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496例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与耐药性分析    FRE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西安地区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04-2008年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的细菌种类及耐药性。方法采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标本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 B纸片扩散法,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06年版标准判定。结果粪便致病菌及异常优势菌培养阳性率为36.63%。检出的49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G+)菌163株(32.86%),革兰阴性(G-)菌299株(60.28%),真菌34株(6.85%);G+菌以肠球菌属(154株,94.48%)为主,G-菌以志贺菌属(136株,45.48%)为主。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有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96.10%~100.00%;志贺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有较高敏感性,敏感率为81.62%~100.00%。结论了解腹泻患者粪便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对有效控制感染及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 560例痰标本培养及耐药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痰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 341株(37.7%),其中革兰阴性菌993株(74.0%),革兰阳性菌348株(26.0%)。主要致病菌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前6位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以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不同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情况不同,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岛地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化情况,为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诊断和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在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因急性感染性腹泻住院的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对粪便细菌培养阳性病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送检,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出病原菌289株,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245株、占84.78%,其中志贺菌89株、占30.80%,弧菌属53株、占18.34%,肺炎克雷伯菌47株、占16.26%,铜绿假单胞菌38株、占13.15%,大肠埃希菌11株、占3.81%,其他7株、占2.42%;革兰阳性菌44株、占15.22%,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弧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感染人群为<1岁的儿童,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感染人群为1~3岁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志贺菌、弧菌属、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任何季节均有检出,志贺菌主要在夏秋季检出,弧菌属主要在夏季检出,肺炎克雷伯...  相似文献   

4.
高春燕  刘树平  高庆双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56-6157,6159
目的 研究唐山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 对2008~2009年来某院就诊及住院患儿大便进行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90份粪便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6株,检出率为9.66%.其中沙门菌属28株(32.6%),致病性大肠杆菌17株(19.8%),志贺菌属14株(14.3%),奇异变形杆菌11株(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5株(5.8%),铜绿假单胞菌4株(4.7%);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很高,呈多元耐药.沙门菌属明显低于志贺菌属,但有上升趋势;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明显低于其他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的耐药性很高.结论 唐山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是沙门菌属、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奇异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感染性腹泻的治疗应根据药物的敏感性试验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10年间儿童感染性腹泻细菌谱与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2012年12月某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大便培养阳性菌株,将2003年1月~2007年12月分离菌株设为A组,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菌株设为B组,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菌株1 128株,主要细菌有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志贺氏菌等.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在不断发生变化,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逐渐增多.结论 儿童感染性腹泻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近年来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逐渐增加.细菌的耐药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患者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采集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增菌、分离、生化鉴定、血清分型、PCR独立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 165例样本共分离出肠道病原菌40株,阳性检出率为24.24%。其中致泻大肠埃希菌31株(18.79%);沙门菌属细菌6株(3.64%);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1.21%);黏质沙雷菌1株(0.61%)。检出的肠道病原菌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强力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明显耐药。结论杭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菌检出以致泻大肠埃希菌为首;致泻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对萘啶酸、氨苄西林、四环素类等药物普遍耐药,对氟喹诺酮类、阿莫西林/棒酸、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监测腹泻病原菌构成和耐药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院痰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07年11月痰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及真菌培养,分离菌株应用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有限公司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632份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182株,其中细菌901株,占76.2%,真菌281株,占23.8%;分离出的细菌革兰阴性杆菌784株,占87.0%;革兰阳性菌117株,占13.0%。检出率最高的细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雷菌属、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结果显示,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分离出的主要菌株对美洛培南、万古霉素、磷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氟沙星、强力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敏感率较高。结论痰培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为减少细菌耐药率的增加和产酶菌株的流行,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监测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从而对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出指导.方法 应用肠道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技术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对416例儿童细菌性肠炎患儿的病原学、药敏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从88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粪便中共分离出致泻性病原菌416株.其中志贺菌属317株,检出率为35.9%;沙门菌属36株,检出率为4.1%;弧菌属30株,检出率为3.4%;气单胞菌属11株,检出率为1.2%;类志贺邻单胞菌属11株,检出率为1.2%;侵袭性大肠杆菌 11株,检出率为1.2%.临床疗效及药敏试验显示,头孢三嗪是治疗感染性腹泻病的高敏感性药物.结论 志贺菌为陕西地区主要的腹泻病原菌,占总菌株的76.2%;头孢三嗪为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365例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Bactec 9120血培养仪及凤凰-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对门诊和住院的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2006年1月-2007年7月血培养共分离菌3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31.8%),革兰阴性菌197株(54%),真菌37株(10.1%)。革兰阳性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55.8%,110/197),其次为非发酵菌(22.3%,44/19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流行率分别为44.8%(30/67)和20.7%(6/29),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ESBLs阴性细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培养阳性分布前三位的科室是血液科、小儿科和新生儿科。结论本院血培养阳性结果中条件致病菌所占比例及其耐药性较高,临床医生应及时了解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疑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分析其病原学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6744份痰标本分离病原菌2236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526株,占68%;革兰阳性(G+)菌177株,占8%;真菌534株,占24%。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细菌。G+球菌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较为敏感,而G-杆菌对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常见细菌耐药性有上升趋势,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方法】 对2007年8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的1 951例患儿,取大便接种SS和麦康凯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系统鉴定细菌,再用诊断血清凝集进行分型确认,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分析。 【结果】 1 951例大便标本,检出92例病原菌,阳性率为4.72%,其中62株沙门菌,占检出病原菌的67.39%,大肠埃希菌(致病性、侵袭性)21株,占22.83%,志贺氏菌9株,占9.78%。分离的致泻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加酶抑制剂除外)普遍耐药。沙门、志贺氏菌对三代头孢和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抗菌药物基本敏感。所有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均敏感。 【结论】 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分离病原菌以沙门氏菌为主,尤以鼠伤寒沙门菌居多,第一代、二代头孢菌素不应报告敏感;致泻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2.
北京部分地区肠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监测北京部分地区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480份粪便标本按常规培养,筛选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肠道病原菌感染,以男性为主,儿童和青年发病为多,6~8月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以致泻性大肠杆菌居首位,其次是志贺菌。本次检测出肠道致病菌对氨苄西林(67.8%)、甲氧苄氨嘧啶(67.8%)等均有严重的抗药性;对哌拉西林(42.5%)、氨苄西林-舒巴坦(33.0%)、呋喃妥因(30.5%)等也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只有对美洛培南(0%)、磷霉素(1.1%)、头孢塞肟-克拉维酸(3.4%)、头孢他啶(4.6%)、氨曲南(5.2%)均比较敏感。结论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有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地区腹泻患者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为防控感染性腹泻提供依据。方法 病原菌检
测采用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细菌筛检和鉴定采用生化和生化鉴定试剂条API等法,鉴定到
种、群;病原菌血清分型采用血清凝集法;药敏试验采用K B法;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 法,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和犉分析。结果 9256份标本中检出8类16种3473
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7.52%,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6.13% (1493/
9256)、3.99% (369/9256)和3.44% (318/9256),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原菌(χ
2=
21.68,犘<0.01);血清分型发现副溶血性弧菌的O3 群(349/480)、沙门菌的甲型副伤寒菌(168/369)、
志贺菌的躈氏志贺菌(117/175)、致病性大肠埃希菌O119 (28/66) 为各病原菌的优势菌,检出了躈氏
1C、2C 和4C 志贺菌新亚型;药敏试验显示病原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但有45株为多重耐药菌,其中
气单胞菌23株、志贺菌8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变形杆菌2株、沙门菌1株,
占总菌数的2.45%,检出了犫犾犪 犜犈犕、狊狌犾犾和犪犪犮犮等3种耐药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构成
复杂,副溶血性弧菌是最主要的流行病原菌;检出躈氏C 型志贺菌提示其血清型可能或正在转换,需加强
对志贺菌变迁的监测,以预防疾病的暴发;致病性不强的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
关注;耐药菌株中有2.45%的病原菌为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 菌株,涉及多个菌属,提示临床治疗
中合理用药是减少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的关键。
关键词: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离鉴定;药敏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2 0096 06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病原学特点及pH值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病原学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寻求小儿感染性腹泻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对该院2003年10月~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的1160例2个月~5岁腹泻患儿的腹泻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及pH检测。结果:1160例患儿腹泻标本中,6个月~2岁患儿881例(69.91%)。病原学检查阳性605例(52.16%),检出病原20种621株,外源性肠道病原菌、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以及轮状病毒3种病原构成比依次为35.75%、32.69%、31.56%。主要病原:轮状病毒196株(31.56%),志贺菌118株(19.00%),克雷伯菌86株(13.85%),枸橼酸杆菌67株(10.79%),致泻性大肠埃希菌60株(9.66%)。轮状病毒腹泻多发于秋冬季、大便为水样、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志贺菌以夏秋季与脓血便检出率较高。病原菌分离阳性腹泻标本pH值>7占明显优势,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病原检查阴性标本、健康体检对照标本pH值<6占明显优势,前者pH值与后3者pH值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轮状病毒居首位。内源性肠道条件致病菌在腹泻标本中的构成比亦接近外源性肠道致病菌而成为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大便pH值可作为急性腹泻病早期简单、快速、准确、价廉的初步诊断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流行菌株分布、耐药情况,为危重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ICU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所分离出的呼吸道标本病原菌菌株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5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7株(81.4%),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54株(9.8%),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真菌48株(8.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酵母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呈多药耐药。结论:ICU医院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呈多药耐药,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2014年我院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8例进行痰液标本检验,分析标本中病原菌的构成情况及主要几种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 1008名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得到病原菌468份,检出率为46.4%。其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307株(65.60%),革兰阳性菌127株(27.14%),真菌34株(7.26%)。在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所占构成比最高为铜绿假单胞菌(97株,20.73%),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72株(15.38%);革兰阳性菌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肺炎链球菌57株(12.18%),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6.62%);真菌共检出34株(7.26%),白假丝酵母菌在真菌中所占比例最大(3.48%)。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中,革兰阴性菌感染所占比例较高,铜绿假单胞菌是革兰阴性菌中的主要致病菌。致病菌的耐药率较高,对各类药物的耐药率不尽相同,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7.
4254株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了解某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 254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从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 25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653株(15.4%),革兰阴性杆菌2 537株(59.6%),真菌1 064株(25.0%)。按标本来源,痰液检出阳性率最高(51.4%),其次为尿液(16.4%)。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产气肠杆菌为主,其中前三种细菌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低(0.2%~8.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分离出的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及氯霉素的耐药率低。结论分离的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液、尿液、血液的标本。临床分离病原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苛养菌及链球菌鉴定的常规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286份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12株,检出率为39.16%。其中苛养菌72株,占病原菌的64.29%。流感嗜血杆菌对克拉霉素(70.01%)、复方磺胺甲口恶唑(60.00%)、氨苄西林(66.68%)耐药率高;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96.15%)、克林霉素(92.31%)、复方磺胺甲口恶唑(92.31%)、阿奇霉素(92.31%)耐药率高;化脓性链球菌对四环素(100.00%)、克林霉素(94.45%)、阿奇霉素(83.33%)耐药率高。结论苛养菌和化脓性球菌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及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病案资料,细菌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426株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5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大肠埃希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占25.82%、13.15%及9.39%,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6.1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3.00%,真菌占3.29%;病原菌均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4.90%.结论 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且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为严峻;加强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