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营养指导对改善孕妇营养、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426名,按照是否愿意接受定期营养指导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其孕期监测体重、宫高、腹围、收缩压、舒张压及水肿情况,对部分孕妇检测血清蛋白水平.结果 ①观察组孕妇妊娠晚期舒张压均值低于对照组(t=2.37,P<0.05),观察组孕妇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6,P<0.05);②两组妊娠中期孕妇体重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均P=0.001);两组妊娠晚期孕妇体重与舒张压之间呈正相关(均P=0.001);③在妊娠期进行营养宣教后,观察组妊娠晚期孕妇水肿发生数减少(χ2=7.92,P<0.01),血清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2.96,P<0.01).结论 在妊娠期进行营养宣教可减少妊娠晚期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可提高孕妇血清蛋白水平,减少孕妇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孕妇血脂表达水平及分布特征,探讨其与母婴健康的关联,为管理血脂,控制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选取在天津市某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确诊的GDM合并HDP孕妇95例作为GDM-HDP组,随机选取同期诊断为单纯GDM孕妇95例为GDM组、健康孕妇95例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研究。收集基本信息,于孕24~28周进行体格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及血压和血脂水平的测量。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GDM-HDP组和GDM组的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加均高于健康对照组;GDMHDP组孕妇的吸烟率最高(8.42%),怀孕次数≥2次、产次≥2次孕妇比例也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HDP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TG)均高于GDM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G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HDP组和GDM组的OGTT各时间点血糖、收缩压、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发生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HDP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最高(9.47%),健康对照组最低(2.1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水平升高(OR=2.038,95%CI:1.141~3.641)、孕前BMI高(OR=1.645,95%CI:1.046~2.588)与孕妇GDM-HDP并发存在正向关联,是潜在的危险因素;高水平HDL-C(OR=0.463,95%CI:0.258~0.828)与孕妇GDMHDP并发存在负向关联,是孕妇健康的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的异常表达与GDM合并HDP存在显著关联,且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早中期动态监测孕妇血脂并加强管理,可能是提高母婴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子痫前期(PE)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90例孕妇于孕龄为13孕周至预产期前1周是否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将其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回顾性分析2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对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1)对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构成比、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龄、高血压史所占比例、糖尿病史所占比例、分娩方式构成比、早孕期舒张压、早孕期收缩压、早孕期24h尿蛋白定量、新生儿性别构成比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统计学比较。(2)比较分析2组孕妇中、晚孕期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以及PE发生率。(3)对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者与未发生PE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已有研究结果,并结合临床经验,以及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对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2组孕妇年龄构成比、年龄、BMI、分娩孕龄、高血压史所占比例、糖尿病史所占比例、分娩方式构成比、早孕期舒张压、早孕期收缩压、早孕期24h尿蛋白定量、新生儿性别构成比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孕妇中、晚孕期舒张压、收缩压和24h尿蛋白定量,均较对照组孕妇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孕期:t=2.144,P=0.012;t=5.632,P=0.009;t=10.310,P0.001;晚孕期:t=14.680,P0.001;t=20.431,P0.001;t=106.212,P0.001)。(3)实验组孕妇PE发生率为6.7%(3/45),低于对照组孕妇的44.4%(20/4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0,P=0.003)。(4)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PE者与未发生PE者的年龄构成比、高血压史所占比例、新生儿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7,P=0.012;χ~2=7.220,P=0.007;χ~2=5.332,P=0.021)。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OR=0.015,95%CI:0.002~0.248,P=0.005)和新生儿性别为女性(OR=0.131,95%CI:0.014~0.649,P=0.016)为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的独立保护因素,而孕妇年龄20岁(OR=6.767,95%CI:3.418~7.084,P=0.024)及孕妇年龄40岁(OR=3.360,95%CI:1.849~5.051,P=0.044)为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较为有效预防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发生PE,建议对年龄20岁及40岁的子宫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孕妇,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妊娠前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的高危因素,GDM孕妇易分娩巨大儿。本研究探讨GDM孕妇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巨大儿发生情况影响。方法选择2014-01-01-2019-06-30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566例为病例组,按年龄±3岁匹配选取非GDM的孕妇566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妊娠前BMI与新生儿体质量关系。结果病例组随着妊娠前BMI增加,巨大儿分娩率显著增加,趋势χ~2=6.955,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妊娠前BMI正常的孕妇,妊娠前超重(OR=1.696,95%CI为1.041~2.762,P=0.034)、肥胖(OR=2.188,95%CI为1.137~4.209,P=0.019)的孕妇显著增加巨大儿的发生风险。通过分层分析显示,伴有妊娠前超重(OR=2.003,95%CI为1.065~3.771,P=0.031)、肥胖(OR=2.479,95%CI为1.053~5.836,P=0.038)的GDM患者分娩巨大儿风险更高。结论妊娠前超重、肥胖的孕妇显著增加巨大儿发生风险,GDM孕妇妊娠前超重及肥胖孕妇更易分娩巨大儿,应注意将计划妊娠妇女妊娠前BMI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还应控制GDM孕妇体质量增长范围,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与4种不良妊娠结局(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安徽省8个地市的妇幼保健机构孕早期建卡并随访到分娩记录的12 355名孕妇为对象,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前BMI与4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妇孕前BMI均数为(20.19±2.348)kg/m2,过低2 834人(22.9%),正常8 745人(70.8%),超重及肥胖776人(6.3%);调整年龄、户籍地、孕次等混杂因素后,对孕前BMI与胎龄儿组和体重儿组分别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过低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OR=1.320,95%CI=1.068~1.631);孕前超重及肥胖是发生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的危险因素(OR=1.758,95%CI=1.503~2.056;OR=1.870,95%CI=1.540~2.271)。结论孕前BMI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津市孕妇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在天津市内六区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注册的18 043名怀孕4~12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腰围水平,腰围≥85.0 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研究其流行状况。用SPSS 20.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χ2检验,中心性肥胖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天津市孕妇腰围均值为(78.9±8.7)cm,中心性肥胖率为23.3%。BMI判定为低体重和正常体重组中,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7%和1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22,95%CI:1.15~1.30),血压水平高(收缩压:OR=1.26,95%CI:1.20~1.33;舒张压:OR=1.29,95%CI:1.20~1.39),有糖尿病家族史、多次妊娠史和吸烟史(OR值分别为1.38、1.13和1.31)的孕妇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增加。与受教育程度≤12年的孕妇比较,受教育时间12年的孕妇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降低(OR=0.79,95%CI:0.72~0.87)。与月收入1000元的孕妇比较,月收入为3 000~5 000元及5 000元以上者发生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降低(OR值分别为0.80和0.69)。结论天津市孕妇平均腰围处于正常水平,但中心性肥胖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年龄大、血压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多次妊娠史、受教育时间低和月收入水平低的孕妇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中心性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万步有约"健步走活动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万步率的因素。方法以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自愿参加"万步有约"健步走活动的610人为研究对象,以100 d健步走和科学健步走知识培训等进行干预,采用现场体检的方式,收集参赛前后的健康指标,包括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指数(BMI)、肌肉含量、内脏脂肪、体脂率和血压,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步走活动后,参赛人员体重、腰围、臀围、腰臀比、BMI、内脏脂肪、体脂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5.72 kg、3.84 cm、0.75 cm、0.02、0.64 kg/m~2、2.19 kg、4.38%、3.09mm Hg和1.28 mm Hg,肌肉含量增加1.31 kg,除臀围、肌肉含量和舒张压外,其余指标健步走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_(体重)=5.336,P0.001;t_(腰围)=6.044,P0.001;t_(臀围)=1.120,P=0.263;t_(腰臀比)=2.668,P=0.023;t_(BMI)=2.288,P=0.043;t_(内脏脂肪)=10.011,P0.001;t_(体脂率)=8.492,P0.001;t_(收缩压)=3.076,P=0.012;t_(舒张压)=1.821,P=0.069;t_(肌肉含量)=0.521,P=0.603);健步走活动后参赛人员的平均体重为(59.18±6.33) kg、腰围为(80.21±10.19) cm、腰臀比为0.83±0.06、BMI为(24.04±3.44) kg/m~2、体脂率为25.46%±6.01%、内脏指数为(8.22±2.64) kg,收缩压为(115.71±15.80)mm Hg,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健步走前下降(P均0.05),臀围、肌肉含量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赛人员体重、BMI、腰围、收缩压、内脏脂肪和体脂率随着万步率水平的增高,改善越明显;女性高水平的万步率高于男性(OR=1.91,95%CI:1.36~2.68),50岁以上人群的高水平万步率高于35岁以下人群(OR=2.14,95%CI:1.30~3.51),医疗相关职业人群高水平万步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OR=1.58,95%CI:1.04~2.38)。结论健步走活动可以改善人体的健康指标,健步走后,体重、腰围、腰臀比、BMI、内脏脂肪、体脂率、收缩压有明显改善;女性、50岁以上人群和医疗职业相关人群万步率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尾加压素(UⅡ)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的关系,为妊娠高血压发生机制的探索和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检的妊娠高血压孕妇为病例组;选取同期该院年龄、孕周相近,且居住在同一社区的血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UⅡ水平,采用1∶1配对资料的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Ⅱ与妊娠高血压的关系。结果两组孕妇的初检孕周、初检收缩压、初检舒张压、初检血糖、初检谷丙转氨酶、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孕次、尿蛋白阳性率和内皮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Ⅱ水平与初检血压、入院血压均有统计学关联(P0.05)。1∶1配对资料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内皮素、初检血糖、初检谷丙转氨酶、初检血压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高UⅡ水平(OR=7.718,95%CI:3.150~18.911)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尾加压素水平升高与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安徽省马鞍山市小于胎龄儿(SGA)发生情况并探讨孕前低体质指数(BMI)与小于胎龄儿关系.方法 样本人群来自于马鞍山市出生队列,以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机构孕早期建卡的5 084名孕妇为对象,通过填写《孕产期母婴健康记录表》,收集母亲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孕前BMI信息,单胎活产儿出生信息,运用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孕前BMI对小于胎龄儿的影响.结果 不同居住地,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不同孕前BMI孕妇间SGA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3.0%(139/4 615),孕前BMI< 18.5增加小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RR=1.63,95% CI=1.12 ~2.37).结论 孕妇孕前低BMI可增加小于胎龄儿的发生风险,因此,对孕前BMI较低的孕妇应提供必要的营养指导,保证其孕期正常增重,以尽量减少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前或孕早期BMI≥24 kg/m~2孕妇的孕期体质量管理现状和妊娠结局,了解孕前超重及肥胖对母儿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和保健指导,改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丽水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早孕(13周前)建册和产检的孕前或孕早期BMI≥24 kg/m~2的单胎孕妇1 016例,对其孕期体质量增加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1 016例超重或肥胖孕产妇中,初产妇246例,占24. 21%;经产妇770例,占75. 79%。24 kg/m~2≤BMI 25 kg/m~2者228例,占22. 44%; 25 kg/m~2≤BMI30 kg/m~2者695例,占68. 41%; BMI≥30 kg/m~2者93例,占9. 15%。孕期增重不足共182例,占17. 91%;增重正常范围375例,占36. 91%;增重过多459例,占45. 18%。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为23. 8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率为5. 61%;年龄35岁和≥35岁GDM和HD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87和10. 80,P0. 01; OR分别为1. 87和2. 42)。GDM、HDP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有增长趋势(χ~2趋势=15. 389,P0. 01;χ~2趋势=9. 379,P0. 01)。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为26. 08%,胎膜早破发生率为12. 70%,早产发生率为6. 99%,巨大儿发生率为10. 93%。当BMI≥30 kg/m~2时,HDP、胎膜早破、早产、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上升,与BMI30 kg/m~2比较OR分别为4. 03、1. 49、1. 93、1. 51。初产妇比经产妇更容易发生胎膜早破(OR=2. 23),男婴比女婴更易发生巨大儿(OR=2. 01)。增重过多是HDP和巨大儿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 56和2. 47),是早产的保护因素(OR=0. 56)。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严重影响母儿健康,可导致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及各种并发症,需加强对超重和肥胖孕妇的孕前、孕期和产后的临床保健管理,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体质指数及孕期体质量增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在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正规产检及住院分娩的1 374例孕妇临床资料,按孕妇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质量增加(GWG)的范围不同分组,比较组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并对孕妇年龄、孕前BMI及GWG与不良妊娠结局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38.66%VS 19.54%)、高于孕龄儿(LGA)发生率(19.75%VS 14.43%)、剖宫产率(55.46%VS 34.7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73、4.270、35.630,P=0.001、0.039、0.001);高龄组与非高龄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生率(10.92%VS 8.63%)、低于孕龄儿(SGA)发生率(2.52%VS 2.90%),新生儿窒息发病率(2.10%VS 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65、0.105、1.088,P=0.261、0.746、0.297)。高龄孕妇超重及肥胖组GDM发病率比过轻组和正常组增高;高龄孕妇GWG过少组和过多组GDM发病率均高于适宜组(P0.05)。结论为高龄孕妇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高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体质指数(BMI)与临床术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55~90岁临床诊断为BPH、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BPH的患者;对照为同期住院的非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与病例相同;病例与对照各380例,以1: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身体测量、生活方式、既往史以及BPH家族史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OR值及其相应的95%C1.结果 调整年龄因素后,与收缩压正常者(<140 mmHg),(1 mmHg=O.133 3 kPa)相比较,收缩压160-179mmHg者和收缩压≥180 mmHg者发生BPH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分别为OR=2.135,95%CI=1.139~4.001和OR=2.704,95%CI=1.475-4.958);高血压病程与BPH呈正相关(x2=8.876,P=0.031),病程≥20年组发生BPH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4.984,95%a=2.006-12.203,P=0.001).与非高血压者比较,超重或肥胖者罹患高血压发生BPH的危险性明显地增高(OR=2.548,95%CI=1.397-4.648和OR=2.667,95%CI=1.038-13.212).结论 高血压是BPH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罹患高血压、尤其是高收缩压状态能够促进BPH的发生和发展;超重和肥胖的男性高血压BPH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省妊娠合并糖尿病(DIP)及高血压疾病(HDP)的患病情况,探讨DIP合并HDP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32家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住院分娩≥28周的681 825单胎孕产妇资料,包括正常妊娠孕妇606 609例(A组)、DIP孕妇41 764例(B组)、HDP孕妇29 222例(C组)和DIP合并HDP孕妇4 230例(D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亲妊娠并发症与母婴结局的关系。结果 DIP合并HDP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4组孕妇年龄、分娩医院、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孕次、产次、产前检查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产妇剖宫产、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A、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孕妇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情况及孕次等混杂因素后,D组产妇发生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明显高于A组,但是低于C组(OR=5.06,95%CI:4.71~5.43;OR=6.41,95%CI:5.91~6.95),发生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的风险高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患者改良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效果。方法纳入9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综合评分护理管理,改良组采用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血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改良组和常规组孕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改良组下降更明显(P0.05);改良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孕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7.83%,高于常规组的91.30%(P0.05)。结论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可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贵州省常住居民的睡眠时间和高血压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于2015-2016年基于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使用"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的调查问卷"对贵州省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并对其身高、体重、血压等进行体格检查。使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在调查的7412名常住居民中,男性3242人(43.74%),女性4170人(56.26%),总体平均年龄为(49.97±19.54)岁。调查对象中,有313例(4.22%)为睡眠时间不足,2832例(38.21%)为睡眠时间过长;正常血压2264例(30.54%),高血压患者2118例(28.58%)。在控制了年龄、BMI、疾病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进行协方差分析,因变量为舒张压时,睡眠不足的人群舒张压比标准睡眠的舒张压高1.860 mm Hg(95%CI:0.594~3.125 mmHg,P=0.004);睡眠过长的人群舒张压比标准睡眠的舒张压高2.267 mmHg(95%CI:1.214~3.319 mmHg,P<0.001)。因变量为收缩压时,睡眠不足的人群收缩压比标准睡眠的收缩压高3.609 mmHg(95%CI:1.001~6.216 mmHg,P=0.007);睡眠过长的人群收缩压比标准睡眠的收缩压高4.322 mmHg(95%CI:2.154~6.490 mmHg,P<0.001)。结论调查对象中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过长的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对高血压存在影响,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时间过长都会导致舒张压和收缩压的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发生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大小。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建卡就诊并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孕期是否感染HBV及患有ICP为研究因素,依次分别以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孕期贫血、产后出血、胎儿窘迫、胎膜早破为病例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依次分析HBV感染及ICP孕妇发生各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结果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HBV并患有ICP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41%(OR=1. 41,95%CI:1. 04~1. 90),发生胎膜早破的风险增加35%(OR=1. 35,95%CI:1. 06~1. 71),发生妊娠合并症的风险增加了77%(OR=1. 77,95%CI:1. 37~2. 29)。妊娠期HBV感染与ICP对产后出血(OR=2. 89,95%CI:1. 18~7. 13)及妊娠合并症(OR=5. 21,95%CI:2. 40~11. 29)存在相乘的交互作用(P0. 05),且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94. 27,P趋势0. 001)。结论妊娠期感染HBV并伴有ICP孕妇发生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及妊娠合并症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及时防治妊娠期HBV及ICP可降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温州市人民医院2018—2021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患者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对应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温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400例HDP患者(单胎妊娠)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157)与正常妊娠结局组(n=243)。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并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400例HDP患者中共157例(39.2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孕前BMI、分娩方式、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负性情绪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35岁(OR=23.815,95%CI:10.370~54.655)、孕前BMI≥24.0(OR=16.010,95%CI:6.832~34.620)、阴道分娩(OR=16.336,95%CI:7.325~36.403)、GDM(OR=26.337,95%CI:11.908~58.253)、负性情绪(OR=20.682,95%CI:2.791~54.876)均为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为logistic(P)=-4.125+年龄×3.170+孕前BMI×2.773+阴道分娩×2.793+GDM×3.271+负性情绪×3.029;当logistic(P)=4.11,预测HDP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65~0.926),预测敏感度为84.36%,特异度为82.17%;根据设定的评分标准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可将HDP患者划分为低风险(0~4分)、中风险(5~8分)与高风险(9~12分)。 结论 HDP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年龄、孕前BMI、阴道分娩、GDM、负性情绪均为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可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有助于临床制定相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体质指数(BMI)、年龄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重庆两地抽取79 012名20~80岁参加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按年龄、性别描述其血压和BMI的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BMI、年龄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BMI对高血压的预测作用。结果男、女性平均BMI在20~29岁时最低,分别为(23.9±3.5)和(20.6±2.5)kg/m~2,男性在40~49岁最高,为(25.5±2.9)kg/m~2,女性在60~69岁最高,为(24.6±3.3)kg/m~2;男、女性收缩压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的舒张压在50~59岁时最高,为(81.6±11.8)mm Hg,女性在60~69岁时最高,为(76.5±11.5)mm H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MI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349、0.318,均P0.001),年龄与BM I、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0.194、0.454、0.226,均P0.001);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过低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0.57、0.37和0.32倍,超重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1.94、2.91和3.70倍,肥胖者发生血压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和≥2级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正常体重者的3.31、7.62和12.24倍。结论老龄化、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时应充分考虑干预的人群、时机和特征,从源头遏制高血压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压与日常活动能力失能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and Health Longevity Study,CLHLS)2008~2018年随访数据,随访结局为日常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失能。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2 172名,其中男性1 032名(47.5%),共发生ADL失能466例,累计发生率为21.5%。拟合Cox比例风险模型,逐步调整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吸烟、饮酒和BMI指数后,收缩压和脉压差升高1 mmHg,老年人群10年后ADL失能的发生风险均增加8%(P 0.05),舒张压升高与ADL失能的发生风险未发现统计学关联;以非高血压人群为参照,老年高血压人群的ADL失能发生风险增加28.4%(HR=1.284,95%CI:1.025-1.609);以正常血压老人为参照,2级和3级高血压人群发生ADL失能的风险分别增加388.1%(HR=4.881,95%CI:1.194-2.962)和465.5%(HR=5.655,95%CI:1.233~5.720);以非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人群为对照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人群发生ADL失能的风险增加26.9%(HR=1.269,95%CI:1.004~1.604)。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群血压与ADL失能的关联性不同。结论收缩压、脉压差及不同高血压指标的升高均与ADL失能风险升高相关,应加强老年人群收缩压和脉压差防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单胎妊娠高龄孕妇并发3种类型子痫前期(PE)(PE、早发型PE及重度PE)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至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的600例单胎妊娠高龄(≥35~39岁)孕妇纳入高龄组,年龄为(36.4±1.2)岁,其中GDM孕妇为200例,非GDM孕妇为400例。再按照与高龄组GDM与非GDM孕妇1∶1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600例单胎妊娠超高龄(≥40岁)孕妇纳入超高龄组,年龄为(40.9±1.2)岁,其中GDM孕妇为200例,非GDM孕妇为400例。本研究设定的可能影响孕妇发生PE的相关因素包括GDM、是否初产妇、人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居住地及辅助生殖技术(ART)史,探讨这6种因素影响单胎妊娠高龄孕妇并发3种类型PE(PE、早发型PE及重度PE)的风险。采用t检验对年龄等进行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各组受试者中并发3种类型PE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对于2组孕妇并发3种类型PE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高龄组和超高龄组中,GDM孕妇发生PE、早发型PE、重度PE所占比例均高于非GDM孕妇,其中高龄组GDM孕妇与非GDM孕妇并发PE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龄组GDM孕妇与非GDM孕妇并发早发型PE、重度PE所占比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导致高龄组孕妇发生PE(OR=2.232,95%CI:1.080~4.613,P=0.030)的危险因素。GDM是导致超高龄组孕妇发生早发型PE(OR=3.456,95%CI:1.238~9.650,P=0.018)和重度PE(OR=2.236,95%CI:1.057~4.729,P=0.035)的危险因素。③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龄组中,GDM孕妇发生PE风险是非GDM孕妇的1.934倍(OR=1.934,95%CI:1.029~4.115,P=0.047);BMI≥24 kg/m2是导致高龄组GDM孕妇发生PE(OR=2.931,95%CI:1.332~6.449,P=0.008),早发型PE(OR=2.977,95%CI:1.105~8.019,P=0.031)和重度PE(OR=2.638,95%CI:1.093~6.365,P=0.031)的危险因素;居住地在乡村是导致其发生PE(OR=2.831,95%CI:1.042~7.686,P=0.041)和重度PE(OR=3.232,95%CI:1.088~9.603,P=0.035)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高龄孕妇发生PE(OR=0.231,95%CI:0.071~0.749,P=0.015)和重度PE(OR=0.179,95%CI:0.048~0.673,P=0.011)的保护因素。在超高龄组中,GDM孕妇发生早发型PE、重度PE的风险,分别为非GDM孕妇的3.187倍(OR=3.187,95%CI:1.109~9.153,P=0.031)与2.3倍(OR=2.351,95%CI:1.043~5.302,P=0.039);BMI≥24 kg/m2是导致其发生PE(OR=2.654,95%CI:1.417~4.971,P=0.002)和重度PE(OR=3.418,95%CI:1.515~7.710,P=0.003)的危险因素;居住地在郊县是导致其发生PE(OR=2.374,95%CI:1.089~5.171,P=0.030)和重度PE(OR=5.303,95%CI:2.074~13.565,P<0.001)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超高龄孕妇发生PE(OR=0.347,95%CI:0.135~0.892,P=0.028)和重度PE(OR=0.164,95%CI:0.047~0.574,P=0.005)的保护因素。结论GDM高龄孕妇的PE发病风险较非GDM高龄孕妇显著增高,GDM超高龄孕妇的早发型PE和重度PE发病风险较非GDM超高龄孕妇显著增加。BMI≥24 kg/m2、文化程度低、居住地在郊县和乡村,均是导致高龄及超高龄孕妇3种类型P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