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环境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 ;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 +CD8+以及B细胞 (CD3-CD19+)、NK细胞(CD3-CD16+CD56+)的分布 ;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IgE水平。结果217名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 :0.11~2.11μmol/L ,(0.46±0.27)μmol/L(x ±s) ,其中63名儿童血铅≥0.48μmol/L。选择高血铅组 (≥0.48μmol/L)38名和低血铅组 (<0.48μmol/L)35名儿童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高血铅组学龄前儿童CD3 +、CD3+CD4+/CD3+CD8+与低血铅组比较均明显下降 (P<0.01);CD3+CD8+细胞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相比升高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 ;CD3-CD19+、CD3-CD16+CD56+细胞、IgG、IgM、IgE高血铅组与低血铅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血铅≥0.48μmol/L对学龄前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低水平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CD+ 4CD+ 8双阳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 2 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浓度检查 ,并在此基础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 4CD+ 8、CD+ 4、CD+ 8的影响。结果 高铅组 (血铅≥ 0 483μmol/L)学龄前儿童CD+ 4CD+ 8、CD+ 4、CD+ 4/CD+ 8与低铅组 (血铅 <0 483μmol/L)比较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CD+ 8细胞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低水平铅暴露对学龄前儿童CD+ 4CD+ 8、CD+ 4、CD+ 8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环境铅与幼儿体内铅水平及健康危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环境铅与幼儿体内铅水平及对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测定大气、食品、饮水等铅含量以及5 0 1例 3~ 6岁儿童发铅和血铅含量 ,并检查 2 6 4名儿童的体格发育情况。结果 计算获得市区幼儿每人每日摄入铅约 5 4 μg ,郊区约 4 5 μg ,市区和郊区幼儿发铅分别是 18 71± 8 8μg/g和 13 97± 8 0 μg/ g:血铅分别是 131 2± 72 1μg/L和 10 8 3± 6 8 1μg/L(1μg/L =0 0 0 4 83μmol/L) ;市区幼儿的发铅和血铅水平显著高于郊区 ,P <0 0 0 1;市区幼儿血铅≥ 10 0 μg/L者占 6 9 8% ,郊区占 4 0 1% ;以血铅 10 0 μg/L划线分组比较幼儿体格发育 ,各年龄段幼儿血铅 <10 0μg/L和≥ 10 0 μg/L组的身高、体重、胸围、头围和血色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成都市环境铅污染严重 ,幼儿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流行率较高 ,应重视防治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4.
泰安地区城乡两地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泰安市区及山区 6~ 11岁儿童血铅及血红蛋白水平有无差异。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 187名 6~ 11岁儿童血铅水平进行测定 ,并对高铅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市区儿童血铅水平均数为0 0 0 9~ 0 711μmol/L ,其中≥ 0 4 83μmol/L者占 37 4 % ,山区儿童血铅水平均数为 0 0 0 7~ 0 5 2 6 μmol/L ,其中≥ 0 4 83μmol/L者占 19 6 %。结论 :泰安市区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山区儿童 (P <0 0 0 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天津市和平区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该区2926例托幼园所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并对血铅水平≥0.48μmoL/L(100μg/L)的儿童进行个人状况,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和干预。结果儿童血铅水平总体均值为0.24μmol/L,其中≥0.48μmol/L的占14.15%。血铅水平各年龄组之间无差别,但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及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儿童血铅水平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红艳  闵秀全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4996-4999
目的:探讨环境铅暴露对难治性佝偻病患儿骨代谢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经维生素D(VitD)、钙剂正规治疗的5~36月龄佝偻病患儿中,选取45例治疗2~3个疗程但疗效不佳的活动期佝偻病患儿为实验组,选取20例疗效显著的患儿为对照组;根据所测血铅水平,再将实验组分为高铅组(BLL≥0.483μmol/L)及低铅组(BLL<0.483μmol/L)。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两组小儿血铅,实验组应用终点法检测血钙、磷,速率法检测血碱性磷酸酶(ALP),分别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透射浊度法检测实验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结果:实验组45例BLL为0.349~1.061μmol/L,几何均数为(0.479±0.172)μmol/L,有16名患儿BLL≥0.483μmol/L;对照组20例血铅浓度为0.200~0.559μmol/L,几何均数为(0.368±0.109)μmol/L,有4例BLL≥0.483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5。经直线相关分析,血铅与血钙负相关(r=0.622,P<0.001),与血磷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r=0.086,P>0.05)。实验高铅组与实验低铅组比较:高铅组血钙浓度显著低于低铅组(P<0.01);ALP明显高于低铅组(P<0.05);血磷无统计学差异(P>0.05);CD3+CD4+T细胞水平,CD3+CD4+/CD3+CD8+及IgG、IgA水平低于低铅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3+CD8+、CD3-CD16+CD56+、IgM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环境铅暴露可干扰儿童的骨代谢,可能是部分佝偻病难治的重要原因,并可对患儿的免疫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未经螯合治疗儿童血铅水平下降至0.48μmol/L以下所需的时间.研究结果显示,血铅水平(μmol/L)在12~13.92、9.6~11.52、7.2~9.12以及4.8~6.72下降至0.48 μmol/L以下,分别需要24.0、20.9、14.3和9.2个月.结论为:血铅下降所需的平均时间与血铅高峰值呈线形相关,50%血铅下降至0.48μmol/L以下是非线形的并随血铅锋值而变化.  相似文献   

8.
841例儿童血铅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 ,为儿童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末梢采血 ,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 85 0例儿童进行血铅测定。结果 :平均血铅水平 6 1 1μg/L(1μg/L =0 0 0 4 83μmol/L) ,儿童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不同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以铅含量≥ 10 0 μg/L为临界值 ,儿童铅水平总超标率为15 4 % ,其中 0~ 3岁为 7% ,4~ 6岁为 13 2 % ,>6岁为 18 2 %。结论 :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处于低水平 ,儿童血铅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湛江市区 1~ 7岁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随机抽取的 1 1 77名 1~ 7岁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所调查儿童的血铅浓度为 0 .488± 0 .1 6 6μmol/L。血铅浓度≥ 0 .483 μmol/L者 ,占总调查人数的 49.3 % ,其中血铅水平在 0 .483~0 .72 4× μmol/L、>0 .72 4 μmol/L者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 45 .3 %、4.0 %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血铅水平无差异 ,但血铅浓度≥ 0 .483 μmol/L者在 5~ 6岁有一个高峰期 ,明显高于其它各年龄组 (P<0 .0 1 )。结论 :湛江市 1~ 7岁儿童的血铅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十堰市城区2~6岁集居儿童血铅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血铅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 431名集居儿童的血铅平均值为0.487 μmol/L,其中,1 092名儿童血铅≥0.48 μmol/L.结论 目前十堰市城区集居儿童平均血铅水平与铅中毒率较高,应采取措施控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