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全因死亡,强化降低胆固醇还可以进一步有效减少冠心病事件发生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然而,近年的研究显示,血脂异常患者经过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仍面临很高的CVD的剩留风险,三酰甘油(TG)升高及富含TG的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TRLs)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造成CVD剩留风险的主要血脂异常谱.  相似文献   

2.
正哪些情况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老年人群中血脂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群。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经典调脂药,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坏胆固醇"的水平,升高"好胆固醇"的水平。"坏胆固醇"就是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中"坏胆固醇"增多,在动脉血管壁形成斑块,使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造成相应器官的缺血缺氧,斑块脱落可导致远端血管的完全堵塞,造成相应脏器的缺血梗死。他汀类药物能降低"坏胆固醇"的合成,加  相似文献   

3.
孟维 《现代保健》2014,(18):154-156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已证实他汀在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他汀在冠心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贝特、烟酸类药物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防治尚缺乏有力的循证证据。缺血性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而血脂异常是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1]。大量临床研究充分肯定了降脂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益处。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降低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疗效最强的药物,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多的调脂药物,在冠心病的基础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汀类治疗的受益人群涵盖范围广泛,不仅包括确诊为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人群,还包括女性老年人群、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无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老年人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及事件发生率[1]。但老年患者常因多种疾病并存而合并使用多种药物,肝肾功能常有不同程度减退,药物代谢的动力学改变,更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因此,老年人被视为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危险人群。有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循证医学证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众多危险因素中最强力的危险因素。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显示,降低LDL-C可以明显降低冠心病的发病危险。他汀类药物是控制血脂异常的主要药物,每降低LDL-C1毫摩尔/升,可使主要冠脉事件减少23%。高危和极高危血管病患者,降低LDL-C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有效降脂,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且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整体防治具有重要作用。一、理论依据他汀类药物作为肝脏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抑制剂可直接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胆固醇药物,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降脂药物。大量循证医学充分论证了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减缓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治疗已成为冠心病防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家庭医生》2010,(21):51-51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降脂达标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他汀类药物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然而,临床上不少病人在接受了较大剂量的他汀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到目标值以下,另有一些病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耐受他汀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药物调脂治疗的相关研究进一步佐证了这一事实。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一线降脂药物,可明显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另有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虽与剂量有相关性,但并不呈直线相  相似文献   

10.
范培云  罗玮  姚勇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767-768,770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胆石症组、无胆石症组,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及无胆石症组相比,胆石症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降低。②胆石症组经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下降,8周后二者进一步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上升,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下降。[结论]①血脂异常可能是糖尿病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②他汀治疗在防治糖尿病胆囊结石的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多项国内外大型临床循证医学试验证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减少斑块继发性病变,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同时近年来研究结果已证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我们旨在探讨短期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药物。他汀类药物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稳定斑块,避免出现心肌梗死。但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发生横纹肌溶解症、肝酶异常、出血性卒中风险等不良反应。因此,有些患者害怕服用他汀类药物,希望用其他药物来替代。最近,朋友圈流行各种防治疾病的秘方、偏方,红曲米可以降低血脂、治疗冠心病就是其中一例。于是,有些患者就用红曲米进行治疗,还有人买了不少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服用,甚至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对冠心病预后改善的作用已日益明确,晚近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相当,更确立了二级预防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中心地位。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调血脂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以他汀类药物为中心的调血脂治疗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降低心肌梗死率、降低血运重建术率、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确立了调血脂药物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正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方法。他汀类药物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血管内炎症,避免出现心肌梗死。但是,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可能带来药物不良反应。见此,有患者会害怕。可是,轻易放弃使用正在服用的他汀类药物,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是其他药物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他汀类作为改善血脂异常最有效、作用最强的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冠心病,降低缺血性心脏病及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患者获益不仅在于他汀类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而且还能够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由此保护心血管,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同时,他汀类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血小板聚集、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血脂异常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强化降脂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还有助于缩小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成。目前临床上强化降脂以大剂量降脂药物为主,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的同时,毒副作用亦加大[1]。因此,寻找既能降血脂又能减少毒副作用的降脂药物势在必行。作者采用血脂康胶囊  相似文献   

17.
多项国内外大型临床循证医学试验证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他汀类药物可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减少斑块继发性病变,从而降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同时近年来研究结果已证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章法香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165-2166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予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血管彩超,观察疗效。结果 6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管内膜斑块无明显增大,血流速较前无明显改变。结论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稳定血管内膜斑块,防止血管粥样硬化进展,降低糖尿病心脑血管危险性及下肢截肢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9.
642名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坤  赵小兰  吉昱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78-4879
[目的]了解高血压人群的血脂异常情况,及治疗情况。[方法]采用自愿的方法对门诊642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治疗和首诊血生化检查,在满1年后再次进行生化检查。[结果]同时患有高血脂的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为59.7%,仅有54.8%人接受药物治疗。[结论]高血压人群的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患者通过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药物治疗患者。提示对血脂异常的高血压人群可通过药物的干预以及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来降低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被认为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同时,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能消退动脉粥样斑块或减慢其进展,但目前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的详细机制并不清楚。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的调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等多种因素有关,为深入研究其确切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