情况下也应使用汉字:①“一”后为名词时不用“1”。例如:“看一眼”、“作一分析”、“这一事故很严重”等。②“一”之前为指示代词“每”、“某”等时不用“1”。例如:“每一个人”、“抽出某一个样品进行检验”等。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东南不同地区的“户”、“九姓渔户”、“堕民”、“伴当”、“世仆”、“小姓”、“丐户”,都是事实上的“贱民”群体。这些“贱民”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以操“贱业”为生,不得与其他平民通婚,备受歧视与欺压。清朝初年,官府颁布了一些上谕和法令以解放“贱民”,但这些法令很不彻底,而且“贱民”很少争取出籍,所以这一解放是被动的。直到清末民初,才出现“贱民”主动的复权意识和复权斗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成为媒体曝光的热点,屡屡发生的“毒酒”、“毒白糖”、“毒大米”、“注水肉”、“毒木耳”、“泔水油”、“瘦肉精”、“烂月饼”、“农药蔬菜”、“有抗奶”等恶性食物中毒事件,让每年不下40万的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倒下,还有因致病微生物、激素、抗生素、污染引发的食源性中毒事件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出口食品屡遭封杀,人们发现食品消费领域已失去往日的安全。频繁出现的有毒食物令人防不胜防,“民以食为天”曾一度让人“民以食色变”。  相似文献   

19.
紫苏又名苏叶,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花或带花茎叶。《尔雅》称“苏”又称“桂荏”,民间亦有“山苏”、“香苏”、“紫菜”、“苏子”、“苏叶”之称,为居家常用的调味食物。  相似文献   

20.
《职业与健康》2009,(12):1268-1268
设有“论著”、“卫生学调查”、“职业危害与临床”、“实验·监测与检验”、“营养与食品卫生”、“流行病学与预防保健”、“环境与健康”、“学校卫生”、“卫生工程效果评价”、“专业论坛”、”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社区卫生”、“中医与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相关疾病与临床”、“临床护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