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呼吸内科78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外周血细胞计数与重症肺炎住院病死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血小板数与预后相关(P〈0.05);用Logistic回归方程对78例重症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验证,结合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血小板数对重症肺炎预后死亡判断的总正确率为82.1%。验证重症肺炎死亡预后的总正确率为82.1%,该方程的敏感性为69.4%,特异性为92.9%。结论外周血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血小板数结合分析能提高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白细胞计数及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经尿道输尿管境下碎石术术后感染风险中的评估,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住院的经尿道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患者共720例,其术前24h内均进行了尿白细胞计数及血CRP检测,根据尿白细胞计数10/HP、血CRP 8 mg/L为界,比较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720例患者术前尿白细胞计数阳性174例、血CRP阳性201例,术后发生感染共99例,术前CRP阳性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率为28.86%,显著高于CRP阴性患者的5.97%(χ2=53.651,P<0.001);尿白细胞计数与血CRP均阳性患者术后感染占35.71%,与尿白细胞计数阴性血CRP阳性患者的26.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白细胞计数与血CRP阳性患者术后感染显著高于尿白细胞计数阳性血CRP阴性及尿白细胞计数阴性血CR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CRP水平>8mg/L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是否进行输尿管镜下碎石手术的一个指标,相比于尿白细胞计数,血CRP的预测价值更具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液中的血糖水平、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格拉斯哥(GCS)评分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和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外周血,检测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并按照GCS评分分为轻、中、重3组。结果:随着GCS评分的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升高的越明显,具有明显相关性,且患者急性期时血糖浓度越高、白细胞计数越大预后就越差。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颅脑外伤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分值(APACHEⅡ评分)对危重病人病情变化的预测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ICU患者108例,根据病情分为3组:A组为各种原因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组(n=33),B组为原发病基础上反并发SIRS组(n=38),C组为仅有原发病,没有并发SIRS或MODS组(n=37),均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根据预后分为两组:存活组(n=90)和死亡组(n=18).记录各组入院当天及第3、6、9d血小板数值,计算入住科室24h各组的APACHEⅡ分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SM组、S组及NSM组中两组分别进行比较,血小板计数及APACHEⅡ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及APACHEⅡ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血小板计数水平变化、APACHEⅡ分值能较准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而且血小板检查简单易行、快速、价廉,从而更好的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将164例肺结核患者按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正常组与血小板增高组,比较2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X线表现。结果肺结核患者中,血小板增多者占37.8%,血小板增多组病情较重。结论肺结核合并血小板增高多见,血小板计数与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前后白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分析通过保暖措施处理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献血对献血者白细胞计数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09-01-2009-05因寒冷造成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的献血者保暖使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后献血,并在献血后重新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献血后白细胞计数均正常.结论 由于寒冷造成白细胞计数假性降低献血者通过保暖等措施处理后行机采血小板,不会对献血者白细胞计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了解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100例医院住院的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200/mm3和<200/mm3两组,分别评估肺炎严重程度;同时比较两组间休克发生率、进行机械通气、ICU治疗时间及病死率;对65岁和<65岁两个年龄段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并分别评估两个年龄段肺炎严重程度。结果 CURB-65和PSI评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组肺炎患者高于200/mm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休克发生率、机械通气率更高、住ICU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P<0.05);65岁和<65岁两个年龄段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两个年龄段中分别比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组肺炎患者病死率均较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mm3组患者高(P<0.05)。结论肺炎患者发病初期CD4+T淋巴细胞降低的患者肺炎更重,预后更差,提示肺炎初期测定CD4+T淋巴细胞有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白细胞计数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按照白细胞值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按照抽血时间分为三个阶段,比较各个阶段生存者和死亡者的WBC计数;按照梗死面积分为四组,比较WBC计数和WBC异常率;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三组,比较WBC计数和WBC异常率.结果①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在三个阶段的白细胞计数明显较高(P<0.05).②梗死面积随着外周血WBC计数及异常率上升而递增(P<0.05).③神经损害程度随着外周血WBC计数及异常率上升而递增(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WBC升高与病情严重性正相关,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WBC,能够及早对脑梗死患者预后做一个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血小板检测手段,旨在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方法对327例不同烧伤面积的病人,在烧伤的不同时期进行血小板检测。结果100例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为(189±45.4)×10^9/L,3组烧伤面积不同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在第1天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后开始下降,3~5d达最低值为(51.3±10.9)×10^9/L,并且烧伤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的,血小板计数就越低;一般第5、6天血小板开始回升,第11~15天出现最高值。结论通过血小板值的动态的观察,可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变化在结核病患者诊治中的规律。方法对200例住院结核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作为研究对象、200例非结核病肺部疾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作为研究对照组进行分析;对30例肺结核排菌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作为研究对象。结果200例结核病患者中血小板增多者占32.5%,均数为266.4×10^9/L;200例非结核病肺部疾病患者血小板增多者占3.0%,均数为190.3×10^9/L,两者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30例肺结核排菌患者血小板计数量与肺结核排菌量(痰涂片查抗酸菌)、血沉、C反应蛋白的关系,血小板计数随着排菌量(痰涂片查抗酸菌)、血沉、C反应蛋白的增加而增加,个别病人痰涂片查抗酸菌大量排菌时,血小板计数PLT〉700×10。/L以上。结论肺结核患者血小板计数比其他非结核病肺部疾病患者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偏高,血小板计数增高与结核病严重程度呈着正相关,因重症肺结核病人的血沉明显加快,C反应蛋白也增高,当重症结核病人的病情得到控制趋于稳定时血小板计数也降到正常范围之内,因此,血小板计数增高在结核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监测当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病患者血小板及血糖水平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580例老年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第1 d的APACHEⅡ评分分为3组,各组入院后第1、3、7、10 d均进行血小板和血糖检测,分析3组患者血清血小板、血糖与预后的关系;根据患者预后,将病例分为死亡组(210例)和存活组(370例),比较二组的APACHEⅡ评分、血小板和血糖水平. 结果APACHEⅡ评分Ⅱ组和Ⅲ组与I组比较血小板数明显下降,而血糖明显增高,病死率亦是明显增高;生存组入院第1 d APACHEⅡ评分和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血小板计数则明显高于死亡组;在每个时间点上,生存组的血小板计数呈持续升高,血糖水平呈持续下降,并与死亡组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血小板及血糖改变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其检查快速、简单、易行,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和血小板(PLT)计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出确诊的SLE患者103例,采用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进行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分析,并根据血小板降低的严重程度,将SLE患者分为SLE伴血小板轻度降低组[(71~100)×10~9/L]、血小板中度降低组[(41~70)×10~9/L]、血小板重度降低组[(20~40)×10~9/L]和危急值组[(0~20)×10~9/L]。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检测。采用CD61-PE单抗标记血小板,噻唑橙(TO)为染料,应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法检测RP%,对其中20例危急值组的SLE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的RP%检测。结果:血小板危急值组、重度降低组和血小板中度降低组3组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危急值组、重度降低组和血小板中度降低组的RP%显著高于血小板轻度降低组(P〈0.05);血小板轻度降低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SLE伴血小板危急值组患者治疗前后的RP%分别为(5.86±2.59)%和(3.14±1.9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可能成为评估SLE患者血小板活性的新指标,其值的高低可以反映出骨髓血小板的生成情况,有助于SLE的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评估手足口病(HFMD)患儿病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选取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HFMD患儿100例,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64例,重症型36例,检测CRP与白细胞(WBC)计数.结果 ①100例HFMD患儿CRP检查阳性率为95% (95/100),WBC计数检查阳性率为82% (82/100),两种检查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58,P<0.05);②重症型HFMD患儿治疗前CRP阳性率为100% (36/36),高于普通型患儿的92.19% (5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5,P<0.05),重症型与普通型患儿WBC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24,P>0.05);③治疗前、后重症型HFMD患儿CRP水平、WBC计数均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tCRP=8.452、tWBC=7.158;治疗后tCRP=7.263、tWBC=6.995,均P<0.05),普通型HFMD患儿治疗后CRP水平较重症型降低明显,比较治疗前后CRP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RP=6.882,P=0.041),普通型与重症型HFMD患儿治疗后WBC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WBC=2.354,P=0.135);④治疗前CRP水平与HFMD患儿康复时间呈正相关性(r=0.614,P<0.05),WBC与HFMD患儿康复时间相关性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CRP检测阳性率高于WBC计数,病情越重其水平越高,康复时间越长,在评估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孙林  万珊 《中国卫生产业》2012,(20):139-139
目的 探讨早期白细胞计数增高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11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其总体增高率以及增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等数据.结果 中毒早期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与预后不良呈正相关性,且明显增高者多提示预后越差.结论 早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情况可作为早期判定百草枯中毒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脓毒症感染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指数与血小板计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114例,参照相关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59例与非脓毒症组55例,抽取同期于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全部入组者均接受一般资料调查、中性粒细胞指数检测及血小板计数检测,对比三组受检者中性粒细胞指数与血小板计数水平,对比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患者一般情况,观察重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分级情况,分别于脓毒症确诊时、治疗1 d时、治疗3 d时、治疗7 d时检测并对比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指数与血小板计数表达。结果脓毒症组手术次数、住院天数与烧伤面积分别为(3.31±0.46)次、(50.12±21.24)d、(57.01±14.51)%均多(大)于非脓毒症组(P<0.001);脓毒症组中性粒细胞CD_(64)~+/CD_(163)~-指数为(4.01±1.69)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01),非脓毒症组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最高,后依次为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P<0.05);114例重度烧伤患者中以中度血小板减少检出率最高;脓毒症组血小板减少症检出情况较非脓毒症组严重(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指数呈递减趋势,血小板计数呈递增趋势,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烧伤后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指数呈高表达,血小板计数呈低表达,随着治疗的开展各指标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可考虑将其用于重度烧伤脓毒症患者病程发展与疗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在感染性疾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1例感染性疾病设为感染组,88例非感染性疾病设为非感染组,68名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PCT,研究感染性疾病中不同临床转归患者hs-CRP、PCT动态变化。结果感染组、非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PCT、hs-CRP血清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感染组PCT、hsCRP血清水平及WBC计数较正常对照组均出现升高,感染组升高更为显著;感染组中预后不良组入院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PCT、hs-CRP血清水平及WBC计数均高于预后良好组;感染组患者PCT(r=0.624,P<0.05)、hs-CRP(r=0.547,P<0.05)与APACHEⅡ呈正相关,WBC与APACHEⅡ无相关性;预后良好组PCT、hs-CRP血清浓度均低于相同时间段预后不良组血清水平且呈现逐渐降低走势,预后不良组则维持较高浓度水平。结论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对病情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等炎性指标对于加强医疗科(ICU)脓毒症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效果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转入ICU进行治疗的1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其中非脓毒症组96例,脓毒症组78例。转入ICU第一天时检测患者PCT、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浓度(Lac)等炎性指标水平,记录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以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结果转入ICU时脓毒症组患者PCT、CRP、WBC、IL-6、La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根据严重程度分组比较发现,一般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以及MODS组间PCT、CRP、WBC、APACHEⅡ以及SOFA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Lac、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且PCT对于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特异度最高,优于其他指标。结论炎性指标与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PCT对于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诊断预测价值,其浓度越高提示患者感染程度越重,临床可对其进行观察以控制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感染及出血患者采用冷沉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7月感染及出血患者各21例,均采用冷沉淀治疗方法;出血患者监测其血压、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等指标,感染患者监测其纤维蛋白(Fn)、脉搏、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变化,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冷沉淀疗法患者出血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由(31.47±11.65)s降低至(14.98±4.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稍有增加,引流物量由(168±45)ml/h降低至(81±27)m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体温由(38.10±0.70)℃降至(37.50±0.40)℃,纤维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且脉搏恢复平稳。结论冷沉淀应用于感染及出血患者治疗中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少输血量和抗菌药物使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6年9月入院的SFTS患者,按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 纳入69例合格病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0例,病死率为28.99%。高龄、存在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及出血表现者病死率高(均有P<0.05)。两组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死亡组入院48 h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高于存活组(Z=-6.4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表现是SFTS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子。结论 SFT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AST、CKMB和LDH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其预后独立影响因子为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表现,建议诊疗过程中使用SOFA评分指导病情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临床早期病情病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2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作对比.结果 手足口病组重症型患儿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的例数均显著高于普通型(P<0.05).入院时,重症型患儿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普通型,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患儿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入院时,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在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判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