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团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在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使用TOSHIBA Infinix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检查了12例下肢血管团注跟踪造影,其中的8例还进行了常规DSA。结果:本方法一次注射造影剂可跟踪显示一侧下肢动脉的全程,并拼接成完整下肢血管影像。结论:下肢血管团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较其他方法获得的信息量大,一次造影可显示完整下肢血管影像,减少造影剂用量,缩短检查时间,明显减少医生及患者的辐射量,具有快捷、准确、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步进DSA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OSHIBA Infinix VC—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28例下肢动脉造影患者采用步进DSA技术进行检查。结果:28例病人均可获得清晰的动态DSA图像,对下一步治疗提供了明确依据。结论:步进DSA在下肢动脉造影中应用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平滑肌瘤病(IVL)的CT及MRI特点及诊断.方法 对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IVL患者的CT及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CT检查(平扫+增强),1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 4例行CT检查者中3例表现为盆腔内实性或囊实性肿块伴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血管腔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其中2例累及右心房和右心室,1例累及左肾静脉,增强后盆腔肿块及血管腔内充盈缺损影呈较一致性强化,经下腔静脉多平面重建后见充盈缺损影相互延续;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单纯表现为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充盈缺损影部分突入右心房内.2例行MRI检查患者中,1例盆腔内肿块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1例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流空效应消失并见低信号肿块影,并呈"蛇头状"突入右心房;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表现为髂静脉-下腔静脉扩张,腔内流空效应消失并见条索状充盈缺损影.结论 影像学检查能对子宫IVL做出一定诊断,并准确描述病变范围及用于肿瘤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下腔静脉滤器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诊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43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足背静脉溶栓疗法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双侧大腿周径差、双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VAS疼痛评分、周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色泽好转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研究组的双侧大腿周径差和双侧小腿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静脉通畅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周径好转时间、住院时间、色泽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使静脉更通畅,缩短周径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常规法与综合改良法在下肢深静脉造影中的显示率,分析常规法下肢深静脉造影时显影不良的原因,探讨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常规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深静脉显影不良的原因。对47例患者采用了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对比分析常规法与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深静脉显示率。结果造影结果显示,常规单纯束扎法进行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60.76%;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37.97%;在综合改良法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86%,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64%;两种方法造影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多种改良法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有助于下肢深静脉显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下肢诛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先于DSA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在监测下经患肢足背静脉加眶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及结束时,以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改善率及健患肢周径差指标评价疗效,并于出院半年后随访。结果12例患者下腔静脉滤器全部置放成功,12例患者溶栓后复查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通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48.58±15.02)%;健、患侧肢体大、小腿平均周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无肺栓塞发生。11例患者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滤器无移位,未发生肺栓塞。多普勒超声检查,静脉通畅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通畅改善率为(61.89±13.56)%。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33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采用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左下肢静脉曲张伴肿胀29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例。术中采用球囊直径10—12mm,直径12~14mm巴德自膨式支架。5例合并左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二期手术治疗。结果33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术前均经左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无死亡病例,无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30个月,随访率100%(33/33)。下肢肿胀消退2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左下肢顺行造影显示支架通畅,无支架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安全、有效并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分别接受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检出率和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结果:在检测542个节段中,DS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8个,其中轻度狭窄38个,中度狭窄36个,重度狭窄32个,闭塞102个;而CTA共检测出病变节段共201个,检出率96.63%,其中轻度狭窄41个,中度狭窄34个,重度狭窄33个,闭塞93个。CTA检查阳性预测率为94.71%,阴性预测率为98.80%。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DSA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糖尿病患者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根据DSA检查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式,其中11例行血管内球囊成形治疗,3例行腔内支架植入。分析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评价疗效、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介入治疗组15例患者共18条患肢,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踝肱指数(ABI)明显升高,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血管DSA造影检查可以准确了解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阻塞部位及程度。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320排动态容积CT脑血管4D DSA成像的初步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梅  王斌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3):68-68,70
目的:评价320排CT在脑血管4D DSA成像技术的初步应用。方法:应用东芝320排动态容积CT,对临床32例患者进行宽探测器平台下动态容积扫描,并对图像结果进行评价,与常规脑血管DSA造影(使用造影剂剂量24~36mL,检查时间10~20min)对比。结果:32例患者均一次成像获得满意效果,无阶段伪影,平均射线剂量ED为(5.46±0.63)mSv,低于文献报道常规DSA脑血管造影诊断剂量ED(10.01±6.85)mSv。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脑血管4DDSA成像图像质量高,检查时间缩短,320排冠状动脉成像的剂量远远低于常规脑血管DSA造影的剂量。  相似文献   

11.
刘建  王秀平  王彬  姚中强  张岩  李晨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89-490,493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02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进行深静脉插管,尿激酶接触性溶栓治疗,常规经右侧股静脉或经右颈静脉入路,如插管困难,则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包括同轴导管技术、翻山鞘技术、或经患(左)侧股静脉插管,44例放置了永久或临时下腔静脉滤器,尿激酶用量360万~1400万单位,34例行髂股静脉狭窄球囊扩张,9例行支架植入。[结果]对常规插管困难的病例采用辅助性插管技术后,左髂股静脉插管总成功率为96.1%,下肢肿胀症状完全消失78例(76.5%),肿胀症状改善的24例(23.5%)。[结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辅助性插管技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插管成功率。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导致狭窄或闭塞,如侧支循环充分,不需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8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CD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和分析其中的问题.结果 Ⅰ级(血栓清除率>95%)93例(51.1%,93/182),Ⅱ级(血栓清除率50%~95%)68例(37.4%,68/182),Ⅲ级(血栓清除率<50%)21例(11.5%,21/182).其中61例合并髂静脉受压同时行髂静脉支架成形术;182例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22例,未放置的患者中发生肺栓塞1例;全部病例随访10个月,其中148例(81.3%,148/182)获得了深静脉再通.结论 CDT溶栓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并能提高深静脉通畅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但应用中要注意入路、滤器的放置、髂静脉受压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An alternative placement of implantable central venous access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odified technique of inserting an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system in the inferior epigastric vein is described. This route can be used in cases where the jugular or subclavian veins are unsuitable. After exposure of the inferior epigastric vein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rectus sheath, the catheter is placed in the vein with its tip at the junction to the iliac vein, with the aid of fluoroscopy and x-ray contrast. Protrusion of the tip into the lumen of the iliac vein is avoided. The technique was successful in four of the five patients where an attempt was made to insert the catheter. In the fifth case the vein was too narrow to allow catheterization. In the four cases where the catheter was successfully inserted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This technique may allow us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for venous access without the high risk of intravenous thrombosis which is inherent with current method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经超声检查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已发生肺动脉栓塞,均接受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结果 180例患者行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全部成功,滤器全部置入在肾静脉水平下方1~3 cm的下腔静脉之内,无穿刺部位血肿及局部血栓形成,149例(82.8%)随诊1、6、12个月,其中55例(30.6%)随诊超过36个月,均未见有滤器漂移、变形、下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出现致死性肺动脉栓塞;腔静脉通畅率约95.6%.结论 腔静脉滤器置入是目前治疗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布-加综合征(B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6例临床中经过手术或下腔静脉造影的BCS患者,回顾分析其入院时彩色超声诊断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并根据患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阻塞情况进行分型分析。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病理诊断分型为:肝静脉型8例,下腔静脉型14例,混合型4例。超声诊断结果为:肝静脉型7例,下腔静脉型13例,混合型3例。1例混合型误诊为下腔静脉型,2例漏诊。诊断准确率为88.5%。结论彩超在诊断断布-加综合征中有较高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上腔静脉置管后皮下埋藏导管药盒(Port-Cath)与普通上腔静脉置管方法的方便性和并发症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40例病人分为两组,A组病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管后皮下埋藏带导管药盒(Port-Cath),B组病人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上腔静脉置双腔导管。结果Port-Cath组患者发生皮下血肿2例(占10%),导管堵塞4例(占20%),导管与Por连接处脱开1例(占5%)。B组患者发生导管堵塞1例(占5%),导管移位1例(占5%),两组无感染并发症发生。A组保留时间在30~790天(平均166天),B组置管保留时间在15~90天(平均22天),两组之间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气、血胸并发症发生。结论传统上腔静脉置管方法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适用于需中心静脉置管2周至3个月的患者使用,而Port-Cath具有放置时间长,不影响日常生活等特点,更适合于需中心静脉置管3~6个月以上的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及输液治疗使用。  相似文献   

17.
犬自体睾丸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王玲珑  张杰 《中国医师杂志》2005,7(8):1030-1033
目的 采用一种改良术式进行犬自体睾丸移植,探讨血管吻合方法对植睾功能的影响。方法 切取带主干血管瓣的右侧睾丸动、静脉与同侧髂外动、静脉端一侧吻合进行犬自体睾丸移植。观察移植犬生存情况,对移植睾丸进行影像学检查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睾丸组织学改变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性激素水平。结果 移植成功率为92.8%(13/14)。术后8周两组犬的睾丸重量、精曲小管直径、间质细胞数及细胞核直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LH明显升高(P〈0.05),T及FSH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术后各时间点的T、FSH及L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及DSA检查提示移植睾丸血供良好。结论 改良的自体睾丸移植术可提高移植成功率,且对移植睾丸生精及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进一步应用于异体睾丸移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肝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肝左静脉癌栓1例,肝中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肝右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肝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肝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布一加氏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来经超声及临床证实的布一加氏综合征55例.均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中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以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形态。结果: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重建图像中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狭窄征象;同时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中,布-加氏综合征在影像表现上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形态良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