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核实疫情、了解本次食源性疾病暴发波及范围、查明致病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并搜索病例,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开展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病例粪便标本、剩余食物样品等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菌株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分析。 结果 发现73例病例,罹患率26.4%(73/276)。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72/72)、发热68.1%(49/72)和腹痛66.7%(48/72)为主,平均潜伏期30 h左右。病例对照结果显示,食用9月20日晚餐中的烤鸭(OR=3.5,95%CI:1.6~7.6)增加了发病的风险。7份肛拭子、3份便样、2份环境样本(蔬菜和生肉案板)以及2份食物样本(9月21日早餐鸡蛋和小菜)中检出肠炎沙门菌阳性,对14株菌株采用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00.0%同源。 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食物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建议规范食堂卫生操作流程,提高卫生意识,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程文娟  薛琳  周坤  吴景文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1):1379-1380
目的 分析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方法。 结果 本次事件共报告病例596例,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98.32%)、发热(87.75%)、腹痛(74.16%)为主,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13 h( 1~53 h)。所有病例均表示发病前食用过某食品公司制售的糕点“爆浆松松”和/或“流心泡芙”。43份病例标本及7份剩余食品标本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抽取11株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到的沙门氏菌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检测具有完全相同的PFGE图谱。 结论 该起事件是一起因食用被肠炎沙门氏菌污染的糕点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宝鸡市一起由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且通过对相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溯源分析,有效控制事件的发展。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疾病分布,建立病因假设。采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相关因素对疾病产生的影响,找出危险因素。对病例、留样食物、水源开展相关的病原菌分离培养,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可疑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此次事件共搜索到病例68人,罹患率28.33%(68/240),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腹痛、呕吐。期间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出现。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鸡腿为引起此次事件的可疑食物。通过实验室检测,在留样食物、患者粪便中均分离出了肠炎沙门氏菌。并通过PFGE分子溯源分析得到鸡腿、患者均为同一株沙门氏菌感染。结论 这是一起由沙门氏菌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应加强对食物储存、运输、销售的管理工作,防止类似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及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的发病率,探讨食品与食源性疾病的相关性,为更好的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方法及生化实验进行沙门氏菌检测鉴定,并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学试验及PFGE方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80件生禽肉中检出沙门氏菌21株,阳性率为26.3%;60件生畜肉中检出4株,阳性率为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5,P=0.002)。采集1 230件腹泻患者肛拭子,检出沙门氏菌80株,阳性率为6.5%,沙门氏菌血清型以鼠伤寒和肠炎沙门氏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食品和患者肛拭子中检出的沙门氏菌都对AMP、NAL、SUL、STR耐药比较严重,而对CAZ、CFX、GEN、IMI、AZI、CT、PB、AMI、MEM、KAN都比较敏感,PFGE分子分型结果显示食品与患者中检出的部分沙门氏菌有100%同源性。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生禽肉中沙门氏菌污染严重,食品和患者中部分菌株具有同源性,结果提示食品与食源性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发生在社区蛋糕店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致病因子、致病食品及其污染来源,为今后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本次事件共发现病例14例,病例的临床表现相似,主要为腹泻、腹痛、发热、呕吐。发病潜伏期中位数为9.25 h(3.2~14.6 h)。所有病例发病前均食用过HG糕店制售的三文治,经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认为三文治食用量和疾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r=0.583,P=0.029)。病例肛拭子、呕吐物及粪便、剩余三文治和三文治生产原料等标本中均检出肠炎沙门氏菌,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到的阳性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分析具有同源性。 结论 该起事件是一起因食用社区蛋糕店制售的受沙门氏菌污染的三文治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检出的肠炎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溯源检测,明确该起事件肠炎沙门氏菌菌株的同源性。方法参照GB478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国标方法,对采集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并应用PFGE检测技术对检出的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检测,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该起食源性疾病事件共检出3株肠炎沙门氏菌,3株肠炎沙门氏菌血清学实验结果一致,PFGE实验条带完全相同,属同一克隆。结论引起该起食源性疾病事件的3株肠炎沙门氏菌为同一克隆群,PFGE可有效应用于相关事件的溯源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一起企业(S公司)食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溯源。方法 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运用EpiInfo 7和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本次事件累计发现病例66例,罹患率6.59%,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乏力为主,潜伏期中位数12.75 h,可疑餐次为2020年7月4日晚餐(χ2=43.847,P<0.001);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可疑食品为番茄菜花炒鸡蛋(OR=18.667,95%CI:6.877~50.665)和白菜油皮(OR=6.600,95%CI:2.300~18.941);患者便样和7月4日晚餐菜品留样中检出19份肠炎沙门氏菌,通过PFGE分析为2个型别,株菌间相似度为60.4%~100.0%。结论 此次暴发是S公司食堂2020年7月4日晚餐加工过程中肠炎沙门氏菌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沙门菌的血清分型和PFGE分子分型情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按《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收集长沙市4所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粪便标本,从中分离沙门菌,并对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通过Bionumerics 7.6 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 结果 全年共监测528份标本,检出沙门菌50株,检出率为9.47%,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年龄段,占74.00%(37/50),发病主要在夏秋5—9月,占全年的76.00%(38/50)。血清型共有12种,主要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占60.00%(30/50),其次为斯坦利沙门菌4株占8.00%,肠炎沙门菌3株占6.00%。 50株沙门菌PFGE分型为41种带型,相似度为55.7%~100%,呈现多态性,主要分成两个簇,有8组相似度 100% 的菌株,共17株(占34.00%,17/50),主要是鼠伤寒沙门菌;有10簇相似度90%以上的克隆系,包含32株沙门菌。 结论 长沙市2021年食源性疾病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沙门菌PFGE分子分型带型呈多态化,PFGE分型可识别共同感染来源的病例,可用于暴发疫情识别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开封市鼓楼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9年鼓楼区7个食源性监测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的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结果 2019年共监测病例1 374例,男性603例,女性771例;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和20~30岁组;职业以家务和待业最多;发病季节6—8月为最多,达652例,占47.45%;症状以腹泻(73.29%)、发热(19.07%)为主。暴露的可疑食品以粮食类及其制品为最多,324例,占20.05%;其次为水果类及其制品302例,占18.69%。共取样检测198例,检出致病病原体61株,病原检出率为30.81%,主要为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5.15%。 结论 6—8月是鼓楼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可疑食品主要为粮食类及其制品和水果类及其制品,致病菌以沙门氏菌为主。应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的构建,根据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把被动监测逐步发展成主动监测。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机构的监测水平,有效地控制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查找原因食品、致病因子和污染来源。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和病人肛拭子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发现14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14/14)、腹痛(13/14)、发热(13/14)。所有病例均食用M餐厅加工制作的鳗鱼蛋丝饭。病例便标本中检出肠炎沙门氏菌,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具有同源性。结论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事件为一起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