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许昌市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早期发现HIV/AIDS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得新报告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6-2020年许昌市新发现162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晚发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促进HIV/AIDS病例检测发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2015—2017年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77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202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OR=1.530,95%CI:1.074~2.181)、医院就诊发现(OR=2.573,95%CI:1.479~4.447)、检测咨询发现(OR=2.329,95%CI:1.584~3.424)和常住人口(OR=1.491,95%CI:1.061~2.096)是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绍兴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为26.03%,年龄35岁、医院就诊和检测咨询发现及常住人口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苏州市相城区2005—2016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中的晚发现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相城区每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社会人口学信息、感染途径以及样本来源等资料,计算相城区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并分析晚发现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16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210例,33例(15.71%)属于晚发现病例。各年份晚发现比例变化趋势不明显(χ~2趋势=0.95,P=0.3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岁年龄组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风险是≤24岁年龄组的21.11(2.32~191.78)倍。与样本来源于羁押人员体检的HIV/AIDS病例相比,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检测咨询和阳性配偶或性伴检测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风险(OR值)分别是7.72(1.63~36.50)、7.90(1.54~40.69)和14.55(2.53~83.61)。结论苏州市相城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低,年龄和样本来源是影响晚发现的主要因素,应加强中老年人群的HIV筛检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三门峡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三门峡市HIV/AIDS病例的早发现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系统下载2011-2020年三门峡市HIV/AIDS病例信息,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制定的晚发现定义,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射阳县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4-2020年新报告现住址为射阳县的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20年,射阳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205例,晚发现病例70例(占34.15%),男性占92.86%,晚发现病例平均年龄为(43.41±15.06)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病例晚发现风险较低(OR=0.278,95%CI:0.097-0.791);与<25岁组相比,25~<50岁组、≥50岁年龄组晚发现风险较高(OR=2.832,95%CI:1.057~7.586;OR=3.734,95%CI:1.305~10.683);与本地报告病例相比,外地报告病例晚发现风险较高(OR=2.055,95%CI:1.118~3.774)(P值均<0.05).纳入抗病毒治疗184例,非晚发现病例治疗满1、2、3、4、5年CD4+T淋巴细胞(CD4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晚发现病例(P值均<0.05).结论 射阳县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应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大力推进艾滋病扩大检测工作,尽早发现和治疗HIV/AIDS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33 611例,新报告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35.46%、34.49%、38.35%、39.74%和38.80%;来源于医疗机构的晚发现病例构成比逐年上升(χ2=64.603,P < 0.001);分析不同样本来源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发现医疗机构检测新报告病例的晚发现比例高于通过检测咨询、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报告的病例(χ2=276.033,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职业、民族及样本来源是影响新报告病例发现晚的主要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全人群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HIV主动检测意识,另一方面,应继续在全省推进扩大检测,提高病例的早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福建省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完成首次随访情况及影响因素,以加强随访管理.方法 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福建HIV/AIDS病例卡,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1年8月31日,全省首次随访的新报告HIV/AIDS 702例,随访完成率94.0%;男性、有登记身份证、联系电话及由疾控中心报告和现住我省的病例,首次随访完成率较高.结论 应强调责任报告单位作用,改善与患者的沟通技能,提高病例信息收集质量,以提高病例首次随访完成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三门峡市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简称“HIV/AIDS”)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首次检测情况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新报告HIV/AIDS CD4检测及时性,推动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20年三门峡市每年新报告HIV/AIDS的历史卡片,以首次CD4检测时间间隔报告卡录入日期≤14 d定义为检测及时,采用χ2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新报告HIV/AIDS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三门峡市新报告的1 040例HIV/AIDS中,942人(90.6%)检测CD4,首次CD4检测及时率为2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是疾控中心报告病例的2.595倍(95%CI:1.460~4.612),省市级单位报告病例的首次CD4检测及时性是县区级单位报告病例的1.634倍(95%CI:1.159~2.302)。结论 三门峡市新报告病例首次CD4检测及时率低,疾控中心应该合理安排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广州市“发现即治疗”实施情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HIV/AIDS病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收集广州市2019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例确诊后30天内开始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9年广州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确诊后30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1185例,占71.6%。与确诊后30天内未治疗的病例相比,确诊后30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例女性较多[aOR(95%CI): 1.61(1.08~2.39)](男性作为参照),已婚有配偶的比例高[aOR(95%CI): 1.51(1.04~2.17)](未婚作为参照),文化程度高,初中[aOR(95%CI): 1.58(1.08~2.30)],高中或中专[aOR(95%CI): 2.24(1.49~3.37)],大专及以上[aOR(95%CI): 2.66(1.74~4.08)](小学及以下作为参照),同性传播的比例高[aOR(95%CI): 1.45(1.10~1.92)](异性传播作为参照),自愿检测发现的比例高[aOR(95%CI): 1.86(1.41~2.45)](医务人员/场所主动提供检测作为参照),确诊时已进入艾滋病期的比例高[aOR(95%CI): 1.66(1.29~2.15)](确诊时为HIV感染者作为参照)。结论 广州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确诊后30天内接受抗病毒治疗已达较高比例,要加强男性、单身、文化程度低、经异性传播、医务人员/场所主动提供检测发现病例的治疗转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1987—2018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为HIV/AIDS病例提供支持服务。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福建省1987年1月—2018年12月累计报告的14 973例HIV/AIDS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定期随访,计算HIV/AIDS病例的全死因死亡率、生存时间和生存率,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HIV/AIDS病例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参数变量对病例生存影响的重要性,并应用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截至2018年底,福建省14 973例HIV/AIDS病例中累计报告死亡病例2 537例,全死因死亡率为5.25/100人年,生存时间为210.3个月,5年生存率为80%;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报告当年疾病状态为AIDS的HIV/AIDS病例死亡风险较高,女性、年龄15~54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抗病毒治疗、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和样本来源为重点人群、羁押人群及其他人的HIV/AIDS病例死亡风险较低;分类回归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例生存状况的首要影响因素,最近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样本来源、诊断时年龄、文化程度和报告当年疾病状态的标准化重要性值依次分别为40.6、22.0、17.7、13.5和7.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62(95%CI=0.749~0.774)。结论福建省1987—2018年HIV/AIDS病例的生存状况持续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早期检测和抗病毒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助于改善病例的疾病进程,减少病例的死亡和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