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生期下生殖道感染对妊娠结局影响,为围生期孕妇下生殖道感染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医院分娩的340例孕妇,在孕28~34周时进行骨盆内测量同时取阴道和宫颈分泌物进行滴虫、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炎(BV)、衣原体属和淋菌等5项检测,将其分成感染组(89例)和非感染组(251例),比较两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340例患者中发生生殖道感染89例,发生率为26.2%,其中以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占48.3%,与其他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在早产、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低体重出生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生期妇女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有BV、VVC和滴虫性阴道炎等,其与早产、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低体重出生儿等有关,故提高对生殖感染的筛查和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妊娠期妇女下生殖道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对象为在天坛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412例孕妇,孕36周时取阴道及宫颈分泌物进行滴虫(T)、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病(BV)、衣原体(CT)、支原体(UU或Mh)及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检测。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追踪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412例妊娠期妇女下生殖道感染总检出率为27.62%,单一病原菌感染者70例,检出率为16.99%,其中UU最多,检出率6.55%,BV次之,检出率2.91%。多种病原菌同时感染者44例,检出率10.68%,其中以BV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者最多,检出率7.28%。感染组胎膜早破、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较非感染组高(与非感染组相比,P0.05)。BV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总致病率为96.64%,远高于其它单一病原菌感染的致病率。结论:UU或BV合并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妊娠期下生殖道感染中较常见的感染类型,相对于其它单一病原体感染,BV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更易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必要对妊娠期妇女进行下生殖道感染的筛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成都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基本状况。方法:随机调查5598例在我院就诊的妇科、产科和计划生育科病人,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滴虫性阴道炎(TV)、假丝酵母菌外阴阴道炎(VVC)、细菌性阴道病(BV)及淋病的感染率。结果:BV、VVC、TV及淋病的感染率依次为17·1%、12·9%、2·7%、0·3%;合并感染率中,BV合并VVC感染率为10·2%,显著高于其它合并感染率(P<0·05)。结论:BV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且易于与VVC合并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无锡市妊娠期妇女的生殖道感染情况,为保障母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1117例妊娠期妇女阴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生殖道感染检测.结果 无锡市1117例妊娠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37.5%;支原体性阴道炎患病率为16.2%,衣原体性阴道炎患病率为0.8%,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为1.8%,细菌性阴道病(BV)患病率为3.7%,淋病患病率为0.4%,梅毒患病率为1.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患病率为13.3%;在不同户籍、职业、文化程度的孕妇中衣原体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锡地区妊娠期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率较高,应重视妊娠期妇女的生殖道感染常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孕期妇女阴道炎发病情况及病原菌感染分布,为临床防治孕期阴道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期妇女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组),其中115例为早孕组,104例为中孕组,109例为晚孕组,并且选取同期门诊行体检的育龄期妇女100例作为对照(非孕组),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确定有无滴虫性阴道炎(TV)、真菌性阴道炎(VVC)、细菌性阴道炎(BV).结果 孕妇组阴道炎发病率29.57%,非孕组发病率19.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感染病原菌不同,孕妇组TV、VVC、BV感染率分别为2.44%、8.54%、18.60%,非孕组感染率分别为5.00%、6.00%、8.00%,TV、VVC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V感染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发病率早孕组29.57%,中孕组29.81%,晚孕组29.36%,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孕组TV、VV、BV感染率分别为0.87%、9.57%、19.12%,中孕组感染率分别为2.88%、9.62%、17.31%,晚孕组感染率分别为3.67%、6.42%、19.27%,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与非孕组阴道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V、VVC、BV感染率在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与非孕组之间分别比较,TV、VVC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妇女阴道炎发病率较非孕妇女有所增加,并且以BV感染率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同时实施HPV和阴道微生态检测的5159例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0~65岁。按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组,高危型HPV阳性组953例,HPV阴性组4206例,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环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危型HPV感染率18.5%,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失衡中细菌性阴道病(BV)168例(17.5%)、滴虫性阴道炎(TV)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28例(2.9%)、需氧菌性阴道炎(AV)83例(8.7%)、混合性阴道炎16例(1.7%)、清洁度异常193例(20.3%)。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与HPV阴性组比较,BV、VVC阳性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AV、混合性阴道炎、清洁度异常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中,混合性阴道炎以BV与VVC混合感染为主、其次为BV+TV混合感染;BV阳性为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VVC阳性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探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假丝酵母菌阴道炎(VVC)、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了解发病原因,为社区妇女降低上述阴道炎的患病率作好预防保健工作。方法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门诊2006年5月至2006年8月的阴道炎病例共1069例均做白带常规检查查找滴虫、假丝酵母菌的发病情况,其中有925例患者做BV检查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情况。结果1069例阴道炎患者中做白带常规检查发现假丝酵母菌阴道炎者有72例、发病率6.74%,滴虫性阴道炎者有59例、发病率5.52%,在925例患者做BV检测发现BV(+)者120例发病率12.97%。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门诊中发病率最高是细菌性阴道病,其次是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最低是滴虫性阴道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早孕人工流产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阴道炎的检出率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对早孕人工流产妇女,取阴道分泌物做生理盐水湿片镜检筛查滴虫性阴道炎,同时将阴道分泌物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筛查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阴道炎。结果:516份阴道分泌物标本中,BV、念珠菌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分别是33·53%、9·11%和4·07%,BV合并念珠菌阴道炎、BV合并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分别为5·62%和2·13%,BV同时合并念珠菌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检出率1·55%。结论:在早孕人工流产妇女中BV检出率最高。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人工流产术前进行常见阴道感染、特别是BV的检查,以避免因漏诊而引起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14~18岁青春发育晚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及不同年龄组感染发生率差异,发现该阶段女性生殖道感染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87例2016年7月-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4~18岁青春发育晚期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按年龄分为14岁、15岁、16岁、17岁、18岁5个年龄组,分析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发生率、BV中间型检出率、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含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总发生率、滴虫阴道炎(trichomonal vaginosis,TV)发生率、炎症反应率及不同年龄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青春发育晚期女性BV发生率、BV中间型检出率、VVC总发生率、TV发生率、炎症反应率分别为25.67%、19.30%、29.36%、2.46%、25.05%。VVC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84%和12.53%。VVC总发生率和BV发生率大致相似,但两者均高于TV发生率。5个年龄组间经两两比较发现,不同年龄组BV中间型检出率、TV发生率和炎症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7岁组BV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均P<0.05),17岁和18岁年龄组的VVC总发生率及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14岁年龄组(均P<0.05)。结论:青春发育晚期女性VVC和BV均较TV易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尽管BV中间型检出率、TV发生率和炎症反应率无明显变化,但17岁组的BV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17和18岁组的VVC总发生率及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14岁年龄组。因此,应关注该阶段女性经期卫生、阴道内环境和不洁卫生生活,强化青春期女性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金雪静  郑飞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586-3588
目的:探讨妊娠与非妊娠妇女下生殖道感染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常规围产期保健妇女180例(早期妊娠60例、中期妊娠60例、晚期妊娠60例)采集阴道分泌物,测定pH值,检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宫颈分泌物,利用DNA杂交导流技术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基因分型。选择60例非妊娠期健康妇女进行相同的检查作为对照。结果:阴道pH值在妊娠各期均低于非妊娠期(P<0.01)。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及HPV感染率分别是19.4%、21.7%、28.9%,非妊娠期三项感染率分别为8.3%、10.0%、15.0%,妊娠期高于非妊娠期妇女(P<0.05)。不同妊娠期别HPV感染率及基因亚型不同,妊娠晚期HPV感染率最高,达46.7%,明显高于早、中妊娠期HPV感染率(P<0.05)。妊娠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非妊娠妇女,以妊娠晚期明显,且部分伴有多重型感染。结论:妊娠期妇女下生殖道感染发生率高,尤应注意HPV感染,需要重复检测,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1.
外阴和阴道感染是妇女常见的疾病,其中以念珠菌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细菌性阴道病(BV)最为常见。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中,念珠菌属的来源通常是内源性的。在无症状的健康育龄妇女生殖道中,念珠菌的分离率高达25%。发生炎症后,症状和体征常常不明显。很大一部分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阴道炎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HR-HPV)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9月本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HPV联合TCT)和阴道分泌物检测的1747例资料,其中HR-HPV检测阳性423例为阳性组,HPV检测阴性1324例为阴性组。比较两组阴道炎检出情况,并分析与HR-HPV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阳性组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检出比例(23.2%、7.1%)均高于阴性组(15.2%、4.5%)(均P<0.05);两组滴虫性阴道炎(TV)、需氧菌性阴道炎(AV)检出率(1.7%比1.4%)(14.9%、16.2%)无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BV、VVC感染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BV、VVC与HR-HPV感染有关,TV、AV与HR-HPV感染未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区妇科门诊就诊者生殖道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妇幼保健系统妇科门诊就诊妇女中RTIs的流行现状.方法对2003年7~9月到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妇科门诊就诊的295例妇女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并进行盐水湿片检查阴道毛滴虫和念珠菌、淋球菌培养、沙眼衣原体抗体检测和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295例妇女中,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占24.07%(71/295),滴虫性阴道炎7.80%(23/295),淋球菌性宫颈炎0.34%(1/295),沙眼衣原体感染7.80%(23/295),梅毒血清学阳性0.34%(1/295),尖锐湿疣1.69%(4/295),尖锐湿疣合并梅毒感染0.34%(1/295).结论南京地区妇幼保健系统妇科门诊就诊妇女中生殖道感染以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为主.对该人群应加强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朱芳  陈丽艳  宋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045-1046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BV)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胎膜早破早产孕妇2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孕妇1 0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CT、BV检测。结果:胎膜早破早产孕妇UU、CT及BV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1);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早产病因与UU、CT、BV感染关系密切,有必要对妊娠早、中期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胎膜早破早产对孕妇及围产儿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女性不同阴道微生态状态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并分析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于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同时进行HPV与阴道微生态检测的752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752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率为56.91%;阴道微生态失调率为43.09%,其中细菌性阴道病(BV)中间型7.71%、BV12.7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5.85%、滴虫性阴道炎(TV)1.86%、阴道混合感染1.86%、无明确感染的阴道微生态失调13.03%。HPV感染率24.20%,所检测的HPV 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8215个基因型均有检出,感染率排前4位的是52型(5.85%)、16型(5.59%)、58型(3.99%)、18型(2.66%)。阴道微生态、pH、乳杆菌、BV异常组HPV感染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WBC)、VVC、TV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微生态、pH、BV异常组HPV16/18感染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乳酸杆菌、VVC、TV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H值异常、BV阳性HPV感染率增加(OR_(pH)=1.589、OR_(BV)=2.328),乳杆菌数量减少、BV、VVC阳性HPV16/18感染率增加(OR_(乳杆菌)=3.152、OR_(BV)=14.260、OR_(VVC)=5.403)。结论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HPV感染与阴道pH、BV有关联,HPV16/18感染与乳杆菌数、BV、VVC有关联。此研究属于横断面资料,难以揭示阴道微生态变化与HPV感染孰先孰后的问题,关于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发展顺序,还需队列研究方法进行阐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的影响,以及生殖道感染对母儿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预防胎膜早破、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产一科分娩的单胎胎膜早破孕妇100例作为胎膜早破组,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单胎无胎膜早破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有无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霉菌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感染分为支原体感染组、衣原体感染组、霉菌感染组、细菌性阴道病组、滴虫感染组和无支原体感染组、无衣原体感染组、无霉菌感染组、无细菌性阴道病组、无滴虫感染组。记录并分析胎膜早破组和对照组孕妇的生殖道感染情况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胎膜早破组支原体感染率、衣原体感染率、霉菌感染率、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和滴虫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组的产褥感染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无支原体感染组(P0.05),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支原体感染组(P0.05)。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组的产褥感染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无衣原体感染组(P0.05),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衣原体感染组(P0.05)。生殖道霉菌感染组的产褥感染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无霉菌感染组(P0.05),生殖道霉菌感染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无霉菌感染组(P0.05)。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组的产褥感染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无细菌性阴道病组(P0.05),生殖道细菌性阴道病组的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无细菌性阴道病组(P0.05)。生殖道滴虫感染组的产褥感染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无滴虫感染组(P0.05)。结论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感染是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对生殖道感染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预防胎膜早破、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汪萍  傅丹  彭燕  顾光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551-4552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自然转归及对胎膜早破、早产的影响。方法:对662例孕妇在妊娠早、中、晚期进行BV检查,跟踪随访至分娩,分析不同妊娠期BV发病、缓解、病程对胎膜早破、早产的影响。结果:662例妊娠期妇女中检出BV患者98例(14.80%),妊娠期BV患者胎膜早破、早产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妊娠中、晚期BV发病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P<0.01),妊娠早期BV自然缓解率明显高于妊娠中期(P<0.05)。随着妊娠期BV病程延长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增加。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应进行BV筛查,妊娠期BV患者应及时治疗、跟踪随访以减少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阴道pH值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设计调查登记表,对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41例下生殖道感染者及44例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妇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老年性阴道炎、HPV感染者阴道pH值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者阴道pH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阴道清洁度级别及pH值均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 阴道pH值反应阴道微生态,在大部分下生殖道感染疾病中可作为有效的观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密云县西田各庄镇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7年密云县西田各庄镇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现状,探求降低其生殖道感染发病率的对策.方法 对密云县西田各庄镇2 948名妇女进行阴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查出滴虫性阴道炎144例,患病率为4.9%;念珠菌性阴道炎19例,患病率为0.6%;细菌性阴道病573例,患病率为19.4%;老年性阴道炎56例,患病率为1.9%;宫颈糜烂1 085例,患病率为36.8%;宫颈腺囊肿239例,患病率为8.1%;宫颈肥大453例,患病率为15.4%;宫颈息肉75例,患病率为2.5%.其中两种以上感染1 770例,占66.9%.妇女生殖道感染主要发生在31~50岁,占76.0%,阴道病792例,占30.0%,其中滴虫性阴道炎占18.2%,细菌性阴道病占72.3%,念珠菌阴道炎占2.4%,老年性阴道炎占7.1%.细菌性阴道病与其它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50.67,P<0.05);宫颈疾病共1 852例,占70.0%,宫颈糜烂占36.8%,其它的慢性宫颈炎占41.4%.宫颈糜烂1度糜烂与其它宫颈疾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29.73,P<0.05).以宫颈炎发病率较高,阴道病次之.结论 加强生殖道感染的宣传工作,重视普查普治工作,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提倡男性参与治疗,可真正降低生殖道感染患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与胎膜早破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胎膜早破产妇120例(观察组),其中足月胎膜早破产妇7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41例,同时选取正常足月分娩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产妇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结果观察组支原体、衣原体、细菌感染率以及生殖道总感染率分别为26. 67%、12. 50%、15. 00%及50. 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支原体、细菌及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46. 34%、26. 83%和82. 93%,明显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有生殖道感染产妇产褥感染率为25. 93%,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产妇(P<0. 05);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发生新生儿肺炎的比例为50. 00%,明显高于无生殖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病原体感染妊娠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比例较高,同时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