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佛山市SARS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佛山市各区报告的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佛山市共发现SAPS病例25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0.74/10万,病死率为4.0%;经回顾调查,在2002年11月16日发现首例SARS病例,此后陆续出现续发感染病例;发病高峰出现在2003年1月份;病例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占56.0%;职业以医务人员为主,占24.0%,其次为食品从业人员,占20.0%。结论 佛山市SARS疫情表现为家庭聚集和医务人员聚集现象。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SAPS疫情已得到初步控制。  相似文献   

2.
自 2 0 0 2年 1 1月起 ,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一种新的传染性极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这种至今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的以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呼吸道传染病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广东省惠州市从 2 0 0 3年 2月 1 4日至 4月 2 3日累计发生SARS 1 0例。为了了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33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省太原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太原市2003年3月23日到5月15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期间太原市常住人口中临床诊断病例336例,疑似病例484例.疑似病例中转为确诊病例253例,其余排除.临床诊断病例中18例死亡.SARS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9.55/10万、0.51/10万和5.34%.流行期间可划分为输入扩散期、上升期、高峰期、低谷期、下降期和终止期6个阶段.SARS病例的年龄构成男性以20~49岁为主,女性为20~59岁为主;各类职业中医务人员74(22.02%)、学生(13.9%)、干部职员(12.2%)、离退人员(10.42%)和工人(9.52%)占前5位;SARS病例以迎泽区为中心,向四周扩散,距离越远,疫情越轻.在SARS流行期间各阶段,新发病例有明确接触史的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整个过程共有62.69%的病例无明确接触史.提示SARS病例有在潜伏期传染的可能,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结论太原市SARS病例的传播和流行符合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其病死率与全国其他流行区相似,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及时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广州市白云区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白云区辖内医院收治的SARS病例的报告资料和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2003年5月20日,白云区共报告SARS病例138例,死亡2例。其中以医务人员(16例)和学生(17例)多见,占23.9l%。在16例医务人员中8例通过院内感染。发病高峰在2~3月,占发病总数的73.9l%;病例集中在21~40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53.62%。全区大部分病例为散发,出现3起共8例家庭聚集性病例。结论 广州市白云区出现以社区散发为主的SARS暴发流行,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东山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东山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对东山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结果 2003年1月17日东山区出现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最后一例发病时间为4月30日。共发生病例122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6.56%。2月份为发病高峰,其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51.64%,3、4月份发病人数逐步下降;21~30岁年龄组和31~40岁年龄组发病例数分别占总数的25.41%和20.49%;医务人员发病在职业人群中发病最高,占总数的28.68%。结论 在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在东山区内已受到遏制。  相似文献   

6.
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如果说医护人员是迎着烈焰而上的灭火战士 ,“非典”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者就是构筑“防火墙”切断“火路”的人。从 2 0 0 3年 3月初“非典”在北京开始流行 ,4月肆孽 ,到 5月底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这中间包含着许多流调人员的心血和汗水。虽然现在疫情已接近尾声 ,人们和“非典”的斗争已告一段落 ,但是“非典”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被人类所认识 ,只要“非典”存在一天 ,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就不会停止。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 ,进一步提高“非典”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质量 ,使得我们大量流…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1月28日广州市首次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例,从报告病例的临床诊断分析,省中医院报告的SARS患者黄某为2003年1月2日发病,应为广州市首例确诊病例,该病例引起了广州市首起SARS医院内感染.现对该病例的发病与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全国抗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情况下,对上海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作一总结.方法阐述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播的基本模式,分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原理和策略.并对上海市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组织结果、流调程序、流调与临床的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介绍.结果上海市非典的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2003年3月至7月20日,全市19个区县报告临床诊断病例8例、疑似病例82例.留院观察病例1269例.共开展流行病学调查4165次,参加25888人次,平均对每例临床诊断病人进行流调9.88次,每次参与的流调人员为12人次;疑似和留观病人参加流调数为5.51次数和2.80次数,每次分别为8.10人次和5.87人次.追踪密切接触者33 000余人,其中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333人,疑似和留观病人密切接触者分别为3237人和29 645人.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和留观病人与密切接触者之比为1:41.6、1:39.5、1:23.4.上海市SARS病人发病至初诊的平均时间为1.3 d,初诊至隔离的平均时间为1.5 d.SARS病例诊断与卫生部诊断标准的基本符合.参考实验室辅助诊断结果,排除SARS的疑似病例中60.98%为确诊肺炎,其次为上感10.98%.留观病人排除后,主要鉴别诊断为肺炎(66.51%),其次为上感(10.90%).支气管炎、军团菌和支原体肺炎感染也占一定比例.结论笔者对SARS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及疫点消毒处置等时效性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防SARS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101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减少传播与流行,现对我院从2003年3月16日~4月30日收治的101例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从我院2003年3月16日~4月30日“非典”病区收治的所有病例中,筛选出全部符合国家卫生部印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方法,通过询问、检查及查阅病案的方式,收集临床诊断病例的人口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学的有关资料.结果河南省疫情始于2003年4月16日,共发生临床诊断病例16例(1例由山西上报卫生部),其中13例为输入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在4月份;病例呈散发型.临床表现,发热是16个病人都具有的症状,最高体温达40℃,最低38℃.在16例病人中咳嗽有7人、乏力6人、胸闷5人、不适4人.其中5人有咳痰,3人痰带血丝.16例病人中白细胞低于正常值范围者3例,大于正常值者1例.16例病人X线胸片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片状、斑片状或棉絮状阴影,进展快.潜伏期1~13 d,平均为5.8 d.病程平均37.4 d.16例病人痊愈出院后追踪观察6周均未见复发.结论本次河南省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疫情以输入病例为主,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由于采取了积极的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使疫情未扩散,续发病例少,无流调和院内医务人员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2001-2002年我院病原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了解病原细菌 ,选择有效药物 ,防治感染十分重要。现报道我院 2 0 0 1~ 2 0 0 2年临床菌株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1 材料及方法1 1 菌株 我院 2 0 0 1~ 2 0 0 2年临床分离菌株共 2 2 2 3株。质控标准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3 5 92 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 5 92 3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2 785 3。均购自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1 2 抗菌药物纸片 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1 3 细菌鉴定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到种[1 ] 。1 4 抗菌素敏感试验 采用K -B单片琼脂扩散法。2 结果2 1 葡…  相似文献   

12.
常熟市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熟市麻疹发病率1986年~2001年为0.38/10万~12.40/10万,2002年是其中发病最多的一年,现对其作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历年来各乡镇上报资料,包括疫情报告、个案调查和监测资料。1.2 方法 对病例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查明杭州市首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来源,探讨控制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杭州市首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与密切接触者的关系、接触时间、接触方式以及接触环境等.结果杭州市首起3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来源为陪同来自北京的SARS病人在湖北黄岗市中心医院看病而感染.杭州市输入3例病人后,由于政府重视,控制措施严格,未发生二代病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结论SARS的传染性,除了少数"超级传播者",一般的SARS病人,包括重症病人的传染性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与广东省毗邻,广东省于2003年1月2日首次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以后,湖南省自2003年2月11日开始实施监测,至2003年6月30日止共报告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现将6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调查与控制思路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肺炎 (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病因以感染为最常见 ,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其他尚可由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引起肺炎的病原体较多 ,肺炎病原学诊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 ,且检测耗时 ,费用高。2 0 0 2年 11月起 ,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当时原因不明的、是主要以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肺炎 ,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现象 ,与以往的非典型肺炎不同 ,我国将其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WHO称之为Se 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 ,SARS…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忻州市腹泻病的流行、分布及变化趋势,发现传染源,寻找危险因素。根据《山西省腹泻病监测方案》,我们于2001年对忻州市的腹泻病进行了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自2003年3月开始在北京市流行,大兴区4月19日开始有疑似病例报告至5月23日止共报告非典病例35例.为了解大兴区非典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该区非典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从2003年1月31日至3月9日,广州某大学附属医院共有93名医护人员感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为进一步探讨SARA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特点及防制措施,为预防控制SARS院内感染提供依据,现将这次SARS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简称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本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收集的可疑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供同道们在防治中参考。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包括可疑病例调查和高危人群排查,其目的是不漏诊漏报1例(假阴性),不误诊误报1例(假阳性),责任重于泰山。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则是“大、宽、广、严”4个字:(1)大:信息来源要大,杜绝盲区(亲属、亲戚、工友、经治医护人员等);(2)宽:涉及面要宽,以免遗漏(基本情况、症状与体征、治疗经过、工作和生活,职业及发病等);(3)广:思路要广,证据要充分,排查范围和处理范围要广,控制要彻底;(4)严: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调查   总被引:80,自引:7,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利用EPI6.0软件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SARS在广东省的发病率为1.72/10万,病死率为3.64%。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88%。地区分布以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6.66%;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医务人员是高发人群,占病例总数的24.9%;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聚集性病例占37.1%。结论 SARS是一种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发现传染源是人,潜伏期1—12天,中位数4天;通过短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