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卫贵 《工企医刊》2001,14(6):52-53
小儿单一麻醉很难满足腹部手术的要求.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加氯胺酮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7岁~14岁,体重20kg~35kg.阑尾炎25例,肠梗阻3例,斜疝及其他12例.术前无明显硬膜外及氯胺酮麻醉禁忌.均于入室前30min肌注阿托品0.1mg/kg~0.015mg/kg,苯巴比妥钠2mg/kg.  相似文献   

2.
小儿单一麻醉很难满足腹部手术的要求。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加氯胺酮用于小儿腹部手术,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7岁~14岁,体重20kg~35kg。阑尾炎25例,肠梗阻3例,斜疝及其他12例。术前无明显硬膜外及氯胺酮麻醉禁忌。均于入室前30min肌注阿托品0.1mg/kg~0.015mg/kg,苯巴比妥钠2mg/kg。 1.2 麻醉方法先开放静脉,选T_(10)~L_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头侧置管2.5cm。注入1%~1.5%利多卡因3ml~5ml后5min,无全脊麻现象再注入上述局麻药5ml~8ml,测试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60例3~12岁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和下肢手术患儿,硬膜外麻醉平面固定后,注丙泊酚2.5~3.5 mg/kg,1~2 min完成.维持量为静脉滴注9~15 mg/(kg·h),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毕停用丙泊酚.给药后观察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镇静深度以及停药后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对小儿进行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满意率达95%.结论 丙泊酚辅助小儿椎管内麻醉镇静效果好,是一种较安全可靠,很有临床应用价值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不同麻醉方式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研究对比.方法 小儿150例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氯胺酮组,B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组,C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加硬膜外组.A组静注氯胺酮2~4mg/kg,钳夹皮肤无反应,开始手术,术中根据小儿反应追加氯胺酮1~2mg/kg.B组静注丙泊酚1~2mg/kg、氯胺酮1~2mg/kg,钳夹皮肤无反应,开始手术,术中根据小儿反应追加丙泊酚0.5~1mg/kg、氯胺酮1~2mg/kg.C组硬膜外穿刺,穿刺点L2~3,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4~6mg/kg)+0.75%左布比卡因(2~2.5mg/kg)+0.9%氯化钠等容积,单次注入硬膜外腔,麻醉满意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小儿反应追加丙泊酚0.5~1mg/kg、氯胺酮1~2mg/kg.比较,3组BP、HR、SP02,不良反应、苏醒时间、麻醉效果.结果 A组切皮、探查时段BP、HR较术前变化明显,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B、C组切皮、探查时段BP、HR与术前比较无差异,组间比较无差异.A、B组SP02较术前变化明显,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组SP02与术前比较无差异.不良反应,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加硬膜外麻醉在许多方面由于单纯使用氯胺酮或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总结了1996年1月~2003年8月本院施行的583例70岁以上高龄病人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治疗.探讨高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效果与满意率.方法选择272例高龄患者,ASAI~Ⅲ级,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化脓性胆管炎35例,急性阑尾炎99例,肠梗阻25例,嵌疝11例,胃穿孔和上消化道出血10例,骨科手术9例,其他择期手术83例(右半结肠,直肠)等,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根据不同患者推注麻醉药,观察麻醉效果与满意率.结果全部病例均获满意效果,顺利完成手术.但由于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血管扩张,老年人循环系统的代偿调节能力较差,发生98例血压下降>4kPa(1kPa=7.5mmHg),除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外,给予麻黄碱10~15mg或多巴胺1~2mg处理.手术中发生轻微呼吸抑制12例,以面罩加压吸氧,维持气道通畅.发生频发室性早搏9例,以利多卡因50mg静注或继之静滴维持处理.发生窦性心动过速15例,其中9例给予西地兰,另外6例合并血压增高者静注异搏定1~2mg处理.术后无1例麻醉并发症.结论本组高龄病人硬膜外阻滞镇痛和肌松作用良好,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术后静脉血栓发病率低,特别对镇痛方法更为突出.所以硬膜外麻醉仍作为老年人手术的麻醉方法之一,只要处理得当,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阻滞操作过程中,由于病人的解剖差异或技术熟炼程度的原因等因素,穿刺针意外穿破硬脊膜而误入蛛网膜下腔。近3年后,我们采用穿破硬脊膜后连续脊麻的方法,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组30例,ASA1~2级,男21例,女9例,年龄22岁~69岁。上腹部手术6例,中下腹部手术24例。穿刺间隙最高T8~9,最低L2~3。手术时间最长4小时5分钟。另选28例病情类似,手术类同,直接行连续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曾在临床广泛应用 ,但有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使其在临床应用受限。本文就硬膜外腔注射氯胺酮缓解术后疼痛进行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选择 63例心肺功能良好的患者进行观察 ,其中男 2 0例 ,女 4 3例 ,年龄 18~ 55岁 ,平均 39 2岁 ,上腹部手术 10例 ,中、上腹部手术 53例 ,均在相应的脊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和置管 ,术中用 1 5%~ 2 %利多卡因维持麻醉 ,效果良好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回病房。1·2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 63例分成四组 ,Ⅰ组 12例 ,硬膜外腔注射用生理盐水稀…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总结了1996年1月-2003年8月本院施行的583例70岁以上高龄病人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治疗:探讨高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效果与满意率。方法选择272例高龄患者,ASAⅠ~Ⅲ级.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化脓性胆管炎35例,急性阑尾炎99例,肠梗阻25例.嵌疝11例.胃穿孔和上消化道出血10例,骨科手术9例,其他择期手术83例(右半结肠.直肠)等,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根据不同患者推注麻醉药,观察麻醉效果与满意率结果全部病例均获满意效果.顺利完成手术但由于硬膜外阻滞交感神经.血管扩张,老年人循环系统的代偿调节能力较差.发生98例血压下降〉4kPa(1kPa=7.5mmHg),除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外,给予麻黄碱10~15mg或多巴胺1~2mg处理,手术中发生轻微呼吸抑制12例,以面罩加压吸氧,维持气道通畅:发生颁发室性早搏9例,以利多卡闽50mg静注或继之静滴维持处理发生实性心动过速15例,其中9例给予西地兰,另外6例合并血压增高者静注异搏定1~2mg处理。术后无1例麻醉并发症循环影响较轻。术后静脉血俭发病率低,特别对镇痛方法更为突出得当,是比较安全可靠的、结论本组高龄病人硬膜外阻滞镇痛和肌松作用良好,对呼吸所以硬膜外麻醉仍作为老年人手术的麻醉方法之一,只要处理得当,是比较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魏鸣  许光银 《工企医刊》1999,12(1):43-44
本文就28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行囊肿切除加内引流术麻醉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年龄2月~12.5岁,体重4.5kg~21kg,男性11例,女性17例。多以黄疽、腹痛或腹部包块入院,手术行囊肿切除加内引流术。对有炎症、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者,术前尽量给予消炎,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术前半小时,1岁以下者给予阿托品  相似文献   

10.
张云 《现代保健》2011,(32):32-3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麻醉腹部手术对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5例。A组(右美托咪定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以后以1峭/(kg·min)的速度维持;B组(哌氟组)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哌替啶1mg/kg、氟哌啶0.1mg/kg。监测并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以及探查牵拉内脏时(T4)的MAP、HR、RR、Sp02,并记录术中牵拉内脏时有无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鼓肠、牵拉痛等牵拉反应的情况发生。结果A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有效率为93%,B组有效率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腹部手术能很好地减,步内脏牵柱反府。  相似文献   

11.
李振宇 《职业与健康》2001,17(4):117-118
连续硬膜外麻醉(EB),以其设备要求简单,肌肉松弛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应用中也常显现出一些缺点,如在腹部手术中,无法完全抑制其牵拉反应。笔者为克服此种不足之处,在EB中对腹部手术牵拉反应较重者,应用氯胺酮(K)、度冷丁(D)、非那根(P)合剂,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在1994~1999年对腹部手术牵拉反应较重者200例(其中上腹部手术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治疗组(连硬麻醉辅用KDP合剂):男60例,女40例;年龄12~58岁,上腹部手术28例。对照组(仅连硬麻醉并用氯胺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2年以来,用1%利多卡因 0.25%布比卡因 1:20万肾上腺素(简称利布合剂),共行单次低位硬膜外阻滞麻醉412例次,现将麻醉体会总如下: 一、临床资料:412例中男237例,女175例,年龄9~76岁,急诊手术97例。手术种类有:各种疝修补术147例,大隐静脉抽剥术72例,睾丸鞘膜翻转术55例,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0年起将哌替啶辅助用于小儿硬膜外阻滞与用氯胺酮作基础麻醉的同期手术麻醉相比,具有诱导平稳,术中安静,术毕苏醒快,副作用少等优点,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全组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6岁~14岁。体重17kg~35kg,ASA Ⅰ~Ⅱ级。全部系腹会阴或下肢手术,均选T10—L4间隙硬膜外或骶管阻滞。术前按常规准备,控制呼吸道感染,严格禁食水,麻醉前用药为阿托品0.01mg~0.02mg·kg~(-1) ,安定  相似文献   

14.
小儿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仙菊 《中国医师杂志》2003,5(9):1262-1262
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我院自1995年以来 ,实施小儿胸腔镜手术麻醉 15例 ,体会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5例小儿ASAII~III级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7~ 13岁 ,手术种类为肺囊肿楔形切除 8例 ,脓胸 7例。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3mg/kg ,阿托品 0 0 1mg/kg ,诱导以咪唑安定 0 15~ 0 2mg/kg ,芬太尼 2~ 4ug/kg ,维库溴铵 0 1mg/kg ,将单腔气管导管插入健侧支气管 ,经听诊证实健侧肺呼吸音清晰后再固定导管开始单肺通气 ,潮气量为 8~10mg/kg ,呼吸频率为 16~ 2 0次 /min。术中以…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深度静脉复合全麻之后应用纳洛酮催醒,临床效果显著,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33例,女23例,平均年龄50岁,平均体重53kg。手术时间90分钟~480分钟,平均220分钟。开胸手术33例,腹部手术1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硬膜外或静脉给药对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并观察病人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硬膜外给药组(E1组:0.15μg/kg;E2组:0.3μg/kg)和舒芬太尼静脉给药组(V1组:0.15μg/kg;V2组:0.3μg/kg),每组10例,硬膜外选择L1-2,试验量2%利多卡因3ml,5min后E1、E2组病人追加含相应剂量舒芬太尼的利多卡因10~12ml,而V1、V2组追加利多卡因10~12ml,同时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舒芬太尼。15min时记录各项参数并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记录镇痛、镇静评分。结果:镇痛、镇静效果两种用药途径均是剂量大镇痛程度好、镇静程度深。镇痛效果:V2组与E2组比较P<0.01;镇静效果:V2组与E2组比较P<0.01。舒芬太尼两种途径用药对呼吸均有抑制作用,剂量大作用明显。E2组比E1组血压下降明显(P<0.05),V2组与V1组心率降低明显(P<0.05)。结论:舒芬太尼能增强妇科手术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特别是明显减轻手术的牵拉痛,硬膜外应用效果优于静脉;而且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静脉较硬膜外明显。  相似文献   

17.
阑尾炎是普腹外科较常见的手术,且腹腔手术对肌肉松弛要求高,腹肌松弛不好,不仅腹内手术操作困难,容易误伤邻近组织,而且也使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增多。手术的成功与否与麻醉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将我院近5年中对阑尾炎手术的麻醉处理和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6例均为硬脊膜外阻滞下行阑尾炎手术患者,男49例,女2 7例,年龄16~61岁。1·2 术前情况 76例患者ASAI -μ级,体重40~72kg ,其中有9例患者心电图示左前束支传导阻滞。1·3 方法 麻醉前给予阿托品0 5mg ,巴妥钠0 1g ,有窦速者予以东莨菪碱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对老年上腹部手术实施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单纯全麻组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联合组,各60例,分别进行单纯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 与单纯全麻组比较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组血压变化、心率变化发生率低,芬太尼总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短(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老年人上腹部手术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伟 《工企医刊》2004,17(4):65-65
患者60岁,48kg。在硬外麻醉辅用异丙酚镇静下行“结肠癌切除根治术”。术前,T36.6℃,BP16/12kpa,R18次/分。P82次/分,无药物过敏史和家族史。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肌注。病人取左侧卧位。常规无菌操作,硬膜外穿刺置管顺利,回抽无血液。给试验剂量1.33%利多卡因、0.15%地卡因混合液3ml,10分钟后测阻滞平面达T6—L2,追加麻醉药7ml,手术开始缓慢静注异丙酚30mg,10分钟后,患者颜面、颈、胸部出现散在性红斑。心率12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2/7kpa。立即面罩吸氧,静注麻黄素10mg,力月西5mg,非好根12mg,此时腹部出现荨麻诊,BP无回升,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25分钟后情况改善,BP  相似文献   

20.
赵飞 《工企医刊》2001,14(5):53-53
我院自1990年以来,共作连续硬膜外阻滞6750例,共中阻滞失败31例,现将失败的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9岁~64岁。麻醉前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3mg,分别为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穿刺硬膜外腔向头端直入硬膜外导管3cm~4cm,选用1.33%利多卡因+0.25%丁卡因混合液+1: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