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方法:将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29例,苯那普利治疗组29例,并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进行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两组间比较,总有效率、显效率、无效率及降压正常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降压疗效相似,且副作用少。说明缬沙坦理一种有高度选择性、高效性、良好耐受性的治疗高血压新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糖尿病合并有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病人60例,在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同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压、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的变化。结果3组治疗前24 h尿蛋白分别为(680±45)(、650±76)(、720±40)mg,治疗后分别为(450±50)(、420±65)(、300±35)mg。3组患者均显著降低了尿蛋白的排泄,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减少尿蛋白排泄更为明显(P<0.01),且联合治疗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用能更好地起到肾脏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素君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34-323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与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44例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对照组,治疗组予缬沙坦80mg/d口服,同时口服氢氯噻嗪12.5mg/d,待产生明显降压效应后,将利尿剂改为12.5mg/d,连服5d停用2d的间歇疗法;对照组单用硝苯吡啶20mg,2次/d口服.疗程均为8周.两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2周,用药8周测量动脉血压,同时检测尿蛋白(pro)、血清肌酐(Scr)和血清胆固醇(TC)等项指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降压效果更好,尿蛋白明显减少,血肌酐有所下降,血脂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缬沙坦与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能使2型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产生平稳,有效和理想的降压作用,明显减少尿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DN)进展,对血脂代谢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硝苯吡啶.  相似文献   

4.
王可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02-2603,260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治疗,连续治疗30d后评价疗效,并选择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1%;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明显改善,SBP、D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3.723,P﹤0.05),血清ADP水平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1,P﹤0.05)。治疗前观察组SBP、D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7,3.782;P﹤0.05);AD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0;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能有效降压和升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DP水平,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时伴有高血压的糖尿病肾病减少蛋白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9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斯匹林100mg/d,尼群地平10mg,3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缬沙坦160~240mg/d,疗程60mo,治疗前后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缬沙坦治疗组尿蛋白明显减少,自身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缬沙坦240mg剂量优于160mg,临床转归观察治疗组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为83.6%,明显高于对照组(6.7%)。结论缬沙坦可明显减少DN蛋白尿,对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 将 18只雄性SHR随机分为三组 :SHR阳性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组、螺内酯治疗组 ,每组 6只 ;两治疗组分别用缬沙坦 3 0mg·kg-1·d-1、螺内酯 2 0mg·kg-1·d-1溶于饮水灌胃 ,1次 /d ,连续治疗 13周 ;两对照组给正常饮水。鼠尾法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用RT -PCR方法检测大鼠主动脉TGFβ1、HGF、Ⅰ型胶原mRNA水平。结果 治疗 13周后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TGFβ1、Ⅰ型胶原mRNA水平组明显低于SHR对照组 ( P <0 0 1) ,但较WKY组有所升高 ( P <0 0 1)。SHR对照组的HGFmRNA水平低于WKY组 (P <0 0 1) ,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HGFmRNA水平高于SHR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低于WKY组 (P <0 0 1)。结论 AngⅡ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均能抑制SHR的血管纤维化 ,在药物干预的过程中同时伴HGFmRNA水平升高。HGF具有抗血管重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雷米普利组和大剂量雷米普利组,均联合同等剂量的替米沙坦。治疗方案:常规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2.5mg/次,2次/d,口服。大剂量组给予雷米普利5mg/次,2次/d,口服。两组均联合应用替米沙坦80mg/d,观察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钾水平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6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均下降,血浆白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大剂量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更明显,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均能有效降压,大剂量雷米普利组降舒张压优于常规剂量组;两组治疗前后血钾和肾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有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并且大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Ⅰ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Ⅱ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服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8~10w,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小,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上升。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胺碘酮联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律后维持窦律的疗效。方法:将145例阵发性房颤分为胺碘酮组(I组,n=72),胺碘酮加缬沙坦组(Ⅱ组,n=73),疗效观察24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心房内径无显著差异,但12个月后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窦性心律维持12个月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与缬沙坦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延缓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是 90年代出现的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它通过竞争性的与AngⅡAT1受体结合而阻碍AngⅡ的作用 ,它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国内外临床研究尚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 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符合入选要求的病人 ,两次 8h(晚10h~次日晨 6h)尿白蛋白定量在 2 0~ 2 0 0ug/min者 6 0人 ,随机分三组 ,分别为ARB组 (缬沙坦组n =2 0 )、A CEI组 (贝那普利n =2 0 )、对照组 (n =2 0 ) ,均随访 6个月后复查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是一种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是新一类抗高血压药物。本文通过缬沙坦与硝苯地平分别治疗高血压病,探讨缬沙坦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给予坎地沙坦酯口服,4mg每日一次疗程4周。服药前后做24h动态心电图测心率变异(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HRV明显减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HRV明显升高。结论坎地沙坦酯可有效提高HRV,改善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AngII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I)受体拮抗剂对急性胰腺炎 (AP)炎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P组、AP +低剂量缬沙坦 (5mg/kg)组、AP +高剂量缬沙坦组 (8mg/kg)、低剂量缬沙坦组、高剂量缬沙坦组 (每组 6只 ) ;腹腔注射雨蛙肽建立AP动物模型 ;缬沙坦用灌胃针灌注。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评分 ,评估胰腺水肿情况 ,检测血清淀粉酶 (AMY) ,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 (MPO)。结果 AP +缬沙坦的两组胰腺水肿程度、AMY、MPO与AP组比较均下降 ,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也有所降低。结论 应用AngII受体拮抗剂的AP动物模型可以明显减轻胰腺的炎症及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对糖尿病肾病(DN)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116例DN患者、糖尿病患者60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人血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DN患者均在原胰岛素降糖方案治疗基础上,根据血糖调整降糖药物剂量,自身抗体阴性和阳性组均给予缬沙坦(Valsartan)80mg,每天1次;尼群地平10mg,每天3次;阿斯匹林100mg每天1次,观察缬沙坦对阴性组和阳性组临床降尿蛋白的疗效。随机选择阳性组46例,阴性组39例,给予缬沙坦160mg,每天1次,在服药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该剂量对尿蛋白的影响。并与服药80mg,每天1次比较。结果DN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66.4%,77/116)高于糖尿病组(13.3%,8/60)和对照组(8.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缬沙坦(80mg和160mg)治疗12个月尿蛋白改善情况优于治疗6个月;与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缬沙坦160mg疗效优于80mg。结论缬沙坦有降低糖尿病肾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尿蛋白的作用,靶向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四.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简称ARB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降压药。本品能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减少肾上腺素及醛固酮的分泌,从而舒张血管,使收缩压、舒张压同时降低:还可改善心脏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及尿酸的排泄,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寒痉汤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命名为联合组,均予以寒痉汤联合缬沙坦及常规治疗治疗;选取同时段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对照组与联合组的Cr、BUN、TG、TC、Hb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TG、Hb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Cr、BUN、T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寒痉汤联合缬沙坦的效果极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水浸束缚应激后,肉眼计算胃粘膜溃疡指数(UI);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结果1.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1 TXB2: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48.53±8.26)比阴性对照组(98.18±39.24)显著降低(P〈0.01)。1.2 6-K: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974.95±109.11)比阴性对照组(654.50±221.31)升高(P〈0.01)。1.3 UI: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36.1±36.49)比阴性对照组(69.00±33.27)明显降低(P〈0.01)。2.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组与奥美拉唑组比较,除6-K外数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通过舒张血管.增加胃粘膜血流量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肾上腺髓质对应激的反应:抑制由应激引起的儿茶酚胺的合成和释放;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AⅡ受体拮抗剂洛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UA)的治疗作用.方法 83例UA病人随机单盲分为常规治疗组(n=41)和洛沙坦治疗组(n=42), 前者予以硝酸甘油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体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肠溶阿司匹林150mg,每日1次,倍他乐克12.5~25mg,每日2次;后者在此基础上加洛沙坦50mg,每日1次,疗程14d.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收缩压心率乘积、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超声心动图部分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洛沙坦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且收缩压心率乘积、心电图ST段和心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洛沙坦对U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UA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AⅡ受体拮抗剂可能是值得考虑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吲哒帕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有效降压率为52.83%,治疗组有效降压率为85.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与其它降压药物联用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率的影响.方法 55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n=35)在抗感染、吸氧、强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和/或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开始时剂量为2.5mg,1次/d,口服,1周后逐渐增加至5mg、10mg、15mg;对照组(n=20)仅应用抗感染、吸氧、强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和/或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的改善情况,同时分别观察比索洛尔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肾功能[肌酐(CREA)和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比索洛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5%(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对心率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比索洛尔治疗组治疗前后对肾功能[肌酐(CREA)和尿酸(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空腹血糖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对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