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目的为配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状,更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开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软件,实现对抗菌药物的重点监控,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并实施有效督查。方法以医院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为载体,开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系统,参照《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疗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有效控制。结果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软件嵌入医师工作站,极大地方便医师对药物信息的查询,同时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得到了全面科学的管理,主要抗菌药物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自2013年启用该系统后医院DDD值和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率呈下降趋势,2013年第四季度医院DDD值及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达41.08和29.62%。结论该系统使用方便、快捷,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该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抽查该院门诊处方312张,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抽查处方中共有267例不合格,临床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情况严重.结论 提高医生对抗菌药物的重视和细菌监测,加强医生培训,掌握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征,提高药师对抗菌药物指导和监督能力,保证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逐步实现医院感染信息化管理.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平台,建立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构建实时预警、报告及监控审核网络.结果 该系统实现了医院感染、传染病、多药耐药菌感染自动预警、网络报告与实时监控等信息化管理,并具有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合理使用等监管统计功能;通过对住院患者的感染信息及抗菌药物监控与干预,提高了医院感染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漏报率;及时掌握多药耐药菌分布和流行趋势,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为临床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结论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极大地提高了医院感染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质量与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4.
应用抗菌药物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控制因抗菌药物滥用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研究有效措施,加强对医院临床科室感染病原菌的监控,预防发生医源性医院感染。方法采用纵向分析方法,对2000年7-12月与2002年7-12月医院信息报表及住院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前瞻性针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于两年后同期监测相关控制指标。结果通过定期监控及纵向同期分析比较,医院感染发生在采取控制措施前后,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呈现明显变化趋势。结论医院对抗菌药物的控制管理应强化监控措施,强化的重点应从抗菌药物的采购、临床应用指征、监测及信息反馈等环节,从而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对策及有效控制措施,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采用现患率调查的方法分别在2001、2003、2005年对全院患者病历进行了调查。结果我院医院感染率近几年基本控制在4.6%~6.2%,危险因素及抗菌药物使用较以前有所下降。结论密切监控医院感染率较高的科室,加强监督管理及制度落实,加强对侵袭性操作的规范性指导,严格要求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医院感染率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应用病历质量缺陷,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制定抗菌药物应用病历质量检查标准,对675份抗菌药物应用归档病历进行检查。结果抗菌药物应用病历质量缺陷前5项为:用药时间过长,占22.05%;无指征用药,占13.89%;未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占13.77%;预防性用药抗菌药物等级过高,占12.61%;用药时机不合理,占10.62%等。结论医院可通过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强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经常性培训、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病历质量监控以及强化考核、奖惩兑现等,提高临床医师抗菌药物应用水平,促进抗菌药物应用病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规范应用,为综合性各级医院合理使用与管理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2009年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每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使用登记表进行登记,每月进行汇总,每季进行反馈,每年总结分析。结果近3年住院患者16 908例,抗菌药物使用10 52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62.3%,送检标本5134份,送检率48.8%。结论通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登记表,及时发现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的合理性,及时发现医院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医院加强合理用药的监控,有利于医院规范性合理性使用抗菌药物制度的落实,有利于医院提高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强基础管理对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根据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制定管理措施,完善规章制度,联合医管、药学、感染部门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培训,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医生考核挂钩。结果通过施行一系列措施,医院抗菌药物种类控制在45种以内,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月的59DDS下降为11月的40DDS,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月使用率由1月的63.03%降为11月的51.4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前后比较也取得较好的成效。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工作是医院基础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一项全员、持续的工作,涉及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加强基础管理,强化制度的有效落实可以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5-2007年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5-2007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医院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占全年药品销售总金额比率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7.0%,联合用药率为45.0%,药敏试验率为20.0%.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合理用药的指导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0.
石红凤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2):5871-5872
目的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方法应用PDCA循环,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建设、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试、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定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结果经过几个周期PDCA循环,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逐步规范,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用SAP平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块,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结合SAP平台数据处理特点,在各用户端设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块,对抗菌药物的处方权、皮试、预防用药品种选择、预防用药医嘱时间、病原学送检、特殊级药物会诊申请等进行系统管控,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指标进行实时统计与分析,对监测网上报数据导出无需查询纸质病历。结果 设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块后,减轻了药师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指标持续改善。结论 基于SAP平台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模块,更好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也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周梨 《现代保健》2013,(22):150-152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病房抗菌药物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对本院自2011-2012年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等级使用品种进行归纳性的统计分析,采用金额排序法以及用药频度(DDDs)对药物等级管理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西药房中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逐年升高,但占总药品的销售比例逐年降低,比例分别为36.21%、29.26%。用药金额位居前列的药品主要为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品分级管理之后,一线(非限制使用的药物)、三线(特殊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次每年下降,二线(限制使用的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上升。结论:采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指导本院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也存在某些问题,需要在各个科室医师、药师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西药房抗菌药物的合理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农合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抗菌药物利用过程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为新农合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药物利用的规范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7—2011年山东省某县新农合信息系统数据,共纳入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1 721例急性阑尾炎病人。采用客观评价法,将实际利用的抗菌药物种类与质量规范推荐的药物进行比对,计算相应符合率来代表药物利用过程质量。定量数据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通过Excel 2007、Microsoft SQL 2005和SPSS17.0进行。结果:2007—2011年推荐抗菌药物的总体符合率为22.4%(SD=22.3%)。乡镇卫生院推荐抗菌药物的总体符合率在14.6%-19.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五年间,头孢类药物利用在乡镇卫生院趋于稳定,利用率最高的为第三代头孢,第二代头孢(推荐药物)利用率最低;县级医院第四代头孢逐步被第二代头孢和第三代头孢所替代。甲硝唑(推荐药物)利用率低,逐步被替硝唑和奥硝唑取代,以县级医院最为明显。结论:新农合县乡定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利用规范性较差,主要体现为推荐药物利用不足,被质量规范外药物替代,且其规范性在2007—2011年间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抗菌药物管理有利于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通过建立由多部门和多学科参与的管理小组,实施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处方权分级管理和处方专项点评等措施,使抗菌药物门/急诊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保持在控制线以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均有所改善。指出,须不断完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完善抗菌药物监测与管理,重视相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设立长效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医保患者次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为指标,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方法在采用“准试验设计”原理基础上,应用Box和Tiao提出的时间系列干预方法,对2003--2007年间60个月的某市医保患者次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拟合ARIMA模型,进行政策干预效果的定量分析。结果在进行拟合时间系列干预模型和控制SARS等干扰因素之后,医保患者次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明显降低。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在临床实践中能够降低医保患者次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费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具体实施情况.方法 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和医务人员的认知情况,采用简单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来自3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394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选择7个指标对《管理办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仅有约30%的机构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实施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公示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约20%的医务人员认为《管理办法》执行较好.结论 《管理办法》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执行情况不理想,医务人员认可度较低.有必要创新考核模式,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情况,观察分析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前后应用抗菌药物的变化。方法:对2010-2012年1569例妇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用药种类、联合用药、药品费用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69例剖宫产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100%;其中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前使用率排名前三位的是阿奇霉素、头孢硫脒和奥硝唑,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后排名前三位的是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克林霉素,选择药物趋于合理化,两组切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联合用药比例降低。药品费用分析提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对药费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整治活动有助于合理用药,并降低抗菌药物使用费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physician networks on the utilization of computers in clinical practice. Data on patient referrals, consultations, professional discussions, and on-call coverage were collected from 24 physicians who comprise a private group practice. Their utilization of a computerized hospit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in caring for patients admitted to a 1160-bed private, university affiliated, teaching hospital was determined. A matrix representing the professional relations among these physicians was subjected to smallest space analysis, a form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lso, a number of indices that describe structural and intera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network and individual physicians were computed. The three-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network that resulted from the analysis suggests a two-step process of adop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edical technology. Physicians who were engaged in outsid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nd in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house staff were more likely to utilize the system in caring for patients. These physicians, who were more centrally located and dominant in the referral and consultation process, were more likely to influence the practice patterns of their colleagues. The use of network analysis to identify influential physicians whose involvement is essential to the success of efforts aimed at introducing computers into clinical practic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a growing research interest in over-the-counter (OTC) drug use, little information has been available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use for this category of medications. The researcher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emographic, need, and physician utilization measures on the use of 10 OTC drugs that were categorized as sedatives, tranquilizers, or stimulants. A statewide survey in 1975 of drug-using behavior in the previous year by Illinois adults ages 18-59 resulted in 2,738 questionnaires that could be analyzed. Thirteen variables, representing the demographic, need, and physician uti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entered as predictors into logistic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s to estimate their effects on drug use. Only 10.37 percent of the respondents indicated that they had used any of the OTC drugs in the previous year. Sedative use was found to be increased in persons who were tense or were having trouble sleeping. Having trouble sleeping also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using OTC tranquilizers and stimulants. Women had a much higher probability of using OTC tranquilizers than men, and men had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using stimulants. Non-whites had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using tranquilizers than did whites. Stimulant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used by younger adults and unmarried adults. Physician utilization, measured by the number of visits to physicians,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OTC drug us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分析2012年至2013年度常山县人民医院西药房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等原始数据。结果:2013年度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占全部药品销售总金额的比重为22.12%,高于2012年度,说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略有上升。三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均以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的比重最高,2013年度非限制应用类和限制应用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与2012年度比较,明显下降,特殊应用类抗菌药物呈上升趋势。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79.5DDD,明显低于2012年的95.06DDD。2013年抗菌药物在门诊处方比例为30.05%,每季度都呈下降趋势。明显低于2012年的39.15%。结论:在西药房药物管理中应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其应用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