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某数控车床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是数控车床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场所苯、甲苯、二甲苯浓度进行检测,5个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苯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接触一氧化碳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10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及毒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某低辐射镀膜玻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采用检查表法和定性、定量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化学毒物是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30个接尘工种中4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锡、碳酸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镀膜操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需加强对粉尘、毒物及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某塑料编织带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塑料编织带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检测结果表明,5个接尘工种中2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粉尘CTWA范围为1.0~12.6 mg/m3;作业人员接触石蜡烟、一氧化碳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石蜡烟CSTEL范围为0.7~1.7 mg/m3;一氧化碳CSTEL范围为2.5~4.8 mg/m3;对9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均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塑料编织带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某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乙酸、二甲胺、二甲基乙酰胺、噪声、高温。检测结果表明,乙酸CTWA范围为0.55~0.64 mg/m3,二甲胺CTWA范围为0.75~0.94 mg/m3,二甲基乙酰胺CTWA范围为2.21~3.97 mg/m3,作业人员接触乙酸、二甲胺、二甲基乙酰胺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6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为57.5~73.8 dB(A),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结论 二甲基乙酰胺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羽绒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我们对某羽绒厂进行了职业卫生检测和调查,并对该厂397名工人进行了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 羽毛粉尘、噪声是该厂主要的职业病有害因素,检测了8个岗位作业工人所接触的羽毛粉尘浓度和10个岗位作业工人所接触的噪声8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体检结果显示血压偏高5人,肝功能异常15人,心电图异常42人,肺功能异常10人,纯音听力异常46人。结论 说明该厂职业卫生条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但部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接近标准限值,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化学品危害、辐射、噪声等方面方面阐述了电子行业存在的职业健康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分析电子行业常接触毒物,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作业环境进行监测并对行业工人进行体检,找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 行业工人平时接触的化学品、辐射、噪声等危害因素,都易导致各种相关职业病,对行业工人危害不容小觑。结论 针对上述危害,建议行业内部实施相应预防措施:①改善工艺流程,加强卫生工程技术防护;②加强个体防护,建立规范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③开展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④制定切实有效的卫生管理措施;⑤开展化学品毒物的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某胶体铅酸蓄电池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为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法。结果 该蓄电池项目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尘、铅烟、硫酸、氢氧化钠、苯系物、三氯甲烷、噪声、高温。检测结果表明,铅尘、苯系物、硫酸的个体及工作地点的浓度、氢氧化钠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铅烟4个工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1个岗位的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三氯甲烷的1个工种和对应工作岗位的浓度均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接触噪声作业的1个工种个体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3个工作场所噪声强度超过85dB(A)。高温作业人员WGB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 该蓄电池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对超标工作场所及时进行治理;定期开展有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按时发放并督导工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明确某采油厂集油站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与水平,分析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提出集油站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和日常工作中的建议。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采油厂集油站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非甲烷总烃、硫化氢、一氧化碳、噪声等,工作场所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在74.8-90.6 dB(A)之间,其中天然气锅炉、往复泵、输油泵属于噪声作业环境。结论 该集油站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运行有效,职业病危害防治的重点是加强日常检维修和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9.
王玮  程虎  张放  冯斌  杨爽  王瑞 《中国辐射卫生》2014,23(3):258-261
目的 了解某纯碱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结果 粉尘、氨气、碳酸钠、一氧化碳、氯化氢、硫化氢、噪声、高温为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超标率为21.2%、氨气超标率为14.9%、碳酸钠超标率为13.8%、噪声超标率为11.8%,氯化氢、硫化氢、高温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 该企业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可行,职业卫生管理体系较为完整,职业卫生管理水平较高,但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超标点,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提高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分布特征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8年308家小微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检查以及职业卫生综合管理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308家小微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合格率为61.9%;检出疑似职业病410人,职业禁忌证117人; 职业卫生综合管理总合格率范围为29.7%~74.9%。 结论 该区小微企业职业病防制力度应大力加强,提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及职业卫生管理合格率特别必要。  相似文献   

11.
李香玲  杨虎  赵容 《职业与健康》2014,(20):2959-2961
目的确定北京市凤山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并确定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结果工作场所中石灰石粉尘的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呼尘0.09-0.39 mg/m^3,总尘0.16-1.01 mg/m^3,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要求。碎运破碎机工人8 h等效声级为93.6 dB(A),噪声超标;其他工种的8 h等效声级满足噪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石灰石粉尘、稳态噪声,粉尘作业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稳态噪声危害程度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和Ⅱ级(中度危害),稳态噪声的危害程度较高;粉尘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较明显,噪声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重点关注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劳动者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检验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和分析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水泥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石灰石尘、煤尘、石膏尘、水泥尘、混合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联氨、盐酸。检测23个粉尘作业点,87.0%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3个岗位的时间平均加权浓度(CTWA)中76.9%达到国家卫生标准;检测16个工作岗位的噪声强度,合格率为50.0%。结论该水泥生产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是粉尘和噪声,其对工人危害较大,应加强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识别某铝合金发动机铸造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对其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车间存在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2~101.5 dB(A),超标率为78.6%;造型机岗位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5.8倍;铝合金粉尘和化学毒物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车间针对化学毒物、铝合金粉尘和高温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矽尘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某润滑脂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点,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方法 对某润滑脂生产企业下属的润滑脂生产中心3个工段(共20条生产线)、1个成品工段进行了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工人作业过程中接触的化学物质、粉尘、噪声作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劳动者接触的正己烷、环己烷、戊烷、甲苯、二甲苯、苯胺、二苯胺、环己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石墨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轻质碳酸钙)等检测结果均低于10%职业接触限值(OELs);灌装工接触的苯检测结果达到10%OELs;配料工/炼制工接触的苯检测结果达到50%OELs;37%的岗位噪声声级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企业应改进作业现场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某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体涂装室/(投料时)检测点的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20.9倍;各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76.6~85.3 d B(A),材料台和端部压延检测点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端部压延和涂装前处理中部的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产车间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高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铸造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公司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结果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超标情况严重,粉尘超标率达70%。经改进部分防护措施后现场作业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该公司的作业现场中粉尘、噪声危害非常严重,须对生产工艺、防护措施进行进一步整改,加强作业现场管理,切实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与分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治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采用类比法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项目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有毒物质、噪声和高温等;类比检测结果为工作场所呼吸性粉尘浓度为0.7~12.7mg/m^3,合格率84.1%,工种呼吸性粉尘浓度为0.3~2.2mg/m^3,合格率84.2%;有毒物质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强度为63.0~100.7dB(A),合格率94.8%,工种噪声强度为63.8—84.3dB(A),合格率100%;工作场所WBGT指数为26.2—31.5℃,均为高温作业点。结论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项目建成投产后,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并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其主要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铅锌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针对性的工程控制措施,评价其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其(强度)度;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明确采用的职业病工程控制措施。结果某铅锌矿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噪声、铅、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石灰石粉尘、二硫化碳、碳酸钠、工频电场等,矽尘、铅尘、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接触矽尘最高的超标近12倍,接触铅尘最高超标0.2倍。结论该铜锌矿主要的工程控制措施有湿式作业、湿法除尘器、密闭作业等,工程措施能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但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控制措施也是降低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某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岗位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分析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甲醛、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木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1个作业岗位的木粉尘浓度和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个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防尘设施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和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