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28例(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84.7±21.7) ml比(108.0±23.8) ml、(19.3±4.1)h比(23.8±3.8)h、(5.12±1.14)d比(7.81±2.27)d、7.1%(2/28)比17.9%(5/28),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术后1dCD4、CD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腹腔镜组:(38.41±5.52)%比(40.72±6.46)%和(24.41±3.78)%比(26.33±4.17)%,开腹组:(38.41±4.97)%比(40.13±6.12)%和(24.41±6.32)%比(26.25±4.56)%,P<0.05],但术后3d腹腔镜组CD4、CD8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40.15±6.29)%、(27.23±5.12)%],术后3d开腹组CD4、CD8[(36.15±5.12)%、(23.15±4.87)%]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少,其疗效优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时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患者在术后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于术后48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监测免疫功能指标如CD3+、CD4+、CD8+、CD4+/CD8+水平及胃肠恢复指标如腹胀不适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的不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214.2±34.9)、(29.3±2.9)、(76.8±2.3)g/L]均明显高于B组[(186.7±28.3)、(26.6±2.6)、(72.3±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D3+、CD4+、CD8+、CD4+/CD8+[(67.6±6.1)%、(49.8±7.3)%、(17.9±3.6)%、(3.4±0.7)]均明显高于B组[(52.3±1.0)%、(37.8±7.1)%、(13.7±3.2)%、(1.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出现腹胀不适患者12例,占60.0%,B组4例,占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5.7±4.9)、(57.2±8.7)h]较B组[(40.2±3.7)、(65.8±7.9)h]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的纠正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和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每组40例.在术前5、1 d和术后1、7 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术后7d NKC活性[(40.1±4.9)%]、CD3[(69.40±7.10)%]、CD4[(39.20±5.83)%]、IgA[(2.94±0.56)g/L]、IgM[(1.34±0.72)g/L]较术前5 d均有显著升高(P<0.05),同时与对照组术后7 d[(26.4±4.9)%、(61.40±8.32)%、(29.20±5.65)%、(1.72±0.76)gL、(0.97±0.89)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能提高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降低手术风险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构脂肪乳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收治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80例,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结构脂肪乳组(观察组)和物理混合的中/长链脂肪乳组(对照组),每组40例,于术后1 ~6d接受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7d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在进行6d的肠外营养以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均在正常范围,观察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5%(5/40)]较对照组[25.0%(10/40)]低,术后住院时间[(12.9±0.7 d)]较对照组[(13.1±0.9)d]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后逐渐回升,观察组术后7d血清IL-2、IL-6和TNF-α浓度[(987±203)、(277±107)、(197±98)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1347±195)、(752±187)、(342±106) ng/L](P< 0.05);两组术后1d外周血IgG、IgA、IgM、CD3+、CD4+、CD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后逐渐回升,观察组术后7d外周血IgG、CD3+、CD4+水平[(14.2±1.8) g/L、0.746±0.111、0.580±0.067]较对照组[(12.1±2.8) g/L、0.606±0.101、0.404±0.072]明显升高(P<0.05).结论 结构脂肪乳能减轻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免疫抑制,减轻炎性反应,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释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官产术后产妇恢复及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用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43例采用哌替啶肌肉注射,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及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镇痛优良率[79.1% (34/43)]明显高于对照组[20.9% (9/43)](P<0.05).观察组术后泌乳素水平[(542.17±46.75)μg/L]较术前[(351.13±20.92)μg/L]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62.12±24.33)μ g/L](P< 0.05).观察组的初乳时间[(15.21±3.26)h]明显早于对照组[(21.16±4.78) h](P< 0.05).结论连续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官产术后产妇进行镇痛,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有利于产妇的恢复,促进血清泌乳素的分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促血管生成素-2(Ang-2)的含量变化在胃癌诊断、复发与浸润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15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Ang-2与CEA的含量,并检测胃癌患者术后2周血清Ang-2与CEA含量的变化.术后随访2年,检测肿瘤复发患者(复发转移组,38例)与未复发患者(未复发组,93例)血清Ang-2与CEA含量.分析血清Ang-2含量变化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术前和复发转移组血清Ang-2含量[(331.8±64.3)、(318.7±72.9)μ g/L]和CEA含量[(42.6±37.3)、(40.5±36.7)μ 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7.4±32.7)、(4.2±3.1)μg/L](P<0.01).术后2周血清Ang-2含量[(211.6±75.1)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含量[(33.4±30.6)μg/L]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Ang-2对胃癌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CEA(P< 0.01).血清Ang-2含量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和肿瘤直径均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Ang-2可作为一种新的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胃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临床诊断、术后复发的监测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术毕用羊肠线在长强、双侧秩边穴穴位埋线,对照组术毕常规处理切口.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起始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疼痛情况和排便,换药时疼痛情况,以及镇痛剂使用和术后排尿、肛缘水肿情况.结果 治疗组疼痛起始时间[(5.9±1.7)h]明显晚于对照组[(1.8±1.6)h](P<0.01);疼痛持续时间[(4.6±2.3)h]短于对照组[(15.2±4.8)h](P <0.01);术后24h内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术后一周内排便、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0天换药或排便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镇痛剂使用、排尿和肛缘水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埋线能有效减轻混合痔术后疼痛,还能有效减少术后排尿障碍和肛缘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将进展期胃癌术后行辅助化疗的82例患者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41例.均于术中放置空肠造口管,A组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至化疗6个疗程结束,每个化疗疗程经空肠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液;B组于化疗前拔除空肠造口管,每个化疗疗程给予普通饮食.比较化疗后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观察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化疗后A组血红蛋白[(106.9±12.0)g/L]、血清白蛋白[(26.2±1.4)g/L]、前白蛋白[(202.9±32.2)mg/L]及IL-2[(11.9±2.1)μg/L]、NK细胞活性[(21.3±5.2)%]、CD:[(62.9±3.3)%]、CD4+[(26.1±4.7)%]、CD4/CD8(1.1±0.2)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化疗期间A组呕吐发生率(4.9%,2/41)显著低于B组(26.8%,11/41),平均每日摄入量[(1312±114)ml]显著多于B组[(765±186)ml](P<0.05).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未发生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延期留置空肠造口管间断肠内营养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及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应用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行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25例(观察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64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观察组手术时间[(48.6±5.2)min]、术后下床时间[(7.2±1.6)h]、住院时间[(4.5±1.8)d]与对照组[分别为(70.8±8.2)min、(9.1±1.8)h、(6.7±1.4)d]相比明显缩短(P<0.05或<0.01).观察组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3.77%(2/53)(P=0.020).结论 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比较,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复发腹股沟疝操作简便、恢复快、复发率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制剂对老年结肠癌术后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微生态制剂对老年结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72例老年结肠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术前、术后处理,试验组术前及术后使用微生态制剂,每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及血浆D-乳酸水平与尿乳果糖/甘露醇(L/M).结果 试验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1±1.2)d]、腹泻发生率(11.1%,4/36)、腹泻总时间[(6.2±3.1)d]、发热持续时间[(5.1±1.3)d]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D.乳酸水平与尿L/M均较术前明显增高,两组术后第8天D-乳酸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更明显.试验组术后第8天尿L/M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术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态制剂能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肠道屏障功能,从而减少细菌易位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