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方法调查2015年4月1日—26日入住某院ICU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先后共发生15例泛耐药AB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15例患者共分离AB15株。1、3、4、5号患者检出AB药敏结果相同;6、7、8、9号患者检出AB药敏结果相同;10、11号患者检出AB药敏结果相同;时间均相对集中。共采集43份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标本,床头柜AB检出率为100.00%(1/1),监护仪按钮为75.00%(6/8)、医务人员手为66.67%(4/6),治疗桌、输液泵按钮、医生鼻拭子均未检出AB。至2015年5月下旬综合ICU内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此次AB医院感染可能通过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播散,患者检出的AB呈广泛耐药性,积极治疗患者和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流行的原因、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以减少类似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在ICU目标性监测中2周内出现的7例聚集性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控制感染。结果ICU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罹患率达28.00%(7/25); ICU环境存在污染,痰培养鲍曼不动杆菌与环境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耐药谱相似。经采取相关措施后,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结论ICU环境污染导致此次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流行。环境清洁能够预防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重症监护室(ICU)一起疑似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感染暴发的情况,研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防控的集束化策略,指导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实施。方法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与环境卫生学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2018年2月-2018年4月ICU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分离与感染情况展开调查,对疑似污染的环境与物品进行微生物学采样、鉴定和药敏试验。患者和环境中PDR-AB克隆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018年3月ICU PDR-AB院内定植或感染患者7例,患者新发感染率10.14%;PDR-AB定植或感染患者的头部垫巾,病床床尾板、床栏,护士站台面及医务人员护理服和清洗消毒后的纤支镜中分离出PDR-AB存在;ICU患者与环境分离的27株PDR-AB耐药谱基本一致;PFGE结果显示患者、环境、纤支镜PDR-AB克隆菌株来自于同一亚型。结论 PDR-AB克隆菌株在患者、环境及纤支镜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克隆传播,通过强化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患者隔离,环境及医疗器械的严格清洁消毒,暴发流行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与经过,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2011年1月29日-2月15日陆续发生4例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从34份环境卫生学标本中分离出6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7.65%;对4例患者分离的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4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控制了感染.结论 医院间传播、医护人员手卫生较差、环境与医疗设备物体表面污染严重是造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院重点部门物体表面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污染情况及其同源性。方法对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血液透析室、手术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ICU、EICU环境中污染的条件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扩增分型。结果除E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结果达标外,ICU及EICU各检测项目细菌计数均不达标;血液透析室及手术室采样标本均合格。ICU、EICU物体表面共采集标本53份,检出鲍曼不动杆菌7株,检出率为13.21%;此7株菌均为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其中6株基因型相同,与患者痰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相同。结论该院重点部门环境中物体表面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同源性,应加强其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发生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1月25日-2月10日该院ICU发生的10例下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0例患者痰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全敏感,左氧氟沙星中度敏感外,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基本耐药;7例患者经治疗好转后转出ICU,3例死亡。共采集环境标本(未做清洁前)104份,其中从水龙头、治疗车、床头柜、雾化器管道、呼吸机管道和呼吸机操作屏、医务人员手等16份标本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6份环境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与痰培养菌株一致。经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很好地控制了疫情。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与医务人员手及医疗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院重症监护室(ICU)一起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暴发的原因。方法调查2014年1月30日-2月9日入住该院ICU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对其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采样;观察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及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均检出XDRAB,且XDRAB耐药谱一致,均仅对多粘菌素E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全部耐药。环境细菌学调查结果显示,病房台面、心电监护仪、吸引装置、工作人员手、设备塔台面菌落数超标,总阳性率为88.00%(44/50);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2株,其中XDRAB 9株。经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后,2月10日-3月10日,ICU再无新发XDRAB医院感染病例。结论ICU环境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无菌操作不规范是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支持依据。方法调查该院ICU MDR-AB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采集MDR-AB感染患者标本和环境标本进行培养,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医院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5株,5例感染患者均来自同一ICU,且床位相邻;发病时间为2016年1月2—7日,相对集中。同期内环境标本中分离病原菌21株,菌株分别来自感染患者所在病区的被子、床头柜、治疗车、水龙头、床栏、呼吸机管道和医务人员手,其他环境标本中未检出该菌。患者和环境来源的菌株药敏鉴定均为MDR-AB,且耐药谱基本一致。结论此次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的发生主要是由于ICU医疗环境和医务人员手被MDR-AB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下呼吸道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方法对2013年10月27日—12月27日该院ICU5例XDRAB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传播途径,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5例患者痰标本和环境物体表面采样均分离出XDRAB,分离的菌株及其耐药谱基本一致,推断为同一病原体污染环境导致的XDRAB医院感染暴发。消毒前采集标本54份,26份阳性,ICU门把手、床单、电话等均检出XDRAB。通过调查,确定室内环境及仪器设备的污染、清洁消毒措施执行不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足等是造成此次XDRAB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针对感染环节,积极落实防控措施,之后多次采样均无XDRAB检出,亦无新发感染病例。结论 ICU内环境污染是此次XDRAB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某医院综合ICU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原因,分析疫情处置措施效果。方法对ICU病房2013年3月9~22日相继发生的9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流行。结果传染源为1例无症状鲍曼不动菌长期携带者;9例患者药敏试验,19种抗生素中仅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敏感,其余均耐药,考虑为1起鲍曼不动菌肺部感染疑似暴发。综合性干预措施:ICU暂停收住病人,患者单间隔离;医疗物品尽量专人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物品用后及时消毒;对患者分组治疗和护理,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及隔离防护;增加医疗环境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次数,特别加强纤支镜的清洗。结论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后,疫情有效控制。纤支镜清洗消毒不合格和少部分医护人员手、医疗环境污染是造成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一起Standfon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嗜水气单胞菌深部手术切口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9—10月某院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3例心脏术后手术部位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规范采集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和静脉全血,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 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深部切口引流脓液及血液中检出嗜水气单胞菌,均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2号患者的呼吸机外管道、3号患者床单元表面处均检出嗜水气单胞菌,且药敏试验结果与1号患者所在病区水池台面检出的嗜水气单胞菌一致。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接触隔离等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嗜水气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结论此次事件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患者周围环境污染是可能的传播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消化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21—31日某院消化ICU3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环境生物学监测方法采集标本,查找环境中的CRKP,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患者与环境分离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3例患者痰及血标本均检出CRKP,均为男性,床位相邻,均位于同一间病房内,且由同一医生经管。病区2018年1月CRKP检出数及感染率较其他月份升高,且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共采集空气、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102份,仅其中1份(护理人员工作服)检出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患者和环境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显示共有A、B两种基因型,护理人员工作服、07床患者腹腔积液与血标本、08床血标本、09床痰与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为A型,而07床痰标本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B型,09床腹腔积液标本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未能分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3例患者未再检出CRKP,且病区内无新发病例。结论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可能是此次CRKP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院神经外科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8年6月12日—7月2日该院神经外科11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控制CRKP感染。结果 11例CRKP感染患者中7例诊断为医院感染。对其中6株CRKP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A、B两种基因型,2例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A型基因,4例患者(包括3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B型基因。患者环境物体表面,以及部分医务人员手、咽拭子检出CRKP。结论该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可能是CRKP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污染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导致感染的传播。早期识别感染暴发,并采取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隔离等措施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某院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进行调查,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患者标本和环境标本进行培养,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区域分布、暴露时间判断是否为暴发。结果从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病原菌4株,均为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例感染者均来自重症监护室同一病区,床位相邻;发病时间集中,为2011年1月16-22日。环境标本分离病原菌5株,分别分离自上述患者所在病区的床头柜、呼吸机管道、治疗车、被子、医务人员手,其他病房环境中未检出该菌。患者来源和环境来源的病原菌耐药谱基本一致。结论此次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主要是重症监护室医疗用品被该菌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