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居民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泉州市户籍人口死亡资料,使用Excel 2017和SPSS 20.0统计软件整理与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泉州市居民死亡率477.98/10万,标化死亡率441.58/10万,男女死亡比值为1.43∶1.死亡年龄分布呈现"√"形特征,5~9岁儿童死亡率最低(11.00/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全死因的80.02%,死亡率382.50/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2%,前5位死因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为15岁及以上人群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死因中肺癌、食管癌死亡率较高,是全人群及65岁及以上人群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结论 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泉州市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颍东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主要疾病死亡原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颍东区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颍东区居民粗死亡率605.78/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9.19/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21%,前五位死因顺序依次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及伤害。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为颍东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贵阳市2015年死因监测点常住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亡原因以及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5年贵阳市4个监测点的死亡个案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分类,采用SPSS19.0和Excel2010软件对2015年贵阳市4个死因监测点的死亡水平、死因构成、死因顺位以及潜在减寿年数等进行分析,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贵阳市2015年常住居民死亡率为519.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43.6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11.81/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4.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20.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0.26/10万。男女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11,P<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6.66%,伤害占10.03%,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共占2.71%。前5位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全人群死因中损伤和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最大,其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成为威胁贵阳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危险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江莉  王彦平  吕全军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0):4059-4060
[目的]了解辉县市居民的死因现状及其规律,评价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全死因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分析方法对辉县市疾病监测点2006年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辉县市总死亡率为5.86%,标化死亡率为6.32%,各年龄组死亡专率中男性均高于女性(P<0.05),主要死因居前5位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86.37%.经PYLL分析,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位居前两位,可见是导致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结论]辉县市监测人群的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这类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居城镇居民死因的前三位,2000年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死因的25%,居第一位。肿瘤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主要是人们自身保健意识较差,平时不注意防癌体检,有明显症状时,已错过了治疗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会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慢性病规范管理及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10—2012年新会区户籍居民死亡数据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0—2012年新会区居民粗死亡率725.41/10万,标化死亡率397.6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疾病主要有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伤害,占全死因的73.5%;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9.0岁;寿命损失居前5位为恶性肿瘤、伤害、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
王龙  张连花 《职业与健康》2000,16(11):28-29
为研究耐火材料厂工人死亡原因,对唐钢耐火材料厂1984~1996年间死亡的228名工人进行回顾性死亡原因调查,将几类常见疾病和恶性肿瘤等主要死因进行了死因构成及死亡顺位分析。结果表明,在全死因构成中恶性肿瘤居第1位,依次为呼吸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在恶性肿瘤死亡中,肺癌居首位,消化道癌症次之,在228名死亡病例中,矽肺患者94人,占41.23%,矽肺患者死因构成中呼吸系统疾病居第1位,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2004-2005年厦门市同安区居民死因回顾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厦门市同安区2004-2005年居民的死亡率和主要死因。[方法]根据同安区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资料对主要死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居民主要死因前3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是导致早死的主要原因,肝癌、食管癌、肺癌和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前4位,脑血管病是循环系统死亡顺位的第1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是导致呼吸系统死亡的首要原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机动车辆以外的运输事故、自杀和意外跌落是意外和中毒死亡的前3位。[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同安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损伤和中毒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因此,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把伤害纳入疾病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始兴县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掌握其动态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07—2009年全县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直报死亡个案进行相关统计指标分析。结果 2007—2009年医疗机构共报告死亡病例569例,其中男性363例,女性206例;在医院病房内死亡的有467例,占82.1%,在医院之外死亡的102例,占17.9%。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中毒是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最主要死因,分别占死亡总数的62.21%、14.76%;死因顺位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恶性肿瘤(21.79%)、脑血管病(16.34%)、意外伤害和中毒(14.76%)、心脏病(12.30%)、呼吸系统疾病(6.15%),前5位死因的死亡病例共占死亡总数的71.34%。各年龄组的死因构成和顺位也不同,0~岁组主要死因主要是先天性疾病导致出生缺陷,占该年龄组死亡总数的39.13%(18/46)、1~29岁的主要死因是意外损伤和中毒,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因则从30~岁开始成为首位。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伤害和中毒是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构成,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对意外伤害和中毒的救治是降低本地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翁兵  周荣群  沈超华  孔祥钦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565-2566
目的了解梅州市五华县居民病伤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各死因监测点医院收集、上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法ICD-10编码后完成计算机录入、统计。结果2006-2007年五华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425.2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的86.88%,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意外死亡。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死亡为该县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加强和重视这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对提高五华县居民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改革中疾病预防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 主要问题和挑战1.1 医学模式的转变 疾病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环境因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疾病,已上升为死亡顺位的第一、二位[1]。据全区疾病监测资料显示,广西的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6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1991年上升了64.35%,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30.51%,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死亡的居民,约占总死亡数的8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自治区居民的主要死因。目前,疾病控制工作正面临着以控制各种传染病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卫生革命和以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仪征市居民死因状况及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使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2和EpiInfo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仪征市2007-2009年粗死亡率为580.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意外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90.85%;各年龄组的死因变化较大。结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仪征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意外死亡对寿命损失影响较大,应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力度,重视意外死亡的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了解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及其变化趋势。方法依据1993年、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和卫生部常规死因登记报告系统等数据,利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源法分别测算疾病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总经济负担,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199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为1963.4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58.84/,占GDP的5.67/;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8580.5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71.45/,占GDP的7.31/。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经济负担前5位的疾病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其总经济负担合计为3393.53亿元,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经济负担的39.55/;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合计的28.25/。人口老龄化导致明显“疾病堆积”现象。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巨大且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增长,成为我国主要的疾病经济负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其他类型心脏病、冠心病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要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警惕“疾病堆积”和“人口红利”,减少对将来社会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12年循化县居民的死亡情况及死因分布特点,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我县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循化县2012年报告粗死亡率为475.00/10万,报告全死因寿命69.4岁;居民死因前6位的疾病为心脏病、脑血管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意外死亡,占全部死因构成的77.25%。结论心脑血管、消化道、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意外死亡为影响我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刻不容缓,应积极开展慢性病的监测、防治工作和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海市合浦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趋势、死因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3年合浦县居民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运用excel和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平均期望寿命、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等指标。结果 2009—2013年合浦县居民年平均死亡率为575.65/10万(标化死亡率为439.40/10万),平均期望寿命为77.65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最主要减损居民寿命的原因,导致的YPLL占总死亡YPLL的58%~69%,;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结论合浦县居民死亡原因构成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合浦县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适时调整卫生资源,以确保广大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2012年福建省居民的死因构成和主要疾病地区与人群分布特征。方法用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和分类,用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福建省居民死亡率566.90/10万(城市526.48/10万,农村581.02/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81.9%。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等前10位死因占91.9%。城乡居民前10位死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主要死因不同。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当前福建省的疾病控制重点,应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赤峰居民死因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因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布特点和规律。结果赤峰市居民死因前5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死因存在差异。结论赤峰市居民死因前5位中有4种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4.93%,成为危害赤峰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了解2005-2010年太原市杏花岭区疾病监测点的人群死因构成及死因顺位,为今后疾病防制和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收集该区2005-2010年死因监测资料,以年份为单位,分析6年来该区死亡人群在性别、年龄、季节分布、死亡原因等方面的动态变化,以及2005-2010年前5位的死亡原因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中毒和意外位居2005-2010年全死因顺位的前5位,分别占全死因构成的32.7%、16.4%、15.8%、10.0%和7.5%,合计占82.4%。男性、女性死因顺位与全死因顺位相同。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群多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而损伤、中毒和意外的死亡人群集中在15~45岁年龄段之间。肿瘤在四个季节死亡人数相当,脑血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人群多集中在冬春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群多集中在冬季,损伤、中毒和意外死亡人群多集中在夏季。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太原市杏花岭区疾病监测点人群主要死因,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2013年西平县居民主要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变化规律,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上报的死亡个案,经审核汇总后,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根本死因编码,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西平县居民粗死亡率为620.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1.37/10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粗死亡率为536.19/10万,占死亡总数的86.40%,标化死亡率为356.17/10万,略低于全国平均标化死亡率411.37/10万)。死因前五位的依次是: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前五位疾病死亡率占总数的91.99%。结论西平县居民的病伤死亡原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为主,加强慢性病防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死亡是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宁市兴宁区居民死亡率和主要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当地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导出2008~2010年南宁市兴宁区死亡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08~2010年当地居民年粗死亡率分别为459.14/10万、482.04/10万和587.63/10万,标化死亡率为442.99/10万、465.26/10万和562.75/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导致居民死亡前5种因素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4种,占全死因构成的78%,主要病种有: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